葛庵先生文集/卷十七

卷十六 葛庵先生文集
卷之十七
作者:李玄逸
1810年
卷十八

为家君移海乡诸亲己亥

编辑

骨肉天显。一气所分。相懽相戚。实由良性。殆不可一日辍离而居也。古之人祭祀同福。患难相恤。是故颜相熟而意相亲。他人尚尔。况同父母亲兄弟哉。吾家宗族之盛。比前已倍。庸非积于前者发于今耶。其在于今。益敦姻好。无难补察。无坏我先人所树立则幸矣。吾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僶俛辞世。托迹深幽。使尔等有阻阔离索之忧念实在心。日月遂往。旧事寝疏。感念先逝。痛何可言。今吾与季。俱在稀年。冀及今时。展此䜩婉。曁汝儿孙共敦家祜。以接源源。以慰迟暮。不亦善乎。古人有常棣行苇之诗。花树韦家之会。皆所以接殷勤通情好也。愿与若辈共遵此义。每以四时首月。为置樽酌。酒不期旨。惟取合懽。肴母必腆。果蔌随时。或持奕具。或操射器。或言志或永言。资娱乐适情性而止。要不出礼法之外。其他鄙媟之谈。凡人长短。州郡得失。慎勿出诸其口。毋以溷吾家素履。至可至可。

上仲氏存斋先生

编辑

拜违后。瞻想冞切。便中奉手书。审起居甚慰。自索居来。庄敬少工。偸肆有渐。方怀忧惧。茫然若失。下书所论亦及于此。三复省念。益知为惧。然岂可一战霣获。遽发归田之请哉。当内竖吴汉之志。外戢希文之卒。不以克己为靳。断义为难。则吝可除怠可胜。天君之尊。可计日而待也。常观古之君子。与物无竞故坦荡。望道靡及故忧惕。是故无入而不自得。亦无适而不致其谨。不可处困而求免。在亨而忘戒也。

上存斋先生

编辑

昨因忙扰。草草修问。伏想已得关听。即日便中。伏承手帖。就审哀慕之馀。气力支胜。且见谕以勉学之意。不胜忻慰。从前游泛之悔。遇岁增深。而气质欠刚。不能刻励以变化之。方苦此而书绅。未知将来能消减得一分人欲而扶护得一分天理否。

与四弟应中甲午

编辑

使至。得安报为慰。前书宜答。无便迄阙。智士当局则迷。愚者旁观则得。故前书述所疑以贡。不以言为外。乃切反而深究。欲加雷奋之功。此吾所以忘己劣而继有论也。凡人心有知。事物有理。自非自诚而明者。必将逐物而穷。随事而察。然后可以总其条会于极。此颜氏所以既博而后约也。曾子所以致曲而闻一也。故其始也多端。其终也至要。亦阴阳变合之道也。及智尽心事循理。叩之斯通。处之皆安。则极功可论。乐处可观。不当安安而足。出入而几也。

与应中甲辰

编辑

从前察理不精。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惟人得其全体而无所不备。物则同得是理而气有不全。故理随以偏。虽说得即当。而终未洞晓其必然之故。顷赖诱掖之勤。得闻阴阳五行之气无物不具。但有多少昏明之等。理之在是者。不免有全不全之异。乃始恍然。似有得其要领者。近又反复思量。且质先儒定论。乃得一二枚列。以代面论。如有未当。勿惮裁喩。大凡此理堕在气质中。自为一性。则虽以最灵之人。不免随其气质而有近仁近义之殊。况禽兽草木之性。梏于形气。而不能有以通贯乎全体。则理虽具足。而其所以为性。不能无偏全之异。如曰犬之性牛之性之类是也。故曰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如木火以发生宣著为性。金水以凝敛贞静为性。其发生宣著处。便有仁礼意思。其凝敛贞静处。便有义智意思。至于马之健牛之顺。蚁蜂之君臣。豺獭之父子类皆如此。气质是一定而不可易者。故金不可削做木用。木不可镕做金用。马不可使耕。牛不可使驰。蜂蚁只知卫君之义。豺獭但知报本之礼。是则通书所谓物则不通。朱子所谓气偏理亦偏者是也。理是一个理。随处具足全无欠阙。如言仁则都在仁上。言义则都在义上。义固包摄在仁中。仁亦不离乎义中。非仁使时把义置在一边。义使时将仁阁在一处。只这一个理。自其流动发生处言之。便谓之仁。自其文理密察处言之。便谓之义。礼又是仁之著。智又是义之藏。分之为二。析之为四。又统之为一。自然血脉贯通。不相判离。未有仁而遗义者也。未有义而去仁者也。但或为气禀所拘。不能推广其体段耳。是则通书所谓神妙万物。朱子所谓性无不在。无非全体者然也。由是观之。人生而静。未发之前。粲然全具。无有不善。感于物而动。既发之后。或过或不及。善恶始分。是故人之有不善。常失之于动。若乃推原其本。指理而言。则固无人物贵贱之殊。由其成性。兼气而言。则便有通塞全不全之异。程子所谓才说性时。便已不是性者。岂非较然明甚矣乎。今若曰物物各具五常之理则可。若以为五常之用。各著于物物之中则不可。何则。中庸立言之旨。本以天命之性。推明率性之道专就义理上说。不是兼气质滚同说来。故率人之性。则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凡五伦之属。皆人之道也。率牛之性则耕其道也。率马之性则乘其道也。至于犬之守。鸡之晨。木之曲直金之从革。无非道也。循其性而品节之。固圣人之教。何必曰五常之用。各著于物物之中。必欲求之于动静屈伸声臭影响之间哉。迂滞之见。每尝有疑于此。故不得不掇拾旧闻。更求至当之归。不知君意以为如何。至于理一分殊之说。则吾意以为理固一也而不害为万殊。未有事物之前。其理已具。不可道事物未形之前。元无此理。直待有事有物之后。旋将此道理入在里面。故程子曰。冲漠无眹。万象森然已具。盖造化有渐而理无渐。气有消息而理无消息。未有天地之先。却有下面许多事物之理。圣人一部易。是撰得出实然之理。自一至万。终至于不可穷。是岂圣人心思臆度。所能安排推测来。不过是至微之中。自有个意思情状。终始泯灭他不得。故圣人特假手于天尔。故易曰先天而天不违。是则不待事物之来。而逆知其理之谓也。子思子曰。君子之道。费而隐。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道即理也。道之费。至于莫能载莫能破。而其体则隐而莫之见。此岂非本然分殊处乎。且如仁义礼智。固是大纲领。其中含具万理。自有条理。非是浑然里面。都无差别。却是后来。旋次安排。做出许多条緖。此实合当如此。便如此。程子所谓性中。只有个仁义礼智四者而已。曷尝有孝弟云者。只为性是理。孝弟是事。理无形。事物有迹。理是人分上。所合当然者便是。初岂有甚么般样。如为君止于仁。为臣止于敬。为父止于慈。为子止于孝。同是此理而分各不同。至于亲亲之杀。尊贤之等。凡小大精粗尊卑贵贱之类。莫不各有自然之理。此岂圣人一一心思理会。做将出来。特循其理而不差耳。若夫万类之成形成质。固是阴阳五行之所为。然其所以为是物之理则未尝不前定。盖阴阳五行。纷纶错综。不失条緖。便是理。若非理为之主。而只阴阳五行鹘仑成化。则两间生类。怪异差忒。殆不可名状。而生生之道。或几乎息矣。惟其理为之主。而阴阳五行。经纬错综。以行其造化。故天地生物千万年。只是这物事。马不生角。足不背出。圆者常圆。方者常方。此理前定故也。故明于物理者。当知天下事。合有合无。难罔以非其理。是岂一一身亲目睹而后知其然耶。直以理推之耳。若极论之。则如山之魍魉。水之罔象。土之羵羊之类。虽不可谓理之常。既有其物。则亦不可谓无此理。至如古今文章字画之变。华夷人物语言之殊。此皆不待人为。自然而然。亦不可谓无此理。但此等处。既非扶世立教之言。又非人伦日用之常。故圣人之所罕言。而学者之所不必穷探力索者也。至于善恶皆天理之说。闻之虽若可骇。然有善必有恶。物之有对。理固然也。故曰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恶亦不可不谓之性。若于此信得及。可与论性矣。虽然。恶是善之反。非与善俱生对峙而并行。只此理之变而失其常耳。故曰恶祛则善存。垢尽则明复。恶非自外而入。只此理之过不及便是。善非既灭而复息。只祛其蔽则本体固然。以此观之。于前说之疑。思过半矣。第念吾弟见识之真执守之笃。非复他人之比。但自信太过。便有圣人复起。不易吾言底意思。无复从容玩理。有若无实若虚之义。无论所见之是与不是。只此气象。已先不好了。更愿深思。勿惮改也。言涉偲切而想所乐闻。故因谩及之。

