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集/卷二十三

卷二十二 金陵集
卷二十三
作者:南公轍
1815年
卷二十四

書畵跋尾

编辑

淳化閣帖墨刻

编辑

世之操觚者。輒曰淳化帖爲大方家。盖上自上古。中及周秦漢魏下逮隋唐。蒼頡神禹孔子李斯鍾王歐柳篆籕楷草外。此朝廷閭巷名士大夫神奇怪異之迹。無不俱備。以是稱之。譬之如史歷代事實。考覽無遺。所取者遠而傳之愈久。所擇者博而學之甚易。諸家之帖多矣。然而集大成。其在斯乎。余家所蓄墨本。頗刓滅字。或不可尋見。然以其世傳之寶。不欲以易他也。萬曆本稱爲第一。此尤爲貴重也。聖上六年。書。

筆陣圖帖墨刻

编辑

學筆陣圖者。頑鈍無造化。余嘗怪之。以此語懋官。懋官謂譬之如小學。是入道之門。得其本則發之事者。在乎時措。夫羲之之於書聖也。其流傳人間者多矣。蘭亭脩稧序。黃庭經各體俱妙。不出一手。此所謂難矣。今拘拘於其法。而不得其意。則雖終日臨帖。以求其似。無以至也。此學者之過也。嗟夫。書小技也。方之兵甲戰陣之事。其意豈非以坐作進退。在乎其法。而遇敵行權。在乎其術耶。

米南宮眞蹟橫軸紙本

编辑

米芾書唐詩五律。字畫厚重。大如鹿脚。至今紙不生毛。軸尾有姓名及書畵博士印識。可知其眞蹟也。其他華陀帖。多景樓詩。最稱豪放。如枯松之臥澗壑。急雨之灑林木。又如龍蛇起陸。鵰鶚盤空。世之好海嶽者。以其飛騰橫快。而如此帖之厚重。作字者鮮有效之者。夫以歐陽詢,閻立本之高識。初見索靖所書碑僧繇畫。而唾之忽之。後悟其妙。此可與知者道。米書如李廣之無斥堠爲合作。而亦有程不識之紀律精嚴者。此所謂氣凌百代。雄視諸家。而鍾,王,顔,柳之法度自整然也。元平書于古董閣。

皇明神宗皇帝御書龍字障子刻本

编辑

右明神宗皇帝御書龍字也。記昔戊戌。余見之於兪陽城聖大氏之家。書其始末而記之矣。嗚呼。神宗之德。不可忘矣。何但其宸翰奎藻爲世珍重。西望詠下泉之章。不覺淸淚沾襟也。崇禎紀元後壬寅。陪臣南公轍。拜手稽首謹書。

禹平水土贊石刻

编辑

禹平水土贊文多怪誕。與尙書禹貢不同。又稱大禹手篆。而此尤不足貴重。柳公權曰心正則筆正。聖人之筆。奚取工玅爲哉。將以見心畫也。而歷累千載。更幾人手摸。訛誤差爽。不復彷彿。故余家有此本。旋卽去之。盖取盡信書不如無書之義。壬寅春日。

趙孟頫七月詩帖墨刻

编辑

此卷在子昂。非佳品。特愛其刻法而藏之。年月下。稱臣職官姓名拜手稽首書。意奉詔勑而作。不然。將此投進。以寓勸戒之旨也。

董太史萬卷樓立軸眞蹟綃本

编辑

董太史所書萬卷樓三字。不知爲誰作扁額也。余家藏太史書甚多。率嫋娜精姸。此軸便覺雄健厚重。豈余所見者皆細楷。而此爲大字。故變其法耶。夫細楷難於疎恢而有架。大字難於縝密而無間。羲獻以來。鮮得其法。始知公能事盡矣。上有印識云御府之藏。

董太史萬卷樓立軸眞蹟綃本

编辑

此皇明御府之舊藏也。嘉靖萬曆之間。天下之太平久矣。天子方留心於文章翰墨之娛。侍從近臣。如其昌,徵明等。以書畵每被宸奬。此若非宮殿揭額。則或爲私家作。而流入深嚴。亦不難也。余嘗於人家。見趙松雪山水軸。印明國璽。題詩曰。憶昔大明萬曆中。天子游燕玉淸宮。太史徵明給事嘉。奏圖每被宸奬隆。漢唐篆籕宋元筆。輸入臥內列屛風。伊來國步經劫灰。玉堂天上圖書空。瓊籤珠軸散瓦礫。此畵重譯來海國。不知此外幾絶品。去之東西與南北。盖悲其盛衰興亡。而有以見物聚而散。亦理也。遂泫然而識此。

董太史萬卷樓立軸眞蹟綃本

编辑

郭髯爲松談閣印史。錢牧齋爲歌行一篇。全篇皆言先朝璽寶盛衰興廢之跡。至欲訪問於禮官尙方而屢致意焉。余健忘不能記一二。而其懷思則與此詩同。故幷識之。

玄宰書醉翁亭記屛風眞蹟紙本

编辑

六一之於文。玄宰之於書。可謂絶代之佳麗。希世之珍品也。六一之記。非止一二篇。而其極風流。無如此記。玄宰之書。不啻十百軸。而其最得意。盡在是屛。獨恨二公不能幷世。較似兩絶。嗟今之人文章與書。何久寥寥也。金陵居士書于碧芭蕉下。

