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般若波羅蜜經/卷一

道行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一

道行般若經序

编辑

  晉襄陽釋道安撰

  大哉智度!萬聖資通咸宗以成也。地合日照無法不周,不恃不處累彼有名。既外有名亦病無形,兩忘玄莫隤然無主,此智之紀也。夫求壽莫美乎上乾而齊之殤子,神偉莫美於凌虛而同之俏滯,至德莫大乎真人而比之朽種,高妙莫大乎世雄而喻之幻夢。由此論之,亮為眾聖宗矣。何者執道御有卑高有差,此有為之域耳,非據真如游法性冥然無名也。據真如游法性冥然無名者,智度之奧室也。名教遠想者,智度之遽廬也。然在乎證者莫不矉其生無而惶眩,存乎邇者莫不忿其蕩冥而誕誹,道動必反,優劣致殊,眩誹不其宜乎,不其宜乎!要斯法也,與進度齊軫逍遙俱游,千行萬定莫不以成眾行,得字而智進全名諸法恭相。成者求之此列也,具其經也。進咨第一義以為語端,退述權便以為談首,行無細而不曆數,無微而不極言,似煩而各有宗義,似重而各有主。璅見者慶其邇教而悅寤,宏喆者望其遠標而絕目,陟者彌高而不能階,涉者彌深而不能測,謀者慮不能規,尋者度不能盡。既窈冥矣,真可謂大業,淵藪妙矣者!

  然凡諭之考文以徵其理,昏其趣者也。察句以驗其義者,迷其旨者也。何則考文則異同?每為辭尋句則觸類,每為旨為辭則喪其卒。成之致為旨,則忽其始疑之義矣。若率初以要其,終或忘文以全。其質者則大智玄通居可知也。從始發意逮一切智,曲成決著八地無染,謂之智也,故曰遠離也,三脫照空四非明有,統鑑諸法因後成用,藥病雙亡謂之觀也。明此二行,於三十萬言其如視諸掌乎,顛沛造次無起無此也。佛泥曰後,外國高士抄九十章為道行品,桓靈之世朔佛齎詣京師譯為漢文,因本順旨轉音如已,敬順聖言了不加飾也。然經既抄撮合,成音投音殊俗異,譯人口傳自非三達,胡能一一得本緣故乎?由是道行頗有首尾,隱者古賢論之往往有滯。仕行恥此,尋求其本,到于闐乃得。送詣倉垣出為放光品,斥重省刪務令婉便。若其悉文將過三倍,善出無生,論空持巧,傳譯如是難為繼矣。二家所出足令大智煥爾,闡幽支讖全本其亦應然,何者抄經刪削所害必多,委本從聖乃佛之至戒也。安不量末學,庶幾斯心載詠載玩未墮於地,檢其所出事本終始,猶令折傷玷缺戢然無際。假無放光,何由解斯經乎?永謝先喆,所蒙多矣。今集所見為解句下,始況現首終隱現尾,出經見異銓其得否,舉本證抄敢增損也,幸我同好飭其瑕謫也。

道行品第一

编辑

  佛在羅閱祇耆阇崛山中,摩訶比丘僧不可計,諸弟子舍利弗、須菩提等;摩訶薩菩薩無央數,彌勒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等。

  月十五日說戒時,佛告須菩提:「今日菩薩大會,因諸菩薩故,說般若波羅蜜,菩薩當是學成。」

  舍利弗心念言:「今使須菩提為諸菩薩說般若波羅蜜,自用力說耶?持佛威神說乎?」

  須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便語舍利弗言:「敢佛弟子所說法、所成法,皆持佛威神。何以故?佛所說法,法中所學,皆有證,皆隨法,展轉相教,展轉相成,法中終不共諍。何以故?時而說法,莫不喜樂者,自恣善男子、善女人而學。」

