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文字記 (四庫全書本)/卷5

卷四 金石文字記 卷五 卷六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文字記卷五
  崑山顧炎武撰
  
  國子學石經
  周易二萬四千四百三十七字
  尚書二萬七千一百三十四字
  毛詩四萬八百四十八字
  周禮四萬九千五百一十六字
  儀禮五萬七千一百一十一字
  禮記九萬八千九百九十四字
  春秋左氏傳一十九萬八千九百四十五字
  公羊傳四萬四千七百四十八字
  糓梁傳四萬二千八十九字
  孝經二千十三字
  論語一萬六千五百九字
  爾雅一萬七百九十一字
  五經文字
  九經字様
  九經并孝經論語爾雅字様等都計六十五萬二百五十二字
  今在西安府儒學其末有年月一行題名十行曰開成二年丁巳歲月次于𤣥日惟丁亥書石學生前四門館明經臣艾居晦書石學生前四門館明經臣陳玠書石學生前文學館明經臣   書石官將仕郎守潤州句容縣尉臣段絳校勘兼看書上石官將仕郎守秘書省正字臣栢暠校勘兼看書上石官將仕郎守四門助教臣陳莊士覆定字體官翰林待詔朝議郎權知沔王友上柱國賜緋魚袋臣唐𤣥度校勘官兼專知都勘定經書檢校刋勒上石朝議郎守國子毛詩博士上柱國臣章師道朝散大夫守國子司業騎都尉賜緋魚袋臣楊敬之都檢校官銀青
  光禄大夫         國子祭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宫使監修國史上柱國滎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臣覃官銜缺十字九經字様云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國子祭酒平章事覃按舊唐書開成元年正月中書門下奏起居舍人集賢殿學士周墀監察御史張次宗禮部員外郎孔温業兵部員外郎集賢殿直學士崔球等同勘校經典釋文又云令率㪅令韓泉充詳定石經官新唐書亦列墀等四人而碑並不載
  舊唐書文宗紀開成二年宰臣判國子祭酒鄭覃進石壁九經一百六十卷時上好文覃以經義啓導稍折文章之士遂奏置五經博士依漢蔡邕刋碑列於太學創立石壁九經諸儒校正訛謬上又令翰林勒字官唐𤣥度復校字體又乖師法故石經立後數十年名儒皆不窺之以為蕪累甚矣舊史之評如此愚初讀而疑之又見新書無貶辭以為石壁九經雖不逮古人亦何遽不賢於寺碑冢碣及得其本而詳校之乃知經中之繆戾非一而劉昫之言不誣也畧識于左
  周易 君子以裒多益寡裒誤作襃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言誤作存 其孰能與於此哉脱於字周易繫辭下第八脱下字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乆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下多一也字 力小而任重小誤作少 傷於外者必反其家其誤作於決必有所遇脱所字 蠱則飭也飭誤作飾 豐多故親寡旅也故下多一也字 姤遇也姤誤作遘其與今文不同而兩通者 終來有他吉他作它剛健篤實輝光輝作煇 君子以治厯明時厯作厯可與佑神矣佑作祐 其受命也如嚮嚮作響
  兼三才而兩之三才之道也才皆作材
  其一字而前後不同者 包䝉包荒包承包羞繫于包桑繫辭下同包皆作苞包有魚包无魚以杞包爪包皆作包 問以辨之由辨之不早辨也其辨明也明辨晳也辨吉凶者存乎辭困德之辨也井以辨義辨是與非辨皆作辯君子以類族辨物剥牀以辨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復小而辨於物辨皆作辨
  其旁注者 至靜而徳方徳下添一也字 賁亨小利有攸往利下添一貞字
  其先誤而後改者 略例筌誤作荃 愈誤作喻二无誤作無 皆即其誤改之
