諭咸鏡南北關大小民人等綸音

諭咸鏡南北關大小民人等綸音
作者:李祘

諭咸鏡南北關大小民人等綸音 编辑

王若曰:「咨爾北方之人,役車其休,歲亦暮止,此政村酒社鼓,山樞互答之日,而胡罹此仳㒧顚連之苦也?關以北數千餘里,野無遺秉,居無宿糧,幾千萬生靈,嗷嗷然如在水火,道臣、評事之啓,交聞迭奏,乙丙之枕,遑可一日安乎?予觀《農政之書》,旱宜田種,澇宜水穀,失之野而收之峽,歉於此而登於彼,故曰『周乎農者,凶年不能殺』,斯乃諸路之所同然,而獨本道則一遇恒雨,百穀俱痒,貧富惟均,公私遍竭,重以山海兩阻,貿遷無路,假令箱有餘布,塲有餘畜,化居不得,束手以俟,此又諸路之所未有,而惟本道爲然也。然則今之所謂稍實也,之次也,尤甚也,特强以名之耳,其實一也。北關之歉,甚於南關,慶興諸邑,又北關之最,方秋而流亡者有之,未冬而浮黃者有之,盖不待北來之言,而地勢民情可推知也。嗚呼!今夏之雨,何道無之,而畿、湖、嶺南,一是豐登,關東、兩西,亦旣免歉,使本道雖遜於湖、嶺,可方於東西,則豈不同享有年之樂,少寬北顧之憂,而造化每惜全功,接濟茫無涯畔,咎實在予,民則何罪?玆予命以奎章閣直閣鄭大容,爲北關慰諭御史,往撫大小民庶,留管賑政,爾尙是依是庇,無予云遐。嗚呼,言語之於感人,末也。今以九重之邃,千里之遠,乃欲憑數行文字,慰諭爾奠接爾,誠疎矣。然敷心之謂言,敷言之謂文,文之所宣,心有相感,予雖否德,爲爾父母,心之所往,亦豈無自然通應之竗也?賙活之具,面授規劃,蠲免之政,另循優典,御服御供之需,留作別賑,更以內帑錢二千緡,綿布一百疋,胡椒三十斗,付御史齎送,別貿穀物,俾辦粥飯,饋之於餞迓之際。咨爾北民,知予懷保之苦心,少須臾各安其堵,各守其業,容俟東作,服力田畝,且勤且勸,無失其時,則上天至仁,有願必從,來牟之告熟,理之常也。咨爾北民,明聽無譁。爾饑若予饑,爾飽若予飽,爾困若予困,爾安若予安。予以爾與共休咎,爾等縱不欲以予心爲心,得乎?呼燭申申,亶由腔赤。咨爾北方之人。」

乾隆五十三年十月初十日

後錄 编辑

代捧蕩减停退秩 编辑

新還餉代捧,南、北關尤甚邑三分一,之次稍實邑四分一。

新還餉停退,慶興三分二,南、北關尤甚邑折半,之次邑三分一,稍實邑尤甚社里,稍實社里次次遞减。

舊還餉,南、北關尤甚、之次、稍實邑並停退。

田稅大同米布停退,慶興全數,南、北關尤甚邑折半,最難捧民人全數,之次邑三分一,稍實邑尤甚社四分一。

內寺奴婢貢錢米布,南、北關稍實邑外,並停退。如有已捧處,以明年貢計减,雖未入官,已捧於民間處,還給。

內寺奴婢京上納物種,蕩减。計减與還給上同。

兩本宮別差所管海戶納各等進上五十七種,蕩减。計减與還給上同。

賑資秩 编辑

南北關,折米一萬五千石。南關賑資,待狀請加數劃給次。

南關穀二萬石,移劃北關,慈殿慈宮進上,謹遵慈敎,一體停免,價錢米布,留作賑資。如有出於民者,則已捧計减,與還給上同。

南北關每朔朔膳、三名日物膳、方物蕩减,價錢米布,留作賑資。計减與還給上同。

甲冑價米布停止,留作賑資。計减與還給上同。

臘肉進上未捧邑蕩减,已捧邑留作賑資。已捧邑計减與還給上同。

空名帖一千張成給,三手軍錢蔘價錢布,南北關尤甚邑蕩减,之次邑分數停退,餘數留作賑資。計减與還給上同。

月課錢米留作賑資,船稅錢貿鹽補賑。

歲時別賑資秩 编辑

內帑錢二千兩。

綿布一百疋。

胡椒三十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