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泉集/第二十八

第二十七 藥泉集
第二十八
作者:南九萬
1723年
第二十九

编辑

溫陽溫泉北湯記 编辑

歲庚子秋。慈親以頭風苦眩。就浴于溫陽郡之溫湯。余實陪來。時八月廿二日乙巳也。旣來翌日。周覽昔時殿宇遺址。頹垣缺砌。略無完者。想先王之遺風。慨盛世之已遠。躊躇竟日。殆不能爲懷。殿前有冷井。井旁有小碑。西河君任元濬記其前後。而字畫刓缺。僅可尋其文義。其辭云以內需財幣購工刻之。而其短數尺。比諸士庶墓表不能半之。嗚呼。此乃我祖宗崇儉守約。不欲以侈大示諸後人之義歟。居民云湯泉之源。本在殿址之下。其熱爛人肌。不可以浴。故以銅筒引泉脈。右而爲南湯。左而爲北湯。所謂南湯。在殿址右少前。而上有館宇以覆之。卽世祖大王所嘗臨御。而今衆人所就浴也。所謂北湯。在殿陛左戺下。一區而兩井。與南湯同制。攻石精美且過之。卽東陽都尉所謂三大妃臨幸之所。而荒穢特甚者也。今去東陽來此時又二十春秋。瓦礫塞滿於井中。草根纏縛於甃旁。蕪沒沮洳。幾不可辨。且其外湯則爲治皮匠所溷。穢惡之氣不忍聞。余訊諸居民。或云湯上昔有畫閣。萬曆庚申歲始頹毀。又云中年有病惡瘡者來浴。是後遂廢不浴。居民鹵莽。言不足徵。而東陽所記有云病瘡者恣意溷浴。抑亦得此說否。余意天旣生水火。使民並用。而又使壬夫丁女交效其靈。鴻洞轇轕。釀出神泉。于以除萬民之疾。於是焉聖王有作欽天之賜。旣身受其祜。又敷錫于下民。樂與人共之。如周文王之囿。使之咸躋于壽域之中。夫豈若隋唐華淸。祇用爲淫樂之資而已。先王作事。又將以利於後也。今其遺澤之及人者。將與天壤無窮。獨恨其一修而一廢。不得普施其功用。此其可惜。奚特越俗之不好古。而使聖路長堙也。且念禮曰男女不同浴室。蓋欲厚其別也。今此湯泉。當春秋二分之際。遠近士女其至如雲。其勢不得不迭浴於一井。揆以禮意。有不當然者。今若開此廢湯。使男浴於南。女浴於北。則我先王先妃之盛德洪恩。汪濊而並流。旣可以祛吾民之痛痒。又可以成吾民之禮俗。豈不休美矣哉。或以先妃所臨。卽爲禁地爲難。余以爲先王所御。亦旣許人浴。先妃所臨。獨許婦人浴。而又何傷乎。昔宋之宣仁高太后有言。苟利於民。吾無愛乎髮膚。此卽我先妃之所嘗爲訓者也。雖玉欄看花。天路遠隔。竊想聖母塞淵之意。豈不欲以一沐餘波。酌萬世生靈哉。於是余乃聚徒隷具畚鍤。疏其塞滌其穢浚其溝決其流。三日而治畢。至若旣開而復塞。旣修而復廢。斯乃守土者之責。吾亦末如之何也已矣。

咸興十景圖記幷序○甲寅 编辑

咸興。乃聖祖興王之地。二宮六陵。鬱鬱蔥蔥。靈氣之所鍾。其餘派分麓。無不秀異。而偉麗擇其最勝者。得十景焉。若本宮之深嚴。毬亭之軒豁。是聖祖所嘗胥宇而顧瞻者。固不敢容喙。其他山海一曲之勝。亦各誇奇而擅美。雖徧行國中。求其彷彿者。亦不可易得。噫。豐沛屠販。皆可侯王。南陽故人。無非將相。山川之聚會而炳蔚。亦何異於此哉。

本宮 编辑

宮在府南十五里雲田社。太祖潛龍時舊宅。而爲上王北巡時亦御焉。因置良屬二百戶。遣重臣守之。中遣禮曹郞。成廟置分內司。宣祖罷良屬置內奴五百戶。壬辰之亂。舊宮盡燬。庚戌觀察使韓公浚謙重建。而自亂後減內奴二百戶。分差內司別坐一人。奉守如法云。宮有正殿。奉四王及太祖神位。殿前有豐沛樓。樓前有蓮池。殿後六松。乃太祖手植。松軒之號以此也。壬辰之燹亦無恙。而歲久枯朽。其中二株蒼髥猶鬱鬱如昔。殿內藏聖祖冠服弓箭櫜鞬等物。當兵亂之時。不爲西京武庫之劍。亦可異也。

祭星壇 编辑

壇在府南四十里都連浦。尹瓘北征時。鎭溟都部署甄應圖以船兵二千六百出道鱗浦。我太祖討納哈出時。右軍由都連浦。皆此地也。瀕海沙水之間。築土立柵爲牧場。連延四十餘里。太祖潛龍時。曾設壇祭太白星。而所御八駿中游麟淸,玄豹皆產於此。旁有御井馳道。至今猶可識認。自國初每歲端午。中貴人下來。以御衣鞍馬致祭于壇上。今則中貴人不來。而祭猶不廢云。其地平沙海棠。紅白相映。極目無際。而龍媒千百。騰驤磊落於茂草長川之中。自遠望之。不啻如驪山之雲錦。眞勝觀也。