  其標題周易繫辭上第七周易繫辭第八周易説卦第九皆八分書而周易序卦第十周易雜卦第十一皆正書雖依古注本附於第九之内以正書為别終似未安
  尚書 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髙后曰作丕刑于朕孫乃父誤作先父孫上多一子字 臣下罔攸禀令令誤作命 若藥弗瞑眩藥誤作樂 王乃狥師而誓狥誤作循 乃汝世讎世誤作誓 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攻誤作公 用端命于上帝于誤作予其與今文不同而兩通者 敢對揚天子之休命無之字
  其旁注者 予有亂臣十人臣字旁注 惟婦言是用是字旁注 釋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閭干下容下各添一之字
  詩 小戎序國人則矜其車甲甲誤作田 舒懮受兮懮誤作憂 予尾翛翛翛誤作脩 戎車既飭飭誤作飾 以祈黄耉祈誤作祁 涼曰不可涼誤作諒 無此疆爾界界誤作介 侯疆侯以疆誤作彊其與今文不同而兩通者 雝雝鳴鴈雝作雍 之死矢靡他他作它 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作不我知二章同 和鸞雝雝雝作雍 何人斯序故蘓公作是詩以絶之也以作而 維塵雝兮雝作雍 既匡既敕敕作勑 其政不獲政從鄭箋作正 尚不愧于屋漏愧作媿 于彼西雝肅雝和鳴有來雝雝雝皆作雍 屢豐年屢作婁
  其先誤而後改者 抱衾與裯裯誤作稠 不瑕有害瑕誤作遐 鱣鮪發發發誤作撥 噂沓背憎噂誤作蹲 如彼遡風遡誤作愬 駉駉牡馬牡皆誤作牧皆即其誤改之 云何其盱脱其字添
  周禮 女史八人史誤作使 太宰三曰郊甸之賦郊誤作邦 内饔豕盲視而交睫豕誤作施 典枲掌布緦縷紵之麻草之物緦誤作絲 牛人軍事共其犒牛犒誤作槁 司市市司帥賈師而從賈誤作胥 肆長掌其戒令令誤作禁 鞮鞻氏府一人一誤作八 鬯人禜門用瓢齎用誤作明 司几筵設莞筵紛純筵誤作席 大司樂大㲈㲈誤作磬 王大食三侑侑誤作宥 大師令奏鼓𣌾鼓誤作瞽大祝四曰禜禜誤作榮 司常家各象其號象誤作相 凡以神仕者仕誤作士 小子史二人二誤作一 大司馬旗居卒間居誤作車 考工記 妢胡之笴笴誤作笱 矢人前弱則俛俛誤作勉
  其與今文不同而兩通者 醫師疕瘍者疕上多一有字 野廬氏有相翔者誅之誅上多一則字 邦之大師大上多一有字 庭氏以救日之弓與救月之矢射之射上多一夜字
  儀禮 士冠禮捷柶興捷誤作建 鄉射禮司射適堂西袒決袒誤作祖 楅髤横而奉之奉誤作拳大夫與士射袒纁襦纁誤作薰 燕禮右祭脯醢脯誤作酺 大射儀賔升成拜拜誤作敗 坐授瑟乃降授誤作受 聘禮賔既將公事復見訝以其摰訝誤作之 公食大夫禮陳鼎於碑南南面西上脱一南字 覲禮天子賜舍曰伯父脱曰字 士喪禮祭服不倒倒誤作到 少牢饋食禮如筮日之儀儀誤作禮 主婦被錫衣侈袂侈誤作移下同 祝延尸延誤作筵 有司徹二手執挑𠤎枋挑誤作桃 主婦洗爵于房中脱爵字 主婦北面答拜受爵尸降筵受主婦爵以降誤作受尸爵 主人降洗爵爵誤作觶下主人實爵竝同 主人拜受爵尸拜送脱爵字
  其與今文不同而兩通者 鄉射禮適左个中亦如之亦作皆 燕禮小臣又請媵爵者二大夫媵爵如初大夫下㪅有大夫二字
  禮記 御刪定月令在曲禮之前 月令人乃遷徙徙誤作徒 其器閎以奄奄誤作掩 檀弓上周公蓋祔祔誤作附 王制示弗故生也示誤作亦 禮器饗帝於郊而風雨節寒暑時脱節字 學記燕辟廢其學辟誤作譬 喪大記男子出寢門外脱外字子大夫公子衆士食粥脱衆士二字 哀公問如
  此則國家順矣脱則字 坊記民猶薄於孝而厚於慈猶下多一有字 中庸待其人而後行而誤作然君子之所不可及者脱之字 緇衣有國家者章
  義𤺺惡脱家字 儒行慎靜而尚寛脱而字 大學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五辟字皆誤作譬 若有一个臣个誤作介