答应中癸丑

编辑

自得楮便所传书。一向不闻问。恋想不可言。春雨支离。凄寒未祛。山中计应尤甚。未委此时。孤寓体力何似。吾数日前重患感冒。连日大痛。今始稍间。尚未离枕席。殊可闷。前示图书疑义。深发鄙滞。开益多矣。但第一条引周谟问答处。此间无书册可检审。不免摸索为说。此等处。正望参考镌改。今所示如此。殊失所望。挑出字。是借用其文。非并用其义。此则吾意以为似无害。未知如何。称停字之不贴。来示甚当。但不是索言处。故以歇后语槩之耳。末后二款。是大议论。非造次言说可尽。今不暇究悉。以待后日面论耳。大槩此图。外大父积数十年工。仅得成书。如吾浅见。半生硏钻。未能略窥其仿佛。而数月之内。便被吾弟看破。议论如是的确。所谓愚智之间。不啻三十里也。虽然。亦愿低心下意。就本图中。寻其脉络意义。判然知真赝之实。然后论破改正。而以至诚恻怛不得不尔之心处之。则如何如何。病里神思愦愦。且苦手战。口占代草。万万不具。

答应中

编辑

离违久。跂望方深。忽此收问。岂胜忻慰。但承比间有眼疾无聊之苦。此是湿热蒸铄之致。将息有方。玩索有味。计非久当即痊安。而日有新得矣。吾海行遇雨。通身遍湿。归来顿悴。伏枕度日。殊觉愦愦耳。谕及形而上下之说。语高而旨深。极荷开警之益。但吾意犹有所未契者。不免少致反复。愿吾弟之察之也。夫道之得名。本为事物当然之理。是故凡言道者。就事物有形象。指其所具之理。谓之道。若大传所谓形而上下之云。即就形器上。分说得此是器彼是道。朱子所谓就形处离合分别云者。已是大煞分明。曷尝有有形以上为道。有形以下为器之意乎。朱子答吕子约书曰。阴阳也君臣也父子也。皆事物也。形而下者也。是数者。各有当然之理。即所谓道也。形而上者也。是就阴阳君臣父子中。指其当然之理以为道。又未见夫更探未有形器以上底物事。以为道之意也。来谕曰。今日之疑。不过形容上下字不著。至比之捕风捉影。殊不可晓。当日面论时。吾谓太极图后论中所说上下字。正好发明此意云云。今乃挥斥之以为不当援以为证。所见既如此。无惑乎诸说之未契也。近偶考出南轩张氏之说。有曰道不离器。器具于道。易之论道器。特以一形上下而言也。其言岂不较然明甚矣乎。朱子,南轩既已如此说破。后来诸老先生之说。莫不皆然。其曰器者。有形之物也。道者无形之理也。凡天下之物。有形有象者皆器也。其理便在其中。大而天地亦形而下者。乾坤乃形而上者。以身言之。形体皆形而下者。曰性曰心之理。乃形而上者。天下未尝有无理之器无器之理。即器求之则理在其中。若舍器求理。未有不蹈于空虚之见云者。真西山之说也。其曰无形影可指。故谓之形而上。有形象可言。故谓之形而下。太极在阴阳中。而不杂乎阴阳。故云上耳。非谓其在上也。阴阳不外于太极。而依旧是形气。故云下耳。非谓其在下也云者。退陶老先生之说也。吾所云云。不出此两先生之说之外。前此吾弟固尝致疑于退陶及西山之说。今则曰以意逆志则无可疑。岂得其意而遗其外。有如九方皋相马之说耶。何前后之不同耶。来谕谓圣贤之言。有主道而言者。有主器而言者。是则诚然矣。如曰太极者象数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称。如曰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云者。是主道而言者也。如曰从阴阳处看。则所谓太极者。便只在阴阳里。而今人说阴阳上面。别有一物无形影底是太极非也。如曰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则天地中有太极。在阴阳则阴阳中有太极云者。是主器而言者也。圣贤之言。各有所主。固有不同处。吾弟以形而上下之说。为有辨别道器之意。乃曰道是有形以上底物事。器是有形以下底物事。判然离而贰之。殊失程子器亦道道亦器之义。朱子就形处离合分别。有分别而不相离之训。其于经文本旨。不亦相左乎。况前所录寄诸说。本为解释形而上下之义。不是极本穷源。就天地万物未判底时节而为言者也。窃愿更于事事物物。皆有个道理。有物必有则处。入思议消详。虚心䌷绎。得其旨意之所归。则于前日之所疑。思过半矣。若犹以为其于上下字文义。未得分明训释云尔。则亦愿更就太极图后论中所说上下字。反复推明前后意脉。则可知此上下字正解此义。不是向别处去也。来谕所谓无形故得上之名。有形故得下之名云者。可谓翻案得太重矣。无已而必欲使之下语。则吾必曰道惟冲漠。故谓之形而上。器是粗迹。故谓之形而下云尔。大槩有形以上以下之说先儒亦有如此训释者。今按孟子小注。新安陈氏亦有此说然此不过一时偶见不到处。不可援引证据。以为不可易之定论也。何也。上自程,朱。下及诸老先生。未尝有如此见解也。来谕劝吾平心䌷绎。而吾亦云云。正陆象山所谓平心之说。恐难明白者。然此天下公理。不可以一时意见执著把持。终不放开胶漆之盆也。更愿涤去旧见。虚心观理。以求至当之归。千万幸甚。如以为不然。则但当别立意见。各为一说。亦自不妨。不必驱率前言以从己意。带累他圣贤也。病倦信笔。言无伦次。惟吾弟谅之。