擊毬亭 编辑

自本宮南行十餘里。城川江入海。三澤之水。又匯爲石潭。而山脚陡入高褰。其頂削成平地。傳言太祖微時擊毬處云。且有築城遺址。古置安陽外堡萬戶。以防守倭寇云。而未知其置廢在於何時也。今其上設烽燧而無亭舍。聖祖登覽戲遊之地。乃爲荒墟廢草。使人躑躅徘徊。無以寓慕而表敬。余於甲寅夏。始作四楹之亭。蓋咸興之野。平衍闊遠。旣無與比。而玆亭乃左臨大野。右瞰滄溟。軒豁宏大。甲於天下。其島嶼出沒之奇。川澤縈回之勝。則固不可殫論而盡記云。自亭轉而北。有五賢書院。山彎而水環。又一奧區也。

廣浦 编辑

高麗文宗九年。始築宣德鎭。稱德州防禦使。今其地爲宣德社。距府五十里。而中有廣浦。浦廣十里。長可三十餘里。浦心有龍巖。乃祈雨祭神之所。自龍巖仰瞻南岸。有社倉及詠歸亭。亭是古五賢書院客堂。今則院移而亭存矣。浦下斷阜曰犬頭山。逶迤浦口。掩遮海門。腥氣濤聲不及於亭。登亭而北望。碧波浩淼。與天一色。漁釣之船。鳴榔而往來者相續。沙水之際。蘆葦彌望。鷗雁棲宿。千百爲群。啄菢解羽。汎汎隨波。浦之北岸。村居接連。煙樹微茫。若近若遠。浦外大野無際。而野外諸山四圍。皆奮迅而沒雲。其平遠悠揚之勝。比之登山臨海。又有自別者矣。自亭緣浦南轉。有海月軒遺址。故佐郞文德敎別業。軒下圓湖。湖外平沙。沙外是海。景物之勝。與亭相甲乙。文公有賢行。沒而祭社。號東湖云。

知樂亭 编辑

府治之山曰盤龍。因山築城。其最高頂。有九天閣,北山樓。自城頂西迤而臨江。有樂民樓。東迤而成谷有文廟。其中岡蜿蜒而下。爲觀察使正衙。衙後數十擧武。平阜寬敞。可坐千人。而正當城之中央。城雉三百十七。環列於眼中。余於癸丑夏。構亭於玆地。落成之日。試登而觀焉。背後蒼翠。玲瓏點滴於簾箔之間。而前有七寶亭。獨立荷沼。若擧案而來獻。東南西三面大野無畔。其圓如鏡。其平如掌。而城川江,湖連川。左右抱郭。交流而入海。定和,純義諸陵。實有龍飛鳳舞之勢。而慶興殿本宮。鬱鬱皆入瞻望。擊毬亭縹渺雲邊。正作前對。都連浦白沙如水。而宣德,道安諸山參差於雲海之外。鯨波合沓。與天相接。而三島及兄弟巖離立若星。近而一城之內。遠而數百里外。高高下下。以形勝稱者。靡不坐此而領略。時平則可以縱目而怡情。有事則可以指顧而號召。無遠出登陟之勞。有密邇絃誦之樂。雖謂之衆美咸具亦可矣。

樂民樓 编辑

古有樂民亭在府城西隅。燬於壬辰。萬曆丁未。觀察使張公晩改築府城。起樓於舊亭之基。而上爲燕遊之所。下設守禦之備。仍扁曰樂民樓云。樓前有江曰城川。白沙平鋪。兩岸如雪。而江流廣可五里。淪漣漾漪。自成錦縠之紋。有橋曰萬歲。橫跨大江。平直如砥。車馬往來。隱隱日夜不已。江之東西。廣野杳茫數百里。白岳,千佛。揷天於上游。而點點螺鬟。環擁獻媚。於下流宣德,廣浦。又演迤而入望。南臨遠海。浩渺無窮。而花,竹,草諸島出沒於天水之際。樓下緣江。閭閻鱗緝十餘里。煙柳朦朧。歌管沸咽。凡海岳之崇深。江湖之淸麗。郊野之廣衍。旣攬而集於玆樓。而人物之殷盛。又兼而有之。名樓之義。有以也夫。

一遇巖 编辑

自府前城川江。沿流而上一百里。高遷社麒麟山下。蒼巖一點。獨立於川邊。其下有龍隱之窟。深黑無底。上有靑松數十株。纏根罅隙。屈曲而交錯。布蔭玲瓏。川流到巖下。噴薄成淵。泓渟黛綠。俯視愯然。水際龍臥之石。尙有爪尾蹻躩之迹。楊蓬萊士彥爲通判時題一遇巖三字於壁面。字大如席。又於水中二石。題龍堆虎臺四大字而係之以贊。龍堆之贊曰不雨亦矯。不雲亦翩。又何必在田。虎臺之贊曰不隱亦晦。不霧亦斑。又何必在山。又題一絶句。玉樓入紫微。天慳千萬年。花隱見之奇。醉墨留其顚。嘉靖乙卯天中日。竹軒花隱同遊云。皆大書深刻。而間有缺畫。如生斫蛟鼉。誠罕覯之奇境也。

龜景臺 编辑

府東四十里海瀕。有一塊巖石。特立贔屭十餘丈。上可坐四五十人。四面浸蝕於波濤。或削而爲峯。或穿而爲窟。纍纍如蜂窠水渦。奇怪萬狀。不可形言。臺下水際。廣石平鋪。斑斑爲龜背之紋。石脈之黃白靑赤。交錯界道。畫成井區。前後相連。大小若一。其繪綵之分明。雖摹之以筆。殆無以過也。噫。孰主張是。孰施設是。而乃逞巧效奇。成得一拳石如是之勞耶。是不可窮也。臺後則鳴沙海棠。左右群峯。拱揖挺拔。迥出雲外。前臨大海。蜃噓鯨戲。日夕無常。日月之出。皆在眼底云。