  其與今文不同而兩通者 檀弓上有亡惡乎齊亡作無 歲壹漆之壹作一 樂記非聽其鏗鏘而已也鏘作鎗 雜記上客立于門西于作於 雜記下泄柳之母死泄作世 喪大記命婦汜拜衆賔於堂上於作于 主人先俟于門外于作於 中庸可一言而盡也一作壹 問喪祭之宗廟以鬼享之享作饗 大學堯舜帥天下以仁二帥字皆作率 昬義祖廟既毁教于宗室于作於 射義是以諸侯君臣以作故
  其先誤而後改者 學記教人不盡其材材誤作才故人不耐無樂耐誤作能皆即其誤改之
  春秋左傳 隱元年且告之悔且誤作具 五年僖伯稱疾不從疾誤作侯 十年伐戴戴誤作載 桓二年故封桓叔于曲沃故誤作政 六年楚之羸羸誤作嬴 以類命為象類誤作德 閔二年從曰撫軍軍誤作國 僖三年公子友如齊涖盟涖誤作泣四年歸胙于公脱胙字 姬寘諸宫六日宫誤作
  公 公殺其傅杜原□傅誤作傳 七年弗可改也已改誤作故 十四年公怒止之止誤作上 十五年輅秦伯輅誤作轄 使郤乞告瑕吕飴甥且召之且誤作國 二十五年昬而傅焉傅誤作傳 二十七年責無禮也責誤作青 郤縠可縠誤作榖 三十一年晉新得諸侯新誤作親 東傅于濟傅誤作傳 三十三年入險而脱入誤作人 為從者之淹淹誤作流 文元年王使毛伯衛來錫公命錫誤作賜 享江芉芉誤作芊 二年廢六關關誤作闕七年寘文公子焉焉誤作曰 十二年太子以夫鍾與郕邽來奔邽誤作封 宣二年晉趙盾弑其君夷皋弑誤作殺 二年晉侯伐鄭及郔郔誤作延 商紂暴虐紂誤作討 四年秋公如齊秋誤作利 六年離卦誤畫作同人 八年殺諸絳市絳誤作終十二年晉師在敖鄗之間師誤作帥 十五年吾獲狄土土誤作士 十七年盟于卷楚卷誤作巷 郤子其或者欲已亂於齊乎乎誤作平 十八年凡自虐其君曰弑虐上多一内字 成二年及齊師戰于新築師誤作侯 且辟左右且誤作旦 七年尋蟲牢之盟蟲誤作蠱 十七年楚公子櫜師襲舒庸櫜誤作橐 㐮十年子蟜曰蟜誤作矯 今伐其師今誤作令 十四年士鞅反反誤作及 十七年苟過華臣之門必騁騁誤作聘 十九年而視不可含含誤作舍 所不嗣事于齊者事誤作是 天子令德天誤作夫 二十一年欒盈過于周過上多奔楚二字 二十三年邾畀我來奔畀誤作卑 二十五年先夫當之矣夫誤作天 井堙木刋堙誤作煙 賦車兵徒卒甲楯之數卒誤作兵 二十七年父子死余矣余誤作餘 免餘復攻甯氏餘誤作余 二十八年重丘之盟未可㤀也忘誤作志 使析歸父告晏平仲晏誤作宴 文子使召之召誤作君 慶氏之馬善驚馬誤作焉 武王有亂臣十人脱臣字三十年蔡景侯為太子般娶于楚娶誤作聚 單公子愆期期誤作旗 駟帶追之駟誤作四 昭元年今武猶是心也今誤作令 二年齊使上大夫送之送誤作逆 三年少姜有寵而死姜誤作齊 知而復從復誤作弗 四年恃險與馬馬誤作焉 五年娶於子尾氏娶誤作聚 君若驩焉好逆使臣若誤作苦 九年無囿猶可囿誤作宥 十三年隱太子之子廬歸于蔡廬誤作盧 十四年楚子使然丹簡上國之兵於宗丘宗誤作宋 二十年余不忍其訽訽誤作詢 取人於龿苻之澤苻誤作符 二十一年心是以感感實生疾感誤作咸 二十五年士平出奔楚士誤作氏 邊卬為大司徒卬誤作印 二十五年季公鳥生申申誤作甲 二十七年入于堀室堀誤作⿰ 定元年榮駕鵞駕誤作駕 三年及邾子盟于拔拔誤作技 八年子姑使溷代子代誤作伐 十年駟赤謂侯犯曰赤誤作亦 哀四年盜殺蔡侯申殺誤作弑 蔡昭侯將如呉蔡誤作葬十六年與晉人謀襲鄭晉誤作為 二十三年有不腆先人之産馬馬誤作焉 二十六年四方其訓之訓誤作順
  其與今文不同而兩通者 宣二年以視諸朝視作示 哀十六年此事克則為卿事下有也字
  其續添者 昭二十二年辛丑伐京毁其西南下添子朝奔郊四字
  春秋公羊傳 隱元年何以名字也字上多一不字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嫁誤作稼 三年曷為或言
