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集/卷二十四

卷二十三 金陵集
卷二十四
作者:南公轍
1815年

書畵跋尾

编辑

董文敏倣黃庭經帖墨刻

编辑

世之臨逸少者。得其貌似優孟之效孫叔敖也。得其意似魯男子之學柳下惠也。董文敏此帖。奚但得其貌而已。幷與其意而得之。亡友朴山如嘗言近時李匡師,黃運祚。號學逸少。而皆得其皮。不得其髓。恨不令二人見此而砭其病也。

虞集賜碑贊橫軸紙本

编辑

虞集爲柯九思博士。作賜碑贊。結法少疎而中自雅淨可喜。凡藝始於學而卒於悟。學之工。不如悟之神。集於書學少而悟多者也。

王陽明八大字帖墨刻

编辑

陽明文章才略。震耀海內。今觀其書。亦豪宕雄健。如其爲人。持此三絶。足以不朽。何苦用一生精力。爲良知之學。使謗議至今未熄也。甲寅秋日。金陵居士。

沈周湖山卷綃本

编辑

余少有棲遁之志。每於畵卷中。見前人得意溪山者。賞翫不置。今見啓南湖山卷。始知此老胷中。丘壑江湖矣。山石嵌空。煙波淼渺。市橋田舍。林亭溪庵。漁樵之問答。仙佛之徜徉。盡在吾几案之間。何必理短輿孤棹。穿雲涉澗。費盡目力脚力而後得哉。下有文嘉觀王世貞跋。

徐靑藤荷花卷綃本

编辑

枝枝葉葉。爲東風所欹。而花則宴然。團束皆用力勢。鋪敍不用力勢。應照應處。却不照應。不照應處。恰好照應。此是畵家極妙手品。

蔡邕魯峻碑墨刻

编辑

金薤琳琅。漢司隷校尉魯峻碑。水經註。以峻爲恭。趙氏謂方輿志,寰宇記皆作峻。而辨水經之誤。余家舊藏此碑。峻字明白可識。趙氏果有其本。何乃不知而必欲証之以地理書也。歐陽公謂峻最後爲屯騎校尉。而碑首題云司隷校尉。莫曉其義。隷釋云漢人碑志。或以所重之官揭之。司隷官尊而職淸。非列校可比。故書之也。此足以袪歐公之惑。鄭夾漈又謂此碑書於蔡邕。按徐浩古蹟記。其敍邕書惟三體石經。西岳光和殷華馮敦數碑。及考其他字書。亦未聞邕嘗書此。不知鄭氏何所據也。諸說如此。留竢賞鑑家一定。書于篆經齋。時微雨初霽。山光如沐。

蔡邕華山廟碑墨刻

编辑

此碑。明楊文貞謂以郭香書。徐浩古蹟記謂以蔡中郞書。浩深於字學。殆非鑿空而言者。今以浩爲信耳。

鍾繇受禪表墨刻

编辑

右魏受禪表篆額在潁昌。亦曰鍾繇書。所謂表者。盖表揭其事。非表奏之表也。碑云黃初元年十月辛未。受禪於漢。漢紀作乙卯。魏志作十一月庚午。裴松之注所載甚詳。盖是月十三日乙卯。漢帝使張音奉璽綬詔冊。禪位於魏。魏王辭者三。及漢冊四至。乃以二十九日辛未。升壇受命。碑之所載是也。水經云繁昌城內有三臺。人謂之繁昌臺。壇前有二碑。其後六字生金。論者以爲司馬金行。故曹氏六世。遷魏而事晉。此蓋傅會符命之談也。

王右軍曹娥碑墨刻

编辑

曹娥碑相傳爲王右軍得意書。而今世所傳。皆墨刻刓缺。余所見三四本。皆未得其完善。佩文齋書畵譜。康煕御製跋曹娥碑云。今覩眞蹟。筆勢淸圓秀勁。衆美兼備。至今千餘年。神采生動。透出絹素之外。始知中國尙有眞蹟之流傳者也。甲寅秋日。元平題。