白岳瀑布 编辑

自府西北七十里。有千佛山開心寺。自寺沿溪越巘。拳跼而上十餘里。有白岳菴。林谷深䆳。峯巒秀異。菴後飛泉繞菴前臺。下百餘步。注於石槽。槽深不測。槽下石壁削立幾四五百丈。而泉流溢出噴薄而下。聲如疾雷之破山。狀若銀漢之垂天。瀑之對壁。攀緣鳥道。聚石爲臺。以爲觀瀑之所。仰瞻俯眺。恰當半腹。跳珠沸沫。飛洒衣袖。愯懼眩瞀。不可久留。且其菴居寂靜蕭散。自有出塵之想。而東南山海羅列於眼前矣。

金水窟 编辑

府西五十里。有白雲山寺。自寺十里。有佛地菴。自菴數十里。有兜率臺。臺上有蘭若。自臺又緣石壁行數百步。奇峯聳立。峯底有小招提極爽塏。招提之右四五步。有泉在石窟底。徑圍丈餘而深不過數尺。水面浮出黃花薄如金箔。光澈水底。因風轉動。積爲泡沫。終古一色。窟之以金水名者此也。且其占地最高。前左右諸山雖嶄絶崔崒。而皆在眼底。故前山之外。平野遠海。皆可歷歷指點焉。

北關十景圖記幷序 编辑

余於咸興。旣得十景。而道內諸邑山海樓臺之勝。又得十處。此外慶興之白岳。吉州之萬佛。永興之沸流。安邊之廣石。只聞其名而不見其地。故不得並列於摹寫云。噫。合道內二十餘邑勝地之可觀者。其數僅與咸興一邑比。豈氣之淸淑。有聚而有散歟。抑人之觀覽。近詳而遠略歟。是未可知也。關外山川。素稱麤厲。而然於其間。亦有此壯心目寄遠想者。但以地荒僻而人罕到。無張大之者耳。山海景物之致。有目者皆可見。而猶湮沒如此。況韜光鏟彩枯死於窮鄕者。又可望其馳名於當世。而流聲於後代哉。可慨也已。

鶴浦 编辑

自安邊府東行六十里。遵海瀕旁石崖到浦邊。浦之東北。鳴沙數十里。因風成紋。或細或大。爛如素錦。浦東沙峯斗起。望之如雪堆。有時風起則飛沙如流。而峯之高不減不增。是可異也。浦之周圍二十里。而水面團圓如鏡。沙峯之西有小靑峯臨水。上有松檜。下纏藤蘿。號稱元帥臺。蓋昔爲島而今爲陸云。浦心又有一點孤島。名曰栗島。亭亭獨立。蘸影波中。未知揚子之金山。西湖之孤出。較此何如耳。四面淺山。若斷若連。蒼翠玲瓏。如彩屛環擁。浦之入海處僅容一船。而波濤蹙沙。塡塞浦口。海船之出入於浦中者。或通或礙云。

國島 编辑

自鶴浦沙峯之東。乘船入海十里許到島。島之體勢。三面高而一面低。低處可以泊船。而水際白沙如練。稍上海棠鋪生如織。又稍上翠竹叢密。蔓蒨盡被一島。移舟繞島而東。石崖漸高。或數十丈或百餘丈。而崖石皆條分束立。四面方直。有如繩而斲者。稍南有小窟。波濤噴薄。深黑不可測。撑舟而入僅一匹長。窄不能容舟。仰視窟上。丹砂隱石。露於罅隙。以船竿上刺之。點點落於船中。自窟又轉而南。石勢尤高。巉巖崔崒。仰之悸慄。蓋島之四隅束立之石。或折或落。雖有長短之不齊。皆削成四面。大小若一。而窟中之石亦復如之。乃知一島盡是方石束成者。吁可怪哉。浦與島固天下之絶景。豈山勢自北來。向金剛漸近。其磅礴淸淑之氣。先漏於玆地。而至若鏡浦叢石。皆支流餘裔之所成者非耶。

道安寺 编辑

自定平府東行六十里。渡金津江至海邊。有山逶迤。揷入於海中幾十里許。孤峯陡起。削立千仞。而寺在其中間。左右挾裨海。前臨無極天水冥冥之外。右繞之爲安邊,鶴浦,國島。左繞之爲吉州磨天,城津。其間島嶼巖巒。出沒溟波。或遠或近。或大或小。或翔如飛鳥。或削如劍戟。無不森列於眼底。寺後稍上五六丈。有觀日壇。日月出於其前。自壇稍西有小菴。穿石作窟。因成佛龕。自龕前北望咸興之野。杳靄蒼蒼。山岳如垤而江湖若帶矣。

挂弓亭 编辑

自甲山府北行百里至惠山鎭。重墉屹立於高阜內。城北隅有挂弓亭。亭檻壓女牆俯鴨江。江之北岸數十步有石塔。高標沒雲。諺稱古有男兄女弟。男則築城於南岸。女則建塔於北岸云。自塔邐迤而上。乃是白頭山脚。去山頂僅百里云。登亭西望。江流彎回而野勢平圓。頗有蕭爽之致。噫。此地乃白山之根。綠江之源。天下之窮處也。從前女眞靺鞨互爲窟穴。寇攘抄竊。有若鳥獸之相攫。未知何時佛敎傳來於此處。而人功事力。乃能建塔之高壯若此耶。此不過一千年內事。而茫昧不可徵如此。安得逴寒門歷玄冥。從顓頊而問之哉。