重答应中

编辑

久雨经旬。幽郁方深。长笺短幅。一倂见投。披玩如对。岂胜忻慰。所论形而上下之说。前书已尽。吾弟其复之。意见既异。遂成南北。无望其必同。然见谓前书烦而易晦。今请约言之。夫所谓形而上为道物之理也。形而下为器。物之物也。就此物上。分得此是物彼是理者。乃经文本意也。今兹见解之殊。盖亦有说。非但说著上下字不同而已也。甲则指面前一个物事曰。此一物之中。其可见底即所谓器。其不可见底即所谓理。乙则曰。就此有形象处言之。其未有此形以上底为道。其已有此形以下底为器。许多乖争。不出此两款。所谓差之毫厘。缪以千里者也。或疑太极阴阳。不可分道器。朱子曰。太极无象而阴阳有气。则亦安得而无上下之殊哉。此所以为道器之别。是就阴阳中。以无象与有气。分形而上下之为道为器。曷尝有更指未有阴阳以上时所有底物事。以为道之意乎。以此意推之。则所说上下字。正是就此阴阳中。分得道为上器为下。更不成别说个上下字也。如答吕子约书所谓道义与气。虽有形而上下之分。然不是气在身中而道义在皮外云者。实一串来历也。前书所引退陶老先生所谓太极在阴阳中。而不杂乎阴阳。故云上耳。非谓其在上也。阴阳不外于太极。而依旧是形气。故云下耳。非谓其在下也者。其说上下字。与朱子所云。岂不同条而共贯也哉。来谕谓特为上下字见解不同。毕竟无收杀云。故更举上下字。反复言之耳。大槩从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此理。大传所谓易有太极。朱子所谓在无物之前是也。从形气上看。则理与气浑沦不可分开。然不害理气之各为一物。大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张子所谓由气化有道之名是也。今此形而上下之云。实就形气上说。而吾弟乃以不涉形气者当之。是以其说阔疏无情理。且不免判而二之之病。今不敢苟同。故因复索言。若又未契。则理固未易明。人固未易晓也。今后请勿见谕。吾亦从此更无言矣。

与应中

编辑

昨缘晷短未从容。归来耿耿。数日来调况何似。雨中摘穗。朝夕甚艰。想彼中亦同此耳。跋文中分字之疑。反复思之。诚有所未安者。今不须改用他语。只依本文。以四或字。代前后上下四个字。则意足而文雅。未知此意如何。尝观朱子与张南轩论程集改字之失。其所以警之者深且切矣。至如改沿为溯。似无大段害事处。必欲改而从旧。以为沿字意颇宽舒。溯字气像迫急云云。则先贤于一两字移易。其致谨如此。吾辈今不幸而当此修正遗文之责。可不以恭逊谨畏之心处之。而乃反主张一时意见。躁率轻肆。易而为之哉。切愿虚心平气而熟察之。以求至当之归。千万千万。

与应中

编辑

奉违匝月。岂胜恋想。昨因诸儿省还。虽悉近况。终不如对榻面写之为乐也。节届楝风。时雨乍晴。想摄中调况日益清健矣。吾眼疾比剧。甚无聊。兼岁月飘忽亡儿再期已迫。感时抚迹。悲緖触心。悄悄无好怀想耳。洪衍草本。今已断手。自觉编得稍好。但念前日见规之意。不敢辄成定本。今谩因书奉告。幸愿重加镌谕。如得理到之言。不敢不服。不烦诸友缮写。须当焚之耳。前日两首绝句和送。并望笑览。

与应中别纸

编辑

谕及所与权侍郞往复精一存省之辨。槩皆周遍详悉。非近世士友间所耳目者。令人敛衽兴叹。殊慰穷愁幽阒之抱。但就两家所论。反复䌷绎。亦似交有得失。窃以己意。稍加檃括。以取可否。后便幸望批回。盖自尧舜以来。圣贤相传言句虽殊。其所以为说。不出知行两涂而已。推本言之。惟精属知。惟一属行。如孔子所谓博文约礼。博文是惟精。约礼是惟一。大学所谓格致诚正。格致是惟精。诚正是惟一。中庸所谓择善固执。择善是惟精。固执是惟一。至于学问思辨与笃行。孟子所谓知言养气。皆是此一串来历。然凡此数说。皆从动处言之。未尝及静时工夫。权台所谓惟精惟一。当以知行言。不须以存省言者。可谓得其旨矣。大抵圣贤开示后学之言。各有所指。或有单指一边言者。或有兼该体用言者。必欲牵合。强为一说。则非立言本意也。故孔子言性相近。而集注兼气质而言。孟子言性善。而集注拈出不杂气质者而言。此其所以各就所指者。为之训解也。虞书之言一。乃是守得确固之义。其言中。乃是无过不及之义。而集传只是随经训解。未尝以为惟一兼存养之工。执中兼不偏不倚之义。至子思之作中庸。乃始极本穷源。贯动静该体用而言。故于是有存养省察之分焉。所谓惟一非无存养底意思。而舜之所以告禹者。只从动处言之。则不必拖引未说底道理。参涉其间也。所谓诚身固执。虽从动处说起全篇首尾。该贯体用而言。则不可谓不兼存养底工夫也。夫精一存省之言。各是一章。文义自不相蒙。若欲驱率以从己意。至谓主一之一。与惟一之一。均是一义云。则似欠称停。夫所谓主一。是不之东不之西。弗贰弗参之义。惟一。是察既精守便确。一定不离之义。吾弟比而同之。恐有未察名言之失。且其所引中庸或问中夫于天下之事。又加以固执之功此一句。当属上句读。依旧是用处工夫。至虽其不睹不闻之间。亦必戒谨恐惧而不敢懈。方说到静处工夫。而吾弟以固执之功一句。属之下文。以为朱子盖以固执之功。言之于未发之前。专以固执归之于存养者。又恐错看了。若论其古今详略之异则有前圣之所未言。至后圣发之者。先儒所谓大学只言慎独。令从动处做工夫。至中庸。方言存养省察。动静相须。交致其力。乃是发前古所未发者。讵不信然。后来伊洛之训。以居敬穷理做两头项说。如曰存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如曰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莫非兼言存养省察之义。朱子举似学者。每以此语为为学之要。此则实自中庸戒惧谨独中发端来历也。中庸逐项所说。皆不出这个样子。吾弟所谓动而存诚于此心之用。静而存诚于此心之体。止其为诚身也亦大矣者。似无病败。而权台之呵叱。亦过分了。且既谓惟精惟一。当以知行言。不必以存省言之。而今以惟精惟一。皆归之省察者。亦似未安。盖省察虽是动时工夫。亦恐不可便以精一言也。且存养虽是静处工夫。凡日用云为视听言动食息之间。亦皆有养。则中庸所谓戒惧于不睹不闻之际者。以道不可须臾离而无时无处。不致其谨也。然则权台所谓不识存养。亦有动时之存养。用处之存养乎云者。专以存养归之于寂然不动之际。亦恐失于照管也。盖从古圣贤。或只从外面说。或兼该内外而言。若能于此实有所见得。则知不言不为少。言之不为多。今观两家所论。或预拟未言之前。谓有此意。或赚连既言之后。幷斥其无。互相捱闪。终无归一之期。若两家各自虚心。更勿护前。从容观理。则自当有见。何至若此之纷纷哉。两家辨说累百千言。非愦败昏耗之识所可领会。然愁悴无聊中。沿洄思绎。似有得其梗槩者。不敢以默。聊尽暴之。幸加商订。兼奉权台。以为求教之地如何。