蔡邕夏承碑墨刻

编辑

夏承碑今在廣平府學。世傳爲中郞筆。如禹鼎鑄象。蛇神牛鬼厖雜百出。而衣冠禮樂。已胚胎乎其中。所謂氣凌千古。筆陣堂堂者也。元平觀。

張芝帖墨刻

编辑

黃山谷稱伯英小紙。精神照人。翰墨玅絶。此帖亦高古可愛。眞伯英之玅蹟。

梁鵠孔子廟碑墨刻

编辑

右魯孔子廟之碑篆額。嘉祐中。郡守張稚圭按圖經。題曰魏陳思王曹植詞。梁鵠書。魏志黃初二年正月。詔以議郞孔羡爲宗聖侯。奉孔子祀。令魯郡修起舊廟。置吏卒守衛。碑云元年。而史作二年誤也。後漢孔僖傳注。以羡爲崇聖侯亦誤也。文帝履位之初。首能尊崇先聖。刊寫琬琰。知所本矣。使其味素王之言。行六經之道。則豈止鼎峙之業而已哉。魏隷可珍者四碑。此爲之冠。甚有石經論語筆法。大饗盖不相遠。若繁昌兩碑。則自是一家。亦有以爲鵠書非也。此碑訂正。詳載洪适隷釋。今略取而辨之。

歐蘇畵像帖紙本

编辑

歐陽公風流溫雅。蘇長公氣節超邁。余之一生歆慕者。不但爲文章妙天下也。此像卽無名氏作也。無論其肖似。每展卷。如見其爲人。不能釋手也。

歐蘇畵像帖紙本

编辑

邵靑門東坡生。日倡和詩序言商丘公注蘇詩。成以十二月十九。生日懸笠屐小像。設肴醴爲先生壽。仍與諸生倡和爲一集。噫。公之在世。崎嶇嶺表。再謫儋耳。至無屋可居。棲息桄榔林中。花豬薯蕷一飽無時。今於七百二十餘年。尙友有人。羅吳羹拏黃粱。華酌旣陳。新詞迭奏。莫非公淸名奇節。有以照耀天下人耳目也。余方於玉磬山中。謀小莊。欲幷揭二公像而焚香爲壽。以倣商丘之故事云。南公轍書。

董北苑雜樹圖橫軸綃本

编辑

北苑畵雜樹。但露根而以點葉高下肥瘦取其成形。最爲高雅。不在斤斤細巧。

董北苑雜樹圖橫軸綃本

编辑

畵小樹。不先作枝根。但以筆點成形。此人所不知之訣法也。乙卯春日。與元履觀此。

趙大年遠山卷絹本

编辑

趙大年寫湖山平遠之景。極不俗。學王維而得其神者也。遠山一伏一起則有勢。踈林或高或下則有情。此畵訣也。

趙大年遠山卷絹本

编辑

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須遠而觀之。方見得一障山川之形勢氣象。若士女人物小小之筆。卽掌中几上。一展便見。一覽便盡。此郭煕山水訓也。元平書于篆經齋。

錢舜擧山水卷綃本

编辑

趙文敏問畵道於錢舜擧。何以稱士氣。錢曰。道愈工愈遠。然又有關棙。要得無求於世。不以贊毁撓懷。此不但以畵喩也。

錢舜擧山水卷綃本

编辑

寫生與山水能兼長者。惟黃安叔,錢舜擧二人而已。

唐寅寫意雲煙竹樹障子紙本

编辑

伯虎嘗自言工畵如楷書。寫意如草聖。不過執筆轉腕靈玅耳。世之善書者多善畵。由其轉腕用筆之不滯也。伯虎之畵。蓋玅於寫意者也。金陵居士。

倪迂山村幽居帖綃本

编辑

余嘗愛吳寬幽居詩。能記其一二。如湖口潮生知進退。天心月到識盈虛。一身自足三間屋。百歲誰謀數頃田。過壑便回憂險地。看雲高坐愛晴天。地偏易覺柴門晩。室暖先知布被春。書爲長觀成故帙。衣從新浴少浮塵。其意氣安閒自適。能超然於榮辱得失之外者也。今觀倪畵。誦此詩題之。

倪迂山村幽居帖綃本

编辑

余於淸溪又思潁亭。書揭吳詩。又欲倣此畵寫于壁。盖亦古人其心漸迫。其言愈多之意也。

蘇文忠表忠觀碑帖紙本

编辑

余嘗與吳翰林泰。曾觀此帖于內省。伯紹以爲近世似此者。惟曹侍郞允亨爾。余戲謂君嘗以尼尹比之明道。今以曹比蘇。何見識之固滯如此也。伯紹不以爲然。曹以書名一世。凡殿宇記額。內府書籍標題。多出其手。人多譁然稱譽。而終少神韻學識。眞所謂下劣書魔入其腹中者。何嘗有此等一點半畫峻潔豪放風致耶。淸明日。書于爾雅堂。