玄宰書醉翁亭記屛風眞蹟紙本

编辑

凡蓄書畵屛障。不如軸卷。自王杜蘇黃。其詠山水草木篆隷草書。率多以屛障見稱。而及元明以還。軸卷始盛。盖爲屛障。易見汙傷。而軸卷甚便藏惜故也。且屛風初非爲書畵而作。按爾雅。屛風障風也。扆在後。所以依倚也。按戴禮。天子黃扆而立。註扆屛風也。又按史記漢文帝記。罘罳註屛也。罘罳者伏思也。君朝行至內屛思惟。故曰罘罳也。此皆古之視朝名物。而後世好事者。以翰墨丹靑戲嬉。作燕息之觀。有違古制。然亦有可以悅人目而足玩好者。世稱孫亮作琉璃屛。風鏤作瑞應圖一百二十種。石季龍作金鈿屛,漆屛風。衣以白縑。畵羽士仙人禽獸。故白香山嘗爲人作屛風謠曰。不見當今侯家主第與王宮。織成步障錦屛風。綴珠陷鈿帖雲母。五金七寶相玲瓏。貴豪對此方悅目。晏然寢臥乎其中。自今見之。雖似用心於無用之物。而此其粧飾侈美。故誇觀甚盛。傳護愈久。東俗却不然。賤卷軸而貴屛障。紙糊銅飾。寒則禦風。暑則棄置。不復知其中有許多法書名畵。而徒任小兒輩墨點而爪痕之也。寧不作咄。一日。與友人權景好宴坐日紅堂中。展此屛。仍語到屛軸優劣華東雅俗。馳筆識此。

蘇黃二名士卷眞蹟綃本

编辑

蘇文忠公所書富鄭公碑模本見佚。今存者二三帖。公言書。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此書信然。富公之使虜。所謂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也。蘇公之文所謂吉甫作誦。穆如淸風也。大雅烝民。玆可無媿。又有與荊公帖。此是斷簡。亦非公得意筆也。大抵王以經術立身。蘇雜以禪佛縱橫之學。醇駁有異。然自新法之行。天下靡然從之。以求進用。而坡老獨毅然持正論。竟至半生流竄而不悔。與元祐諸君子。聯名於端禮之碑。僞周公足以禍國。眞賈誼可以救世。後必有辨之者。但以譏斥程門得罪。而此特幷世故然。使此老在今日。尊信程朱。當不下吾輩。以其見識之明。豈有終不歸正之理哉。超然臺記。亦模寫本。而余特愛其意造無法。點畫信手。若酒氣從十指間出。豈公醉時所書耶。但此書多偃筆。亦是一病。畵禪隨筆云坡公自書赤壁賦。庶幾所謂欲透紙背者。而乃全用正鋒。是坡公之蘭亭也。每波畫盡處。隱隱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傳。坡公不但有筆法。且有墨法。俗人無以知之。其下附庭堅大字五帖。其文難識言,瘞鶴銘,中興碑,樂毅論。大小高下間。書坡公言。曰大字貴結密。小楷貴踈恢。似論古今書品。而其餘則文理不續矣。稱元符二年月日。書贈福州陳繼月。繼月亦未知何人也。聖上八年寒食日。燃龍涎香書于書畵齋。

于金壇帖墨刻

编辑

此淸宰相于敏中書也。敏中爲閣老二十年。深被知遇。此乃奉勑而書者。則何取乎裁花鏤月。輕薄才子無用之作也。古之名臣。有圖進豳風。書獻無逸者。此所謂擧筆不忘䂓諫者也。嗚呼。其不及古人遠矣。

于金壇帖墨刻

编辑

宋明之世。書法可謂盛矣。而蘇黃文董諸公。皆各自成家。其體法態色則妙矣。論其學則遠矣。淸諸名士則却不然。把筆操墨。必力摹羲獻。古今風氣不同。畫力特未至焉爾。然其學則可觀也。凡物變極則返古。書亦然矣。

東書堂帖墨刻

编辑

一日。余至秘書省。得見此帖。歷代名人勝流玅墨法筆。無不在焉。成校理士執以爲勝於淳化閣帖。損於停雲舘帖。余詰其故。曰淳化太雜而此較精。停雲稍略而此較博。此論未知何如也。姑識之。以俟博雅者定評。

花鳥帖綃本

编辑

花鳥以徐煕爲神。黃筌爲妙。居寀次之。宣和帝又次之。沈啓南淺色水墨。實出自徐煕。而更加簡淡。神彩若新。此帖卽豐陵趙相國文命家舊藏。余嘗與柳掌令煥德,李生喜明觀。李亟稱此必得徐煕遺法者。而魚蟹則水墨簡淡。不讓於啓南。但惜畵者姓名不傳于世也。

花鳥帖綃本

编辑

淸陸時化書畵錄。多有花鳥圖題品。或言畵者以姓名書花瓣鳥眼。以恣弄戲而匿其名。余於此本。曾仔細看而終不得其人也。

洪氏寶藏齋畵軸

编辑

龍虎交吳道子筆。漢武帝田獵圖王繹筆。烏猿蛺蝶道君皇帝筆。觀音畵李公麟筆。梅竹石東坡筆。美人春眠唐寅筆。山水三軸。李伯時,錢舜擧,文徵明筆。春山欲雨沈啓南筆。三星圖,養蠶圖,石崇行樂,涑水先生獨樂園,洛陽九老會圖。皆無名氏。余之先公晩年閒居。有兪上舍好古者也。一日携此諸本而來。先公列諸左右。賴以消遣者數月。余以童子得見。仍出目錄。以藏于篋。今始識此。距其時爲二十年矣。其云洪氏寶藏者。爲永安都尉家舊藏也。後問其後孫樂綏。則或流入宮掖。或散借親友。十不存一二云。

洪氏寶藏齋畵軸

编辑

余自少癖於書畵。見有賣名品者。至脫衣裘而易之。聞人家有善本則輒往觀。皆有品題。其或出於古今記譜而未及見者。亦著跋尾有若干篇藏于家。古人有未到名區福地。而先有題詠而慕想之者。亦此意也。此畵余皆於幼時鑑賞者。其格法意趣。多未記憶。故只稱寶藏軸而不敢臆評。