答应中五弟景羲六弟子跃丁巳

编辑

别来依恋。昨得中弟十三日书。忻悉侍奉眷集匀安。信后多日。旋切驰情。吾此来。粗幸无他。而事多拘碍。尚此濡滞。或恐有意外之虞耳。洛耗别无可传道者。但爻象不佳。深为有识之忧耳。朝绅外。颇有布衣来访者。言论志节。忼慨可尚。但自此无以副其相访之意。殊可愧叹。眉相遣人致问。往拜其门。礼貌之甚下。款语数刻。风采可歆适因海上便。忙草不具。

答诸弟乙亥

编辑

前秋奴还。裁书备述此间事。未及关照。杺行已离彼中。来致两处讯帖披缄如对。喜复何言。但应中所患。尚尔沈澌。忧虑不浅。信后岁改。想有脱然之喜矣。子跃所苦。亦已失去多时耶。更愿过意将摄。慰此天涯瞻恋之怀。吾棘里添齿。已作六十九岁人。自量馀日无几。况此生朝。怀緖益恶不但常年孤露之感而已。子跃书中道盛年雅意。极幽遐穷探历。今老矣。徒抱老骥伏枥之叹之意。令人咄咄不能已也。此间寂寞无憀中。一二学子来问字。有朱楗者齿尚少。于文义已通。亦能晓解人意。有所告语。辄略略领会得。将来似有进取之望。但所居穷僻。绝无师友之益。向后恐难究其志业耳。

答应中,子跃丙子

编辑

八月半后。得第三儿来至。惊喜茫然。且得佥问。开缄如对。何慰如之。但家间瘗夭之痛。门内三丧之戚。惊惨不可言。惟以佥调况比前稍胜。为慰耳。吾夏秋来。连有阿堵之患。不得专意看书。但欲随事点检。救药粗疏胶扰底病痛。而未能得力。是可惧耳。所从游者。如朱生楗。终始不怠。渐有进步处。不易。渠能相信如此。且见谓早晩若得蒙宥南还。决意往从于南岳广丘之间。质疑请益。以卒有所闻也。其志可尚。内弟张纶娶妇得贤云。外家一脉。庶几有托。良慰良慰。将送家督归商家事。塞垣深秋。寒声萧瑟。惹起登山临水之感。所怀千万。不暇究悉。

答景羲

编辑

阻家问一年强半。殊不堪幽郁。儿子归来。惊喜难状。但消息之来。无非摧肠酸鼻底事。言之哽塞。更不欲提起也。及读来书。可惊可悲。可笑可喜之事。不一而足。十回披玩。累日不去手。但承疾病随属。未有脱然之期。属此迟暮。沈困每如是。殊入念中。吾棘里幽蛰。累经寒暑。摧伤之馀。气力可想。惟以志士不忘在沟壑。常自责勉耳。书中见谕以还丹久视之术。正好今日受用。但念鼎器已败。实难追补。智虑昏耗。思索不透。若非用三五年工夫。绝人事而为之。不能略窥其端緖。况望其入静行持得。有所成就也。且年迫桑楡。馀日无几。回顾平生。凡百多可悔者。方欲及此一息尚存。分寸跻攀。少答受中以生之责。亦恐力有所不暇耳。念吾弟早涉其流。分外加工。已得其作料孔穴。及今随时随处。暂施其一二。其于养生治病。正如牛刀割鸡。纵不得白日飞升。亦当延年益算。犹不失为鹤驾山下一仙翁。惟吾弟之勉之也。塞垣深秋。将送大儿还乡。伫立篱门。不堪凄怆超忽之念。草草布此。馀不多及。

答宗孙之炫

编辑

前得书。仍委禫事祫祭。俱无事过行。且知巨创后气力支持。遥慰万万。示及祭祀仪节。不必奉主出就厅事。只于庙内行事。而用一献之礼。如朔望茶荐之仪。告辞用有事而告之例。只当告合祔之位。告妣位祝辞曰。今以吉辰。式遵典礼。将配于先考某官府君云云。告考位祝辞曰。某罪逆不灭。岁及免丧。已行吉祭。将配以先妣某封某氏。谨告云云可也。

答宗孙别纸

编辑

出后大宗者。为本生父题主。当称显叔父某官府君。旁题当书从子某奉祀。题主告辞。当云从子某敢昭告于显叔父某官府君。而形归窀穸以下。用家礼本文。初虞祝文。当云从子某敢昭告于显叔父某官府君。日月不居。奄及初虞。夙夜哀慕。不自胜堪。而谨以后用本文。再虞三虞卒哭同上。初期再期并同。三年后忌日祝文。当云岁序迁易。讳日复临。追远感时。不胜哀慕云云可也。祔祭宗子主之。只当依本文行之。而前头禫祭时。既无主人主祭者。且依长子有故不禫则诸子服其服而除之之文。主妇于禫月。因朔望设殷奠。哭而除之。似合事宜耳。

