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集/卷二十三

卷二十二 金陵集
卷二十三
作者:南公辙
1815年
卷二十四

书画跋尾

编辑

淳化阁帖墨刻

编辑

世之操觚者。辄曰淳化帖为大方家。盖上自上古。中及周秦汉魏下逮隋唐。苍颉神禹孔子李斯锺王欧柳篆籕楷草外。此朝廷闾巷名士大夫神奇怪异之迹。无不俱备。以是称之。譬之如史历代事实。考览无遗。所取者远而传之愈久。所择者博而学之甚易。诸家之帖多矣。然而集大成。其在斯乎。余家所蓄墨本。颇刓灭字。或不可寻见。然以其世传之宝。不欲以易他也。万历本称为第一。此尤为贵重也。圣上六年。书。

笔阵图帖墨刻

编辑

学笔阵图者。顽钝无造化。余尝怪之。以此语懋官。懋官谓譬之如小学。是入道之门。得其本则发之事者。在乎时措。夫羲之之于书圣也。其流传人间者多矣。兰亭修稧序。黄庭经各体俱妙。不出一手。此所谓难矣。今拘拘于其法。而不得其意。则虽终日临帖。以求其似。无以至也。此学者之过也。嗟夫。书小技也。方之兵甲战阵之事。其意岂非以坐作进退。在乎其法。而遇敌行权。在乎其术耶。

米南宫真迹横轴纸本

编辑

米芾书唐诗五律。字画厚重。大如鹿脚。至今纸不生毛。轴尾有姓名及书画博士印识。可知其真迹也。其他华陀帖。多景楼诗。最称豪放。如枯松之卧涧壑。急雨之洒林木。又如龙蛇起陆。雕鹗盘空。世之好海岳者。以其飞腾横快。而如此帖之厚重。作字者鲜有效之者。夫以欧阳询,阎立本之高识。初见索靖所书碑僧繇画。而唾之忽之。后悟其妙。此可与知者道。米书如李广之无斥堠为合作。而亦有程不识之纪律精严者。此所谓气凌百代。雄视诸家。而锺,王,颜,柳之法度自整然也。元平书于古董阁。

皇明神宗皇帝御书龙字障子刻本

编辑

右明神宗皇帝御书龙字也。记昔戊戌。余见之于兪阳城圣大氏之家。书其始末而记之矣。呜呼。神宗之德。不可忘矣。何但其宸翰奎藻为世珍重。西望咏下泉之章。不觉清泪沾襟也。崇祯纪元后壬寅。陪臣南公辙。拜手稽首谨书。

禹平水土赞石刻

编辑

禹平水土赞文多怪诞。与尚书禹贡不同。又称大禹手篆。而此尤不足贵重。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圣人之笔。奚取工妙为哉。将以见心画也。而历累千载。更几人手摸。讹误差爽。不复仿佛。故余家有此本。旋即去之。盖取尽信书不如无书之义。壬寅春日。

赵孟𫖯七月诗帖墨刻

编辑

此卷在子昂。非佳品。特爱其刻法而藏之。年月下。称臣职官姓名拜手稽首书。意奉诏敕而作。不然。将此投进。以寓劝戒之旨也。

董太史万卷楼立轴真迹绡本

编辑

董太史所书万卷楼三字。不知为谁作扁额也。余家藏太史书甚多。率袅娜精妍。此轴便觉雄健厚重。岂余所见者皆细楷。而此为大字。故变其法耶。夫细楷难于疏恢而有架。大字难于缜密而无间。羲献以来。鲜得其法。始知公能事尽矣。上有印识云御府之藏。

董太史万卷楼立轴真迹绡本

编辑

此皇明御府之旧藏也。嘉靖万历之间。天下之太平久矣。天子方留心于文章翰墨之娱。侍从近臣。如其昌,征明等。以书画每被宸奖。此若非宫殿揭额。则或为私家作。而流入深严。亦不难也。余尝于人家。见赵松雪山水轴。印明国玺。题诗曰。忆昔大明万历中。天子游燕玉清宫。太史征明给事嘉。奏图每被宸奖隆。汉唐篆籕宋元笔。输入卧内列屏风。伊来国步经劫灰。玉堂天上图书空。琼签珠轴散瓦砾。此画重译来海国。不知此外几绝品。去之东西与南北。盖悲其盛衰兴亡。而有以见物聚而散。亦理也。遂泫然而识此。

董太史万卷楼立轴真迹绡本

编辑

郭髯为松谈阁印史。钱牧斋为歌行一篇。全篇皆言先朝玺宝盛衰兴废之迹。至欲访问于礼官尚方而屡致意焉。余健忘不能记一二。而其怀思则与此诗同。故幷识之。

玄宰书醉翁亭记屏风真迹纸本

编辑

六一之于文。玄宰之于书。可谓绝代之佳丽。希世之珍品也。六一之记。非止一二篇。而其极风流。无如此记。玄宰之书。不啻十百轴。而其最得意。尽在是屏。独恨二公不能幷世。较似两绝。嗟今之人文章与书。何久寥寥也。金陵居士书于碧芭蕉下。