洪氏寶藏齋畵軸

编辑

唐詩紀事。有白樂天九老會圖。幷識其序而稱爲無名氏作。此本或流出東國歟。

淸高簡山水帖紙本

编辑

倪瓚山陰丘壑圖。若近若遠。若濃若淡。若無意若有意。高簡此帖。欲學倪而以意趣勝者也。

文待詔石湖秋霽圖立軸紙本

编辑

文徵仲文。雅擅海內。雖丹靑一紙。購者重若璵璠。此畵以元章淋漓之趣。兼子昂秀潤之色。眞穎端有化工者也。余嘗愛范成大石湖記。及讀宋元諸子遊山題詠。每以石湖爲絶勝名區。欲飄然一往而不可得也。今得此軸。以藏于家。每遇秋雨初霽。興想陶陶。掛之壁上。以資臥遊云爾。

文待詔石湖秋霽圖立軸紙本

编辑

劉少府畵障歌曰。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言畵至於奪造化也。近年病脚。不能恣意於山水之遊。又石湖遠在萬里之外。此生不可見矣。而今幸得之於堂上壁間。尤知太史奇筆也。

王右軍帖墨刻

编辑

余嘗集錄王右軍筆蹟。得筆陣圖,黃庭經,遺敎經,蘭亭記,聖敎序。合爲一帖。夫筆陣圖方正有規矩。以法勝。黃庭經美麗整雅。以意勝。遺敎經尖削細密。以精神勝。蘭亭記淋漓動盪。以趣勝。聖敎序遒勁雄健。以氣勝。所貴乎羲之之書者。以其各具體格爾。若拘拘於字畫態色之間者。不足與語此也。乙巳上春。上大饗太廟。余齋宿于署中。遂展紙識此。

王右軍帖墨刻

编辑

黃庭,遺敎二經。世皆傳王羲之書。歐陽公集古錄。以爲黃庭經筆法。非羲之所爲。遺敎經。盖唐世寫經手書。未知歐公何所據也。

王右軍帖墨刻

编辑

黃庭經。魏晉時道士養生之書。遺敎經卽佛書。逸少豈嘗好仙佛之學歟。

王右軍帖墨刻

编辑

蘭亭稧序。唐文皇初得之。命趙模,馮承素,諸葛貞之流。搨本以賜諸王。後稧序入玉匣。從葬昭陵。搨本存人間者。尙數萬錢。若定武石刻。歐陽率更所搨本。留禁中。獨爲完善。契丹德光携以之北。至殺胡林而棄之。宋慶曆中。韓魏公壻李學究得之。其子負官緡。宋景文以帑銀輸取官庫。甚愛重之。非貴游不易得。煕寧間。師正出牧。厭其多請乞。乃另摸一本以應人。而其子紹彭。竊易古刻。歸於湍流左右。劖損二筆以爲識。大觀中。紹彭子嗣昌。進御府。置宣和殿。金狄之亂。不知所在。然則定武本有三。未損本初搨也。損本紹彭所留也。不損本定武再刻也。鑑賞者當以此辨之。出弇州藝苑巵言

唐中興頌墨刻

编辑

唐中興頌。大曆中。元結撰。顔眞卿書。書甚奇偉。文亦古雅。碑在永州。磨崖石而刻之。雨風磨洗。石多殘缺。近時人家所有。皆被好事者以墨增補之。多失其眞。今余此帖是舊本。故最爲眞爾。

唐中興頌墨刻

编辑

余有顔氏家廟碑。顔眞卿撰幷書。書父名仕宦履歷。又述其祖禰羣從官爵甚詳。眞卿其第七子也。刻多殘缺。不如中興頌。故不別爲跋尾。

唐中興頌墨刻

编辑

顔魯公書。傳天下者多矣。若麻姑壇記,干祿字㨾,射堂記,放生池碑,二十三字帖,蔡明遠帖,顔勤禮神道碑。皆稱善本。宋僕射嘗稱魯公書中。射堂記最佳。射堂記。魯公在湖州時所書。刻于石者也。

趙子昂萬馬圖橫軸綃本

编辑

子昂倣韓愈畵記。作此軸。筆意生動。設彩侈麗。余嘗得此於崔七七。七七以畵名一國。亟稱其爲眞本也。下有印識。曰子昂寫。

趙子昂萬馬圖橫軸綃本

编辑

杜子美曹將軍丹靑引曰。斯須九重眞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弟子韓幹早入室。亦能畵馬窮殊相。幹惟畵肉不畵骨。忍使驊騮氣凋喪。幹乃曹將軍弟子也。東坡之詠韓幹畵馬曰。韓生畵馬眞是馬。世無伯樂亦無韓。盖曹韓。天下之善畵馬者也。若使二公見此軸而題品。則當屬之何等也。

淸名人山水卷綃本

编辑

淸名人山水卷。戰德淳煙江疊嶂一幅。燕文貴晴巒蕭寺一幅。張端衡羣峯雲鎖一幅。殷仲容春山行旅一幅。李希成關山雪棧一幅。新自中國出來。皆細畵也。筆勢活動。岡巒之起伏。江湖之浩蕩。雲煙之明滅。禽鳥樹木之飛走疎密。驢馬商旅之宛轉休息。不可方狀者皆在焉。盖小品而具大勢者也。

淸名人山水卷綃本

编辑

雖有天下名帖法軸。無印署則缺一趣。無題品則遺一事。此畵佳矣。但不得騷人墨客好詩妙筆。是爲欠也。

閒居怡情圖帖綃本

编辑

筆法雖不高簡。而金華葱鬱。墨色濃潑。每幅下。有吳晟,潘麒生,王作舟諸人題詩。詩固絶世矣。筆則又勝於詩矣。此余所以愛之甚。而但畵者圖署石泐。不可尋見。爲欠事爾。

二美帖綃本

编辑

祝沈之畵。名天下。今人家鮮有。朱之蕃書。雄於一時。萬曆間。以翰林奉詔勑來朝鮮。如韓濩,楊士彦。皆稱其遒健有法。自以不可及。今此帖謂之二美。不爲過矣。

東坡尺牘墨刻

编辑

余嘗喜覽魏晉以來筆墨遺蹟。而尤於簡牘札翰之間。有以見昔人之高致也。大率皆出於吊哀候病敍睽離通訊問。施於家人朋友之間。不過數行而已。蓋其初非用意。而筆神淋漓。墨韻橫絶。醜姸交至。態色各呈。披卷發函。爛然在目。使人驟見驚動。徐而視之。其意態愈無窮盡。故使後世得之爲奇翫。至於高文大冊。矜作臨帖。何嘗用此法哉。此本卽東坡居士與弟轍及黃魯直,秦太虛,張文潛諸人。所嘗往復者也。皆初不經意。信筆而作者。其人與風流。可以想矣。世人則不然。或疲精力棄百事。以學書爲事業。用此終老而窮年者。可笑也已。端陽雨中。焚香題此。