  須菩提白佛言:「佛使我為諸菩薩說般若波羅蜜,菩薩當從中學成。佛使我說菩薩,菩薩有字便著菩薩,有字無字,何而法中字菩薩?了不見有法菩薩。菩薩法字了無,亦不見菩薩,亦不見其處,何而有菩薩?當教般若波羅蜜,作是說般若波羅蜜,菩薩聞是心不懈怠,不恐不怖,不難不畏。菩薩當唸作是學,當唸作是住;當唸作是學,入中心不當念是菩薩。何以故?有心無心。」

  舍利弗謂須菩提:「云何有心無心?」

  須菩提言:「心亦不有,亦不無,亦不能得,亦不能知處。」

  舍利弗謂須菩提:「何而心亦不有,亦不無,亦不能得,亦不能知處者?如是亦不有,亦不無,亦不有有心,亦不無無心。」

  須菩提言:「如是,亦不有有心,亦不無無心。」

  舍利弗言:「善哉!須菩提,為佛學佛而學者,不說空身慧,空身慧而說最第一。菩薩從是中已得阿惟越致學空,終不復失般若波羅蜜。如是菩薩以在般若波羅蜜中住,欲學阿羅漢法,當聞般若波羅蜜,當學,當持,當守;欲學辟支佛法,當聞般若波羅蜜,當學,當持,當守;欲學菩薩法,當聞般若波羅蜜,當學,當持,當守。何以故?般若波羅蜜法甚深,菩薩如學。」

  須菩提白佛言:「我熟念菩薩心不可得,亦不可知處,亦不可見何所。是菩薩般若波羅蜜,亦不能及說,亦不能逮說菩薩字。菩薩無有處,處了不可得,亦無如出,亦無如入,亦無如住,亦無如止。何以故?菩薩字了不可得故,無如住,無如止。作是說般若波羅蜜,菩薩聞是心不懈倦,不難、不恐、不畏,以入阿惟越致中悉了知,不可復退。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色不當於中住,痛癢、思想、生死、識不當於中住。何以故?住色中為行色,住痛癢、思想、生死、識中為行識,不當行識。設住其中者,為不隨般若波羅蜜教。何以故?行識故,是為不行般若波羅蜜;不行者,菩薩不得薩芸若。」

  舍利弗謂須菩提:「菩薩當云何行般若波羅蜜得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言:「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色不受,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受。不受色者為無色,不受痛癢、思想、生死、識者為無識。般若波羅蜜不受。何以故不受?如影無所取,無所得故不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一切字法不受,是故三昧無有邊、無有正,諸阿羅漢、辟支佛所不能及。

  「複次,舍利弗,薩芸若不受。何以故?菩薩不當持想視薩芸若。設想視者為不了,為如余道人不信薩芸若。何以故?反謂有身。正使余道人信佛,信佛已,反持小道入佛道中;入佛道中已不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受;不受已亦未曉,尚未成;亦不見慧,亦不於內見慧,亦不於外見慧,亦不於余處見慧,亦不於內痛癢、思想、生死、識見慧,亦不於外痛癢、思想、生死、識余處見慧;亦不於余處脫,以學成就佛,了知從法中以脫去,謂法等一泥洹。菩薩莫作是行,莫內外視法,呼與般若波羅蜜等。一切無所受,無所從,誰得法?無所持,無所放,亦無所泥洹想,是故菩薩般若波羅蜜,亦不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不受亦不中道般泥洹,悉具十種力、四無所畏、佛十八事。是故,菩薩般若波羅蜜,菩薩已入般若波羅蜜中行,當作是視,何所是般若波羅蜜?在何所般若波羅蜜中法?了不能得,了不能知處。是故,般若波羅蜜,菩薩當作是念,聞是不懈、不怯、不恐、不畏、不難,知是菩薩不離般若波羅蜜。菩薩了知如是。」

  舍利弗謂須菩提:「菩薩何因曉般若波羅蜜?色離本色,痛癢、思想、生死、識離本識,般若波羅蜜離本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言:「如是。」