王羲之雨晴帖墨本

编辑

王羲之與子姪親友書。雖草草數行。皆有氣勢。變化如龍跳天門。虎步鳳閣。不能狎視。後雖有倣效者。得此失彼。終無集大成如此者也。

王羲之樂毅論橫軸墨本

编辑

夢溪筆談言王羲之書。舊傳惟樂毅論。乃羲之親書於石。其他皆紙素所傳。唐太宗裒聚二王墨蹟。惟樂毅論石本。其後隨太宗入昭陵。朱梁時。耀州節度使溫韜發昭陵得之。復傳人間。或曰公主以僞本易之。元不曾入壙。本朝。入高紳學士家。皇祐中。紳之子高安世爲錢塘主簿。樂毅論在其家。余嘗見之。時石已破缺。末後獨有一海字者是也。其家後十餘年。安世在蘇州。石已破爲數片。以鐵束之。後安世死。石不知所在。或云蘇州一富家得之。亦不復見。今傳樂毅論。皆摹本也。集古錄以爲富人家失火。遂焚其石。今無復有本。後有甚妙二字。吾友聖兪書也。金石錄以爲火焚其石者非也。元祐間。余往徐州。見此石已斷裂。以木匣貯之。今遂不知所在。姑存諸說。以俟石之復出也。元平跋。

褚遂良聖敎序橫軸墨本

编辑

書多骨微肉者謂筋。書多肉微骨者謂墨豬。河南此書肥瘦均適。能得右軍之神者也。

歐陽詢醴泉銘帖墨刻

编辑

歐陽書信本。鄭漁仲金石略所載爲二十三種。而盛行於南北者。惟僧邕㙮銘而已。多所翻刻。南本失於瘦。北本失於肥。獨醴泉銘肥瘦均適。最號善本。然銘刻於貞觀六年。至今千餘年。石剝泐已久。此亦非初刻眞品也。

王翹蛺蝶花卉卷絹本

编辑

百花叢中。蛺蝶紛聚。或巨蟹踉蹌行亂葦沙渚中。水荇一帶。羣小魚攢會其底。運筆麤率而物物生動。翹嘗學爲米芾者也。

明七才子畵卷綃本

编辑

右山水花卉翎毛魚蟹仙人羽客諸幅。皆有雅淨奇古之趣。文震亨待詔曾孫書畵有家風。陳元素字古白。善畵蘭。沈叔淳字曼倩。弄筆作煙樾渚柯沙嶼坡麓。奄有元人風格。唐志契海陵諸生。著繪事微言四卷。此出列朝詩集畵引,恬致堂集,畵史會要諸書。有小傳。而其餘三人姓名印泐。不可見也。