東坡尺牘墨刻

编辑

余家蓄此本三十年。今失之矣。書畵本係淸賞。得失元無定主。而此則余愛之篤者。故愈久而可惜爾。

秦嶧山刻石墨刻

编辑

秦嶧山碑者。始皇帝東巡。羣臣頌德之辭。至二世時。丞相李斯用大篆刻石。今嶧山實無此碑。而人家多有傳本。其眞贋未可辨也。集古錄言今世所傳嶧山碑。是徐鉉所摸。其言出於鉉門人鄭文寶云。此本豈亦鉉所摸者耶。以史記考之。其文有三四字訛謬。間多磨滅。不可識者。原篆籕莫高於秦。而斯又擅其雄矣。古物難得。奇賞在此。姑錄之。以竢博雅者辨之。

玄宰書李太白蜀道篇眞蹟紙本

编辑

董玄宰所書蜀道篇。世稱爲眞蹟。筆法嫋娜遒勁。用高麗紙書之。豈中國尙高麗紙歟。徐文長,錢謙益諸人。嘗稱東國咨文紙爲天下絶品。然至於畵本。皆用金銀牋白鷺摹面等紙。此獨用東紙。豈東人贋作耶。又其文。與全唐詩及品彙諸書考之。多有謬錯。噫吁嘻危乎高哉之危乎。此云嶔崎。但云劒閣崢嶸而。闕崔嵬二字。甚覺短澁無意致。書又聞子䂓啼爲杜宇。杜宇與子䂓一也。然其變字闕文如此類者甚多。意中國所傳蜀道篇有二本耶。或言玄宰得太白草藁書此。全唐詩及品彙所傳者。皆是修改正本。此言亦可信。書畵錄傳朱子四書集註草本。多有塗乙刪改。與今行世者。互相同異。聖賢之書。亦不免此。况騷人韻士殘篇斷翰。散落於人間。飄傳於海外者乎。下段有姓名印識。後有淸賞博覽者必辨之。

瑯琊小品紙本

编辑

有人買畵一幅。識云瑯琊小品。寫唐王維詩所謂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虫鳴一句。意瑯琊人取爲畵題。而亦不記姓名。畵本亦皆殘缺不可識。然爲其古物也。遂取古硯易藏之。夫破錦之文。不甚可指。斷碑之字。不甚可讀。而好事之家得之。自以能寓意也。是以錄之。

古畵眞蹟絹本

编辑

趙松雪山水一本。倪雲林梅花書屋一本。施珏蘭草一本。文嘉長壽佛像一本。太上眞公一本。嘉卽徵明子也。二本俱爲奉勑寫進者。王元美宛委餘編。稱聖賢文士之化爲仙道者。曰孔子爲太極上眞公。其說出於眞誥諸書云。未知何所據也。此皆於人家箱簏中。隨得隨蓄。散亂不得裝帖。留竢他日閒暇。一得從事於此也。

古畵眞蹟絹本

编辑

王弇州云書畵有賞鑑好事二家。張彦遠云有收藏而不能鑑識。能鑑識而不能翫閱。能翫閱而不能裝裭。能裝褫而無銓次。皆病也。余果犯下之二戒矣。

繼錦堂帖墨刻

编辑

右米元章書東坡先生畵像贊。筆意極豪放少結構。書家者類言元章有書才而少書學。又書苑稱元章書。如快劒斫陳。强弩射千里無窮。於此可以見氣像近之矣。獨字畫勁森中。或有缺裂處。嘗見用雞毛鼠鬚筆作書者。率未免此。此亦用此筆耶。大抵書筆爲上。紙次之。墨又次之。博物志。有虎僕毛筆。嶺外少兔。以雞雉毛作筆。又云石鼠毛可以爲筆。右軍作蘭亭稧序。用蠶繭紙鼠鬚筆。東坡尤喜用雞毛筆。二者俱筆之佳品。而性柔脆。但不如兔毫羊毛之惟意卷舒也。

水精宮道人法書墨刻

编辑

文章之道。至摸擬而喪矣。若書畵苟以善手倣寫。鮮或失眞。此帖乃趙吳興所臨蘭亭稧序,枯樹賦二帖。蘭亭稧序。不知何年臨帖者。而公自跋云余北行三十餘日。秋冬之間而多南風。船窻晴暖。時對蘭亭。信可樂。其下缺文。又云七日書。有松雪齋印識。其下又題小跋。言至大三年九月九日。孟頫跋于舟中。又連係跋尾凡八道。或言書于淸河舟中。或言卄三日將過呂梁泊舟題。或云卄八日濟州南待閘題。意公曾以此書自隨於羇旅行李。而其題語之屢致意焉。則可知公自愛之苦心矣。枯樹賦。殷仲文所作。言貞觀四年。爲燕國公書。大德三年九月二日。吳興趙孟頫臨。未知誰人書也。然其筆意堅遒。俱有印志。可信也。又下附七觀,不自棄文二帖。延祐四年丁巳書。七觀翰林程建所作。其文倣劉氏七略。設爲問答。而不自棄文不知何人作也。大率言人不當自慢暴棄之意。傅會爲文。嘗見錢舜擧作棄物圖。集世間鱗蟲羽介之爲人所擯棄者爲之。乃與公此書。其意不同。嗟夫。錢趙俱以前朝之名士。仕于元明。自以得罪名義。不復爲完人。或見於畵。以自比擬。或發於書。猶自勉强。俱足悲也。有豐道生董其昌訂正。