答檼侄

编辑

顷日相对时。询及吉祭仪节。客扰殊甚。未及商量。近看士虞记曰。是月也吉祭。犹未配。注曰。禫月行四时之祭。犹未得以某妣配。哀未忘。若丧中然也。言犹者。如祥祭以前。不以妣配。又云。禫月吉祭。未配后月吉。如小牢配云云。盖三年废祭之馀。禫祭适当仲月。故急于正祭。虽行吉祭。犹是禫月之中。不忍遽然合配。且待后月。别设祭奠于家庙。告以合配。如小牢馈食之礼。奠毕合椟云尔。即今宗家所遭。似当用此例。若逾月行吉祭之家。自当于祭时。异位异版。祭毕合椟。汝家似当依此行之。故因书告知。更宜入思议也。宗孙处亦及此意。如以为然。则新主祝辞云。丧制有期。岁及免丧。今以吉辰。肇荐殷礼。追感岁时。昊天罔极。敢以清酌庶羞。祗荐岁事。尚飨云云如何。

答桱,槾,栐诸丧侄问目

编辑

斩衰重服。赴伯叔父母之葬。当服何服。

若已具服。则服其服以葬无疑。但未制服。则当于承衰服上。著巾带以从事。盖出于不得已也。夫承衰非正服。且既葬受服后。遇期丧则有麻葛重之文。承衰服上。著期丧巾带。恐无不可也。若脱承衰而素服加巾带则恐骇俗。

闾阎不净之故。未得卒哭而祔。宗子方在衰服中。似未必代告。未知如何。

先考居祖父母丧时。从时王制。三年而祔。至存斋兄遭前嫂朴氏丧。始从家礼。卒哭而祔。先考亦以为是。自是一家大小丧。皆卒哭而祔。大槩朱子于此事。极意分疏。以明不得不然之意。士大夫家只得从之。然今汝家不幸。不得及时行事。则孔子虽有善殷之说。练而祔。既无端的可据。不若从时王制。三年而祔。似寡过矣。宗子方持齐衰重服。且行祭之所。远在岭外。不若使其子代行之为愈也。

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何所适从。

此等处。从家礼为是。

左设自卒哭始。吾家行之已久。而沙溪云自虞以后当左设。亦有所据否。

卒哭后。读祝始于主人之左。凡所以神道事之之礼。皆在卒哭后。则祭物左设。似当在卒哭后耳。

遣奠及题主奠。主人以下无哭拜之文。而丘氏仪节有之。沙溪以仪节为当。未知可从行否。

从仪节行之似当。

家礼。虞祭无扱匙之文。而退溪先生以寒冈说为是。沙溪答问中。引证明甚。依此行之如何。

先儒所论如是。遵而行之。更有何疑。

家礼。袒在小敛之后迁尸之前。丧大记曰。凡敛者袒。迁尸者袭。与家礼檀弓不同。何欤。

仪礼经传,通解续。有云小敛大敛皆袒者。为事多故袒。为便也。小敛之后。奉尸夷于堂之前。主人为举尸故袒而括发也。大敛之后。迁尸者袭。谓大敛于地。迁尸入棺之属。事少故袭也。盖其文散出。似可疑。然细看则与家礼檀弓不相戾也。

家礼陈练服。似指正服而言。非但指中衣之承衰者。只练中衣。未知如何。

仪礼丧服变制变服条云。期而练。练衣黄里縓缘。疏曰。练小祥也。练为中衣黄里者。黄为中衣里也。正服不可变。中衣非正服。但承衰而已。故小祥而为黄袷里也。縓浅绛色。缘谓中衣领及褎缘也。由此观之。小祥。练中衣而不变其正。至中衣则练其表而黄其里。盖变除之节。先从其里故也。故檀弓疏曰。小祥时。外有衰。内有练中衣。中衣内有裼衣。裼衣内有鹿裘云。则其不变正服之义。可见矣。

答桱,槾,栐,椮,霖侄

编辑

三儿来。得汝等书。知还侍几筵。殊以为慰。但故宅荒凉。遗迹翳然。缅想情境。自不胜痛也。吾六载放逐之馀。幸蒙雷雨之泽。而台章随发。蹲缩待命。未知末梢竟如何出场也。初闻放归之命。即离配所。涉蟾津而东。目今所往处。即晋之岳阳里也。若使台缴旋停。伴春还乡。诚为好事。然既到之后。耳目所接。无非摧心伤骨之事。苦痛苦痛。谕及欲为显亲之诚。溢于言表。诚可叹尚。然尝观朱子答或人求铭志之书曰。显亲之道。不在浮文而在于务实。若使力行为善。使人称之曰君子之子。则其为显亲也。不亦大乎。今吾诵言及此。为汝曹愿之。前日问目。略绰答去。未知得免疏漏否。方送季儿还乡。又作书处多。不暇究悉。

寄子栽,杺甲寅

编辑

汝兄嫂既已出来。念汝辈稚幼。独处孤寓。何以为心。中宵耿耿。不能安寝耳。此处病患渐安。诸况俱依昨耳。洪司谏以今十四日。奄至不淑。文章节行。世岂有斯人。痛悼伤惜。殆无以为怀也。须十分谨慎。夜间尤致防护。千万至望。读书亦须日有程课。毋至游泛。至可至可。汝两姊俱在。殊以为慰。但内外有限。不宜狎昵以坏我家法也。

寄子梴,栽

编辑

近颇阻信。岂胜驰恋。眷集做况俱安稳否。吾无事。但以太阒为苦耳。警甫似已复常。何贺如之。今有复书投寄为可。三儿近有书册之工否。无其实有其声。可耻可惧之甚。勉之哉勉之哉。吾寂寥中读得论语。殊有意趣。但前头多事。恐业不专耳。

答子梴,栽壬戌

编辑

奚来得两书。忻悉各处寓况支遣。但以食道艰乏。辛苦太多。不得不关念。见三儿动心忍性之逾。天其或者玉汝于成耶。此亦方苦涸辙。然闻汝壮言。使我增老当益壮之气耳。

寄子梴,栽,杺己巳

编辑

别来已匝月矣。各房眷集作何样。来时家家无见粮。念之不能忘也。吾此来踪迹。狼狈转甚。淹留门外。已过数旬。闷不可言。来时日热气困。不得趱程。去廿四至梦村。方知有柏府之除。欲陈疏辞免。兼陈所怀。以邦禁至严。留守夜致书。谕以不可冒禁之意。旋有水部右侍郞之命。遂具疏直送政院。政院又以言涉忌讳还出给。初四日。再疏乞递。初六日。又移天官右侍郞。未效涓埃。徒窃宠荣。惶愧难胜。国有过举。爻象不佳。亟欲退归而姑未决。尤令人恼心耳。

寄诸子

编辑

暑雨蒸溽。未委各房诸况何如。念之不能忘也。吾仅免恙。但湿热隆蛰。宾客沓至。苦无偸闲时节。此为可闷。昨闻大臣榻前陈达。欲以闲局见处。专任辅导之职。责望逾深。可惧可闷。大槩朝廷之意皆以为儒臣之责。但当专意讲说。无预事务。方为得体。独李参议凤征,李掌令云征以为事务道学。不可岐而为二。俗论每每如此。可惜可惜云矣。大臣陈荐人之意。各荐三人。吾亦与荐主耳。