玄宰书醉翁亭记屏风真迹纸本

编辑

凡蓄书画屏障。不如轴卷。自王杜苏黄。其咏山水草木篆隶草书。率多以屏障见称。而及元明以还。轴卷始盛。盖为屏障。易见污伤。而轴卷甚便藏惜故也。且屏风初非为书画而作。按尔雅。屏风障风也。扆在后。所以依倚也。按戴礼。天子黄扆而立。注扆屏风也。又按史记汉文帝记。罘罳注屏也。罘罳者伏思也。君朝行至内屏思惟。故曰罘罳也。此皆古之视朝名物。而后世好事者。以翰墨丹青戏嬉。作燕息之观。有违古制。然亦有可以悦人目而足玩好者。世称孙亮作琉璃屏。风镂作瑞应图一百二十种。石季龙作金钿屏,漆屏风。衣以白缣。画羽士仙人禽兽。故白香山尝为人作屏风谣曰。不见当今侯家主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锦屏风。缀珠陷钿帖云母。五金七宝相玲珑。贵豪对此方悦目。晏然寝卧乎其中。自今见之。虽似用心于无用之物。而此其妆饰侈美。故夸观甚盛。传护愈久。东俗却不然。贱卷轴而贵屏障。纸糊铜饰。寒则御风。暑则弃置。不复知其中有许多法书名画。而徒任小儿辈墨点而爪痕之也。宁不作咄。一日。与友人权景好宴坐日红堂中。展此屏。仍语到屏轴优劣华东雅俗。驰笔识此。

苏黄二名士卷真迹绡本

编辑

苏文忠公所书富郑公碑模本见佚。今存者二三帖。公言书。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此书信然。富公之使虏。所谓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也。苏公之文所谓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也。大雅烝民。玆可无愧。又有与荆公帖。此是断简。亦非公得意笔也。大抵王以经术立身。苏杂以禅佛纵横之学。醇驳有异。然自新法之行。天下靡然从之。以求进用。而坡老独毅然持正论。竟至半生流窜而不悔。与元祐诸君子。联名于端礼之碑。伪周公足以祸国。真贾谊可以救世。后必有辨之者。但以讥斥程门得罪。而此特幷世故然。使此老在今日。尊信程朱。当不下吾辈。以其见识之明。岂有终不归正之理哉。超然台记。亦模写本。而余特爱其意造无法。点画信手。若酒气从十指间出。岂公醉时所书耶。但此书多偃笔。亦是一病。画禅随笔云坡公自书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而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传。坡公不但有笔法。且有墨法。俗人无以知之。其下附庭坚大字五帖。其文难识言,瘗鹤铭,中兴碑,乐毅论。大小高下间。书坡公言。曰大字贵结密。小楷贵踈恢。似论古今书品。而其馀则文理不续矣。称元符二年月日。书赠福州陈继月。继月亦未知何人也。圣上八年寒食日。燃龙涎香书于书画斋。

于金坛帖墨刻

编辑

此清宰相于敏中书也。敏中为阁老二十年。深被知遇。此乃奉敕而书者。则何取乎裁花镂月。轻薄才子无用之作也。古之名臣。有图进豳风。书献无逸者。此所谓举笔不忘䂓谏者也。呜呼。其不及古人远矣。

于金坛帖墨刻

编辑

宋明之世。书法可谓盛矣。而苏黄文董诸公。皆各自成家。其体法态色则妙矣。论其学则远矣。清诸名士则却不然。把笔操墨。必力摹羲献。古今风气不同。画力特未至焉尔。然其学则可观也。凡物变极则返古。书亦然矣。

东书堂帖墨刻

编辑

一日。余至秘书省。得见此帖。历代名人胜流妙墨法笔。无不在焉。成校理士执以为胜于淳化阁帖。损于停云馆帖。余诘其故。曰淳化太杂而此较精。停云稍略而此较博。此论未知何如也。姑识之。以俟博雅者定评。

花鸟帖绡本

编辑

花鸟以徐煕为神。黄筌为妙。居采次之。宣和帝又次之。沈启南浅色水墨。实出自徐煕。而更加简淡。神彩若新。此帖即丰陵赵相国文命家旧藏。余尝与柳掌令焕德,李生喜明观。李亟称此必得徐煕遗法者。而鱼蟹则水墨简淡。不让于启南。但惜画者姓名不传于世也。

花鸟帖绡本

编辑

清陆时化书画录。多有花鸟图题品。或言画者以姓名书花瓣鸟眼。以恣弄戏而匿其名。余于此本。曾仔细看而终不得其人也。

洪氏宝藏斋画轴

编辑

龙虎交吴道子笔。汉武帝田猎图王绎笔。乌猿蛱蝶道君皇帝笔。观音画李公麟笔。梅竹石东坡笔。美人春眠唐寅笔。山水三轴。李伯时,钱舜举,文徵明笔。春山欲雨沈启南笔。三星图,养蚕图,石崇行乐,涑水先生独乐园,洛阳九老会图。皆无名氏。余之先公晩年闲居。有兪上舍好古者也。一日携此诸本而来。先公列诸左右。赖以消遣者数月。余以童子得见。仍出目录。以藏于箧。今始识此。距其时为二十年矣。其云洪氏宝藏者。为永安都尉家旧藏也。后问其后孙乐绥。则或流入宫掖。或散借亲友。十不存一二云。

洪氏宝藏斋画轴

编辑

余自少癖于书画。见有卖名品者。至脱衣裘而易之。闻人家有善本则辄往观。皆有品题。其或出于古今记谱而未及见者。亦著跋尾有若干篇藏于家。古人有未到名区福地。而先有题咏而慕想之者。亦此意也。此画余皆于幼时鉴赏者。其格法意趣。多未记忆。故只称宝藏轴而不敢臆评。