釋王寺 编辑

寺在安邊府西四十里雪峯山下。我太祖潛龍時。夢入破屋中。負三椽而出。往問於山下土窟中僧。僧答曰身負三椽。乃王字也。太祖感此。建寺于土窟之基。號釋王。其僧卽無學云。自南山驛尋寺。洞口入紅箭門。初渡水閣曰斷俗門。再渡曰登岸閣。三渡曰不二門。三閣之間幾十里。兩岸皆奇巖峭壁。楓葉松林。到寺則佛殿之宏麗。寮舍之繁夥。甲於一道。䆳宇回廊。迷不知所之。寺之西邊有一閣。置木像八百羅漢。乃太祖以元帥北征時。使郞將金南連往吉州廣積寺。船載以來。刻板以記其事。列書僚屬鄭夢周等名。板藏在寺尙宛然。前臨溪上。有龍飛,興慶二樓甚軒敞。

城津鎭 编辑

磨天嶺在端川,吉州之間。南北道自此分焉。嶺之一支東馳。斗入海中爲城津鎭。古有土城。萬曆丙午。觀察使李時發聞于朝廷設鎭。乙卯觀察使崔瓘築石城。其地三面皆海。獨後一面連陸而高峯峙焉。城有內外。內城之東最高處。爲觀日月出之峯。而其下爲僉使之居。西有孤峯斗起爲將壇。外城之西阜有朝日軒。乃客館也。西門之西有斬鯨臺。東門之東有望海亭。朝日之上。壓峯頂有麗譙曰鎭北樓。自東門之側引川入城。蓄水爲池。而海濤所衝之地則勢不可築城。皆揷木爲柵矣。蓋其地形勢。前臨大海。與天無極。而兀然特立於鯨海噴薄之中。縹緲若在六鰲之顚。而浩浩乎如乘舟縱纜。與波上下。關防之要害。遊賞之奇勝可謂兼得之矣。

七寶山 编辑

自明川府緣山脊東南行五十里有門巖。自巖東望。大山接天。圍繞四面。中有石山。色如丹霞。群峯挺拔奇秀。千態萬狀。無所不有。其最奇者。有寺巖,冊巖,舟巖,千佛峯,萬寺峯,虎像臺等名。或如禽獸之飛走。或若人物之雜沓。雖雲氣之散聚。蜃噓之變幻。殆不足以喩其奇也。自門巖行十里。有金藏寺。自寺又行二十里有開心寺。寺後有臺。坐此則可以領略一山之面目。自寺稍東有望海臺。自臺踰石峯有金剛窟。自窟行十里有兜率菴。菴在寺巖之下。地勢最高絶。俗傳古有七山並峙。故山名七寶。而中古以後。六山沈海。今此存者只其一山云。今山之最高處。蚌螺之甲往往委積成堆。以此觀之此。山之亦曾沈海可知也。未知何年六山復出於陸。而海水又駕此山之上歟。山之可異者。又有蘿葍滿山。皆無種而生。居僧以此爲糧云。

彰烈祠 编辑

鏡城府南一百里有禦亂里。或稱漁郞里。里有八景臺。臺南十里許有茂溪湖。乃壬辰倭亂時。義士李鵬壽邀鄭評事文孚起兵處也。今上乙巳。評事李端夏倡議立祠于湖上。享鄭公而以同盟人鵬壽等配焉。又作燭龍書堂于其側。以爲儒生居業之所。祠在西峯下高阜。而前有小山。橫抹如新月之吐。半浸湖水。蒼翠蔚然。四面諸山削立如彩屛之圍。而其中平圓成湖。縱廣九里。芰荷菱芡。綠淨如拭。蘊藉淸麗。殆不可名言。北地山川。大抵麤壯軒豁之觀則固可易得。而山彎水環未有如此地之幽靜者。豈天亦欲彰鄭公之忠烈。特設別區於荒裔之域。以妥其靈也耶。

龍堂 编辑

慶源府東四十里江邊。有東林山城。太宗大王元年。使都巡察使姜思德築之。俗傳穆祖初居于此。自此移于斡東云。城內有大井。其深莫測。井上有古基。礎砌猶存。今城之東畔有祠宇三間。自朝廷歲送香幣。祭豆滿江神。而土人稱以龍堂云。上龍堂北望則江之南訓戎安原等鎭堡。慶源府城郭及甑山七巖山羅列眼前。江之北訓春江也。春山縣城等諸地。彌望不知邊際。而豆滿江中裂大野。橫分夷夏。日月肧胎之地。固有奇壯若是者矣。

撫夷堡 编辑

自慶興府沿豆滿江上流行三十里至撫夷堡。城壓江之南岸。北望胡地。大野無際。東指海堧。奇峯峭聳。乃斡東地。而穆祖所嘗居云。自堡稍下。北岸有大山。逆流彎回。乃穆祖王妃古陵。陵之左山腰稍低。鑄鐵爲龍埋之。以補地脈云。而今皆爲殊域。不可往尋。曠野之中有八池相連。諺傳池有五色蓮花並發。而無可徵信。堡後有烽臺最高。試登而望焉。地盡之外。又有瑟海。靑黑之色。與天相接矣。噫。國初威德。雖回豆江使西流。宜無所不可。唯此聖祖之舊宅遺陵。皆在隔江一步地。而棄而與之腥膻之居。不爲之疆理者。抑何故歟。金宗瑞諸人。有難辭其責矣。

