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金鐘傳
◀上一回 第十三回 不得志客寓揮毫 為求心禪堂請教 下一回▶

  話說李金華等了多時不見音信,例知被黜。又等了一時,方見申孝思喘吁吁的跑來,坐在床上,一言不發。金華道:「你怎麼者時才回?」孝思道:「吾與兄台扮禮物去,所以來遲。」金華道:「甚麼禮物?」孝思道:「有個禮單,念與你聽。」金華道:「你這禮單,是以口代筆麼?即請念來一聽。」孝思道:「謹具舉人一枚奉申。」一嘲笑而蘊結冰釋矣。金華道:「雖然領謝,可不能候光。妙語解頤。咳,者時你還鬥笑,不知為弟心中怎麼為情。」孝思道:「或得或失,何足介意?閣下又不是七老八十,從今再不應試,何苦拿著功名自勞精神。」金華道:「雖然如此說,閣下若是應試,難保不如此。」孝思道:「因著怕如此,所以不應試。況且者場屋中,不論真實,但講勢力。總有好文字,也難保那大總裁不忽略看過。」金華道:「總是為弟才疏學淺,不可埋怨他人。說到此處,大覺炰杻。遂提筆在那寓璧之上題云:

  一從袱被辭鄉關,車馬馳逐風塵間。五更起兮三更住,疾心難忘功名路。惟有深更不知愁,夢中一步登鼇頭。可恨村雞無情甚,一聲奪去黃金印。依然收拾向前途,不料妓中逢真如。立志應教蘇小愧,相許終身成佳配。結緣訂在名成時,始向都南訪故知。故知為我談心法,總是西方蓮不發。如今金榜竟無名,那若回頭訪真誠。從此名心歸杳杳,不向榮華尋國寶。立志脫去儒家冠,此心永不奔長安。

  寫罷,沉吟了半時,方才無言悶坐。孝思仔細觀看過道:「閣下果然如此麼?」名士筆墨,不足為憑。金華道:「吾志已決,誰其哄汝。准麼。前在善莊聞雨亭兄說,都內有一護國寺,內有圓通上人,甚是聖明。趁此消閒,不免拜訪,一來可以消愁,二來可以領教。」孝思道:「用過早飯,可一同前去。」金華道:「既然誠心拜佛,萬無飯後。」平旦清氣,且無雜念,正好頂禮。孝思道:「如此可速去早回。」即令李忠守寓,二人攜手向護國寺而來。

  一路之上,自然也得尋回。一時到了護國寺,進了耳門,念佛須自立定耳根始,故云進耳門。到了禪院,見兩個小沙彌在階下灌花,便道:「小師傅,老和尚在家沒有?」一個沙彌答道:「既然是個和尚,那有在家之理?」金華道:「在寺中無有。」一個沙彌答道:「你說寺中不完了,甚麼家不家的。天下一家。老師傅在禪堂打坐,問此作甚?」金華道:「前來拜謁,即勞引進。」沙彌道:「且在此少待,待我與你傳稟。」金華道:「既然不說家字,連我字就該避諱,怎麼又你呀我的。」我本旅客店,借假還修真。世人昧真假,呼我為本身。沙彌道:「不用挑破,也不與你引進了,者個時候求著我們,還多言多語的。」孝思道:「他與你鬧玩,速與我們傳一聲罷。」沙彌道:「他認的那一個,怎麼鬧起玩來了。況且者是佛地,豈是鬧玩地處?眇視佛地罪加一等。看你二人好不慎重,一點禮也不懂,還要見老和尚哩,我們若知你們來,我們也不見你,早早將門關上。」不叫客感來擾,是念佛第一要訣。金華道:「我們初次進京,不解此處規矩,小師傅與吾們傳一聲就是了,是吾們錯。」說罷深深一揖。