洪氏宝藏斋画轴

编辑

唐诗纪事。有白乐天九老会图。幷识其序而称为无名氏作。此本或流出东国欤。

清高简山水帖纸本

编辑

倪瓒山阴丘壑图。若近若远。若浓若淡。若无意若有意。高简此帖。欲学倪而以意趣胜者也。

文待诏石湖秋霁图立轴纸本

编辑

文征仲文。雅擅海内。虽丹青一纸。购者重若玙璠。此画以元章淋漓之趣。兼子昂秀润之色。真颖端有化工者也。余尝爱范成大石湖记。及读宋元诸子游山题咏。每以石湖为绝胜名区。欲飘然一往而不可得也。今得此轴。以藏于家。每遇秋雨初霁。兴想陶陶。挂之壁上。以资卧游云尔。

文待诏石湖秋霁图立轴纸本

编辑

刘少府画障歌曰。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言画至于夺造化也。近年病脚。不能恣意于山水之游。又石湖远在万里之外。此生不可见矣。而今幸得之于堂上壁间。尤知太史奇笔也。

王右军帖墨刻

编辑

余尝集录王右军笔迹。得笔阵图,黄庭经,遗教经,兰亭记,圣教序。合为一帖。夫笔阵图方正有规矩。以法胜。黄庭经美丽整雅。以意胜。遗教经尖削细密。以精神胜。兰亭记淋漓动荡。以趣胜。圣教序遒劲雄健。以气胜。所贵乎羲之之书者。以其各具体格尔。若拘拘于字画态色之间者。不足与语此也。乙巳上春。上大飨太庙。余斋宿于署中。遂展纸识此。

王右军帖墨刻

编辑

黄庭,遗教二经。世皆传王羲之书。欧阳公集古录。以为黄庭经笔法。非羲之所为。遗教经。盖唐世写经手书。未知欧公何所据也。

王右军帖墨刻

编辑

黄庭经。魏晋时道士养生之书。遗教经即佛书。逸少岂尝好仙佛之学欤。

王右军帖墨刻

编辑

兰亭稧序。唐文皇初得之。命赵模,冯承素,诸葛贞之流。拓本以赐诸王。后稧序入玉匣。从葬昭陵。拓本存人间者。尚数万钱。若定武石刻。欧阳率更所拓本。留禁中。独为完善。契丹德光携以之北。至杀胡林而弃之。宋庆历中。韩魏公婿李学究得之。其子负官缗。宋景文以帑银输取官库。甚爱重之。非贵游不易得。煕宁间。师正出牧。厌其多请乞。乃另摸一本以应人。而其子绍彭。窃易古刻。归于湍流左右。劖损二笔以为识。大观中。绍彭子嗣昌。进御府。置宣和殿。金狄之乱。不知所在。然则定武本有三。未损本初拓也。损本绍彭所留也。不损本定武再刻也。鉴赏者当以此辨之。出弇州艺苑卮言

唐中兴颂墨刻

编辑

唐中兴颂。大历中。元结撰。颜真卿书。书甚奇伟。文亦古雅。碑在永州。磨崖石而刻之。雨风磨洗。石多残缺。近时人家所有。皆被好事者以墨增补之。多失其真。今余此帖是旧本。故最为真尔。

唐中兴颂墨刻

编辑

余有颜氏家庙碑。颜真卿撰幷书。书父名仕宦履历。又述其祖祢群从官爵甚详。真卿其第七子也。刻多残缺。不如中兴颂。故不别为跋尾。

唐中兴颂墨刻

编辑

颜鲁公书。传天下者多矣。若麻姑坛记,干禄字㨾,射堂记,放生池碑,二十三字帖,蔡明远帖,颜勤礼神道碑。皆称善本。宋仆射尝称鲁公书中。射堂记最佳。射堂记。鲁公在湖州时所书。刻于石者也。

赵子昂万马图横轴绡本

编辑

子昂仿韩愈画记。作此轴。笔意生动。设彩侈丽。余尝得此于崔七七。七七以画名一国。亟称其为真本也。下有印识。曰子昂写。

赵子昂万马图横轴绡本

编辑

杜子美曹将军丹青引曰。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干乃曹将军弟子也。东坡之咏韩干画马曰。韩生画马真是马。世无伯乐亦无韩。盖曹韩。天下之善画马者也。若使二公见此轴而题品。则当属之何等也。

清名人山水卷绡本

编辑

清名人山水卷。战德淳烟江叠嶂一幅。燕文贵晴峦萧寺一幅。张端衡群峯云锁一幅。殷仲容春山行旅一幅。李希成关山雪栈一幅。新自中国出来。皆细画也。笔势活动。冈峦之起伏。江湖之浩荡。云烟之明灭。禽鸟树木之飞走疏密。驴马商旅之宛转休息。不可方状者皆在焉。盖小品而具大势者也。