  崩或言薨脱上一或字 生毋相見死毋相哭毋字竝誤作母死毋誤作母死 六年吾與鄭人末有成也末誤作未下同 十年宋人蔡人衛人伐載載誤作戴 桓二年曰有有則此何以書脱一有字 隱賢而桓賊也賊誤作賤 莊十九年此其言遂何脱其字 二十五年求乎隂之道也隂誤作隱 三十二年狄伐邢邢誤作刑 僖四年南夷與北狄交誤作北夷 六年此其言圍何圍下多一者字 二十六年乞師者何脱師字 三十年歸惡乎元咺也乎誤作于 三十三年百里子與蹇叔子百誤作伯文四年其謂之逆婦姜于齊何何誤作河 宣十五年然後歸爾爾誤作耳 成十五年成公幼幼誤作憂 臧宣叔者相也叔誤作公 㐮十四年季孫宿㑹晉士匄宋華閱衛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邾婁人于戚邾婁人脱人字 十七年春王二月二誤作三十九年為其驕蹇為誤作或 二十九年許人子
  者必使子也人下脱子字 昭九年其言陳火何脱陳字 定元年立煬宫宫誤作公 四年夷狄也而憂中國而誤作其 哀四年盜殺蔡侯申殺誤作弑六年齊國夏及髙張來奔髙上多一齊字 十四
  年顔淵死子曰子上多一孔字
  其與今文不同而兩通者 隱四年隱公曰否作隱曰吾否 桓六年簡車徒也徒作馬 淫乎蔡乎作于 十一年祭仲者何鄭相也相上有之字 文六年何以謂之天無是月非常月也是月下㪅有是月二字 宣六年此非弑君而何而作如 十年未絶於我也於作于 十二年是以君子篤於禮而薄於利下於作于 成二年得一貶焉爾一作壹 㐮十二年春王正月正作三 二十九年爾殺吾君殺作弑 三十一年於是負孝公之周愬天子愬作訴十四年有麏而角者麏作麕
  其先誤而後改者 桓二年此其目言之何目誤作月 閔元年盍弑之矣使弑子般弑竝誤作殺 僖十三年葬陳宣公宣誤作桓 成二年及齊侯戰于鞌侯誤作師 昭二十五年慶子免君於大難矣脱矣字皆即其誤改之
  春秋榖梁傳 隱元年父者何傅也傅誤作傳 四年弑而代之也代誤作伐 九年所俠也俠誤作挾莊七年則是雨説也雨誤作兩下同 僖五年天
  子世子世天下也誤作士子 二十二年春秋三十有四戰脱有字 二十八年晉侯齊師宋師秦師誤作齊侯 文二年内大夫可以㑹外諸侯脱外字三年王子虎卒誤作壬子 宣八年以譏乎宣也譏誤作饑 㐮元年晉侯使荀罃來聘罃誤作嬰二年三年同 三年諸侯始失正矣正誤作王 六年立異姓以蒞祭祀立上多一非字 哀元年此該之變而道之也該誤作郊 六年入者内弗受也弗誤作不下同
  其與今文不同而兩通者 僖十七年桓公嘗有存亡繼絶之功脱公字 文六年處父主境上事事上多一之字 成五年帥羣臣而哭之前作率後作帥其先誤而後改者甚多不具載
  論語 賜也爾愛其羊爾誤作女 不知其仁仁誤作人 子使漆雕開仕雕誤作彫 再斯可矣斯誤作思 三人行三上多一我字 必有我師焉有誤作得 冉有子貢侃侃如也有誤作子 告夫三子三上多一二字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脱之字 無求生以害仁仁誤作人 吾猶及史之闕文也脱之字 稱諸異邦曰諸誤作謂 何德之衰衰下多一也字
  其與今文不同而兩通者 女得人焉爾乎爾作耳人潔已以進潔作絜
  其先脱而後添注者 陽貨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爾雅 替戾底廢誤作底厎 翿纛也翿誤作翢皇華也誤作華皇 赫兮咺兮咺誤作烜 是刈是濩濩誤作穫 木謂之虡木誤作本 何鼓謂之牽牛何誤作河 澤烏⿱⿱誤作薞 莩麻母莩誤作茡 檴橐含檴誤作攫 柷州木柷誤作祝 魚尾謂之丙尾上添一之字 燕白脰鳥鳥誤作烏 楊鳥白鷢楊鳥誤作鸉 鳶鳥醜鳥誤作烏 鳥鵲醜鳥誤作烏 𪊨大𪊨誤作大麕
  凡經中二十字皆作卄三十字皆作卅按古詩之文多是四言如于三十里三十維物皆四言也則當為三十字史記秦始皇刻石如卄有六年維卄九年卅有七年則當為卄字卅字今改經文而為卄卅字非矣