咸鏡道地圖記隨疏投進 编辑

臣聞周禮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周知其利害。然則地之利害。舍是圖則有不可周知者矣。惟我國家建邦啓土。分爲八路。顧此關北最遠而僻。且其地勢。白頭南迤。長白北折。與胡地接界者幾二千里。其間複嶺重關。扶輿磅礴。木梯石棧。撑拒鉤連。凡其流峙之往復回輳。疆域之長短贏縮。有難周觀而徧知。故載諸方輿者。實多謬誤而莫或是正。談者病之。臣以無似。受命于玆地。于今三年。邊隅障塞。出入殆徧。山海險易。道里迂直。領略其什七八。更訪於習行役詳地理者。參訂互辨。作爲圖本。而依倣中朝輿地之制。先畫井區。每一區當十里。以此計程。列置山川與郡邑。至於鎭堡烽燧關嶺郵傳。莫不寸量尺度。各從里數。分其近遠。定其闊狹。經緯得位。紆曲隨形。步不勞亥。記不煩鼓。而一見瞭然。如指諸掌。雖足目之所未及。難保一二之無差。然廣輪之總數。關防之大勢。則庶幾得其要領矣。周知利害。不無少補。而職方之掌。恐不可無也。抑臣於此。又有說焉。富寧之北三水之西。宜守棄地。以固封疆。吉州之西甲山之東。宜開新路。以便往來。念此數事。關係非細。一披此圖。形勢可見。旣非開邊而生釁。又非好大而喜功。收我土地。樹我藩籬。通我隔塞。接我聲援。豈爲過計哉。臣別具利害文字。隨圖以進。金城方略。必待圖上。隴右山川。亦須聚米。此臣今日區區之意也。癸丑十二月日。嘉善大夫咸鏡道觀察使兼兵馬水軍節度使巡察使咸興府尹臣南九萬謹記。

望雲亭記乙丑 编辑

朴甥泰維士安。左官爲高山道察訪。作亭于驛館之上。暇日登臨。不勝其思親之情。扁其亭曰望雲。實取狄梁公語也。仍求記文於余。余復之曰自古離親而思慕。覽物而興感者何限。獨狄梁公之語。傳於世至今。噫。望雲之云。本非殊觀之景物。且無可詠之聲律。而凡孝子之思親者。無不以望雲爲口實。此其故何哉。豈不以梁公之移孝而爲忠者。爲天下後世之所厭服。是以雖其一時偶發之言。亦足爲人之艶稱而然耶。然則若使梁公其所以爲忠者。不如彼之盛。則設或有區區之孝。亦不足多而況其一言之微哉。夫如是則梁公之意。不在於望雲而在於思親。梁公之孝。不但在思親而實在效忠於國家。後之欲學梁公者。不於其效忠而只知其思親之爲孝。不可也。不於其孝親而只取其望雲之一言。尤不可也。以此言之。涕泣而思戀。不足以爲孝。登陟而瞻望。不足以爲孝。隨見而寄懷。不足以爲孝。形言而紀文。不足以爲孝。唯當奉不貳之訓。思靡鹽之義。使其畢竟成就無愧於梁公然後。方可謂孝矣。尙何論斯亭之有無哉。雖然人子之離親而于役者。當其奔走車馬之間。逢迎賓旅之際。不遑啓處。懷歸而未歸。閔定省之久曠。歎饔飱之無人。山川隔矣。道路遠矣。遲回眷顧。心壹鬱而如結。于斯時也。登斯亭則斯望雲矣。斯望雲則斯思親矣。斯思親則斯思親之所以敎我者矣。槩言其爲敎。勤而敏也。廉而謹也。敬上而恤下也。奉公而忘私也。日夕孶孶。思無違於此敎。則其所以效忠者。未始不由於思親。其所以思親者。未始不在於斯亭之望雲。夫然則亭之作。亦何可已也。嗚呼。朴甥其能使斯亭不廢。亦如梁公之語傳於世則幾矣。

盛京輿地圖記隨疏投進 编辑

盛京志首卷。有輿地全圖。西自山海關。東極于海。北抵朔漠之界。南與西北。二道相接。其疆域之贏縮。道路之迂捷。在我亦有不可不知者。第其本圖窄小而未備。微細而難看。故演而大之。畫井而定近遠。計區而塡名號。五千餘里之間。凡其山川之源委。州縣之分合。站路之紆直。邊門之疏密。擧可一披而瞭然。敢將一本。仰塵睿覽。又送其副于備局。以備他日或有考焉。時疆圉赤奮若四月日。大匡輔國崇祿大夫領中樞府事臣南九萬謹記。

龍巖亭記戊寅 编辑

有徐生塾者。生長于京都繁富之地。而神恬而心靜。不問廢著有無之爲何物。不知博奕敖放之爲何事。唯閉戶讀書而已。少日曾問字於余。間以病廢。且習黃岐之術。稍解其趣。而爲相識有力人所挽。從事於袴褶韜鈐間者十餘歲。得折衝資而年且衰矣。慨然歎曰吾學書而未成。學醫而未達。服勞於軍門而亦未得建功而立事。到今齒髮凋落。志氣低垂。不可以效用於當世矣。無寧自屛於寬閒寂莫之瀕。優游徜徉。以終吾身。卜地于加平之朝宗縣蜚廉山下。有巨巖峙於大川之邊。雙角特起。蜿蜒若飮水之龍。名之曰龍巖。作一間亭於其上。以爲游目騁懷之所焉。吾旣不文不武。一窮老人耳。不足使此地得人而稱勝。此地亦窮峽之一荒處耳。無淸麗絶特之奇觀。不足以供騷人逸士之游賞。誠不足以形諸吟詠。發諸文辭。以垂於後者。雖然人無高下。能不枉其志者爲君子。地無美惡。能不爲人所爭奪者謂靜散。然則吾固以得此地爲幸。此地亦未必以得吾爲不幸。請公爲吾之龍巖亭記可乎。余曰唯唯。余聞爾言。不能無戚戚者矣。昔余之掌本兵。爾亦爲偏裨。其時爾與爲同輩號才敏能任事。出爾右者多矣。數十年之間。夷考其人之所爲。或慕蠅頭微利。走死地如騖。受捶楚而蒙桎梏者有之。或覬非分之福。效毋望之人。終被沒身之戮者亦有之。唯爾獨超然物外。付生事於一巖之上。雖長年窮餓。亦甘心而無悔。比之向日號才敏能任事者。其得失何如哉。余聞龍之爲物。本以潛藏爲德。或蟄於深湫。或蟠於汚泥。且或變而爲梭。入人之爪甲者。凡以晦其迹而全其身也。今爾之處此亭也。若湫也若泥也若梭也若爪甲也。則不亦善乎。至若亭之所登眺。山川拱揖之勢。煙雲變化之態。余所未見。無可言者。縱言之。亦何足爲爾之輕重也。徐生曰謹聞命矣。遂書以爲龍巖亭記。