清名人山水卷绡本

编辑

虽有天下名帖法轴。无印署则缺一趣。无题品则遗一事。此画佳矣。但不得骚人墨客好诗妙笔。是为欠也。

闲居怡情图帖绡本

编辑

笔法虽不高简。而金华葱郁。墨色浓泼。每幅下。有吴晟,潘麒生,王作舟诸人题诗。诗固绝世矣。笔则又胜于诗矣。此余所以爱之甚。而但画者图署石泐。不可寻见。为欠事尔。

二美帖绡本

编辑

祝沈之画。名天下。今人家鲜有。朱之蕃书。雄于一时。万历间。以翰林奉诏敕来朝鲜。如韩濩,杨士彦。皆称其遒健有法。自以不可及。今此帖谓之二美。不为过矣。

东坡尺牍墨刻

编辑

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尤于简牍札翰之间。有以见昔人之高致也。大率皆出于吊哀候病叙睽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笔神淋漓。墨韵横绝。丑妍交至。态色各呈。披卷发函。烂然在目。使人骤见惊动。徐而视之。其意态愈无穷尽。故使后世得之为奇翫。至于高文大册。矜作临帖。何尝用此法哉。此本即东坡居士与弟辙及黄鲁直,秦太虚,张文潜诸人。所尝往复者也。皆初不经意。信笔而作者。其人与风流。可以想矣。世人则不然。或疲精力弃百事。以学书为事业。用此终老而穷年者。可笑也已。端阳雨中。焚香题此。

东坡尺牍墨刻

编辑

余家蓄此本三十年。今失之矣。书画本系清赏。得失元无定主。而此则余爱之笃者。故愈久而可惜尔。

秦峄山刻石墨刻

编辑

秦峄山碑者。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用大篆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有传本。其真赝未可辨也。集古录言今世所传峄山碑。是徐铉所摸。其言出于铉门人郑文宝云。此本岂亦铉所摸者耶。以史记考之。其文有三四字讹谬。间多磨灭。不可识者。原篆籕莫高于秦。而斯又擅其雄矣。古物难得。奇赏在此。姑录之。以俟博雅者辨之。

玄宰书李太白蜀道篇真迹纸本

编辑

董玄宰所书蜀道篇。世称为真迹。笔法袅娜遒劲。用高丽纸书之。岂中国尚高丽纸欤。徐文长,钱谦益诸人。尝称东国咨文纸为天下绝品。然至于画本。皆用金银笺白鹭摹面等纸。此独用东纸。岂东人赝作耶。又其文。与全唐诗及品汇诸书考之。多有谬错。噫吁嘻危乎高哉之危乎。此云嵚崎。但云剑阁峥嵘而。阙崔嵬二字。甚觉短涩无意致。书又闻子䂓啼为杜宇。杜宇与子䂓一也。然其变字阙文如此类者甚多。意中国所传蜀道篇有二本耶。或言玄宰得太白草稿书此。全唐诗及品汇所传者。皆是修改正本。此言亦可信。书画录传朱子四书集注草本。多有涂乙删改。与今行世者。互相同异。圣贤之书。亦不免此。况骚人韵士残篇断翰。散落于人间。飘传于海外者乎。下段有姓名印识。后有清赏博览者必辨之。

琅琊小品纸本

编辑

有人买画一幅。识云琅琊小品。写唐王维诗所谓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一句。意琅琊人取为画题。而亦不记姓名。画本亦皆残缺不可识。然为其古物也。遂取古砚易藏之。夫破锦之文。不甚可指。断碑之字。不甚可读。而好事之家得之。自以能寓意也。是以录之。

古画真迹绢本

编辑

赵松雪山水一本。倪云林梅花书屋一本。施珏兰草一本。文嘉长寿佛像一本。太上真公一本。嘉即征明子也。二本俱为奉敕写进者。王元美宛委馀编。称圣贤文士之化为仙道者。曰孔子为太极上真公。其说出于真诰诸书云。未知何所据也。此皆于人家箱簏中。随得随蓄。散乱不得装帖。留俟他日闲暇。一得从事于此也。

古画真迹绢本

编辑

王弇州云书画有赏鉴好事二家。张彦远云有收藏而不能鉴识。能鉴识而不能翫阅。能翫阅而不能装裭。能装褫而无铨次。皆病也。余果犯下之二戒矣。

继锦堂帖墨刻

编辑

右米元章书东坡先生画像赞。笔意极豪放少结构。书家者类言元章有书才而少书学。又书苑称元章书。如快剑斫陈。强弩射千里无穷。于此可以见气像近之矣。独字画劲森中。或有缺裂处。尝见用鸡毛鼠须笔作书者。率未免此。此亦用此笔耶。大抵书笔为上。纸次之。墨又次之。博物志。有虎仆毛笔。岭外少兔。以鸡雉毛作笔。又云石鼠毛可以为笔。右军作兰亭稧序。用蚕茧纸鼠须笔。东坡尤喜用鸡毛笔。二者俱笔之佳品。而性柔脆。但不如兔毫羊毛之惟意卷舒也。

水精宫道人法书墨刻

编辑

文章之道。至摸拟而丧矣。若书画苟以善手仿写。鲜或失真。此帖乃赵吴兴所临兰亭稧序,枯树赋二帖。兰亭稧序。不知何年临帖者。而公自跋云余北行三十馀日。秋冬之间而多南风。船窗晴暖。时对兰亭。信可乐。其下缺文。又云七日书。有松雪斋印识。其下又题小跋。言至大三年九月九日。孟𫖯跋于舟中。又连系跋尾凡八道。或言书于清河舟中。或言卄三日将过吕梁泊舟题。或云卄八日济州南待闸题。意公曾以此书自随于羇旅行李。而其题语之屡致意焉。则可知公自爱之苦心矣。枯树赋。殷仲文所作。言贞观四年。为燕国公书。大德三年九月二日。吴兴赵孟𫖯临。未知谁人书也。然其笔意坚遒。俱有印志。可信也。又下附七观,不自弃文二帖。延祐四年丁巳书。七观翰林程建所作。其文仿刘氏七略。设为问答。而不自弃文不知何人作也。大率言人不当自慢暴弃之意。傅会为文。尝见钱舜举作弃物图。集世间鳞虫羽介之为人所摈弃者为之。乃与公此书。其意不同。嗟夫。钱赵俱以前朝之名士。仕于元明。自以得罪名义。不复为完人。或见于画。以自比拟。或发于书。犹自勉强。俱足悲也。有丰道生董其昌订正。