水精宮道人法書墨刻

编辑

右尺牘詩話六帖。皆趙文敏公手筆。得自翰香舘。法書有周天球識文。仍取付于上。以竢賞鑑家定評。庚戌仲春。重展此卷題。

水精宮道人法書墨刻

编辑

此帖中摹蘭亭序尤佳。東坡詩云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學蘭亭者亦然。黃太史亦云世人但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此意學書者當知之。古董書畵閣春雨中。睡罷題。

博明書扇紙本

编辑

博明蒙古人。自稱博王孫。書極精遒。知名中國。今此二扇。皆以泥金書之。李忠穆公溵。奉使入燕時得來者也。余得以藏寶。爲穉敎豪奪。爲可恨也。

太史成道卷墨刻

编辑

釋迦如來成道記。唐太原王勃撰。明董其昌書。其文多用金剛蓮華諸書。世稱佛經。文多玄妙可讀。但余未嘗嗜之。今此成道記。亦多支離可厭。惟銘詩頗雅邃。往往有深造默契之言。董題下云京師明因寺僧永舜。昔年欲刻此記於石幢。散施諸方。時達觀禪師。何可負也。書以付之。意爲永舜作也。余於書酷好董筆。曾閱數十餘本。大率多刻搨。眞蹟則惟權景好家藏醉翁亭記屛風。最是得意書也。此刻亦經劉光暘摸寫。字畫間有泐滅。非好品。而盖不欲棄其隻字片墨。故藏寶于家。亦可見余之苦心也已。

潘嚴二名士詩牘紙本

编辑

余嘗從人借見洪知縣大容家所藏潘庭筠書畵數十餘本。洪曾隨使入燕京。潘亦以擧人來旅邸相遇。茶塲酒樓。過從酬唱。歸後亦不絶書札往復。筆墨動盪。風彩雅麗。尙想其爲人也。又後惠甫贈余潘詩一卷。余爲序以見其中心愛好之意。今此幅乃詠鸚鵡二首。筆意從蘇入董。尖超可愛。詩亦淸爽。多有悲苦之情。今識于此。其一曰。月殘珠戶曉。花滿繡簾春。慧性嗔嬌婢。香喉學美人。聰明紅玉喙。下上綠衣身。少飼相思子。錭籠鎭日親。其二曰。猶憶長安樂。心驚萬里春。日高回蝶夢。客到語茶人。薄輕微命。殊鄕絆此身。何時奮雙翮。長與鳳鸞親。盖寓意作也。記昔得見他衰柳詩四首。柳在明殷相國舊園。有曰海內亭荒名士散。天涯木落廢園存。可憐碧葉鳴蟬地。不見紅欄繫馬人。一句缺靜中黃葉無多響。遠處昏鴉數點還。知君本以漢人仕於淸。其心常自慷慨悲恨。故發於詩者。亦有懷古傷今之意也歟。字香祖。一字蘭公。杭州人。今至翰林庶吉士云爾。

潘嚴二名士詩牘紙本

编辑

嚴誠力闇各體詩九首。書牘七道。與朝鮮使臣相問答者也。幅上稱正使李大人。李不知何人也。詩皆淸古。與香祖和鸚鵡詩尤玅。今識于此。回首故山遠。隴頭今又春。羽毛誰假爾。飮啄此依人。慧性宜防口。高情愛潔身。奉邀蘭殿寵。燕雀敢相親。又東風吹暖律。衆鳥哢晴春。誰似綠衣使。偏隨金屋人。解語翻巧舌。學舞墮輕身。一種翩翾態。依依自可親。與香祖同是杭人。時幷赴擧燕京云。其七絶。有曰復見東風柳絮飛。故山雲樹夢依俙。自緣奉檄平生志。要待宮花揷帽歸。尤可驗也。書牘學晉人蕭散懇欵。淸人集中。亦罕見如斯墨玅矣。於書無所不覽。尤嗜虞初志諸書。眞風流佳士也。書于梅花下。

唐伯虎高嶺暮行僧衆橫軸絹本

编辑

徐文淸題暮行僧衆畵卷曰。知是峩嵋第幾盤。客僧愁宿日低山。頭陀指與煙生處。只隔紅霞四五灣。余亦以此書之。

石田畵卷綃本

编辑

奇峯絶壁。大水懸流。怪石蒼松。幽人羽客。大抵以墨沫淋漓。煙嵐滿紙。曠如無天。密如無地。爲上百叢媚萼。一榦枯枝。墨則雨潤。彩則露鮮。飛鳴棲息。動靜如生。悅性弄情。工而入逸。斯爲妙品。徐文淸嘗與兩畵史論賞。啓南畵卷。無媿斯二語也。