寄诸子

编辑

大雨时行。新凉渐生。或可涤烦昏生新意否。洪范衍义。向者权瑍令公来见问行中带来否。答以一两册见在。固要一见。即持去白大相公前。欲使岭伯资给写出。虽无入梓之事。极以仰烦官司为惧。急书请止则业已发书云。幸与静而商议考校以待如何。两弟处亦告知可也。国祥在于八月廿六。带职者不可径归云。亦可闷也。

寄诸子

编辑

秋气渐凉。各房诸况。得顺序康泰否。吾今十五日。入太学焚香谒圣。升座受属官诸生礼毕。招诸生陞堂。为之诵说为己为人之分。约以数日后通读大学或问。仍为文谕馆学诸生。其文今谩附送。今十八日。大臣及备局堂上引见时。快雪庚申狱枉死人冤。缘坐诸人皆放释。皆出上裁。甚盛德也。

答诸子

编辑

续得书。备悉前后消息。忻慰倍品。吾前月二十四日。呈疏受由。来省金台山先墓。略具酒肴为文以祭。少伸平生情事。殊可幸也。沔阳宗孙适以今春。移家来此。去墓下十里。所居在东江上流绝胜处。有亭堂陡起临江。留止近一旬。主人待之甚款。坐卧起止安稳便适。无异在家时。兼远嚣尘涤烦襟。洒然直入清凉界中。良快良快。此来又被春官少卿之命。方上疏辞免。未知竟如何出场也。其为惶闷。如何可言。分外陞擢每如此。毋惑乎呶呶者之兴讹造讪。然在我无歉。则虽百车何诟。秪恐在我者不能无歉耳。李伯雨出宰成川。可恨。独此人知我心事耳。

重答诸子

编辑

方在杨州江阁。去京师四十里。自族孙所。送附汝书。忻悉近况。吾依昨遣免。凡百前书已尽。小小议论。如猬毛而起。诚为可惧。然吾岂若张禹,孔光,胡广,赵戒之流。逊言含嘿。以取媚于当世哉。处乡党处朝廷。体貌有异。不可以多言为病也。

寄子梴,栽庚午

编辑

久不闻音耗。岂胜郁郁。吾求去不得。是为可闷。近日朝廷爻象甚不佳。欲百般祈免。早寻遂初。而此间诸友皆谓国祥前不宜径归。势将过此后逡巡作退计耳。左右台皆见访。虚礼虽隆而无其实。是可叹也。李伯雨一夕来访。从容说出天下大计。粗快烦襟耳。

寄子梴,栽

编辑

苦恋馀。得权主簿所致书。忻悉彼时诸况。吾乞递未蒙允。亦有一二重臣为王留行者。以此行期渐至迁延。极可闷也。非不知早退之为乐。而进退不得自由。或劝留疏径去。非但分义未安。亦虑既出之后。必有追遣促回之命。恐有中路狼狈之虞。亦不敢决意为之。欲恳辞得请。如不得已。方始请告而归。如前冬之为者。一日之间。思虑万千。而未得善策。俯仰多愧。不知所以为心也。亨叔上来。得朝夕之款。殊可喜也。

答子梴,栽甲戌

编辑

岁新矣。各房眷集得无事否。吾旅馆添齿。感怀倍切。都政初三四已毕。岭人初入仕受点者七。谘议今政差出。且欲以李厦卿为司业。僚议以资未准姑徐之耳。宜宁应旨陈疏。首论君德。次及民瘼。人多称善。而采施不可必也。前日所陈乡约选士两款。左揆宗伯皆塞之不得行。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今方循例呈辞三度后。呈疏乞递。若不得请。则出于下策。欲以焚黄请告而归。未知竟如何也。

答子梴,栽

编辑

得书。忻悉近况。吾四上辞章。尚未蒙允。殊可闷也。若终不得请。欲以焚黄请告下去。未知得如意否。疏中略举数件事。以言不行请去。按疏可知其详也。近看朝著爻象。万无得行己意之路。毕竟退伏衡茅。为究竟地。惟是之图耳。

寄子梴,杺

编辑

长儿分岐之恨。迨今不释于怀。痴奴劣骑。道涂歇泊无事。家中大小得保无他否。吾今月十四。始到配所。人马一行俱无事。是则幸矣。但岭路之险。道里之远。使人惊魂恼心。不意垂老蹈此境界。然莫非命也。亦且奈何。此地风淳俗厚。大小人员见待极款。可感。彼中秋成。还复如何。租税祭享口食之资。皆不可阙。凡百便宜调用可也。闻宜宁解绶还山。汝辈频日往省。听其教诲。仁谷亦然也。临书挂漏。不能一一。惟冀慎言语谨租赋。致诚祭享之事。副此远地之望。

答子栽,杺戊寅

编辑

商舶之回。得四月十八日二十四日书。具悉春来百口无夭殇之患。稍释忧恋。而想象奔走劳悴之状。不堪情怀。累日作恶也。况闻仁谷弟患一向沈绵。自然忧虑熏心。眠食俱不安。罻罗蒙绊。日复一日。此生恐无握手相展之期。念之哽怆。奈何奈何。此间前月初。又移于蟾江西畔。水泉清洁。境落幽闲。粗可栖息。而迁移困顿之状。不言可想。申帅遣裨致问。其弟益愰甫亦来相见。听其言观其貌。叩其所学。与罗生斗甲相等。而文雅则过之矣。漂沦南北。得接数个好人。未为无所得也。

答子栽,杺己卯

编辑

得七月廿八书。知炎程行役无事。但前后书来。凶音沓至。俱可摧心伤骨。不知昨岁今年是何运气。降祸之偏。若是之酷耶。今年暑湿异常。家中大小无人不病。吾亦患痢颇苦。用俗方。人参一钱。入地龙三个。煎服二次。病遂良已。今已复常矣。近接邸报。怒目切齿之状。愈往愈甚。停启之期。漠然无已时也。朴正郞奄至不禄。此是平生故人。闻其临绝之语。益令人伤怛。示及两条疑义。注疏既有明文。固当遵而行之。且凡人居父丧而遭此者。犹且如是。况丧侄所遭。后丧重于前丧。尤不可不遵此例也。若汝辈成服既不后时。本家虽有所拘。不得行练。服亲似当于期日。为位哭而除之也。此间以成服既晩。拟于来朔行之耳。

答子梴,杺庚辰

编辑

㷞孙来得两书。忻悉近况。此间凡百依昨。前月廿六日。湖臬关文来到。始知薇缴亦停。自此还乡有日。喜可知也。人马猝难调立。且以金罗密城省墓之故。发程不易。似在今念五六间。四月初三四。当卸鞍琴韶耳。权天章作宰灵山。席不暇煖。使其弟仲章涉涨来问。真所谓人之相去。不翅九牛毛也。公二族孙到彼留连而去。有书相问。意甚缱绻。不禁遐想而起怀也。