水精宫道人法书墨刻

编辑

右尺牍诗话六帖。皆赵文敏公手笔。得自翰香馆。法书有周天球识文。仍取付于上。以俟赏鉴家定评。庚戌仲春。重展此卷题。

水精宫道人法书墨刻

编辑

此帖中摹兰亭序尤佳。东坡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学兰亭者亦然。黄太史亦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此意学书者当知之。古董书画阁春雨中。睡罢题。

博明书扇纸本

编辑

博明蒙古人。自称博王孙。书极精遒。知名中国。今此二扇。皆以泥金书之。李忠穆公溵。奉使入燕时得来者也。余得以藏宝。为穉教豪夺。为可恨也。

太史成道卷墨刻

编辑

释迦如来成道记。唐太原王勃撰。明董其昌书。其文多用金刚莲华诸书。世称佛经。文多玄妙可读。但余未尝嗜之。今此成道记。亦多支离可厌。惟铭诗颇雅邃。往往有深造默契之言。董题下云京师明因寺僧永舜。昔年欲刻此记于石幢。散施诸方。时达观禅师。何可负也。书以付之。意为永舜作也。余于书酷好董笔。曾阅数十馀本。大率多刻拓。真迹则惟权景好家藏醉翁亭记屏风。最是得意书也。此刻亦经刘光旸摸写。字画间有泐灭。非好品。而盖不欲弃其只字片墨。故藏宝于家。亦可见余之苦心也已。

潘严二名士诗牍纸本

编辑

余尝从人借见洪知县大容家所藏潘庭筠书画数十馀本。洪曾随使入燕京。潘亦以举人来旅邸相遇。茶场酒楼。过从酬唱。归后亦不绝书札往复。笔墨动荡。风彩雅丽。尚想其为人也。又后惠甫赠余潘诗一卷。余为序以见其中心爱好之意。今此幅乃咏鹦鹉二首。笔意从苏入董。尖超可爱。诗亦清爽。多有悲苦之情。今识于此。其一曰。月残珠户晓。花满绣帘春。慧性嗔娇婢。香喉学美人。聪明红玉喙。下上绿衣身。少饲相思子。錭笼镇日亲。其二曰。犹忆长安乐。心惊万里春。日高回蝶梦。客到语茶人。薄轻微命。殊乡绊此身。何时奋双翮。长与凤鸾亲。盖寓意作也。记昔得见他衰柳诗四首。柳在明殷相国旧园。有曰海内亭荒名士散。天涯木落废园存。可怜碧叶鸣蝉地。不见红栏系马人。一句缺静中黄叶无多响。远处昏鸦数点还。知君本以汉人仕于清。其心常自慷慨悲恨。故发于诗者。亦有怀古伤今之意也欤。字香祖。一字兰公。杭州人。今至翰林庶吉士云尔。

潘严二名士诗牍纸本

编辑

严诚力暗各体诗九首。书牍七道。与朝鲜使臣相问答者也。幅上称正使李大人。李不知何人也。诗皆清古。与香祖和鹦鹉诗尤妙。今识于此。回首故山远。陇头今又春。羽毛谁假尔。飮啄此依人。慧性宜防口。高情爱洁身。奉邀兰殿宠。燕雀敢相亲。又东风吹暖律。众鸟哢晴春。谁似绿衣使。偏随金屋人。解语翻巧舌。学舞堕轻身。一种翩翾态。依依自可亲。与香祖同是杭人。时幷赴举燕京云。其七绝。有曰复见东风柳絮飞。故山云树梦依俙。自缘奉檄平生志。要待宫花插帽归。尤可验也。书牍学晋人萧散恳款。清人集中。亦罕见如斯墨妙矣。于书无所不览。尤嗜虞初志诸书。真风流佳士也。书于梅花下。

唐伯虎高岭暮行僧众横轴绢本

编辑

徐文清题暮行僧众画卷曰。知是峩嵋第几盘。客僧愁宿日低山。头陀指与烟生处。只隔红霞四五湾。余亦以此书之。

石田画卷绡本

编辑

奇峯绝壁。大水悬流。怪石苍松。幽人羽客。大抵以墨沫淋漓。烟岚满纸。旷如无天。密如无地。为上百丛媚萼。一干枯枝。墨则雨润。彩则露鲜。飞鸣栖息。动静如生。悦性弄情。工而入逸。斯为妙品。徐文清尝与两画史论赏。启南画卷。无愧斯二语也。