漢光武燎衣圖絹本

编辑

漢光武燎衣圖。魏禧記之曰。光武燎衣圖。唐吳道子畵。友人程邃得之新安僧漸江。邃字穆倩。博雅能詩。攻書畵。好藏古人名跡。此圖尤有神理。畵人八馬一驢一牛二犬一。大石立若闕者二。一茅亭。樹葉脫枝。槎枒高出亭上者二。亭內三人。幷釜竈雜器。亭外五人。大樹一在亭前右倚石。一倚亭後。前樹下。二牛互臥。石後立驢見頭頸。有黑犬半出。唁唁張口吠左立人。亭外五人。左二帶劒服弓箭。牽馬立石下旁。剚二旆卷其帛。右三面兜鍪出石背。亦見劒鐔矢之羽弓簫。亭內三人。短項隼鼻。要弢弓。左膝跽地。下手厝薪吹火者一人鄧禹。兩手奉麥飯。向釜間來。豐頤者一人馮異。一人光武帝鞠身燎衣。背胡床向火立細視。亭屋內又二人。從壁柱間窺。各見半面。光武帝豐頤隆準。大耳高額。微髭須縝髮。眉端從際額。目光澄渟。不耀其武。伏波將軍所謂帝王自有眞信與。左壁上。有更始日曆。下壁泥落見編竹。茅亭烟突出屋脊。北風斜吹。烟穗拂高樹枝。想見于時寒冽。通幅周尺。從五尺有奇。衡二尺五寸。所畵人皆長尺有三寸四寸。牛馬稱是。樹本大徑二寸八分。亭柱徑一寸三分。穆倩云漸江葢名諸生。世變棄妻子爲僧。更以畵學名。言此得之新安吳氏也。予季弟禮。嘗經光武村作詩。予讀之慨然。今覽此圖。不勝歎息。呵凍書此。余每讀魏記而愛之。不意昌黎畵記後。更有此作。今未見其畵而識之者。以其記可當鑑賞而無疑也。錢梅仙爲記評云處處細碎却鉤連。繩貫成一大片段。須看其着意處。有着意之玅。不着意處。有不着意之玅。着意處。如畵龍點睛。不着意處。如頰上三毛。至結處忽入感慨。動人千古悲凉。余欲令畵師金弘道按記。更寫一本。而金苦無暇不得成。可歎也。余於書畵。未曾覽眞蹟。只憑記譜作跋。以資考證博雅者多。亦此意也。

蝴蝶圖橫軸絹本

编辑

蛺蝶一名野鵝。一名風蝶。江東人謂之撻末。其大如蝙蝠。或黑色或靑斑。生於江南橘樹間。故陸龜蒙蠧化篇。名蝴蝶爲橘蠧。乃蟲族也。藝文志。稱周昉有撲蝶圖一卷。其外絶無善畵者。余嘗詰于畵工以爲畵之難工。莫如蝴蝶也。友人洪而壽入中國。購此本以來。景好述翁。皆有詩跋。屬余一語。遂題此以歸之。

蝴蝶圖橫軸絹本

编辑

畵者初不經營於形狀態色。先以澹墨。瞑目亂洒於絹面。隨點運畫。各肖物形。昔者曹不興善畵。吳主使不興畵屛風。墨落點素。仍就以作蠅旣御。主以爲生蠅。擧手彈之。此出於吳興雜錄。此法乃畵家極妙手品也。

錢選摹東坡竹石帖紙本

编辑

朱晦庵先生跋東坡竹石曰。東坡老人英秀後凋之姿。堅確不移之操。竹君石友。庶幾似之。百世之下。觀此畵者。尙可想見也。此帖是錢舜擧所摸東坡竹石。舜擧在元時。以工畵。與唐伯虎齊名。此本亦是絶奇。然猶恨不見眞本也。嘗見坡畵。喜用潑墨。朱景玄畵斷云王墨善潑墨。號王墨。酒酣之後。以墨潑綃。脚踏手捫。隨其形象。爲山爲水。爲石爲樹。倐忽造化。不見墨汙之處。此摹本亦用潑墨。幷題之。辛亥二月日。

錢選摹東坡竹石帖紙本

编辑

竹石帖。用銀牋紙。銀牋紙以銀珀塗灑造成。近世中國人書畵。往往用此紙。紙性滑。墨凝結不舒。非好品也。丹陽記。齊高帝嘗造銀光紙。贈王僧虔。今此銀牋紙。豈其一名耶。帖多油汙火煤。甚可惜爾。

錢選摹東坡竹石帖紙本

编辑

水衡記曰。近火不可觀書畵。向風日正唾涕不洗手。幷不可觀書畵。昔桓玄愛重書畵。每示賓客。有不好事者。正食寒具。以手捉卷大點汙。玄惋惜移時。自後每出書畵。輒令洗手。古人之意如此。東人麤率犯忌。重可惜也。

文嘉遠山暮景圖絹本

编辑

王漁洋詩曰。新月初黃迎客出。亂山一碧送船歸。警句也。今文畵得此詩意。故書之。

天都峯瀑布立軸綃本

编辑

錢牧齋天都峯瀑布歌。余嘗愛其雄壯健麗。略誦其一二句語。曰天都諸峯遙相從。連綿繹屬無縫。山腰白雲出衣帶。雲生疊疊山重重。初疑渴龍甫噴薄。抉石投奅聲䃔䃧。復疑水激龍拗怒。捽尾下拔百丈洪。更疑羣龍互轉鬬。移山排谷轟圓穹。人言水借風力橫。那知水急翻生風。激雷狂電何處起。發作亦在風水中。愕眙莫訝詩思窮。老夫三日猶耳聾。天都瀑布。雄肆奔放。奇觀壯遊。而非牧齋。無以發之於詩如此。非石田。無以發之於畵又如此。辛亥流頭日。觀此于古董閣。

天都峯瀑布立軸綃本

编辑

余嘗題文太史匡廬瀑布立軸。略曰。飛流三千尺。銀河落九天。睠懷遠遊樂。平生誦謫仙。揮洒入高手。怳惚愜快賞。建瓴沸急湍。陵谷迷背向。風雨應呼吸。坐覺坤軸弱。玆瀑雖奇絶。我生嗟遠隔。千年翰林句。與夫待詔軸。使我入廬山。信不爲生客。結句。卽演蘇長公棲賢堂記語也。余僻在海東。無由見天都瀑布。而錢沈詩畵。足以證入山徑路也。

率更書九成宮醴泉銘墨刻

编辑

九成宮醴泉銘。唐秘書監魏徵撰。率更令歐陽詢書。按唐書。貞觀中。改隋仁壽宮爲九成宮。永徽中。又改爲萬年宮。宮在岐州。開皇十三年。楊素所治。太宗嘗避暑于此。銘言宮城之內。本乏水源。六年四月。西城之陰水覺有潤。以杖導之。有泉隨湧出。仍名醴泉。因鶡冠子瑞應圖諸書。推美天子之功德曰。仰觀侈靡。可作鑑於前代。俯就卑儉。可垂訓於後世。典雅綜密。頗得雅頌之體。眞高文大冊也。而詢亦極力致意。排行置畫。所謂雙鉤虛掌。八法回腕。盡在此矣。按醴泉。爾雅曰。甘露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甘露雨也。而漢魏郡國與唐離宮。皆謂水從地出。其味如醴誤矣。