明皐書院重修記己丑 编辑

明皐書院在廣州鷗浦。卽浦渚趙先生之所享祀。玆實先生之松楸也桑梓也。於先生杖屨息游之處。作後人尸祝藏修之地。惟我先生之如在與夫後人之瞻依。固將千百世如新矣。蓋聞刱建院宇。在顯廟元年庚子。奉薦俎豆在二年辛丑。賜以額號在十年己酉。以當初事力之未裕也。結構或有疏略。以其後歲月之浸久也。棟宇或有撓圮。院之諸生任弼周宋經周等。糾率同志。經營累年。乃得以修改。傾者正危者安陊者完䵝者明。寢廟孔安。庭除載肅。又以其餘材作。別堂於典祀麗之左。以爲諸生燕息之所。至若庖廥之頹廢者。亦皆次第葺之。工旣訖。諸生合議。名講堂曰忠孝。而集朱夫子遺筆揭之。名東齋曰四勿。名西齋曰三省。名外門曰入德。名典祀廳曰毖祀之廚。名別堂曰養正之齋。皆所以寓意進學。必欲其顧名思義也。於是焉讀生又合議曰。院之設蓋久。而尙未有記事。以視于後。宜速圖之。乃具事始末。請文于余。余作而曰今諸生之意甚盛。將以何言答之哉。我先生道德之高。忠孝之篤。國史之紀載。朝家之褒錄。後賢之稱述備矣。今何敢復加以僭說。至若海嶽環擁。溪山拱揖。天作而地藏之。以爲揭虔妥靈之所。與廬阜之白鹿並稱者。非但余不得歷謁而登覽。無可以爲言。設令想像而詳言之。亦何足爲斯院之重也。又若諸生慕賢而建祠。刱前修後。經紀董事之勤。誠有足尙者。然亦必非諸生今日所請以爲記。若乃自古建國君民。以敎學爲先。則誠有可言者矣。禮曰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今京都之太學。郡邑之鄕校。皆所謂學。所以公之於邦國。領之於官府者也。若書院則乃是黨庠術序之類。而比之家塾。稍公而加重者也。雖其大小有等。廣狹有差。其於古之建國。以敎學爲先者。同一意也。然則塾庠序學。如是其備置者。凡以敎士爲急。至於先聖先師之釋奠釋菜者。亦是始敎之一事。非建學之原本也。然則爲士而入學校庠序之中者。只知其始敎皮弁示敬之道。而不知其孫業蛾子時術之義。則亦何益於爲己之學。亦非所以報國家設敎之意也。且學校之所祀。乃是孔孟以下群聖賢。書院之所享。乃是近代鄕邦之名賢。不無輕重之殊。而今之爲士者。乃有緩於學校而急於書院人。或以此相訾謷。余意則有不然者。孟子言君子之澤。斬於五世。其論見知與聞知。亦以居之近遠爲言。是以孔孟之訓天下無不誦讀。而鄒魯獨稱多士。陽城居晉鄙。薰德而善良幾千人。此豈非世不遠而居之近故耶。陽城且然。而況不但爲陽城者乎。以此今世之士。乃於鄕邦之賢。薰陶私淑。感發興起。其所得之效。或多襯切於身心者。故其爲之尊奉於祠院也。不藉公家之力。各以其士林通共鳩聚者成之。人之褊心淺見者。反以此爲譏。若以國家敎七之方言之。亦恐當奬而不當禁也。雖然孟子論友士。自一鄕推之至於一國天下。猶以爲不足。又必至於尙友古人。今之爲士者。若能尊師鄕邦之名賢。知行日進於高明。則又將必以古聖賢爲期。此乃自東山而登泰山。由江河而達于海之說也。豈非諸生所當勉者乎。是爲記。

雜著 编辑

歸田樂辭庚戌 编辑

余有鄕老友曰金生尙亨。擧進士十數年。登名南宮亦屢矣。終不成一第。殆將老矣。余少離鄕土。今始奉板輿歸田廬。與生相會。疇昔筆硯之游。宛宛如昨。而倏焉已過二十有五載矣。慨日月之逾邁。念人事之變遷。晤言抒懷。不覺景之晏而宵之分也。金生謂余曰凡仕於朝者。歸於鄕。將自佚。非自劬。劬在於有事而憂。佚在於無事而娛。以吾觀於今世。其所趣者或殊矣。願君不事一事。浩然自適。以享居鄕之樂。不亦愉乎。余起而謝曰善夫。生之敎余也。生之意。余知之矣。余雖惛。敢不敬從而自持。因推其說而爲之辭曰。余還鄕而身佚兮。今將執何事而自樂。旣不善夫琴酒兮。又不學夫射奕。昔韓子之送愿兮。序盤谷之樂事。考其語有不然兮。豈古今之或異。欲釣川而食鮮兮。懼他人之不獨。欲採山而茹美兮。慮他人之不斸。余坐乎茂樹之涼兮。人將無所息焉。余濯乎淸泉之潔兮。人將無所掬焉。若有得於此兮。詎無失於彼也。不有虧而能成兮。固必無之理也。伊玆事之不可事兮。余將反乎無爲。先廬足以庇身兮。薄田足以救飢。入奉慈顏兮。出會親戚。坐對墳素兮。行觀稼穡。逍遙於淡泊之圃兮。婆娑乎術藝之囿。雖愧夫畏壘之大穰兮。亦庶乎徐稚之食力。盍推席與舍者兮。苟相爭其猶未至。壹無攖於余心兮。聊優游以卒歲。辭訖謂生曰。若此則可以得居鄕之樂。而無倍於生之敎乎。不耶。生曰然。此正吾爲故人規祝之意也夫。