答子梴甲戌

编辑

岭海重阻。相望落落。只此岁里。固无得接乡闾消息之望。千万意外。金甥杺儿并辔来到。惊喜可言。就悉家中安否及各处为况。尤可慰也。此间地主见待颇厚。且有一二学子。相从问学。殊慰穷寂之怀。及得儿子婿郞来集。日夕谈䜩。顿忘迁谪之苦耳。杺儿又离彼中。凡百事务。皆丛委汝身上。远虑不暂释也。广丘仁谷连得无事否。天涯地角。杳无相接之期。念之未尝不怆然也。

答子檥壬子

编辑

连得书。知忧患向平。为慰。但闻汝哀伤不能定情。极以为虑。须深思远虑。不复为姑息目前之计。以贻父母之忧。至可至可。古之纯孝。不在过哀伤生。要在承继立扬。念之念之。

答子檥

编辑

数日不闻问。恋怀可言。吾渐向苏完。自此可无事矣。仲素之亡。伤痛未定。天休又以今初五日不淑。吾人厄会。一何至此。追思相与之分契旧之重。不觉失声惊呼而涕泗之交零也。

答子檥乙卯

编辑

昨得书。知妇患危苦。二日乃安。是何忧虞苦无休歇时耶。须宽著心大著肚。每见其至。大段排遣。至可至可。眼翳伤食。俱出于心下不稳之致。虽有不如意事。大放得下。毋命留滞也。

寄子栽壬子

编辑

入去后消息不一至。恋想可言。此间今廿日夕时。失火烧屋。天之厄我。何至此耶。然且顺受耳。惟愿汝辈触处勤勉。勿近杂伴。坏却心性。朝夕加意诵诗习字。使心目不离于书林艺苑之间。吾之家业。惟此一事而已。于此有失。则亦且奈何。念之念之。

寄子栽

编辑

顷面草草。归来耿耿。即日阴雨。学况何似。科场文字。随众制作无妨。但一向靠著。恐妨大受。范鲁公不云乎。迟迟涧畔松。郁郁含晩翠。灼灼园中花。早发还先萎。汝念哉汝念哉。

寄子栽乙卯

编辑

近日做况何似。霜重衣单。念之不能释心。汝叔父答汝问目。甚得开发后学之体。可尚可尚。汝须亟从之。闻所未闻。且将或问疑义。条举请问。得其指意。仍卒其篇为可。昔吾外大父自丱角时。从西厓,鹤峯问难。卒有所得。此义不可忘也。

答子栽问目丙辰

编辑

心之发者。特念虑萌动之机。非应事接物之时耶。

心意之发。或有先事而动者。然随事而发者亦多。虽或先事而动。亦向事上去矣。

正心诚意。亦可以动静分言之耶。

诚意是动时工夫。正心是静时工夫。推此求之。可见其自有分际而不可乱也。

忧惧爱恶同一情也。分属身心。若有内外之分者何耶。

四者固是同一情也。而或就心上言之。或就接物上言之。所从而言之。有不同耳。

心一也。而章句曰具众理而应万事。或问曰妙众理而宰万物。具应之与妙宰有以异乎。

具应就大体上说。妙宰就知觉上言。妙是运用之意。宰是裁制之意。

心之所之谓之志。发则意也。之与发何以异乎。且思虑当属之何处耶。

志是正出。无许多委曲底。意是旁生。有缭绕屈曲底。意思思虑。似当属之意。

气质二者。必分而言之何耶。且既已形化而禀气清浊。赋质粹驳。犹有待于天地何耶。

混沌之初。轻清者腾上为天。重浊者凝结为地。天处乎上而阴阳迭运者气也。地居乎下而刚柔定体者质也。人之受气乎天。赋质乎地者。推此可见矣。大槩气质之分。语其粗也。则呼吸出入气也。而形骸百体质也。语其精也。则知觉通明气也。而持守凝定质也。故以清浊言气。以粹驳言质。以正偏言质。以通塞言气。

以阴阳五行所值言之。则得吉善之气者。寿富通显。值其不善者反是。是受气于天之验也。沙土之人细。泽国之人黔。南方之人。声征而疏理。北方之人。性鸷而貌侵。是成质乎地之验也。由此观之。禀气之清浊。赋质之粹驳亦然。所谓形化之后无待乎天地之气者。恐未然。

答子栽丁巳

编辑

岁换雪塞。念汝情切。便中得书。忻悉近况。但躬亲柴役。念之伤叹。然观汝辞意。不以为病。有竖立不挫之气。此意可尚。从古达人。多从这里过。勉之勉之。吾侍旁粗遣。但以老大无闻为惧。且虚名谩播。此尤可惧之甚也。闻汝去时。被酒不省云。此何节拍耶。戒之戒之。不一。

寄子栽

编辑

恋中得书。忻悉近况。且有读书庐阜之胜。不任嘉尚。吾数日不安。旋即复常。更无虞矣。闲中阅尽晦庵语录。静里旬朔。胜似忙中一年。念之念之。彼中若无拘碍。住得数朔无妨。吾若货马。旬间作觐行。当过汝耳。惟愿慎饮食节言语。毋贻远念。夜间尤不可独处。令斋直辈直宿为可

答子栽

编辑

送归悢悢。得书。知道涂歇泊俱无事。慰喜不可言。况偸闲选胜。以为读书游息之计。尤可喜也。须著意勤勉。以副此拳拳之望。朱子晩节。深以前时以无数书册相随。为不专之戒。今亦不必多带文字。须致精一书。沈潜玩索。兼致收放心之工。至可至可。且汝近日际接仪度甚阔疏。须加工猛省。无处不是学也。

寄子栽

编辑

数日霜寒。为况如何。念之不能忘也。海上父兄宗族。将以今十七。齐进慰酌于闱堂。殊为一家盛事。汝亦不可不及期入来也。疏册上达与否。尚未知皂白耳。与人相接之际。须谨察密省。与丈老言。明辨简当。与侪流言。和易详谨。勿施戏慢骄傲之态。千万之望也。

答子栽癸亥

编辑

收问知祀祭无事为慰。示来佥议。出于相念之切。固当服膺。第念朱子与长子受之书。论台越之事而曰。今番真试一过矣。答门人微讽之语曰。今人开口解说。一饮一啄。自有命。及遇小小利害。便生趋避计较之心。觉此道日孤。令人意思不佳。汝亦曾见此语否。风便草此。不多及。

寄子栽癸酉

编辑

朝讲罢后。又参相见礼。气候比昨稍胜。可幸。小箚榻前展读。天颜温粹。屡加奖叹。不胜感幸。李鸣瑞叙用事。又陈得请。盖以府启两道伯俱递故也。以两监司差出之故。今日开政。方在政厅而气力似堪当。不须虑也。