汉光武燎衣图绢本

编辑

汉光武燎衣图。魏禧记之曰。光武燎衣图。唐吴道子画。友人程邃得之新安僧渐江。邃字穆倩。博雅能诗。攻书画。好藏古人名迹。此图尤有神理。画人八马一驴一牛二犬一。大石立若阙者二。一茅亭。树叶脱枝。槎枒高出亭上者二。亭内三人。幷釜灶杂器。亭外五人。大树一在亭前右倚石。一倚亭后。前树下。二牛互卧。石后立驴见头颈。有黑犬半出。唁唁张口吠左立人。亭外五人。左二带剑服弓箭。牵马立石下旁。剚二旆卷其帛。右三面兜鍪出石背。亦见剑镡矢之羽弓箫。亭内三人。短项隼鼻。要弢弓。左膝跽地。下手厝薪吹火者一人邓禹。两手奉麦饭。向釜间来。丰颐者一人冯异。一人光武帝鞠身燎衣。背胡床向火立细视。亭屋内又二人。从壁柱间窥。各见半面。光武帝丰颐隆准。大耳高额。微髭须缜发。眉端从际额。目光澄渟。不耀其武。伏波将军所谓帝王自有真信与。左壁上。有更始日历。下壁泥落见编竹。茅亭烟突出屋脊。北风斜吹。烟穗拂高树枝。想见于时寒冽。通幅周尺。从五尺有奇。衡二尺五寸。所画人皆长尺有三寸四寸。牛马称是。树本大径二寸八分。亭柱径一寸三分。穆倩云渐江盖名诸生。世变弃妻子为僧。更以画学名。言此得之新安吴氏也。予季弟礼。尝经光武村作诗。予读之慨然。今览此图。不胜叹息。呵冻书此。余每读魏记而爱之。不意昌黎画记后。更有此作。今未见其画而识之者。以其记可当鉴赏而无疑也。钱梅仙为记评云处处细碎却钩连。绳贯成一大片段。须看其着意处。有着意之妙。不着意处。有不着意之妙。着意处。如画龙点睛。不着意处。如颊上三毛。至结处忽入感慨。动人千古悲凉。余欲令画师金弘道按记。更写一本。而金苦无暇不得成。可叹也。余于书画。未曾览真迹。只凭记谱作跋。以资考证博雅者多。亦此意也。

蝴蝶图横轴绢本

编辑

蛱蝶一名野鹅。一名风蝶。江东人谓之挞末。其大如蝙蝠。或黑色或青斑。生于江南橘树间。故陆龟蒙蠧化篇。名蝴蝶为橘蠧。乃虫族也。艺文志。称周昉有扑蝶图一卷。其外绝无善画者。余尝诘于画工以为画之难工。莫如蝴蝶也。友人洪而寿入中国。购此本以来。景好述翁。皆有诗跋。属余一语。遂题此以归之。

蝴蝶图横轴绢本

编辑

画者初不经营于形状态色。先以澹墨。瞑目乱洒于绢面。随点运画。各肖物形。昔者曹不兴善画。吴主使不兴画屏风。墨落点素。仍就以作蝇既御。主以为生蝇。举手弹之。此出于吴兴杂录。此法乃画家极妙手品也。

钱选摹东坡竹石帖纸本

编辑

朱晦庵先生跋东坡竹石曰。东坡老人英秀后凋之姿。坚确不移之操。竹君石友。庶几似之。百世之下。观此画者。尚可想见也。此帖是钱舜举所摸东坡竹石。舜举在元时。以工画。与唐伯虎齐名。此本亦是绝奇。然犹恨不见真本也。尝见坡画。喜用泼墨。朱景玄画断云王墨善泼墨。号王墨。酒酣之后。以墨泼绡。脚踏手扪。随其形象。为山为水。为石为树。倏忽造化。不见墨污之处。此摹本亦用泼墨。幷题之。辛亥二月日。

钱选摹东坡竹石帖纸本

编辑

竹石帖。用银笺纸。银笺纸以银珀涂洒造成。近世中国人书画。往往用此纸。纸性滑。墨凝结不舒。非好品也。丹阳记。齐高帝尝造银光纸。赠王僧虔。今此银笺纸。岂其一名耶。帖多油污火煤。甚可惜尔。

钱选摹东坡竹石帖纸本

编辑

水衡记曰。近火不可观书画。向风日正唾涕不洗手。幷不可观书画。昔桓玄爱重书画。每示宾客。有不好事者。正食寒具。以手捉卷大点污。玄惋惜移时。自后每出书画。辄令洗手。古人之意如此。东人麤率犯忌。重可惜也。

文嘉远山暮景图绢本

编辑

王渔洋诗曰。新月初黄迎客出。乱山一碧送船归。警句也。今文画得此诗意。故书之。

天都峯瀑布立轴绡本

编辑

钱牧斋天都峯瀑布歌。余尝爱其雄壮健丽。略诵其一二句语。曰天都诸峯遥相从。连绵绎属无缝。山腰白云出衣带。云生叠叠山重重。初疑渴龙甫喷薄。抉石投奅声䃔䃧。复疑水激龙拗怒。捽尾下拔百丈洪。更疑群龙互转斗。移山排谷轰圆穹。人言水借风力横。那知水急翻生风。激雷狂电何处起。发作亦在风水中。愕眙莫讶诗思穷。老夫三日犹耳聋。天都瀑布。雄肆奔放。奇观壮游。而非牧斋。无以发之于诗如此。非石田。无以发之于画又如此。辛亥流头日。观此于古董阁。

天都峯瀑布立轴绡本

编辑

余尝题文太史匡庐瀑布立轴。略曰。飞流三千尺。银河落九天。眷怀远游乐。平生诵谪仙。挥洒入高手。恍惚惬快赏。建瓴沸急湍。陵谷迷背向。风雨应呼吸。坐觉坤轴弱。玆瀑虽奇绝。我生嗟远隔。千年翰林句。与夫待诏轴。使我入庐山。信不为生客。结句。即演苏长公栖贤堂记语也。余僻在海东。无由见天都瀑布。而钱沈诗画。足以证入山径路也。