釣說 编辑

歲庚戌余歸田潔城。家後有池。縱廣數十武。而深淺六七尺以下。余長夏無事。輒往見噞喁之𫙺𫙺。一日隣人斫竹一竿。敲鍼爲釣以贈余。使垂綸於漣漪間。余在京師久。未嘗知釣鉤長短闊狹彎曲之度如何。以隣人之贈爲善也。垂之竟日。不得一鱗焉。明日有一客來見鉤曰。是宜不得魚也。鉤之末太曲而向內。魚吞之雖易。吐之亦不難。必使其末少偃而向外乃可。余使客敲而向外。又垂之竟日。不得一鱗焉。明日又一客來見鉤曰。是宜不得魚也。鉤之末旣向外而曲之圈且太闊。不可以入魚之口矣。余使客敲而窄其圈。又垂之竟日。纔得一鱗焉。明日又二客來。余示以鉤。且語之故。其一客曰是宜得魚少也。鉤之抑而曲之也。必短其曲尖。使僅可以擘粒。此則曲尖太長。魚吞之不沒。必且吐矣。余使客敲而短其尖。垂之良久。吞鉤者屢矣。然引綸而抽之。或脫而落焉。旁一客曰彼客之言。於鉤也得矣。於抽也遺矣。夫綸之有繫䕸也。所以定浮沈而知吞吐。凡動而未沈也。吞或未盡。而遽抽之則爲未及。沈而少縱也。吞且復吐。而徐抽之則爲已過。是以必於其欲沈未沈之間而抽之可也。且其抽之也。抗其手而直上之。則魚之口方開。而鉤之末未有所搘。魚順鉤而張齦。如霜葉之脫條。是以必側其手勢。若汎篲然而抽之。然則魚方吞鉤於喉中。而鉤乃轉尖於呷裏。左激右觸。必有所㨛擸而爬牽焉。此所以必得無失也。余又用其法。垂之移晷。得三四鱗焉。客曰法則盡於是矣。妙猶未也。取余竿而自垂之。綸余綸也鉤余鉤也餌余餌也。坐之處又余處也。所易者特持竿之手耳。魚乃迎鉤而上。騈首而爭先。其抽而取之也。若探之於筐而數之於盤。無留手焉。余曰妙蓋至此乎。此又可以敎余乎。客曰可敎者法也。妙豈可敎也。若可敎也。又非所謂妙也。無已則有一說。子守吾之法。朝而垂之。暮而垂之。專精積意。日累月久而習習而成。手且適其適。心且解其解。夫如是則或可以得之。與。其未得之與。或可以達其微而盡其極與。悟其一而昧其二三與。其或一未有所知而反有以自惑與。其或恍然自覺而不自知其所以覺者與。此則在子吾何與焉。吾所以告子者止於此矣。余於是投竿而歎曰善夫。客之言也。推此道也。奚特用於釣而已哉。古人云小可以喩大。豈若此類者非耶。客旣去。識其說以自省焉。

兒子婚書乙卯十月 编辑

願爲有室。旣定萬福之原。迎以承宗。將合二姓之好。玆致尺幣。敬修函書。伏惟尊親家執事。相國賢孫。名州良牧。敎成蘋藻。德閥聞季女之齊。戒申衿鞶。寒門許冢婦之貺。幸託後事之重。敢展先人之儀。忝親男鶴鳴。訓慙純深。學昧詩禮。嘉姻是結。正趁鳴雁之朝。祚胤斯蕃。佇期夢態之卜。

