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籌臺灣防務疏

通籌臺灣防務疏
作者:萬培因 
光緒十年
1884年
本作品收錄於《道咸同光四朝奏議

  吏科給事中臣萬培因跪奏,為通籌臺防敬陳管見,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臣前因交議事件,公疏條奏,九月十六日,復以臺防緊要,專折瀆陳,計邀聖明洞鑒。茲臣復接廈門轉信,及日內風聞,妄擬三端,用備採擇。

  一、湘軍淮軍宜互調也。風聞左宗棠疏請,由南洋撥船五艘,北洋撥船四艘,迎接楊岳斌新募八營赴臺。見在楊岳斌所統之營,能否克期應援,固難懸揣。第念發捻平定以來,湘、淮兩軍,各樹一幟,見在劉璈所募湘勇,不下萬人,而劉銘傳奏報情形,若除銘武一軍,他無足恃,是不獨湘、淮各存意見。蓋腹心指臂之用,非所素習,亦實有難於調馭者。且楊岳斌與劉銘傳勢難相下,不蒞臺則統帶無人,蒞臺則事權不一。彼此牽掣,雖多奚為?向特患南北洋不撥船救援軍,今既有九艘可以濟師,則與其載緩不濟急之湘軍,不若將原撥援臺折回之淮勇二營,及見駐江陰張景春所帶之淮勇六營,移載赴臺,而以楊岳斌所募之湘軍八營,次第由江輪載至江南,填補淮軍之缺。即令楊岳斌駐扎上海,以便調度接應。如此則以湘軍歸曾國荃,以淮軍歸劉銘傳,稍一轉移,不獨臺援迅集,亦各收廉頗用趙之效。

  一、客兵土勇宜並重也。臣接廈門信云,臺北淮軍,不習水土,受瘴故者甚多。劉銘傳以親軍過單,志在固守待救,土人疑其退怯,洶洶不平,官紳積疑,久恐激變等語。臣惟臺人強悍性成,緩急可用,劉銘傳歷臺未久,人情風尚,猶未盡知。故不能就地取材。因勢利導。臣謂與其上下猜憤,將同室以操戈,不若兵團相資,化鬩牆為御侮。蓋土勇之勝客軍,其利有五。無瘴故之患,利一。習山蹊之險,利二。傷亡即補,無轉載之艱,利三。各衛身家,其戰必力,利四。游手無業者,悉編伍籍,敵人無從誘脅,利五。第非假以重權,則責成不專,易致觀望。查林維源本有三品卿銜,陳霞林係候補知府,可否破格鼓勵,寵以虛銜,特授督辦團練大臣字樣,諭以劉銘傳孤軍無援,兼須統顧大局,該紳等籍隸淡水,食毛踐土二百餘年,理宜敵愾同仇,以彰義憤。所有基隆地方,為法人所侵占者,責令該紳等督率鄉團和衷共籌,力圖克復。至所用餉糈,即著該紳就地籌捐,俟事平之日,准其開單移獎,天語寵褒,該紳等具有天良,必能毀家紓難。一面請諭寄劉銘傳,務須設法聯絡,以固人心,無得專恃客軍,致成孤立。

  一、保護法商,宜有限制也。前奉諭旨,法商一體保護,我朝如天之仁,原冀其悔而就範,乃數月以來,猖獗愈甚,要求愈貪。當事諸臣,曾未規晝全局。夫各國之利於言和者,為通商耳。若一面決戰,一面可以通商,則外人與我,遂有不必求和之勢,故法商不停,不獨敗不可恃,即我百戰百勝,法人斂兵歸國,不言戰亦不言和。彼但歲歲為入寇之謀,我遂處處無撤防之日,相恃既久,於彼之商務,略無所損,而我之餉力,固已不支。從來勞師襲遠者,利在速戰,今轉我急而彼暇者,職是故耳。見在法人既據基隆,復欲封我海口,怙惡欺陵,普天同憤,應請明降諭旨,將法人不知悛悔,不能一體保護情形,再行宣布中外,所有各省通商口岸,法國坐商,及往來法國商船,勒令限期,一概與之絕市。一面敕南洋大臣,將法使巴德諾即行驅逐,不得任令留滬,潛通消息,並敕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照會俄使,不得借口保護。此議果行,則法之商人,度必以罷戰為急。蓋外國之餉,取之於商,戰未得利,商人先受其害,孰肯棄有著之利,供無窮之餉耶!且各口停商之後,即使基隆煤礦,萬一不守,而煤礦得利之商,未必即各口停利之商。我但堅持,彼必內哄,此理勢之必然者也。故不停商務,我雖勝而害無窮,能停商務,我雖敗而勢可脅,利害之間,相去霄壤。或謂法商在中國者無多,恐非所重,不知法有租界碼頭,坐商雖少,而輪船運載之利甚多。觀此次所擬條約,一則欲購其船械,再則欲辦鐵路工程,未嘗不以商務為轉旋,是其明証。且我以畏法要劫,押招商局於美國,是彼能阻我之商,而我尚欲護彼之市,有是理哉!夫迫而言戰,原朝廷不得已之苦心,不顧國體,而一意求和,其罪固不容誅,但知主戰,而不思制敵之策,則雖一日幸勝,終無跨海聲討之日,是無論為和為戰,權皆自彼操之,將以何策為收束地哉!臣故謂閉關絕市之謀,不可緩也。

  臣為籌防制敵起見,是否有當,伏乞聖鑒。

  ↑返回頂部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