率更书九成宫醴泉铭墨刻

编辑

九成宫醴泉铭。唐秘书监魏徵撰。率更令欧阳询书。按唐书。贞观中。改隋仁寿宫为九成宫。永徽中。又改为万年宫。宫在岐州。开皇十三年。杨素所治。太宗尝避暑于此。铭言宫城之内。本乏水源。六年四月。西城之阴水觉有润。以杖导之。有泉随涌出。仍名醴泉。因鹖冠子瑞应图诸书。推美天子之功德曰。仰观侈靡。可作鉴于前代。俯就卑俭。可垂训于后世。典雅综密。颇得雅颂之体。真高文大册也。而询亦极力致意。排行置画。所谓双钩虚掌。八法回腕。尽在此矣。按醴泉。尔雅曰。甘露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甘露雨也。而汉魏郡国与唐离宫。皆谓水从地出。其味如醴误矣。

皇甫府君碑墨刻

编辑

书苑评率更书曰。如新差病人颜色憔悴。举动辛苦。盖短之也。然而率更书。岂易及哉。皇甫府君碑。尤其得意笔也。银钩铁索。玉箸冰条。外若破碎。中自明通。虞,褚诸公。亦当却笔于斯矣。盖书贵瘦硬。方通神。瘦近清寒。清寒则气易弱。硬则坚苦。坚苦则势易危。深山道人。积精炼神。滓秽日去。清虚日来。虽颇清羸而冲和内瀜。所以能肌肤如冰雪。绰约若处子。欧阳所以可贵也。

魏大飨碑墨刻

编辑

金石录。详载大飨碑事迹。而阙书家名氏不传。水经注。魏太祖作议郞。告疾归乡里。筑室城外。习读书传。秋冬。射猎以自娱乐。文帝以汉中平四年。生于此。上有青云如车盖。终日乃解。即是处也。后文帝以延康元年幸谯。大飨父老。立监于故宅。坛前树碑。题云大飨之碑。按魏志。曰文帝以建安二十五年。嗣位为丞相魏王。改元延康。夏六月南征。秋七月甲午。军次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今以碑考之。乃八月辛未。盖志误也。是时丕为丞相。汉献帝犹在位。虽政去王室已久。然操之死。才数月尔。丕之军次旧里。必有念亲悲哀之思。而乃反与群臣百姓。置酒设伎乐。流连忘返。真所谓无人心者矣。为其臣下。又相与伐石矜功。岂不谬哉。

戏鸿堂帖墨刻

编辑

戏鸿堂帖。明翰林院国史编修董其昌。审定四海九州名山大泽。穷厓绝谷。荒林破冢。鼎彝金石。拓刻笔札。渔奇猎怪。无不毕集。丽水之碎金穷搜。玄圃之群玉幷采。萃狐腋于一裘。集吉光于千羽。爰历以还。未有条贯百代评品诸家如斯精妙者也。余家旧有善本卷册散落。馀者无多。方谋鸠集成完帙而力不足矣。

观鱼图横轴绡本

编辑

此轴多画异鱼凡百族。尔雅鲤鲔鳣鲇。疏皆异鱼也。世传范蠡有养鱼经一卷。今阙。只考虫鱼诸书而多不知名。姑俟赏鉴者具眼。盖观鱼之乐。不可与俗人道。左传。公将如棠观鱼者。崔骃临雒观鱼赋。步辇道而周流。临轩槛而观鱼。北史。隋伐辽东。虞孝仁监运。以骆驼负函。盛水观鱼。三辅故事。武帝凿昆明池。学水战法。昭帝于池中。养鱼以观。此皆行役之际。战陈之场。强仿趣味事皆非也。惟闲者始有自得之妙。难言之境耳。昔张翰思吴中鲈鱼。即日遂命驾而归。余每遇秋风起。未尝不悠然而思也。

欧文忠公尺牍墨刻

编辑

世称欧文忠书险劲。此言良是。东坡诗曰。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公于书。非学而能者也。胸中都是文彩。下笔自然不俗。圣上十五年月日。公辙题。

元名人帖墨刻

编辑

元名人书牍凡二十卷。不知谁家旧藏。而在内阁为十馀年矣。虫鸟跌毁。蛟蛇蜿蜒。周鼎晋牺。不足珍宝。汲冢书门。侔其奇异。欲效硬黄之摸本。肯犯寒具之污伤。公退闲暇。松檐竹簟。任卷舒于清风。得消遣而终日。亦奔忙中趣事也。内阁西壁题。

吴伟海山神仙图障子绡本

编辑

吴伟所画海山神仙。笔力雄健浩渺。有小仙印识。可知为真迹也。杨升庵文评曰。海上之山千层万叠收处。止是一段云烟。梅花古阁。燃香展观。却思此语而书之。

满洲美人图帖纸本

编辑

鹄亭笔谭称自清统一。无论满汉男子。皆红帽蹄袖。而惟独汉女缠足不得变。率天下变夏用夷。而男顺而女不顺。是知女子之性偏甚。然则中州妇女。反胜于薙发左衽之学士大夫。鹄亭此语。有激而发也。

朱子鸢鱼帖纸本

编辑

朱先生所书鸢飞鱼跃四大字。点画雄健。结构坚束。其下力如千匀之重。人鲜克举之也。黄秋礀尝评其手帖曰。道义精华之气。浑浑灏灏。自理窟中流出。先生之书。岂但以态色工拙论也。曾见佩文斋书画谱录。先生书出师表。与方耕道,吕东莱昼寒诗卷。城南诗十馀种。皆极其妙。传于海内云。而东俗僻陋。无以尽得。可叹也。道园学古录称公少年。尝学曹操书。刘共父诮之。先生之讨曹氏甚严。而书则学之。岂一艺之取无所嫌耶。南公辙书。