皇甫府君碑墨刻

编辑

書苑評率更書曰。如新差病人顔色憔悴。擧動辛苦。盖短之也。然而率更書。豈易及哉。皇甫府君碑。尤其得意筆也。銀鉤鐵索。玉筯冰條。外若破碎。中自明通。虞,褚諸公。亦當却筆於斯矣。盖書貴瘦硬。方通神。瘦近淸寒。淸寒則氣易弱。硬則堅苦。堅苦則勢易危。深山道人。積精鍊神。滓穢日去。淸虛日來。雖頗淸羸而冲和內瀜。所以能肌膚如冰雪。綽約若處子。歐陽所以可貴也。

魏大饗碑墨刻

编辑

金石錄。詳載大饗碑事蹟。而闕書家名氏不傳。水經注。魏太祖作議郞。告疾歸鄕里。築室城外。習讀書傳。秋冬。射獵以自娛樂。文帝以漢中平四年。生於此。上有靑雲如車盖。終日乃解。卽是處也。後文帝以延康元年幸譙。大饗父老。立監于故宅。壇前樹碑。題云大饗之碑。按魏志。曰文帝以建安二十五年。嗣位爲丞相魏王。改元延康。夏六月南征。秋七月甲午。軍次於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今以碑考之。乃八月辛未。蓋志誤也。是時丕爲丞相。漢獻帝猶在位。雖政去王室已久。然操之死。才數月爾。丕之軍次舊里。必有念親悲哀之思。而乃反與羣臣百姓。置酒設伎樂。流連忘返。眞所謂無人心者矣。爲其臣下。又相與伐石矜功。豈不謬哉。

戲鴻堂帖墨刻

编辑

戲鴻堂帖。明翰林院國史編修董其昌。審定四海九州名山大澤。窮厓絶谷。荒林破塚。鼎彝金石。搨刻筆札。漁奇獵怪。無不畢集。麗水之碎金窮搜。玄圃之羣玉幷採。萃狐腋於一裘。集吉光于千羽。爰歷以還。未有條貫百代評品諸家如斯精妙者也。余家舊有善本卷冊散落。餘者無多。方謀鳩集成完帙而力不足矣。

觀魚圖橫軸綃本

编辑

此軸多畵異魚凡百族。爾雅鯉鮪鱣鮎。疏皆異魚也。世傳范蠡有養魚經一卷。今闕。只攷蟲魚諸書而多不知名。姑竢賞鑑者具眼。蓋觀魚之樂。不可與俗人道。左傳。公將如棠觀魚者。崔駰臨雒觀魚賦。步輦道而周流。臨軒檻而觀魚。北史。隋伐遼東。虞孝仁監運。以駱駝負函。盛水觀魚。三輔故事。武帝鑿昆明池。學水戰法。昭帝於池中。養魚以觀。此皆行役之際。戰陳之塲。强倣趣味事皆非也。惟閒者始有自得之玅。難言之境耳。昔張翰思吳中鱸魚。卽日遂命駕而歸。余每遇秋風起。未嘗不悠然而思也。

歐文忠公尺牘墨刻

编辑

世稱歐文忠書險勁。此言良是。東坡詩曰。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公於書。非學而能者也。胷中都是文彩。下筆自然不俗。聖上十五年月日。公轍題。

元名人帖墨刻

编辑

元名人書牘凡二十卷。不知誰家舊藏。而在內閣爲十餘年矣。虫鳥跌毁。蛟蛇蜿蜒。周鼎晉犧。不足珍寶。汲塚書門。侔其奇異。欲效硬黃之摸本。肯犯寒具之汙傷。公退閒暇。松檐竹簟。任卷舒於淸風。得消遣而終日。亦奔忙中趣事也。內閣西壁題。

吳偉海山神仙圖障子綃本

编辑

吳偉所畵海山神仙。筆力雄健浩渺。有小仙印識。可知爲眞蹟也。楊升庵文評曰。海上之山千層萬疊收處。止是一段雲煙。梅花古閣。燃香展觀。却思此語而書之。

滿洲美人圖帖紙本

编辑

鵠亭筆譚稱自淸統一。無論滿漢男子。皆紅帽蹄袖。而惟獨漢女纏足不得變。率天下變夏用夷。而男順而女不順。是知女子之性偏甚。然則中州婦女。反勝於薙髮左衽之學士大夫。鵠亭此語。有激而發也。

朱子鳶魚帖紙本

编辑

朱先生所書鳶飛魚躍四大字。點畫雄健。結構堅束。其下力如千匀之重。人鮮克擧之也。黃秋礀嘗評其手帖曰。道義精華之氣。渾渾灝灝。自理窟中流出。先生之書。豈但以態色工拙論也。曾見佩文齋書畵譜錄。先生書出師表。與方耕道,呂東萊晝寒詩卷。城南詩十餘種。皆極其玅。傳於海內云。而東俗僻陋。無以盡得。可嘆也。道園學古錄稱公少年。嘗學曹操書。劉共父誚之。先生之討曹氏甚嚴。而書則學之。豈一藝之取無所嫌耶。南公轍書。

馬遠畵水卷橫軸絹本

编辑

右諸幅狀態不同。而其寫江水尤奇。夐出筆墨蹊徑之外。眞活水也。李東陽,吳寬諸人極稱遠畵水以爲多能者。而弇州則至比之吳道子。卽此已覺其淸曠浩渺。使人有吳楚之思。

東坡墨竹卷綃本

编辑

淸河書畵舫言墨竹聖於文湖州。東坡親得其傳。故湖州言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然東坡少變其法。嘗云竹何嘗節節而生。故其畵墨竹。自下一筆而上然後點綴而成節目。爲得造化生意。今此卷政合此論。公平生忤小人。流離侘傺於蠻煙海瘴之間。而其淸直不撓之節。至老而冞堅。公乃人中之竹耳。撫翫品題。悵然而慕者久之。內閣西壁書。