寄子栽乙亥

编辑

潦卷凉生。各房诸况无事否。节换时移。百物变迁。自不堪凄怆超忽之念。然不可以幽蛰穷愁之故。全然放倒。以重老而无闻之罪。犹日诵孟子数板。至告子上篇。已过百遍。开初当卒业耳。季儿及朱生。或讲朱书。或受大学或问。时有晓解开发处。亦可喜也。权尚书蒙恩量移。可贺。碣文疑处。得已斤正否。权参判以持服故。不欲作人家墓道文字耶。若不然。分付檼侄。求伯兄志文可也。𤌍孙时时提警。使不至为没见识蔑模样人。至望至望。权得初父子及朴周瑞各寄唐律。今谩和去。可一观也。灵光人沈思溟以疏论尤宋不宜配享道峯。亦来此地。其疏本今附去。朝报中数款语。亦誊往矣。

答子栽

编辑

九月廿二日。见汝兄到北青书。知登程有日。廿五始得相接。经年契阔。悲喜可想。且见汝书。具悉许多曲折。恍若对面语。吾入秋来。眠食俱安。孟子已卒业方看近思录。时有会心处。辄复忻然忘食耳。权台士范及金锦翁山天录。明春汝若入来。持来为可。万万都在汝弟口报。不具。

答子栽己卯

编辑

杺儿烜孙。一倂来到。惊喜倍万。且得汝书。细悉近况。稍慰远念。宜宁窀穸之事。闻已了毕。孔怀之痛。到此益切。奈何奈何。且闻仁里侄家。新卜葬地。新旧两丧。一时同窆云。事巨力绵。何以了办。漠在天涯。蔑致丝毫之助。第剧伤叹。且汝素多劳悴之患。恐致伤损之甚。念此忧恼。当夜睡不著耳。吾自八月以后。食味稍复。无可忧者。阿烜得接六载离阔之馀。喜慰不可言。观其容貌端正。气调温雅。尤可念。但少激昂振作之气。使之镜考循省。奋迅竖立耳。申明仲从游山来。一宿而归。伤于登陟高寒处。呻吟痛楚。不得与之款晤。然大槩似欲回头于前所云云者。若能索言竭论。庶有一鼓可克之势矣。

答子杺丙子

编辑

一自送汝南归。惘然若失。汝兄来。知道涂无滞碍。极以为慰。但家间瘗夭之惨。门内三丧之戚。惊心怆念。痛矣痛矣。吾经寒阅暑。得免呻吟之苦。昕夕之资。亦不至阙乏。这里得此足矣。细闻彼中春夏间气像。使我意緖作恶。殆不能为怀。当此时节。凡百调度。汝独当之。尤可念。三儿来。路生受万端。幸渠身上无疾病耳。童蒙句读。得不废日课否。亦恐独处难堪耳。葛庵记一本。袖致权侍郞。请改锦翁碣文中南岳之号。为可南岳。乃伯氏所尝为号者。故及之耳。此间凡百。皆在汝伯口报。不缕及。

寄熤孙

编辑

岁已换矣。想侍下诸况次第安裕。吾千里旅馆。独坐守岁。此时怀想。一倍凄黯。大政已过。方谋乞递。未知能如愿否。念汝年龄已近而立。切愿承事之暇。亲近书册。慎言语谨行止。以副远望。

答诸孙㷞,烜,煣,燔,煇,炓,煴丁丑

编辑

蒙犯潦炎。跋涉三千。使我昏昏欲死。忽得汝等书。文辞笔画。俱至进益。便觉心开目明。慰豁不可言。更愿益加勤勉。终作门户光荣。寔所望也。吾幸得水土好处。庶免生病之虞。此外更何望。馀不一一。

答诸孙己卯

编辑

恋馀得书。知诸况俱安。是幸。但前后便中。凶音沓至。惊心痛骨。殆无以为怀。吾栖遑之馀。大伤暑湿。苦痢一旬。今才少间。当非久痊安矣。台缴非时月可止。只得任之耳。观汝辈头流山录后语。使老夫拭目改观。但韩文公所谓无乃假之人耶。若使汝辈如滂之喜则大善。馀不一一。

寄烜孙庚辰

编辑

冒热行役之馀。得无事遣免否。念之不能忘也。吾依昨。但以酷热蒸铄为苦耳。仍念桑楡渐迫。放倒荒坠如此。怛然震惧。无以为心。汝辈当及时勉励。勿贻异日穷庐之叹。至望至望。

答烜孙癸未

编辑

昨得书。知静处山斋。学味清胜。慰喜不可言。秋气乍动。晨夕产凉。吾亦稍有苏气。重听不至大段耳。须触处敛束。若在严师畏友之侧。不以幽闲处独。自私自便。庄敬以持身。潜思以穷理。则学问大要。不出是二者。勉之勉之。相见在迩。不多及。

答烜,煣两孙曁槇子

编辑

连得书。忻悉群居炼况支胜。两次制作。不至大段迂拙。亦可幸。然吾所愿。必须谨言饬行。勿致悔尤。千万千万。

答煣孙

编辑

昨凭晋营便。得汝书。知已届若木。慰慰。念汝生长穷村。寡闻浅识。触处不忘谨言饬行之戒。亦不废读书写字之工。至望至望。

答煣孙壬午

编辑

送归惘惘。便回得书。知道涂歇泊俱无事。殊可慰释。吾日渐向安。而台章无收杀之期。殊觉恼念。然亦且奈何。明仲已还云。极欲一见。而路远不可得。徒切愿言之思耳。今有答柬。致之为可。此人于汝可谓严师畏友。日夕相对。必有所益。良可慰也。宋秀才远来相访。其义可尚。但此间烦扰。若无闲暇时节。是可叹也。

答燔,煇两孙癸未

编辑

连得书。忻悉道涂歇泊俱无事。吾所苦耳患。日渐开通。若因此更无往复。尤可幸也。闻方与同志读书山寺。深以为喜。须到处谨言行摄容仪。勿为有识者嗤点。至望至望。

答槇,梿,㭓三子乙亥

编辑

恋馀得书。大慰远念。吾入秋后气力稍健。可勿虑也。惟愿汝辈操危虑深。讷言谨行。待嫡之道。无少无长。宜加敬慎。罔敢怠慢。使邻里乡党皆称曰。此人辈习于贤父兄之训。故其谦恭谨慎能如此。岂不于吾有光而于汝辈为安乎。朝夕之间。从汝嫡兄所。敬受诲语。诗云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勉哉勉哉。

戒梿子

编辑

虽在远外。常若提耳面命。勿忘勿怠。存敬畏之心。持恭逊之节。慎言语节嗜欲。修孝悌之行。至于读书写字。亦著意勤勉。毋至虚度光阴。亦勿饮酒过度。以致失言失仪之患。寔所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