  凡經中虎字皆缺末筆作虎虓號𧈅饕滮篪褫字皆同避太祖諱 淵字皆缺筆作□婣亦作□避髙祖諱 世字皆缺筆作世泄作洩紲作絏棄作弃勩作□葉作□㳿⿰□□□□□皆改從云 民字皆缺筆作□氓作甿岷作㞴汦昏緍痻碈□□蟁皆改從氏避太宗諱 亨字皆作亨避肅宗諱 豫字皆缺筆作豫避代宗諱 适字皆缺筆作适避德宗諱誦字皆缺筆作誦避順宗諱 純字皆缺筆作□避憲宗諱 恒字皆缺筆作𢘆避穆宗諱 湛字皆缺筆作□葚作□椹作□避敬宗諱 乃若髙宗諱治中宗諱顯睿宗諱旦𤣥宗諱隆基文宗諱涵皆不缺筆者禮天子事七廟自肅至敬七宗而髙祖太宗創業之君不祧者也𤣥宗以上則祧廟也故不諱冊府元龜寶厯元年正月太常寺禮院上言𤣥宗廟諱准故事祧遷後不當㪅諱制可文宗則今上也古者卒哭乃諱故生不諱 左傳文公宣公卷字㪅濫惡而成城字皆缺末筆榖梁㐮昭定哀四公卷儀禮士昬禮皆然此為朱梁所補刻考之宋劉從乂黎持二記但言韓建劉鄩移石而不言補刻建隆三年劉從乂修文宣王廟記言天祐甲子嵗太尉許國公為居守移太學并石經於此甲子歲昭宗遷雒之年許國公者韓建也元祐五年黎持新移石經記則云舊在務本坊自天祐中韓建築新城而石經委棄于野至朱梁時劉鄩守長安從幕吏尹玉羽之請輦入城中置于此地即唐尚書省之西隅也今龍圗吕公領漕陜右以其處窪下命徙置於府學之北墉而建亭焉二説不同 朱彛尊曰尹玉羽者京兆長安人以孝行聞劉鄩辟為保大軍節度推官厯雍汴滑兖從事仕後唐至光禄少卿晉髙祖召之辭以老退歸關中嘗著自然經五卷武庫集五十卷其事散見於冊府元龜惜歐陽子不為立傳而其書亦不傳於世也然成字缺筆其為梁諱無疑昔人固未嘗徧讀而博考也詳見鎮東軍牆隍廟記下
  五經文字三卷凡一百六十部三千二百三十五字大厯十一年國子司業張參以説文字林兼采漢石經著為定體按劉禹錫國學新修五經壁記曰大厯中名儒張參為國子司業始詳定五經書於論堂東西廂之壁辨齊魯之音取其宜考古今之文取其正由是諸生之師心曲學偏聽臆説咸束而歸於大同積六十載崩剥汙衊泯然不鮮今天子尚文章尊典籍國學上言遽賜千萬時祭酒皥博士公肅韋公肅遂以羨贏再新壁書懲前土塗不克以夀乃折堅木負墉而比之其製如版牘而髙廣其平如粉澤而絜滑背施隂關使衆如一附離之際無迹而尋堂皇靚深兩屋相照申命國子能通法書者分章揆日懸其業而繕寫焉此文當作於太和年間自土塗而木版自木版而石壁凡三易矣乃今石刻其末曰乾符三年孫毛詩博士自牧以家本重校勘定當云毛詩博士孫自牧於文乃順七月十八日書刻字人魚宗㑹其字别體與朱梁所刻相類而本文不然當是開成中所刻其中有磨改數字者意自牧所為也
  九經字様一卷凡七十六部四百二十一字國子監奏覆定石經字體官翰林待詔唐𤣥度狀准太和七年十二月五日勑覆定九經字體者今所詳覆多依司業張參五經文字為准其舊字様歲月將乆畫㸃參差傳寫相承漸致乖誤今並依字書參詳改正諸經之中别有疑闕舊字様未載者古今體異隸變不同如總據説文即古體驚俗若依近代文字或傳寫乖訛今與校勘官同商較是非取其適中纂録為新加九經字様一卷請附於五經字様之末奉勑宜依開成二年八月十二日中書門下□
  冊府元龜周太祖廣順三年六月尚書左丞兼判國子監事田敏獻印板書五經文字九經字様各二部一百三十䇿奏曰臣等自長興三年較勘雕印九經書籍經注繁多年代殊邈傳寫紕繆漸失根源臣守官膠庠職司較定旁求援据上備雕鐫幸遇聖朝克終盛事播文德於有截傳世教以無窮謹具陳進是此二書曾有印板而自宋以來學者不言之何也
  梓州刺史馮宿碑 王起撰 柳公權正書并篆額今在西安府儒學其文後半已漫漶不辨年月其首云開成元年十二月又云明年五月云
  □公塔銘 李𢎞度撰 沙門建初行書 開成四年五月
  今在西安府城南興教寺
  大徧覺法師𤣥奘塔銘 劉軻撰 沙門建初行書開成四年五月
  今在西安府城南興教寺
  太尉李光顔碑 李程撰 郭䖍正書 開成五年今在榆次縣
  司直㕔石幢 鄭模撰 裴諸書 庚申年正月是開成五年 續有㑹昌元年評事李述一通
  今在西安府城内
  寂照和上碑 段成式撰 僧無可正書 顧𤣥篆額開成六年正月
  今在咸陽縣
  贈太師崔陲碑 劉禹錫撰 柳公權正書 㑹昌元年五月
  今在偃師縣
  大達法師𤣥秘塔碑銘 裴休撰 柳公權正書并篆額 㑹昌元年十二月
  今在西安府儒學碑隂有勑内莊宅使牒及比丘正言疏大中六年四月
  皇帝巡幸左神䇿軍紀聖德碑 崔鉉撰 柳公權正書 㑹昌三年
  拓本
  重藏舍利記 采師倫正書 㑹昌六年九月
  今在京師憫忠寺
  此初復佛寺之文
  周公祠靈泉碑 崔珙奏 答詔 正書 大中二年十一月
  今在岐山縣周公廟
  杜順和尚行記 杜殷撰 董景仁草書 大中六年
  今在西安府開佛寺
  睿宗與司馬鍊師書三通 𤣥宗與司馬錬師書一通五言詩一首 司馬承禎狀一通 批答 韓抗正