  小沙彌者才上了後院,進了禪堂,稟知老和尚。老和尚也就出來相迎,彼此謙讓,到了客座,分上下落坐。和尚道:「二位先生,到此有何見教?」金華道:「久聞法諱,深仰佛地,幸蒙見納,緣結三生。望老和尚大發慈悲,痛加開持,不勝感戴之至。」和尚道:「二位何處人氏?高姓尊名?怎麼貧僧?可一一領教。」金華便將杜雨亭之話,說了一遍。和尚道:「圓通係貧僧之號。當日老和尚賜名悟澈。」金華道:「老和尚必然大悟大澈了。」悟澈道:「雖然出家,毫無參學,即有所知,亦非真諦。二位過於高抬,貧僧罪重。」金華道:「老和尚既有所知,必從悟中得來,豈有不是之理。」悟澈道:「莫說不是,即是是亦非是,無定體,無方向,不可少有自是。一言是便不是。若知不是,那才是是。功力深,真參乃有實悟,既知不是,所以那才是是。總不可以是非介意,少沾是非之味即是不知淨土者。淨土之中何嘗有是,亦何嘗無是。若將是念而兼觀,統名為是,即眼耳鼻舌也。納在不是之中,納入腔子裡也。深體大旨,或參話頭,或參念佛是誰是也。盡歸虛灰,始而勉強,愈參愈疑,繼而自然,愈疑愈悟。自然沒有個不是。」此四句義蘊,下文證明。金華道:「既然為是,怎又不是?既然不是,怎又是是?者個機關,又成了水底月了。」悟澈道:「水底月尚在是非之中。有渣滓。既在是非之中,便不為妙諦。」金華道:「此宗話頭,非初學所能知。淺見者謂禪機元妙。故愈引愈深。不知愈深愈中,愈妙愈庸,中庸不可能此之謂也,法從爭論起,固其所焉。但求將下手工夫,為我說明。」悟澈道:「念佛而已,或以口念,或以心念。只要念念不忘,便是下手處。」金華道:「口念無關於心當何知?」悟澈道:「高聲念去,自然關心。」金華道:「以心念佛,心如不念當何如?」悟澈道:「將心拴住,自然能念。」金華道:「者心在何處?怎樣拴法?」愈問愈切。悟澈道:「心有二,只知其一。若徒認定腔子,便不得心。若不認定腔子,亦不得心。何嘗有是,亦何嘗無是也。須時時守定控子,念而濟之以觀也。也不用管他在腔子,不在腔子。將是納在不是之中也。如此久之,念而觀兼參,深體大旨也。自然另有一心現。盡歸虛滅也。至於說那個心,仍在此心出,若能念定,則那心方到正所。點破禪機。如不見信,請如此念去。一朝眉間發脹,那便是明德漸明處,那便是本來復初處,那便是因著私欲摧殘至今漸長處,那便是荒淫無度至今少增處。性天真宰本來面目,皆謂此處沒有個不是也。此理未出儒道,故為下手工夫。」金華道:「誠哉是言,還求指一拴心法。」悟澈道:「念佛之時,提准話頭,參也。認真字韻,立定耳根也。豎起脊梁,觀參念交並一處也。抖起精神。觀參念相續不絕也。如拿鋼掃帚掃鐵板,盡力著去。愈參愈疑。念一句如掃一回,帚愈疑愈昧。掃一帚必去一點鐵。愈昧愈悟。幾時將鐵板掃透,私欲淨盡,天理流行。方能看見光明。明心見性。此話如儒家所說:『以鑿鑿木。』然儒家所謂鑿透堅木者,不必明心見性。佛家所謂掃透鐵板者,豈有不明心見性之理?」金華道:「謹領教言,實足開吾茅塞。仍有一事不明,還求賜教。請問出家為沙彌,具戒為此鄴,者是何意?」欲明其旨,下回說明。

  注解:

  神聖之奧旨,貴身體又貴師承。非師傳無以明精進之階梯,非身體無以得精進之境況,彼功名之得失,皆其未焉者也。然人情不輕,則道情不治。世味不淡,則道味不濃不達是非機。不足是其是之非也,不歷是非界。不足非其非之是也;是非有定。洞達其機,定而不定,是非非是,是非無定。深歷其界,不定而定非非是是,提准話頭,則天地辟。認真字韻,則天地定。豎起脊梁,則天地通。抖其精神,則天地合。縱著眉頭,觀參念相續不絕,則鋼帚自著力掃進矣。此一回最是修省人吃緊著力處。閱者當細玩之。

  理注:

  卻說李金華,不見音信,便知彼黜。即是灰心泯智,又上護國寺,參拜圓通。既然圓融通達,那有不是之理,所以將是,納在不是之中。便不敢自是。諸不自是才能心領神會,頓悟自修,發明無上真諦。此段心法,前解甚詳,修行人當細參之。

  偈云:

  剖去名利養性天,掃盡私欲透禪關。

  參見圓通真面目,寂光淨土個中禪。

◀上一回 下一回▶
金鐘傳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