  舍利弗言:「善哉!須菩提,菩薩設使出是中,便自致薩芸若。」

  須菩提言:「如是菩薩出是中,便自致薩芸若。何以故?薩芸若無所從生,無所從出,如是菩薩疾近作佛。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於薩芸若中無所罣礙。」

  舍利弗言:「善哉!菩薩精進作是語,設使行色為行想,設生色行為行想,設觀色行為行想,設滅色行為行想,設空色行為行想,設識行立欲得為行想,痛癢、思想、生死、識行為行想,生識行為行想,觀識行為行想,滅識行為行想,空識行為行想,如是菩薩為反行想,作是守行者為不守般若波羅蜜,為不行般若波羅蜜。若想行者,菩薩護行,當莫隨其中。」

  舍利弗謂須菩提:「菩薩當云何行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言:「不行色,不生色行,不觀色行,不滅色行,不空色行;不痛癢、思想、生死、識行,不生識行,不觀識行,不滅識行,不空識行;不行色,不色想行,不色生行,不色觀行;不識滅行,不識空行;亦無見,亦無行,亦無見行;無行無見,亦復無行,亦無止行,如是為無見。何以故?一切法無所從來,亦無所持。菩薩摩訶薩一切字法不受字,是故三昧無有邊、無有正,諸阿羅漢、辟支佛所不能及知也。菩薩摩訶薩隨三昧者,疾得作佛。」

  持佛威神,須菩提說是語:「菩薩皆得阿惟越致字。前過去佛時得作佛,隨三昧亦不見三昧,亦無有三昧想,亦不作三昧,亦不念識三昧,亦不想識坐三昧,亦不言我三昧。已隨是法者,無有疑。」

  舍利弗謂須菩提:「何所三昧隨行,菩薩已得阿惟越致字?前過去佛時得作佛,可得見三昧處不?」

  須菩提言:「不可得見也。舍利弗,善男子亦不知,亦不了。」

  舍利弗謂須菩提:「何以故不知不了?」

  須菩提言:「亦不得三昧,亦無有三昧,亦不得字。」

  佛言:「善哉!須菩提,如我所說,空身、慧、作,是為諸菩薩為隨般若波羅蜜教,菩薩作是學為學般若波羅蜜也。」

  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菩薩學如是,為學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問佛言:「如是為學何法?」

  佛言:「如是菩薩為學無所學法。何以故?法無所逮得,莫痴如小兒學。」

  舍利弗言:「誰能得是法?」

  佛言:「無所得,是故得無所得法。莫痴如小兒學者,謂有字,不能得,為學習入法中,適為兩痴耳,亦不知,亦不曉,亦不了法。何以故?學字是色,欲得是致是故不了法,所念亦不逮。如是不曉不信故,不於法中住,反呼有身,是故痴如小兒學。」

  舍利弗白佛言:「菩薩作是學為不學。」

  佛言:「作是學為不學,佛不作是學,為學佛得作佛。」

  須菩提言:「天中天,若有問者,是幻為學佛得作佛?或作是問,當何以教之?」

  佛言:「我故自問,若隨所報之。於須菩提意云何?幻與色有異無?幻與痛癢、思想、生死、識有異無?」

  須菩提報佛言:「爾天中天,幻與色無異也。色是幻,幻是色,幻與痛癢、思想、生死、識等無異。」

  佛言:「云何,須菩提,所想等不隨法從五陰字菩薩?」

  須菩提言:「如是,天中天,菩薩學欲作佛,為學幻耳。何以故?幻者當持此所有,當如持五陰幻如色,色六衰五陰如幻。痛癢、思想、生死、識作是語,字六衰五陰。」

  須菩提白佛言:「若有新學菩薩,聞是語得無恐怖?」

  佛言:「設使新學菩薩與惡師相得相隨,或恐或怖;與善師相得相隨,不恐不怖。」

  須菩提白佛言:「何所是菩薩惡師者?當何以知之?」

  佛言:「其人不尊重摩訶般若波羅蜜者,教人棄捨去遠離菩薩心;反教學諸雜經,隨雜經心喜樂;復教學余經若阿羅漢、辟支佛道法,教學是事,勸乃令諷誦;為說魔事、魔因行壞敗菩薩;為種種說生死勤苦,言菩薩道不可得,是故菩薩惡師。」