司馬溫公筆牘帖墨刻

编辑

書牘雖是日用酬應。而後必爲故實模楷。决不宜是忙急作草。今觀溫公帖。令人凜然起敬。浮慮盡死。如對盛德君子儀形也。宜陽南公轍題。

顔魯公書牘帖墨刻

编辑

公忠義出於天性。故字畫亦勁剛方正。不襲前蹟。其拒祿山,誚盧杞,叱希烈。正氣塞天地。忠誠凜日星。筆爲心畫。可以觀人。此豈虛語也哉。下有趙松雪跋。

柳公權蘭亭書帖墨刻

编辑

柳尙書極力變右軍書。平生用工。務離稧序面目。而今爲此書。譬如昌黎力去陳言而董晉狀似左氏。張中丞傳後敍似子長。時有摹擬之作。亦伎倆之所使也。元平書。

徐文長墨蟹帖紙本

编辑

此圖寫蟹腹背兩面。不用力結撰。以枯墨塗抹成形。而蜿蜒飄逸。欲走欲立。不徒已也。又有文長印識可驗。

仇英海山落照卷綃本

编辑

晴蛟蒸雲。不能彌天。而怪氣曛黃。悉變初色。海島㶑灩。村樹明滅。參差縷分。如出幻景。能於無形狀光景處。得其玅也。

文太史雲林橫軸綃本

编辑

文太史畵林木。拔空戳雲。有從地一湧而出者。斷不可以手追也。

董尙書梅花卷綃本

编辑

羣卉多以艶態爭姸。獨梅花淸芬古勁。有古士大夫之風。非驅俗絶塵者。不能寫其神韻。始知此老胷中。無一點塵也。

米友仁書夫子廟記墨刻

编辑

黃魯直贈米詩曰。虎兒筆力能扛鼎。敎字元暉繼阿章。王弇州言書家不媿箕裘者。有大小鍾,大小衛,大小王,大小歐陽,大小米。惟小米差弱耳。此記石刻。今在吳城中。

李陽冰篆橫軸墨刻

编辑

唐李陽冰篆。與吳道子畵稱二美。此軸用皁鸞綾標碧鸞綾。裏白玉軸。有米南宮文嘉審定。余嘗借觀於錦城都尉家。至今不能忘也。元平書于碧芭蕉下。

釋懷素廻鴈足下二帖墨刻

编辑

宋宣和畵譜。稱御府所藏唐釋懷素草書一百一種。東國所傳者。不過數十種。而其中此二帖。尤稀貴難得者也。

宋薛尙功摹鐘鼎彝器欵識眞蹟墨刻

编辑

錢塘薛尙功摹集三代彜鼎欵識。文凡卄焉。句曲外史云較其器之墨蹟。筆精墨玅過之。又其討論有出於博古考古諸書之外。前輩博雅精詣如此。彼困而不學。竊好古之名。自比於米顚者。得不有愧。下有方外張天雨老學齋觀。無印識。是可欠也。

岳武穆書帖墨刻

编辑

王之討楊幺也。過師吾里。留題東松庵壁上。老墨飛動。忠義之氣曄如。所謂仍邀後軍王團練者。盖後來告變之王貴號王雕兒者也。天兵濯征。偏裨之在行者多矣。獨邀斯人者飯。其愛之必異於餘子。孰謂其報知己。一至此極哉。司馬文正公之邢恕。王荊公之呂惠卿。世固不少。而逄蒙殺羿。孟子顧舍蒙而羿之責又何也。淳祐九年六月朔。敬觀於廬山郡圃之愛蓮堂。附此歎息。此跋在方岳秋厓小藁。而觀其文勢。與此帖大異。不得尾附。而辭義有足取者也。

文徵明溪山茅屋圖橫軸綃本

编辑

徵仲晩年山水。益趨平淡。觀此圖。七分用墨。三分設色。筆意絶類輞川。蓋其志品不俗。故雖於游戲翰墨之中。能得天然自得之趣如此。西湖舟中書。

錢選竹深荷淨卷紙本

编辑

舜擧此圖。輕毫淡墨。不暇丹靑之飾。而雅素衣冠。嘯詠徘徊於淸香踈影之中。當時一段納凉景色。宛在目前。眞得意筆也。元平書于書船閣。時中秋梧桐下。月色如晝。

鼠食瓜圖帖紙本

编辑

鼠食瓜圖。無名氏作也。鼠食瓜未至半。跳目驚顧者。不知爲幾。或未能充腹。廻走之他。猶有畏忌人而然也。小人之盜竊爵祿。不復知畏忌者。眞鼠之不若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詩人之旨。對此尤三復諷誦也。

趙孟頫墨竹卷絹本

编辑

東坡直氣凜凜。故寫竹。多勁少和。而子昂此帖。和處見墨。勁處見筆。未嘗不勁。未嘗不和。可謂得坡之長。而兼有其所未有也。

范寬遠山落照圖障子綃本

编辑

畵與其師人。不若師造化。范寬初師李成。一朝舍舊習。卜居終南太華。常危坐終日。縱目四顧。以求其趣然後發之。時人議曰李成之筆。近視如千里之遠。范寬之筆。遠望不離坐外。皆所謂造乎神者也。寬性溫厚。故人稱范寬云。爾雅道人觀。