祝枝山戲草橫軸絹本

编辑

邵子湘稱今時人家收藏祝京兆狂草。皆贋作也。顔魯公稱張長史。雖姿性顚佚。而書法極入䂓矩。余於京兆亦云。以此定祝書眞贗。百不失一。子湘書眼如此。不獨其文好也。

祝枝山戲草橫軸絹本

编辑

祝允明。乃武功伯徐公之外孫。太僕少卿李公之壻也。二公楷草擅海內。祝於早歲學書。楷法精謹。實師婦翁。而草法奔放。出於外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成一家者也。草書月賦。或譏非正鋒。而極其能事。文待詔尤酷好之云。內閣西壁書。

徐煕沒骨花卷綃本

编辑

徐煕五代時人。畵必不至今存。明是贋作也。李廌畵品云葉有鄕背。花有低昂。絪縕相成。發爲餘潤。而花光艶逸。燁燁灼灼。使人目識眩耀。徐煕作花。與常工異也。夫畵有生意則至矣。生意是自然。能不異眞者。斯得之矣。

趙文敏手摹蘭亭序帖墨刻

编辑

趙文敏公摹蘭亭序。臨禊帖在紙上眞草千文,四體千文。臨智永千文。小楷麻姑壇子仲穆書讀書城南。又司馬溫公勸學三帖卷。楷書道德經眞蹟二卷。小楷高上大洞玉經。在宋紙上有三千餘字橫卷。高上大洞玉經。金碧古文。龍虎玅經。楷書洛神賦。又書洛神賦卷。又晩年書洛神賦行書歸去來辭,勉學賦。幷序光福重建㙮記眞蹟卷。楷書湖州妙嚴寺碑記。在宋楮上橫卷。公自篆卷首中峯懷淨土詩。後係贊春寒詩卷。天冠山題詠。行書詩詞雜書八則。眞蹟每則有欵。南谷二帖簡。覺軒路敎眞蹟。答子誠箚。行書坡仙煙江疊嶂卷。書陶詩。最爲奇絶。此出明汪砢玉珊瑚網。恨不盡得鑑藏也。

宋徽宗翎毛橫軸綃本

编辑

宋徽宗所畵翎毛。用柿紅龜背緞。標紅霞雲錦。裏白鸞綾。引首瑪瑙軸。其設色不甚深。而目睛羽文。騈棲自得之狀。描寫都盡。眞佳品也。嘗見廣川畵跋。帝工畵翎毛。其時學士之贊。有曰聖人以神運化。與天地同巧。寓物賦形。隨意以得。帝留心細玩如此。而其臣不惟不匡正。乃從而美之。古以筆諫。今以畵諛。可嘆也已。

宋徽宗翎毛橫軸綃本

编辑

宋御府儲藏宣和畵譜目錄甚富。歷代罕有。而多徽宗所蓄也。使帝好賢納諫如畵。則豈有五國之辱也。幷識之。

石經墨刻

编辑

趙崡唐刻石經考云漢靈帝光和六年。刻石五經文于太學講堂。此初刻也。蔡邕以熹平四年。與五官中郞將堂谿,典議郞張訓,韓說,太史令單颺求。正定六經文字。帝許之。邕乃書丹刻石。立於太學門外。此再刻也。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隷三體石經。古文用科斗鳥跡體。篆用史籕李斯胡母敬體。隷用程邈體。此三刻也。魏世宗神龜元年。以王彌劉曜入洛。石經殘缺。崔光之請補之。此四刻也。唐天寶中。刻九經于長安。禮記以月令爲首。從李林甫之請。此五刻也。文宗時。鄭覃以經籍刓繆。建言讎刊。準漢故事。太和七年。勑唐玄度。覆建石經字體于國子監。立石九經。幷論語孝經爾雅共一百五十九卷。字㨾四十卷。開成二年告成。此六刻也。今識其始末如右。博古者不可以不知也。

石經墨刻

编辑

石經。左傳文公宣公卷。成城字皆缺末筆。穀梁襄昭定哀四公卷。儀禮士昏禮皆然。此爲朱梁時所補刻。考之宋劉從乂,建隆三年黎持元祐五年二記。但言韓建,劉鄩移石。而不言補刻。然成字缺筆。其爲梁諱無疑。昔人固未嘗徧讀而博考也。

石經墨刻

编辑

按六朝以前用分隷。今石經皆正書。且多用歐虞筆法。知其爲唐人書矣。禮記首月令尊明皇。諱純字尊憲宗。又知其非天寶以前人書矣。然則今西安府學石經。乃唐文宗時石經也。嘉靖乙卯地震。石經倒損。西安學生員王堯惠等。按舊文集其缺字。別刻小石。立于碑旁。

石經墨刻

编辑

僞蜀孟昶有國。其相毋昭裔刻孝經,論語,爾雅,周易,尙書,周禮,毛詩,儀禮,禮記,左傳十經于石。石凡千數。盡依太和舊本。貯之成都府學。宋至和元年。以皇姪克繼書刻。置石經于國子監。紹興十三年。出御書諸經刻石。立于太學首善閣。此蜀石經,宋石經之所以異也。是日侍上賞花釣魚。宴罷。題此于內閣。

米芾書天馬賦橫軸紙本

编辑

獅子搏象用全力。搏兔用全力。南宮此書下筆痛快。如駿馬斫陣。神龍拏雲。徘徊俛仰。馳突奔放。備態極姸。信其平生最得意書也。玄宰嘗言襄陽書天馬賦有四本。其一在新都吳氏家。後有黃子久諸名人跋。子久云展視之時。有大星貫斗而墜。其聲如䨓。此本豈爲子久所賞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