  須菩提白佛言:「何所菩薩善師?何行從知之?」

  佛言:「其人尊重摩訶般若波羅蜜,稍稍教人令學成教,語魔事,令覺知,令護魔,是故菩薩善師也。」

  須菩提白佛言:「天中天,何因為菩薩?何故正字呼菩薩?」

  佛言:「諸經法悉學悉曉,了知諸經法,爾故字為菩薩。」

  須菩提言:「悉曉了知諸經法,爾故字菩薩。何以故復呼摩訶薩?」

  佛言:「摩訶薩者,天上天下最尊,爾故字摩訶薩。」

  舍利弗白佛言:「我亦樂聞,何以故為摩訶薩?」

  佛語舍利弗:「若樂聞者,佛當為汝說之。摩訶薩者,悉自了見,悉自了知十方天下人,十方所有悉曉了知,知人壽命,知有惡無惡、樂不樂、有志無志,悉曉了知,見為說法,如是無所著,爾故字為摩訶薩。」

  須菩提白佛言:「請問摩訶薩者,何所字摩訶薩?設是菩薩心無有與等者,無有能逮心者,諸阿羅漢、辟支佛所不能及心。佛心如是,心無所著,心無所出、無所入。設佛心無所出、無所入,為無所著心,爾故復為摩訶薩正上無有與等者。」

  舍利弗問須菩提:「何因菩薩心無所著?」

  須菩提言:「心無所生,爾故無所著。」

  邠祁文陀弗白佛言:「何因呼菩薩為摩訶僧那僧涅、摩訶衍三拔致?」

  「佛言號如是,爾故為摩訶僧那僧涅、摩訶衍三拔致。」

  須菩提復白佛言,「何因菩薩摩訶薩為摩訶僧那僧涅?何從知菩薩摩訶薩為摩訶僧那僧涅?」

  佛言:「菩薩摩訶薩心念如是:『我當度不可計阿僧祇人悉令般泥洹,如是悉般泥洹,是法無不般泥洹一人也。』何以故?本無故。譬如幻師於曠大處化作二大城,作化人滿其中,悉斷化人頭。於須菩提意云何?寧有所中傷死者無?」

  須菩提言:「無。」

  「菩薩摩訶薩度不可計阿僧祇人,悉令般泥洹,無不般泥洹一人也。菩薩聞是不恐不畏,不恚不捨去就余道,知是則為摩訶僧那僧涅。」

  須菩提白佛言:「如我從佛聞,念其中事如是,不為摩訶僧那僧涅。何以故?作是為者,無有作薩芸若,無所供養。人無作者,為何等所人作摩訶僧那僧涅?色無著無縛無脫,痛癢、思想、生死、識無著無縛無脫。」

  邠祁文陀弗謂須菩提:「色無著無縛無脫,痛癢、思想、生死、識無著無縛無脫,何謂?」

  須菩提言:「色無著無縛無脫,痛癢、思想、生死、識無著無縛無脫。」

  邠祁文陀弗言:「何謂色無著無縛無脫?何謂痛癢、思想、生死、識無著無縛無脫?」

  須菩提語邠祁文陀弗:「色如幻,無著無縛無脫;痛癢、思想、生死、識如幻,無著無縛無脫;無有邊,無著無縛無脫。譬如空無著無縛無脫,無所生,無著無縛無脫,是故菩薩摩訶薩摩訶僧那僧涅。」