李營丘雲林圖障子綃本

编辑

李營丘雲林圖。氣韻瀟灑。鋪置淸曠。筆勢穎脫。墨法精絶。高玅入神。古今一人。眞畵家百世師也。後河陽郭煕得其遺法。而終不如營丘也。

李營丘雲林圖障子綃本

编辑

揮麈錄言李成酒酣落筆。煙雲萬狀。人有求者。必先置酒。氣像之曠蕩。亦可知也。

高述墨竹帖紙本

编辑

圖繪寶鑑云高述學東坡。書及竹石皆逼眞。此畵亦有淸直自拔之勢。甚可喜也。

吳寬自書詩卷紙本

编辑

匏翁之詩。如漢循吏所至。無赫赫聲而去思不已。世或摹擬而鮮能似之。書法法蘇學士。濃顔厚面。袪去吳習。畢竟是趙宋本色耳。

文丞相筆蹟帖墨刻

编辑

公忠誠軒天地。正氣撼山岳。書一技耳。奚足輕重公哉。然於百世之下。得其隻字片墨。猶令人感歎興起。工拙眞贋。亦非所辨也。公轍書。

衛夫人帖墨刻

编辑

淳化帖中衛夫人書。盖唐初李懷琳作。事見竇臮述書賦。如續帖中嵇康絶交書。世傳七賢帖。皆懷琳僞蹟也。此與師帖尤疎繆。按梁蕭子雲答武帝勑云臣昔不能拔賞。隨時所貴。䂓摹子敬。多歷年所。年二十六。著晉史。至二王列傳。欲作論草隷法。言不盡意。遂不能成十許年。始見勑旨論書一卷。商略筆狀。洞徹字體。始變子敬全範。自覺功進。此僞帖云。但衛隨世所學。䂓摹鍾繇。遂歷多載。年二十。著書論草隷。又云筆勢洞精。字體遒媚。皆竊取子雲啓中語。欲小改之。遂失其句讀。今世高識。何不悟此。又衛夫人。乃晉李矩妻。李充母。名鑠字茂猗。旣與師書。自當著名。不但稱夫族及姓也。以數事考之。其僞不疑。又前輩論此帖。以其敕字從力。館從舍爲僞。未中其病。盖自二王以來。譌字甚多。陳爲陣策爲筴。皆二王輩自製。不可據此定眞僞。此出於法帖刊誤。鑑藏家當以此辨證也。

之罘山刻石墨本

编辑

趙明誠金石錄言秦篆遺文。纔二十一字。其文與嶧山碑,泰山刻石,二世詔。語同而字畫皆異。惟泰山爲眞李斯篆爾。此遺者。或云麻溫故學士於登州海上。得片木有此文。豈杜甫所謂棗木傳刻肥失眞者耶。按史記本紀。始皇二十九年。登之罘山。凡兩碑今皆磨滅。獨二世詔二十餘字僅存。後人鑿石取置郡廨。集古錄以爲非眞此論非是。蓋杜甫指嶧山碑。非此文明矣。古來辨之罘山刻石甚多。而趙是博雅名士。當以此爲信爾。

之罘山刻石墨本

编辑

歐陽公謂其刻與泰山嶧山。文同而字畫皆異。吾子行撰周秦石刻音釋。亦謂其與瑯琊石文。皆不類秦刻而不收錄。及考之董氏書跋。謂嶧山刻字。與泰山似異。疑古人於書。形類不一。則此又有不當疑者。金薤琳琅辨證。之罘刻石最詳。余又安能定是非於其間哉。

摹本瘞鶴銘帖墨刻

编辑

瘞鶴銘題云華陽眞逸撰。刻于焦山之足。集古錄言華陽眞逸。是顧道况號。唐史及况文集。皆無此號。未知歐公何所據也。余於年前。得見眞本石刻於徐學士慶世。此帖雖是摹本。而比慶世家所藏。益流麗活動。尤所愛重也。

摹本瘞鶴銘帖墨刻

编辑

古稱瘞鶴銘側有小碣。云徒步不知遠。夕陽猶未回。好花隨意發。流水逐人來。無名氏與刻石年月。碣旁又有一小石刻。云江外水不凍。今年寒苦遲。三山在何處。欲到引風歸。題云王瓚作。蓋此銘刻。在崖下水濱。非窮冬水落。不能至其處。好事者每竢水落時。摹而傳之。故得亦不能多也。

摹本瘞鶴銘帖墨刻

编辑

歐陽文忠公以爲銘書似顔魯公。蔡忠惠集中稱當是隋代書。二公亦於此帖疑之。而亦未能確定也。丁巳春日書。

大觀太淸樓帖墨刻

编辑

大觀初。徽宗視淳化帖。石已皴裂。且王著標題多誤。詔出墨蹟。更定彙次。傡武帝一帖。合於西晉武帝帖後。擇七卷後右軍帖內。誤入智永書。列在第五卷。合首卷古帖三段。傡而歸一。及躋晉宣於晉武上之類。使先後次序不紊。迨名臣帖亦然。俾蔡京書之及卷首末。刊石太淸樓下。翰林要訣云太淸帖摹刻精緻。亞於淳化。肥而多骨。求備於王著。失之麤硬。遂少風韻。然當時典章俱備。百工技藝。極其工玅。其視淳化草創之時。亦必有後出之巧矣。京雖凶險小人。字學恐出王著右。以此論之。大觀本勝於淳化矣。