  書 大中八年五月
  今在王屋山陽臺觀
  圭峰定慧禪師傅法碑 裴休撰并書 正書 柳公權篆額 大中九年十月
  今在鄠縣草堂寺
  吏部題名石幢 大中十一年十一月
  今在西安府儒學按宋張舜民畫墁録曰長安今府宇即唐尚書省也府院即吏部也府録㕔前石幢即郎官題名石也不知何年移此
  鄭恒暨夫人崔氏墓誌銘 秦貫撰 正書 大中十二年十二月
  此即今世所傳崔鶯鶯者也年七十六有子六人與鄭合𦵏此銘得之魏縣土中足辨㑹真記之誣而志墓之功於是為不細矣
  修文宣王廟記 賈防撰 温孔裕奏 中書門下牒正書 咸通十一年三月
  今在曲阜縣廟中
  修武安君白公廟記 正書 乾符五年十二月今在咸陽縣
  李克用題名 正書 中和五年二月
  今在曲陽縣北嶽廟中
  其文曰河東節度使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隴西郡王李克用以幽鎮侵擾中山領蕃漢步騎五十萬衆親來救援與易定司空同申祈禱翌日過常山問罪時中和五年二月廿一日克用記易定節度使檢校司空王處存看題至三月十七日以幽州請就和斷遂却班師再謁睟容兼申賽謝便取飛狐路却歸河東克用重記其下小字云天㑹十二年七月六日尚書都官員外郎知曲陽縣事髙君陳摹刋按舊唐書云時天子播越中原大亂幽州節度使李可舉鎮州節度使王鎔以河朔三鎮休戚事同惟易定二郡為朝廷所有乃同議攻處存以分其地又云幽鎮兩藩兵甲强盛易定於其間疲於侵宼賴與太原姻好每為之援即其事也又按宋沈括筆談云嶽祠在曲陽祠中多唐人故碑殿前一亭中有李克用題名則知此字乃當時所刻或毁於靖康之兵火而金人重刻之今石也然克用將門之子何能工於筆法乃爾豈亦如宣和書譜謂後梁太祖批答賀表當是筆吏所書之類與
  朱彛尊曰文稱中和五年二月者即光啓元年考僖宗以是年二月至鳳翔三月還京改元之詔猶未下也通鑑言克用遣將康君立救處存而題名則云領蕃漢步騎五十萬衆親來救援與通鑑異又云至三月幽州請就和斷遂班師取飛狐路却歸河東則又史所不及載者
  重藏舍利記 正書 景福元年十二月
  今在京師憫忠寺
  蜀先主廟碑 郭撰 正書 乾寧四年
  今在涿州樓桑村廟中剥蝕其首行曰婁居道重修
  濟安侯廟記 李巨川撰 郭懐素正書 光化二年四月
  在華州城隍廟内近日移之西安唐昭宗自華州還京改華州為興德府封少華山神為佑順侯華州城隍神為濟安侯此文多述韓建之功稱太傅許國公而不名
  唐文粹録房鄴少華山佑順侯碑頌與此同時朱彛尊曰巨川為韓建掌書記撰許國公勤王録以𡡾建方昭宗幸華建請散殿後軍誅李筠圍諸王十六宅皆巨川教之後為朱全忠所殺新唐書附諸叛臣之列
  修文宣王廟院記 髙諷撰并書 正書 天祐十五年四月
  今在定州儒學碑稱太師中書令北平王者王處直也按舊唐書處直傳天佑元年加太保封太原王後仕偽梁封北平王檢校太尉又按通鑑梁太祖開平四年鎮定復稱唐天祐年號今此天祐十五年為梁之貞明四年晉王已拔楊劉矣
  重修法門寺塔廟記 薛昌序撰 王仁恭正書 天祐十九年二月
  今在鳳翔府寺中
  通鑑後唐莊宗同光二年封岐王李茂貞為秦王今此碑天祐十九年建而其文已稱秦王則在同光之前二年矣蓋必茂貞所自稱又史言茂貞奉天祐年號此碑之末亦書天祐十九年而篇中厯述前事則竝以天復紀年至天復二十年止亦與史不合
  陽翟縣侯禇亮碑 八分書 以下無年月
  拓本半缺
  北嶽神廟之碑 鄭子春撰 崔鐶八分書 李逖篆額
  今在曲陽縣北嶽廟中
  神字作□下從旦禮記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也鄭康成曰旦當為神篆字之誤也莊子有旦宅而無情死亦讀為神昔之傳書者遺其上半因誤為旦耳
  畢邜乃是昴字省日作單卯巳異又加一㸃用為胎卵之卵豈古人卯卵通用歟金史有斜卯氏本竝作卯而潞州五龍祠明昌癸丑祈晴碑有上黨尉斜邜温玉竟作夕旁从阝與此碑畢□之邜同碑隂紀段使君德政崔鐶撰并八分書
  崔敦禮碑 于志寧撰 子立政正書
  今在醴泉縣殘缺
  張阿難碑 正書