  須菩提白佛言:「何因為摩訶衍三拔致?何所是摩訶衍?從何所當住衍中?何從出衍中?誰為成衍者?」

  佛語須菩提:「摩訶衍、摩訶衍者,無有正也,不可得邊幅。」

  須菩提問佛言:「我欲知衍從何所出生?從三處出自致薩芸若中住,亦無有從中出生者,亦無有再當來出者。何以故,天中天?」

  佛言:「正使生已再當來出者,假令有兩法者不可得法。設不從得者,復從何法出?」

  須菩提白佛言:「摩訶衍,於天上天下人中,正過上無有與等者。衍與空等,如空覆不可復計阿僧祇人,摩訶衍覆不可復計阿僧祇人,爾故呼摩訶衍。摩訶衍者,亦不見來時,亦不見去時,亦不見住處,亦不中邊見,亦不於是聞見,亦無所見,亦不於三處見,字如是,天中天,爾故為摩訶衍。」

  佛言:「善哉!須菩提,爾故為摩訶衍。」

  邠祁文陀弗白佛言:「尊者須菩提,佛使說般若波羅蜜,及至說摩訶衍事為。」

  須菩提白佛言:「須菩提說般若波羅蜜得無過,天中天?」

  佛言:「若說般若波羅蜜不過也,適得其中。」

  須菩提言:「菩薩亦不念彼間,亦不於是間念,亦不無中央念。色亦無有邊,菩薩亦無有邊。色與菩薩,不可逮,不可得。一切菩薩,不可得,不可逮,何所是菩薩般若波羅蜜?當何從說菩薩?都不可得見,亦不可知處。當從何所說般若波羅蜜?菩薩轉復相呼菩薩?云何,天中天,想如字耳,何如為意?意無處處,意無形形,意本是形法。何等為色?色不可得見,亦無有身,是中何所有色者。痛癢、思想、生死、識,識不可得見,菩薩亦不可得見,菩薩識了不知處,處亦不可見。一切菩薩了無有處,了不可見,何所為菩薩般若波羅蜜?如是說菩薩,都不可得見,亦不可知處,處了無所有,當從何所法中說般若波羅蜜?爾故字為菩薩。」

  「如是,如是,字想亦無,字亦無想,何所為意意?誰字意至本本意生?意是無形,何因是識?識不可得持,至本亦無所持,何因有識?如是法形,形亦無有本;設無有本,法亦無誰作,亦無有本,本無有本,當何從說般若波羅蜜?亦無有異處,亦無有本,菩薩法亦無所得。有行菩薩,聞是不恐、不畏、不難,則為行般若波羅蜜。行般若波羅蜜法,當熟思惟如是,是時為不入色。何以故?色無所生為非色,設爾非色為無色,亦無有生,從其中無所得字為色,法中本無無。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視法思惟深入法,是時亦不入痛癢、思想、生死、識。何以故?識無所生為非識故,亦不出識中,亦不入識中,法中計了無所有。」

  舍利弗謂須菩提:「我聽須菩提所說法中事,如是菩薩無所出生。設菩薩無所出生者,菩薩用何等故,慊苦行菩薩道?設用十方天下人故,何能忍是慊苦?」

  須菩提語舍利弗:「我亦不使菩薩忍是慊苦也。行菩薩之道者,菩薩自念:『我不錄是慊苦行。』何以故?菩薩心不當作是念言『我忍慊苦心』,未曾有念,是不當作是念。為用不可計阿僧祇人故,欲令安隱,念之如父,念之如母,念之如子,念之如身無異,常當慈念之,菩薩當作是持心,一切菩薩不見,亦不知處,如是內法、外法,當作是念,當作是行,菩薩作是行不為忍慊苦。舍利弗,設使如是所語,菩薩不見出生,菩薩為無所出生。」

  舍利弗謂須菩提:「設使菩薩無所出生,薩芸若亦無所出生。」

  須菩提言:「如是薩芸若無所出生。」

  舍利弗謂須菩提:「設使菩薩如是所語,菩薩不見出生,菩薩為無所出生。」

  舍利弗謂須菩提:「設使菩薩無所出生,薩芸若亦無所出生。」

  須菩提言:「如是薩芸若無所出生。」

  舍利弗謂須菩提:「設使薩芸若無所出生,悉逮得禪亦無所生。」

  須菩提言:「如是悉逮得禪亦無所生。」

  舍利弗謂須菩提:「是中菩薩無所生;菩薩為無所生,薩芸若亦無所生;薩芸若法為無所生,悉逮得禪具足亦無所生;悉逮得禪法亦無所生,是為無所逮得菩薩,為無所逮得薩芸若。」