臨江戲魚堂帖墨刻

编辑

元祐間。劉次莊以家藏淳化閣帖十卷摹刻。除去卷尾篆題而增釋文。故家所藏往年拓本。猶有典刑。近所拓者。字多刓缺。亦有補換新刻者。然此帖在淳化翻刻中。最有骨格。烏搨不佳。蟬翅搨尤佳。

羣玉堂帖墨刻

编辑

羣玉堂帖十卷。首卷全刊南渡以後帝后御書。二卷則晉隋名賢帖。三則唐名賢帖。四則懷素千文。五六曁九卷。悉宋朝名賢帖。七卷全刊山谷書。八卷全刊米元章書。末卷則蔡忠惠,石曼卿帖本。韓侂胄自鐫其家藏舊蹟。稱爲閱古堂帖。後入秘省。改今名行世。

朱子書帶草堂帖墨刻

编辑

朱子之學。海涵地負。自理氣心性。以至天下之廣。一事一物。無非爲自己分內所有。文章翰墨。雖似儒者細事。而皆極其玅。非幾於聖者。安能與於此乎。余按嶺南。得此帖於退陶李文純家舊藏。摸本裝潢時一展觀。以寓景慕之誠云。後學南公轍謹書。

顔米小帖墨刻

编辑

記昔與友人朴山如,李元亮觀此帖。山如以米爲勝。元亮以顔爲勝。元亮倨傲。不欲下人。以爲吾所右者。乃唐忠臣。君所右者。卽宋狂士。用爲嬉笑。顔書務結構。愈整暇愈遒峻。米書如風前竹葉。月中楊枝。其散漫寫意處。天眞尤秀異。二公各有所長也。元平醉書于書船閣。

劉松年海仙圖障子絹本

编辑

瑤臺瓊島。琪樹金花。眞人縹緲霞際。可望而不可親。汪珂玉題趙伯駒仙山樓閣圖云此翠水芙蓉境也。非劉松年。其誰得其神耶。

吳偉水墨山水圖障子紙本

编辑

古人評顧愷之畵。如春蚕吐絲。初見甚平易。且形似時或有失。細視之。六法兼備。有不可以言語文字形容者。吳偉此帖。不過用水墨弄筆。而遠看平易。細究稠密。是知玅法在點綴而不在暈飾也。

李公麟萬魚圖橫軸綃本

编辑

李公麟萬魚圖。或以爲公麟筆。或以爲趙子昂筆。皆非也。余定以爲近日好事者摸本。

東坡三十帖墨刻

编辑

此帖巨纖疎密。無不俱備。其下力鍛鍊。如張湯,趙禹之治獄。其得意豪快。如項羽之破章邯軍。余嘗見此於吳侍郞載紹家。評定爲宋朝第一。盖其胷中書卷氣。非米黃諸公所及也。

閻立本畵龍障子絹本

编辑

魚之類爲千萬。而龍爲大。且變化爲雲雨。人常難見。而畵者每得肖似。至於鱨鯉鱒魴。其首尾鱗鋒。日所目覩。而恒患不工。此龍非肖似。而鱨鯉鱒魴。不能工也。常不見者。人莫得以測。常見者。人皆得指其失。喜畵鬼神而憚爲狗馬者。亦類此。此稱閻本。而恐是元明人贋蹟。

宋名公二十帖墨刻

编辑

李學士宗諤送腹兄詩。范希文,蘇看山牘。黃涪翁,米南宮詩。薛彭與趙大年借墨帖。沈與求知潭州丏祠。韓蘄王與司農總領虞允文恢復議。學士汪彦章,右相葉衡,龍圖王龜齡,待制蔣燦,樞密王淮,大參張剛,范文穆成大,張狀元孝祥,樓宣獻鑰,魏秦公了翁,張秘閣卽之各詩箚。幷爲二十帖。三代以後。人物莫盛於宋。文章書畵。亦於斯爲盛。此可知也。凌壺居士李麟祥嘗言元明才子。不但文章不及宋。書畵亦不逮宋遠甚。雖或有纖巧姸美。悅人眼目。而終少深厚意思。令人易厭。誠知言哉。金陵居士題。

譜圖

编辑

宜陽南氏譜圖

编辑

始祖敏。公始姓金。名忠。唐鳳陽府人。玄宗天寶十四載。以按廉使。奉使日本。漂到新羅禮州。今寧海地公曰。天下莫非王土。願居之。景德王以聞。天子許焉。王謂公自南來。遂賜姓曰南。改名敏。封英毅公。以英陽縣爲公食邑。子孫仍受籍焉。墓在縣北日月山南。今亡其處。子孫爲壇于山下。每十月上旬。享祀之。