  今在醴泉縣殘缺
  姜遐碑 姪郕公晞撰并書 正書
  今在醴泉縣殘缺
  安定郡王李光進碑 令狐楚撰 子季元行書今在榆次縣
  修北嶽廟碑 劉端撰 王知新行草
  今在曲陽縣廟中記王處直修廟事
  重修柏谷寺記 李愚撰 正書
  今在潞安府
  盤山題名 大字正書
  薊州西北三十里盤山上有李靖舞劔䑓李從簡曾逰十大字刻於石按册府元龜李從簡文宗開成初為左金吾衛將軍兼御史中丞將命北庭不能專對貶復州刺史意者其人乎
  晉王墓二殘碑 正書
  朱彛尊跋曰代州柏林寺東晉王李克用墓斷碑二其一曰唐故左龍武軍綂軍檢校司徒贈太保隴西李公神道之碑文曰公諱國昌字德興今為隴西沙陀人偉姿容善騎射蓋克用之父朱邪赤心也其一曰唐故使持節代州諸軍事代州刺史李公神道之碑文曰公即太保之次子也其名克字僅存餘可識者有公前躍馬彎弓及徐方等數字按史克用弟四人次曰克譲為振武軍校從討王仙芝以功拜金吾衛將軍宿衛京師賜第於親仁坊自克用稱兵雲中殺守將段文楚詔捕克譲克譲與僕十餘騎彎弧躍馬突圍出奔鴈門與碑文合則為克譲無疑但史載克譲守潼關與黄巢兵戰敗匿南山佛寺中為寺僧所殺不言其為代州刺史又得歸葬于代皆不可曉者當歐陽永叔時去五代甚近沙陀世次已不得詳其為唐家人傳謂太祖四弟皆不知其父母名號至國昌字德興紀亦遺之是二碑永叔亦未之見也
  淨住寺文賢劫像銘 八分書
  今在西安府殘缺
  虢國公主花臺銘 申屠液撰 正書
  今在西安府南門内華塔寺
  梁
  鎮東軍牆隍廟記 錢鏐撰 開平二年歲在武辰月月字上下皆空
  今在紹興府卧龍山西岡上城隍廟中此碑以城為牆以戊為武按舊唐書哀帝紀天祐二年七月辛巳敕全忠請鑄河中晉絳諸縣印縣名内有城字並落下如密鄭絳蒲例單名為文九月己巳敕武成王廟宜改為武明王十月癸丑敕改成德軍曰武順管内槀城縣曰槀平信都曰堯都欒城曰欒氏阜城曰漢阜臨城曰房子避全忠祖父名也全忠祖信父誠十一月乙卯朔敕改潞州潞城縣曰潞子黎城曰黎亭甲申敕改河南告成縣曰陽邑蔡州㐮城縣曰苞孚同州韓城縣曰韓元絳州翼城縣曰澮川鄆州鄆城縣曰萬安慈州文成縣曰屈邑澤州晉城縣曰髙都陽城縣曰濩澤安州應城縣曰應陽洪州豐城縣曰呉髙又按五代史滑州唐故曰義成軍以避梁王父諱故曰武順又冊府元龜開平元年五月甲午改城門郎為門局郎曾子固跋韓公井記㐮州南楚故城有昭王井故城今謂之故牆即鄢也由梁太祖父名誠避之然則城者誠之嫌名也册府元龜言帝曾祖諱茂琳開平元年六月癸卯司天監上言請改日辰内戊字為武從之然則戊者茂之嫌名也容齋續筆謂戊類成字故改之者非然戊本音茂不知何以有武音而鄭樵謂十辰十二日皆為假借甲本戈甲乙本魚腸丙本魚尾丁本蠆尾戊本武已本几又不知其説何所本也又如後漢執金吾丞武榮碑云天降雄彦資才卓茂仰髙鑚堅允文允武則并茂字亦讀為武其來久矣唐白居易詩有木名櫻桃得地早滋茂與露去住顧妒樹賦為韻
  僧彦修草書 乾化
  今在西安府儒學
  後唐
  李存進碑 吕夢竒撰 梁邕正書并篆額 同光二年
  今在太原縣
  千峰禪院勑 明宗御書 天成元年
  今在澤州盤亭山末有璽曰書詔新鑄之印
  余所見宋元碑升作陞斗作㪷石作碩蓋如數目之借用壹貳等字務令筆畫繁多以防改竄今按此勑已用㪷碩二字而水經注有五㪷米道又云長湖南有覆㪷山又舊唐書字多作㪷碩又韓文公河南令舍池臺詩未許波瀾量斗碩則詩中亦用之矣鄧士望勘正劉漫塘文集云斗字古作豆俗誤併為一字作㪷即杜詩秋雨歎亦然按漢書平帝紀民捕蝗詣吏以石㪷受錢已作㪷
  今浙西呉中人猶謂十斗為一石音石而北人讀石為擔誤也漢書蒯通傳守儋石之禄注應邵曰齊人名小甖為儋受二斛後漢書宣秉郭丹呉祐皇甫規傳並作擔石注今江淮人謂一石為一擔擔音丁濫反史記貨殖傳醬千甔索隱曰音都甘反漢書作儋孟康曰儋石甖受一石一音都濫反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子法言吾見儋石矣
  㝠福院牒 長興四年九月
  今在泰安州㝠福寺
  此牒無押而每人各用一印兩樞密使趙延夀范延光並見五代史准字與嵩山㑹善寺戒壇碑大厯二年牒同
  