  須菩提言:「無所生法逮得無所生,亦無所生法逮得,亦無無無所生逮得。」

  舍利弗謂須菩提:「設使無無無所生逮得無所生法,是故無所生逮法。」

  須菩提言:「設使無所生法生,復無無所生,是故無所生逮得。」

  舍利弗謂須菩提:「設使,須菩提,無所生,無無所生,是故無所生,須菩提,無所生。」

  須菩提語舍利弗:「無所生,無所生樂聞。舍利弗,無所生樂,是故為樂。」

  須菩提語舍利弗:「無所生聞,是為聞。」

  舍利弗謂須菩提:「聞是語。」

  須菩提語舍利弗:「無無所語,是為語無所語,是為樂無所樂,是故語,是故樂。」

  舍利弗言:「善哉!須菩提,於法中第一尊。何以故?如尊者須菩提,隨所問則報。」

  須菩提謂舍利弗:「佛弟子所說法,十方亦不知所化來,時隨所問則解。何以故?十方法亦不知所從生。」

  舍利弗言:「善哉!須菩提,從何所法中度菩薩?」

  須菩提言:「從般若波羅蜜中生。說是法時,若讀時,菩薩信不疑。菩薩當知之,有隨是法不增,不隨是法不減。」

  舍利弗謂須菩提:「隨是法亦不增,不隨是法亦不減,隨法教一切人,隨法者不失一切人,皆使得菩薩摩訶薩。何以故?一切人悉學法,其法續如故。」

  須菩提言:「善哉!舍利弗,所解法,如舍利弗言無異。何以故?人身當諦念,當作是了知,人身若干種空,其念亦若干種空。當了知,是人身難了知,所念亦難了知。舍利弗,菩薩當作是學,當作是行。」

難問品第二

编辑

  爾時,釋提桓因與四萬天子相隨俱來共會坐,四天王與天上二萬天子相隨來共會坐,梵迦夷天與萬天子相隨來共會坐,梵多會天與五千天子相隨來共會坐。諸天子宿命有德,光明巍巍,持佛威神持佛力,諸天子光明徹照。

  釋提桓因白鬚菩提言:「賢者須菩提!是若干千萬天子大會,欲聽須菩提說般若波羅蜜,云何菩薩於般若波羅蜜中住?」

  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拘翼,是若干千萬天子樂者聽我當說。」

  須菩提持佛威神,持佛力,廣為諸天子說般若波羅蜜:「何所天子未行菩薩道,其未行者,今皆當行。以得須陀洹道,不可復得菩薩道。何以故?閉塞生死道故。正使是輩行菩薩道者,我代其喜,我終不斷功德法,我使欲取中正尊法,正欲使上佛。」

  佛言:「善哉!須菩提,勸樂諸菩薩學乃爾。」

  須菩提白佛言:「須菩提當報恩,不得不報恩。何以故?過去時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皆使諸弟子為諸菩薩說般若波羅蜜,怛薩阿竭時亦在其中學,如是法中令自致作佛,用是故,當報佛恩。我亦復作是說般若波羅蜜,菩薩亦當復受菩薩法,我復勸樂。我皆受已,皆勸樂已,菩薩疾逮作佛。」

  須菩提言:「拘翼,當所問者聽所問,菩薩云何住般若波羅蜜中?持空法,菩薩於般若波羅蜜中住。

  「拘翼,菩薩摩訶薩、摩訶僧那僧涅、摩訶衍三拔致,色不當於中住,痛癢、思想、生死、識不當於中住,須陀洹不當於中住,斯陀含不當於中住,阿那含不當於中住,阿羅漢不當於中住,辟支佛不當於中住,佛不當於中住。

