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舊本韓文後
予少家漢東。漢東僻陋,無學者;吾家又貧,無藏書。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堯輔頗好學,予為兒童時,多遊其家, 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發而視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 脫落顛倒無次序。因乞李氏以歸,讀之,見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猶少,未能悉究其義,徒見其浩然無涯,若可愛。
是時,天下學者楊、劉之作,號為時文,能者取科第、 擅聲名,以誇榮當世,未嘗有道韓文者。予亦方舉進士,以禮部詩賦為事。年十有七, 試於州,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韓氏文復閱之, 則喟然歎曰:「學者當至於是而止爾!」因怪時人之不道,而顧己亦未暇學,徒時時獨念於予心。以謂方從進士干祿以養親,苟得祿矣,當盡力於斯文,以償其素志。
後七年,舉進士及第,官於洛陽,而尹師魯之徒皆在,遂相與作為古文。 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補綴之,求人家所有舊本而校定之。其後天下學者亦漸漸趨於古, 而韓文遂行於世。至於今,蓋三十餘年矣,學者非韓氏不學也。可謂盛矣。
鳴乎!道固有行於遠而止於近,有忽於往而貴於今者;非惟世俗好惡之使然, 亦其理有當然者。而孔、孟惶惶於一時, 而師法於千萬世。韓氏之文,沒而不見者二百年,而後大施於今。 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蓋其久而愈明,不可磨滅,雖蔽於暫而終耀於無窮者, 其道當然也。
予之始得於韓也,當其沉沒棄廢之時。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時好而取勢利, 於是就而學之,則予之所為者,豈所以急名譽而干勢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 故予之仕,於進不為喜,退不為懼者,蓋其志先定而所學者宜然也。
集本出於蜀,文字刻畫頗精於今世俗本,而脫謬尤多。凡三十年間, 聞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後卷帙不足,今不復補者,重增其故也。 予家藏書萬卷,獨《昌黎先生集》為舊物也。鳴呼!韓氏之文之道, 萬世所共尊,天下所共傳而有也。予於此本,特以其舊物而尤惜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