自公以下譜逸。至倜復見于譜。有曰太子詹事翼。曰衛尉令謙。曰檢校禮賓卿淑孫。曰及第之卓。曰禮賓卿奕。曰大將軍鎭勇。有三子。長洪甫。次君甫。匡甫。始分籍于宜寧固城。

洪甫
君甫 赫胝
事高麗忠烈王忠宣王官樞密院直副使
益胝 天老 乙蕃
官豐儲倉副使 知靈光郡事夫人朴氏部將琮女 贊化功臣門下侍中宜寧府院君贈諡敬烈公夫人崔氏參議茳女
乙珍
參知門下省事太祖開國遯居沙川屢徵不起太祖高其節就封沙川伯後孫有直提學褒以名節著
乙敬
官贊成事
天命
官典書
匡甫
乙蕃 景文
開國功臣議政府領議政宜寧府院君贈諡忠景公配享太祖廟庭夫人卞韓國太夫人尹氏坡平君虎女淑安宅主洪氏觀察使彛女 官兵曹議郞夫人方氏參議恂女 議政府右議政贈諡忠簡公
官直提學夫人朴氏吏曹判書信女
景武
無子以宜山尉爲子 議郞公第三子尙太宗女貞善公主封宜山尉贈諡昭簡公孫怡驍勇絶倫年二十七拜大司馬稱國朝名將
開國功臣三軍都統使贈諡剛武公配享太祖廟庭
官司憲府監察夫人姜氏大司憲碩德女
生員有子曰孝溫字伯恭號秋江文章淸節與金時習齊名
孝友
進士夫人朴氏蘓貞女
孝義
漢城府判尹夫人柳氏子和女
吏曹正郞
大司諫
參議
孝義 慶春 孟夏 復興
官通禮院左通禮夫人鄭氏弘佐女 隱德不仕世稱東郊處士夫人鄭氏海林君承休女 文科同知中樞府事
復始
官茂州縣監夫人金氏左議政命元女
復始 得薰
官儀賓府都事夫人申氏副正汝灌女許氏成龍女
得朋 龍翼
官仁川府使夫人申氏復一女 吏曹判書大提學贈諡文憲公夫人蔡氏持平聖龜女
得溟
官慶基殿參奉
官慶山縣監
吏曹判書以淸白著名贈諡貞敏公
龍翼 正重 漢紀 有常
慶尙道觀察使夫人李氏吏曹參判寅煥女 同知敦寧府事夫人沈氏漢章女沈氏若采女 文科贈弘文館副修撰
有容
刑曹判書大提學致仕贈諡文淸公夫人兪氏禮曹判書命弘女崔氏禟女金氏通德郞錫泰女
有定
官奉化縣監
有容 公輔
進士
公轍

惟南氏。自賜姓以來。世代久遠。子孫衆多。譜亦間多缺亡。其上世遠而顯者。其事皆具史氏。其不顯者。愈遠而愈不可考。故今自忠景公以下。具列如左。

忠景公府君。初諱謙。字敬之。高麗恭愍王二十三年。同進士出身。後佐太祖開國。及封功臣。公辭之。亡于郊。太祖使人物色得之。賜名曰在。盖在此云爾。喜之也。遂策功一等。尋佐恭靖王。立太宗爲世子。以世宗元年卒。謚忠景。葬楊州。以近健元陵十里。夫人卞韓國太夫人尹氏。坡平君虎女。淑安宅主洪氏。觀察使彝女。自開國以來。歷事四朝。官議政府領議政。封宜寧府院君。爲國元勳。然居家如布衣時。所與游惟詞人釋子。世稱善居功云。

兵議郞府君諱景文。事太宗。太宗曰。功臣中謹愼有家法者。莫如南在。以公子暉尙公主。後以子智勳。贈領議政府事。葬廣州。府夫人方氏。參議恂女。

直學府君諱簡。世宗九年及第。事親孝事君忠。周人之急。患人之難。淸愼重一世。葬通津府。今亡其處。夫人朴氏。吏曹判書信女。

監察府君諱俊。葬廣州府。夫人姜氏。大司憲碩德女。進士府君諱恢。字子容。成化中擧進士。燕山時。坐兄子孝溫罪。配鎭川卒。仍葬于縣南。夫人朴氏。某官蘇貞女。後以子孝義貴。贈戶曹判書。性廉直。奉先孝。鄕黨稱其厚德。