康世爵傳戊辰 编辑

康世爵者。中國荊州府人。曾祖祐以金州參將。戰死蒙古。祖霖從楊鎬東征死平山。父國泰官靑州通判。萬曆丁巳坐事謫遼陽。世爵隨焉。時年十六。戊午四月。淸人陷撫順。禽游擊李永芳。七月陷淸河。守將鄒姓者死之。己未三月。經略楊鎬自遼陽命將分軍。四路出征。摠兵杜松由開原。摠兵王尙乾由撫順。摠兵李汝柏由淸河。都督劉綎由牛毛嶺。國泰在劉綎軍。故世爵亦隨焉。國泰叱令還。世爵不忍去。伏於帳外。國泰徐知之。招入帳撫背曰此何地而汝尙隨我也。軍過牛毛嶺。敵兵從陿中突出。矢如雨下。大軍前後不相救。敗績。都督自燒死。國泰亦中箭死。世爵潛身澗谷。日曛後收父屍。以石記處。時東兵在後。都副二元帥陳山上。左右營將陳山下。世爵投入元帥陳。翌朝見淸人先擊左營。如烈風振落。一瞥之頃。無孑遺者。移擊右營。敗入於山上軍。山上軍望之。皆戰慄無人色。二元帥相詰良久。有若一欲戰一欲降者。俄送一使於敵陳。須臾還報。卽令諸軍盡棄兵器下山降。淸人以兵圍數匝。搜出明軍之相混者。反縛驅出盡斬之。世爵亦被縛坐大石下。適主者忘而去。目東兵示以縛乞解。皆睨不敢動。自以背磨石稜。縛繩絶。脫衣換著東兵戰死者衣。攛立東兵中得免。走還遼陽。是役也。開原,撫順二路亦沒。獨淸河路得經略傳令。不戰而還。天子聞三路喪師震怒。拿楊鎬及李汝柏。以熊廷弼代鎬鎭遼陽。時世爵以未收父骸。不忍還鄕。經略招謂之曰日者汝季父國胤書來。請我資汝衣糧。收汝父骸。汝方年少壯勇。可起復從軍。復汝父讎。世爵不敢辭。是年六月淸人陷開原。七月陷鐵嶺。又拿熊經略。以廣寧布政使薛公代之。辛酉三月。淸人圍瀋陽。時十二摠兵同守城。議曰城小軍多不能容。乃出馬軍陳於城外。淸人因其出城急擊之。隨其尾以入。門不及閉。城遂陷。城中男女老弱。無處逃生。皆從城上自墜。或死或傷。委積城下。其高半城。世爵方在城中。亦躍馬下城。墜積屍上。且躓且跑。得奔歸遼陽。淸人乘勝。又進圍遼陽城。人有自敵陳逃還者言敵可破狀。城中人不悟其爲敵間。使守西城。與城中不逞者合謀內應。垂絨索引敵登城。遼陽城周十五里。東南北三面警守方嚴。而西城一面敵已盈堞矣。經略薛公自焚死。監軍御史張勳爲淸人生得。逼降終日不屈。文吏十二人。與勳同死。武將皆降焉。世爵當城陷時。跋馬奔馳。適陷深井中失馬。乘夜步出城外。壕水方漲。城中士女逃出者又皆溺死。而世爵善游得涉。天將明。藏身於野中亂屍間。待昏暮走入山。晝伏夜行。到鳳凰城。時敵兵充斥。人不保朝夕。主人家有處女無可託。請世爵爲壻。世爵以父死未葬辭焉。與廣寧人劉光漢。收聚遼陽散卒三百人。同守鳳城。未幾光漢戰死。世爵亦創重被禽。幸不死。自念南還路已絶。不如歸東國。猶得免薙髮左袵。脫身走無人境。以刀割所著羊裘。煮以吞之。鳥獸竄十三日。始越鴨綠江到滿浦鎭。是天啓五年乙丑八月也。自滿浦周行關西諸邑糊口。又念逃生他國。不可久處於淸國差人往來之地。歲丙寅入咸興。漸轉北。丙子到慶源。丙戌移鍾城。辛丑始定居于會寧之西都昆地。年八十餘。以壽終。世爵以驛婢爲妻生二子。道臣以上國衣冠之裔。淪賤籍爲可傷。上聞朝廷。許贖從良。世爵居北土幾五十年。人多稱之。蓋略解占相推命。而未嘗鬻技。拳勇絶人。未嘗鬪競。能力農畜穀。以其餘周貧濟飢。未嘗有吝情。所居乃淸人開市地。貨物徧民間。而世爵自以戴天爲痛。未嘗一毫近諸身畜諸家。家居江水之瀕。苫蓋悉以藁。未嘗以草曰人或以越江疑我。何以自解也。北來官吏聞其名。多招延之。能知其賢否高下。不可意者。雖請未嘗往也。聞邊吏之犯禁者。未嘗不揚言曰。中國則用法甚嚴。何東國獨無烹吏之規乎。人多憚畏之。其子患痘將死。其妻邀巫女設神牀陳酒餠以禱之。世爵自酌酒跪獻曰。果有神。願見形。雖無形。願聞聲。俯伏偵伺久之曰。吾熟視而不見其形。靜聽而不聞其聲。所謂神果何在也。因散其酒餠。撤神牀燒神位。其妻驚號泣乞止之。怒叱不許。子痘亦蘇。北地氓俗。素畏痘神信巫言。見此亦或有開悟者。世爵將死。敍其祖系宗族及喪亂流離之首尾以遺其子。且曰吾父死而未收其骨。國滅而未復其讎。自惜縷命。苟延晷刻。託身他邦。耦於隷徒。生爲辱人。死爲羞鬼。汝曹貶我以薄葬。俾得表君父之痛。贖平生之罪。是汝曹之孝也。且遺戒諸子。使不析產不異宅。諸子同居如敎云。

贊曰。余於辛亥歲。按節北路。巡到會寧。時世爵尙無恙。來謁。與之言。僅能識字。而言淸人度遼事。歷歷如昨。且論東征諸將長短曰。楊鎬寬厚得士心而昧於料敵。以淸人爲易與而敗。劉綎杜松勇而無謀。深入險地。不設斥候。猝遇敵而沒。熊廷弼淸白守法。有威望而喜殺不已。士卒多怨。亦以此不能成功。雖然勝敗天也。豈專在人乎。余見中國人來東者。類多浮誕好利。求丐人不厭。世爵獨能不虛誇不妄取。無二言無疑行。信孚於鄕里。敎行於諸子。此皆可書者也。

原楚靈王事 编辑

楚靈王聞楚人之殺其子。自投於車下曰人之愛其子。亦如我者乎。從者曰小人尤甚。小人無子則知塡於溝壑矣。此乃靈王知自已之子之爲愛。而不知他人之愛其子亦然。原其受病。出於貴己而賤物也。貴己賤物之病。終必至於自害其身。以精者言之。老氏曰吾有大患。爲吾有身。佛氏畏死之甚。至於捨身。以粗者言之。唐懿宗之失同昌主。誅醫官數百人。使樂工歌嘆百年曲。終至於亡國。夫貴己賤物。乃是私也。捄私之弊。莫如廓然大公。人我一視。當其處己。思所以處於物者曾何如。當其處物。思所以處於己者將如何。反覆相檢。不至偏重。則伯恭之性氣。未必不一時平於躬厚薄責之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