  「有色、無色不當於中住,有痛癢思想生死識、無痛癢思想生死識不當於中住,有須陀洹、無須陀洹不當於中住,有斯陀含、無斯陀含不當於中住,有阿那含、無阿那含不當於中住,有阿羅漢、無阿羅漢不當於中住,有辟支佛、無辟支佛不當於中住,有佛、無佛不當於中住。

  「色無無常不當於中住,痛癢、思想、生死、識無無常不當於中住。

  「色若苦、若樂不當於中住,痛癢、思想、生死、識若苦、若樂不當於中住;色若好、若丑不當於中住,痛癢、思想、生死、識若好、若丑不當於中住。

  「色我所、非我所不當於中住,痛癢、思想、生死、識我所、非我所不當於中住。

  「須陀洹道不動成就不當於中住,須陀洹道成已不當於中住。何以故?須陀洹道七死七生便度去,是故須陀洹道不當於中住。

  「斯陀含道不動成就不當於中住,斯陀含道成已不當於中住。何以故?斯陀含道一死一生便度去,是故斯陀含道不當於中住。

  「阿那含道不動成就不當於中住,阿那含道成已不當於中住。何以故?阿那含道成已,便於天上般泥洹,是故阿那含道不當於中住。

  「阿羅漢道不動成就不當於中住,阿羅漢道成已不當於中住。何以故?阿羅漢道成已,便儘是間無處所,於泥洹中般泥洹,是故阿羅漢道不當於中住。

  「辟支佛道不動成就不當於中住。何以故?辟支佛道成已,過阿羅漢道不能及佛道,便中道般泥洹,是故辟支佛道不當於中住。

  「佛道不當於中住。何以故?用不可計阿僧祇人故。作功德以不可計阿僧祇人,我皆當令般泥洹正於佛中住,是故佛道不當於中住。」

  舍利弗心念言:「佛當云何住?」

  須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便問舍利弗言:「云何佛在何所住?」

  舍利弗謂須菩提:「佛無所住。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心無所住止,不在動處止,亦無動處止。」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菩薩當作是學,如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住亦不可住,當作是住,學無所住。」

  是時,諸天子心中作是念:「諸閱叉輩尚可知所念,閱叉若大若小所語悉可了知,尊者須菩提所語了不可知。」

  須菩提知諸天子心中所念,謂諸天子言:「是語難了,亦不可聞,亦不可知。」

  諸天子心中復作是念:「是語當解!今尊者須菩提深入深知。」

  須菩提復知諸天子心中所念,語諸天子言:「已得須陀洹道證,若於中住,不樂因出去;已得斯陀含道證,若於中住,不樂因去;以得阿那含道證,若於中住,不樂因去;已得阿羅漢道證,若於中住,不樂因去;已得辟支佛道證,若於中住,不樂因去;以得佛道證,若於中住,不樂因去。」

  諸天子心中復作是念:「尊者須菩提所說乃爾,當復於何所更索法師如須菩提言者?」

  須菩提知諸天子心中所念,語諸天子言:「法師如幻,欲從我聞法,亦無所聞,亦不作證。」

  諸天子心中復作是念:「云何法作是?聞人如是?」

  須菩提知諸天子心中復作是念,語諸天子言:「幻如人,人如幻乎!我呼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道悉如幻,正使佛道,我呼亦如幻。」