判尹府君諱孝義。字仲柔。正德六年及第。歷玉署爲都御史。上書斥南衮姦邪。年七十。入耆英社。葬楊州。子孫世世繼葬。夫人柳氏。子和女。累封貞夫人。

通禮府君諱慶春。字祥元。嘉靖十九年。以明經及第。享年六十五。夫人鄭氏。弘佐女。

處士府君諱孟夏。字施伯。隱居不仕。世稱東郊處士。享年三十四。孺人鄭氏。海林君承休女。李文忠公廷龜撰墓表。

茂朱府君諱復始。字善初。輕財好施。與權鞸友善。鞸每稱其高義。後遭倭寇。選邢軍門郞廳。從赴義州。歷知四縣。享年六十三。夫人金氏。左議政命元女。用子銑貴。贈議政府左贊成。

都事府君諱鎭。字鎭之。年二十七。以外祖慶林公恩補官。萬曆中。中進士。歷知三縣。享年五十八。夫人申氏。副正汝灌女。以孫龍翼秩一品。贈戶曹判書。

仁川府君諱得朋。字益吾。性醇謹無僞。少時以匹馬行山谷中。有盜斮人去未遠。公視之。乃所識也。撫屍大哭。解衣斂之。舁至村中。具狀告縣而去。其好義如此。歷莅五縣一郡一府。皆有善政。或有磨崖碑。知仁川。以老將棄官。宋文正公浚吉白以氣力尙强。吏民信愛。宜不許罷。特命還任。享年七十五。夫人申氏。復一女。以子龍翼貴。贈議政府左贊成。

文憲公府君諱龍翼。字雲卿。進士及第。仕仁祖孝宗顯宗肅宗。至大提學吏曹判書。進秩輔國。以文學德望。爲一代名臣。肅宗十五年。仁顯王后廢。小人用事。公與金文忠公壽恒同被罪。謫明川未幾卒。享年六十五。越二年。后復位。首復官爵。遣禮官致祭。英宗元年。賜謚文憲。夫人蔡氏。持平聖龜女。封貞敬夫人。南氏自忠景公以來。仕宦顯者。自府君始。

觀察府君諱正重。字伯珍。進士及第。侍肅宗經筵。甚見寵遇。官至嶺南觀察使。享年五十二。夫人李氏。吏曹參判寅煥女。後以孫有容貴。贈吏曹判書。君子惜其早世。功名未達也。

同敦寧府君諱漢紀。字國寶。事父母至孝。敎子孫有禮。四典州府。皆有仁惠。及老。以學問自居。怡然樂而終身焉。一時如閔文忠公鎭厚,李文簡公喜朝,李文貞公宜顯,李文正公縡。甚重之。皆歎其有賢德而屈於時。不得顯仕也。後以耆老進秩陞通政。至嘉善。享年七十四。夫人沈氏。處士漢章女。沈氏若采女。皆封貞夫人。以子有容秩一品。贈議政府左贊成。

注書府君諱有常。字吉哉。進士及第。以文學推重于世。英宗三年。以記事官。與修肅宗實錄。忤賊臣李光佐。謫靈巖。明年赦宥。翌年卒。享年三十三。配李氏。

先府君諱有容。字德哉。景宗元年進士。英宗二十六年及第。歷官至大提學,刑曹判書致仕。文章名德。至今有山斗之望。享年七十六。賜謚文淸。葬廣州府。夫人兪氏。禮曹判書命弘女。累贈貞敬夫人。崔氏。學生禟女。贈貞敬夫人。金氏。通德郞錫泰女。累封貞敬夫人。有文集十五卷。當宁御序略曰。予聞公自少治文章負盛名。旣釋褐則歷敭淸顯。以至主盟詞垣。然公顧恬約有守。不肯馳逐名利間。公退則輒閉戶看書。或引滿取醉。醉則吟嘯自樂。怡然不以榮祿縈其懷。雖以此不合於時俗。卽公之所養可知已。今公之歿。已十數年矣。思其人而不可見。徵遺藁於其家。得詩文若干篇而讀之。其辭婉其氣醇。其法整而融。其議論常依於經而不悖於道。有雍容愷悌之趣。無纖巧浮麗之語。讀其書。有足以知其人者云。前後以公恩。子孫補官者二人。

奉化府君諱有定。字樂哉。性踈恢。善飮酒楷書。自繕工監伇官。至監奉化縣。卒于官。享年五十四。葬楊州。配徐氏,李氏。

進士府君諱公輔。字岳老。中進士。賢而有文。享年二十七。葬于廣州文淸公塋下。配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