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寶峰山觀音寺碑記

重修寶峰山觀音寺碑記
作者:譚友夏 
本作品收錄於《鵠灣文草/卷6

邑志載寶峰山觀音寺創自天順年間,即今所謂十八灣觀音寺也。邑百里無山,何山之足名?寺必麗山,寺之斯山之矣。或曰竟陵者,陵之所竟也,茭蒲葦之間,稍岡焉脊焉,亦山之矣。是二者皆無據。然稱為十八灣寺者尤著。十八灣,字亦雅,瀠洄所環,堤勢地形,及帆焉步焉者,相與灣之,以暨於十有八。而寺之鍾晨梵夕於渚畝之內者,亦常與舟馬之人,戀魂送響,而不即去。

近土人又稱為十八灣楊氏寺。楊自成化始從江右移家占籍,奄有田廬,寺僧相依為香飯主。至幾傳而諱某者,始克新之。又兩傳而為今之楊居士某,夙有白業,閭黨稱善,聞旃檀而不愧,見蓮花而生恭。入禮大士,垝敗觸目,若其身冒風日也;吊百身於莓苔之中,若其衣蒺藜也。乃以數十年所耨於水、耕於火、植於木、鋤於金而變化於土者,舉以輸諸寺而像之,而殿之,而廡之,而垣且甃之,視舊制加廣焉。越三年,始改觀,是為萬曆之己未歲。謁碑於予,而予因以發歎焉:朝施者吾思其所瘠,官施者吾思其所膏,商施者吾思其所子母,儈施者吾思其所血,農以勤行力作,不造一冤、不希一福而施,吾望其瓦薨龕宇,猶有汗痕,即此是日月登明矣。然則十八灣楊居士,亦可傳也已!乃為記,以貽後之慳貪者。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