  諸天子語須菩提:「乃至佛道亦復呼如幻?」

  須菩提言:「乃至泥洹亦復如幻。」

  諸天子問須菩提:「乃至泥洹,泥洹及泥洹亦復如幻?」

  須菩提語諸天子:「設復有法出於泥洹,亦復如幻。何以故?幻人、泥洹,賜如空無所有。」

  舍利弗、邠祁文陀羅弗、摩訶拘私、摩訶迦旃延問須菩提:「何等為般若波羅蜜相?從何等法中出?」

  須菩提報言:「從是法中出阿惟越致菩薩,是為般若波羅蜜相。如是諸弟子聞法,悉具足疾成阿羅漢。」

  須菩提言:「般若波羅蜜中說相如是,從法中無所出。何以故?法中無所有、無所聞、無所得。如法比丘,無所聞法,無所得法,從是法中無所受。」

  釋提桓因心念言:「尊者須菩提所說為雨法寶,我寧可作華,持散尊者須菩提上。」釋提桓因則化作華散須菩提上。

  須菩提心則了知,言:「是華不出忉利天上,我曾見是華。是華所出生散我上者,化作耳,化成耳!此華化華,亦不從樹出,釋提桓因所作華,用散我上者,從心樹出,不從樹生也。」

  釋提桓因謂須菩提言:「此華無所從出生,尊者須菩提,不從心樹出。」

  須菩提言:「拘翼說言,是華無所從出生,亦不從心樹出,為非華。」

  釋提桓因言:「尊者須菩提深知說,不增不減作是說法。如尊者須菩提教也,菩薩當作是學。」

  須菩提語釋提桓因:「拘翼,是語無有異,菩薩當作是學入法中。菩薩作是學者,為不學須陀洹、斯陀含、陀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道,為學佛道,為學薩芸若道;作是學者,為學不可計阿僧祇經卷,不生色學,不生痛癢、思想、生死、識學,不學受余法,亦不學受,亦不學失,不學失為學薩芸若,為出薩芸若。」

  舍利弗謂須菩提:「學是學,亦不受,亦不失,為學薩芸若,為出薩芸若。」

  須菩提言:「如是,舍利弗,作是學,亦不受,亦不失,學是為學薩芸若,為出薩芸若。」

  釋提桓因問舍利弗:「般若波羅蜜菩薩當云何行?」

  舍利弗言:「當問尊者須菩提。」

  釋提桓因問尊者須菩提:「持何威神恩當學知?」

  須菩提言:「持佛威神恩當學知。拘翼,所問般若波羅蜜菩薩云何行?亦不可從色中行,亦不可離色行,亦不可從痛癢、思想、生死、識中行,亦不可離痛癢、思想、生死、識行。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亦非痛癢、思想、生死、識,般若波羅蜜亦不離色,亦不離痛癢、思想、生死、識。」

  釋提桓因言:「摩訶波羅蜜,無有邊,無有底波羅蜜云何?」

  須菩提言:「拘翼,摩訶波羅蜜,無有邊波羅蜜,無有底波羅蜜。摩訶波羅蜜了不可得,無有邊波羅蜜了不可見,無有底波羅蜜了不可得底。人無底,復無無底,無底復無無底;波羅蜜等無底,復無無底,波羅蜜無底復無無底,亦無有中邊,亦無有本端,了不可量,了不可逮知。拘翼,從法中底、波羅蜜底無底復無無底。複次,拘翼,法無底復無端,底無有中邊,無有盡時,底索無底,復無無底波羅蜜。」

  釋提桓因言:「云何,尊者須菩提,何以故人無底、波羅蜜無底?」

  須菩提謂釋提桓因:「是事都盧不可計,正使計倍復倍,人無底,波羅蜜無底。」

  釋提桓因言:「何緣爾人無底、波羅蜜無底?」

  須菩提言:「於拘翼意云何?何所法中作是教人本所生?」

  釋提桓因言:「無有法作是教者,亦無法作是教住置。設使有出者但字耳,設有住止者但字耳,但以字字著言耳;有所住止處但字耳,了無所有,但以字字著言耳。人復人所,本末空無所有。」

  須菩提言:「於拘翼意云何?人可得見不?」

  釋提桓因言:「人不可得見。」

  須菩提言:「拘翼,何所有作意者?何所人底?正使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壽如恆邊沙劫盡度人,人展轉自相度,其所生者,寧有斷絕時不?」

  釋提桓因言:「無有斷絕時。何以故?人無有盡時。」

  須菩提言:「人無有底,般若波羅蜜無底,菩薩學當作是了,當作是知,行般若波羅蜜法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