  建雄節度使相里金碑 李象撰 成知訓正書 天福五年十月
  今在汾陽縣小相里之北太師墓上五代史相里金傳畧同惟傳云字奉金而此云字國寶傳云贈太師而此云贈太子太師又封西河郡開國侯而史遺之皆當以此碑為正也
  碑云顓頊生大業大業生庭堅庭堅仕堯為大理官至殷末有理徵為殷伯其孫仲明逃紂之禍故去玉而稱里氏至周時晉有大夫里克其妻同成氏攜小子季連避地居於相城時人遂呼為相里氏相里武為漢御史相里覽為前趙將軍而莊子書言相里勤之弟子韓非子言有相里氏之墨作碑者不能引也今汾陽有大相小相二村相里氏之後尚有數十家因考北齊寺碑題名多相里氏史言武士彠娶相里氏士彠并州文水人去此不逺至今千有餘年而裔孫猶居於此不獨晉俗淳樸而山谷之險猶足以自保故能累代不遷若山東河南則兵火之餘人民亡散欲求元時遺族已寥寥不可見矣安邑縣北三十里亦有相里村
  駙馬都尉史匡翰碑 陶榖撰 閻光逺行書 天福八年
  今在太原縣黄陵村
  開化寺珤嚴閣記 蘓禹珪撰 蘓曉行書 開運二年
  今在太原縣𫎇山寺内元人重刻
  天龍寺千佛樓碑 李惲撰 劉守清行書 王廷譽篆額 開運二年
  今在太原縣
  朱彛尊曰碑稱承鈞為睿宗皇帝繼元為英武皇帝皆史所未及
  
  邢郡剏修六曹軒宇記 僧應文撰 正書 顯德元年八月
  今在順德府城西舊莊書不佳又多謬字
  衛州刺史郭公屏盜碑 杜韡撰 孫崇望正書 顯德二年五月
  今在衛輝府治郭進為衛州刺史羣盜屏跡世宗勑右補闕杜韡序其事
  龍泉禪院記 徐綸撰 王獻可後序并書 正書僧師試篆額 顯德三年
  今在陽城縣
  内述天祐十九年按此地本屬梁此記乃追削梁號而稱天祐者
  中書侍郎景範碑 扈載撰 正書
  鄒平縣南五里有景相公墓通鑑後周顯德元年七月癸巳以樞密院直學士工部侍郎長山景範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此地唐時屬長山也景氏之裔自洪武間有兩舉人今亦尚有諸生不能記其祖矣不知何年謬傳為晉之景延廣而邑志載之以後山東通志等書襲舛承訛無不以為延廣墓後有令於此者謂延廣在晉為誤國之臣遂至笞其後人而毁其祠昔年邑之士大夫亦有考五代事而疑之者予至其邑有諸生二人來稱景氏之孫請問其祖為誰予乃取通鑑及五代史周世宗紀示之又示以景延廣傳曰延廣字航川陜州人也其官為馬步軍都指揮使非此明矣宋史昝居潤傳曰景延廣寓其族于雒乃謝而去間一日徃郊外視其墓碑其文為翰林學士朝議郎尚書水部員外郎知制誥柱國扈載撰五代史扈載傳官銜同册府元龜載初為監察御史嘗㳺相國寺僧院作賦留題於壁帝聞之命黄門就其院録之以進俄拜兵部員外郎知制誥雖剥落者十之一二而其曰故中書侍郎平章事景公諱範字甚明白且生封上柱國晉陽縣開國伯沒贈侍中而其文有曰我大周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建大功於漢室為北藩於魏郡又曰今皇帝嗣位登用舊臣又曰冬十一月薨於淄川郡之私第其末曰顯德三年歲次丙辰十二月己未朔越十日戊辰因歎近代士人之不學以本邑之人書本邑之事而猶不可信以明白易見之碑而不之視以子孫而不識其先人推之天下郡邑之志如此者多矣
  又按通鑑顯德二年八月丁未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景範罷判三司㝷以父喪罷政事今碑文有云以列卿歸第懸車故鄉嗟風樹之忽驚訴昊天兮何極則是罷官歸里而後遭父喪與史不同宋史張美傳曰世宗即位時宰相景範判三司被疾世宗命美為右領軍衛大將軍權判三司或者以疾而罷罷而遭父喪乎
  王元美作李于鱗友人襲克懋妻景氏墓誌銘亦以為延廣之後雖本其家之行狀然王李二公亦未嘗究心於史學也














  金石文字記卷五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金石文字記>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