马远画水卷横轴绢本

编辑

右诸幅状态不同。而其写江水尤奇。夐出笔墨蹊径之外。真活水也。李东阳,吴宽诸人极称远画水以为多能者。而弇州则至比之吴道子。即此已觉其清旷浩渺。使人有吴楚之思。

东坡墨竹卷绡本

编辑

清河书画舫言墨竹圣于文湖州。东坡亲得其传。故湖州言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然东坡少变其法。尝云竹何尝节节而生。故其画墨竹。自下一笔而上然后点缀而成节目。为得造化生意。今此卷政合此论。公平生忤小人。流离侘傺于蛮烟海瘴之间。而其清直不挠之节。至老而冞坚。公乃人中之竹耳。抚翫品题。怅然而慕者久之。内阁西壁书。

祝枝山戏草横轴绢本

编辑

邵子湘称今时人家收藏祝京兆狂草。皆赝作也。颜鲁公称张长史。虽姿性颠佚。而书法极入䂓矩。余于京兆亦云。以此定祝书真赝。百不失一。子湘书眼如此。不独其文好也。

祝枝山戏草横轴绢本

编辑

祝允明。乃武功伯徐公之外孙。太仆少卿李公之婿也。二公楷草擅海内。祝于早岁学书。楷法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成一家者也。草书月赋。或讥非正锋。而极其能事。文待诏尤酷好之云。内阁西壁书。

徐煕没骨花卷绡本

编辑

徐煕五代时人。画必不至今存。明是赝作也。李廌画品云叶有乡背。花有低昂。絪缊相成。发为馀润。而花光艶逸。烨烨灼灼。使人目识眩耀。徐煕作花。与常工异也。夫画有生意则至矣。生意是自然。能不异真者。斯得之矣。

赵文敏手摹兰亭序帖墨刻

编辑

赵文敏公摹兰亭序。临禊帖在纸上真草千文,四体千文。临智永千文。小楷麻姑坛子仲穆书读书城南。又司马温公劝学三帖卷。楷书道德经真迹二卷。小楷高上大洞玉经。在宋纸上有三千馀字横卷。高上大洞玉经。金碧古文。龙虎妙经。楷书洛神赋。又书洛神赋卷。又晩年书洛神赋行书归去来辞,勉学赋。幷序光福重建㙮记真迹卷。楷书湖州妙严寺碑记。在宋楮上横卷。公自篆卷首中峯怀净土诗。后系赞春寒诗卷。天冠山题咏。行书诗词杂书八则。真迹每则有款。南谷二帖简。觉轩路教真迹。答子诚箚。行书坡仙烟江叠嶂卷。书陶诗。最为奇绝。此出明汪砢玉珊瑚网。恨不尽得鉴藏也。

宋徽宗翎毛横轴绡本

编辑

宋徽宗所画翎毛。用柿红龟背缎。标红霞云锦。里白鸾绫。引首玛瑙轴。其设色不甚深。而目睛羽文。騈栖自得之状。描写都尽。真佳品也。尝见广川画跋。帝工画翎毛。其时学士之赞。有曰圣人以神运化。与天地同巧。寓物赋形。随意以得。帝留心细玩如此。而其臣不惟不匡正。乃从而美之。古以笔谏。今以画谀。可叹也已。

宋徽宗翎毛横轴绡本

编辑

宋御府储藏宣和画谱目录甚富。历代罕有。而多徽宗所蓄也。使帝好贤纳谏如画。则岂有五国之辱也。幷识之。

石经墨刻

编辑

赵崡唐刻石经考云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五经文于太学讲堂。此初刻也。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中郞将堂谿,典议郞张训,韩说,太史令单飏求。正定六经文字。帝许之。邕乃书丹刻石。立于太学门外。此再刻也。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隶三体石经。古文用科斗鸟迹体。篆用史籕李斯胡母敬体。隶用程邈体。此三刻也。魏世宗神龟元年。以王弥刘曜入洛。石经残缺。崔光之请补之。此四刻也。唐天宝中。刻九经于长安。礼记以月令为首。从李林甫之请。此五刻也。文宗时。郑覃以经籍刓缪。建言仇刊。准汉故事。太和七年。敕唐玄度。覆建石经字体于国子监。立石九经。幷论语孝经尔雅共一百五十九卷。字㨾四十卷。开成二年告成。此六刻也。今识其始末如右。博古者不可以不知也。

石经墨刻

编辑

石经。左传文公宣公卷。成城字皆缺末笔。穀梁襄昭定哀四公卷。仪礼士昏礼皆然。此为朱梁时所补刻。考之宋刘从乂,建隆三年黎持元祐五年二记。但言韩建,刘𬩽移石。而不言补刻。然成字缺笔。其为梁讳无疑。昔人固未尝遍读而博考也。

石经墨刻

编辑

按六朝以前用分隶。今石经皆正书。且多用欧虞笔法。知其为唐人书矣。礼记首月令尊明皇。讳纯字尊宪宗。又知其非天宝以前人书矣。然则今西安府学石经。乃唐文宗时石经也。嘉靖乙卯地震。石经倒损。西安学生员王尧惠等。按旧文集其缺字。别刻小石。立于碑旁。

石经墨刻

编辑

伪蜀孟昶有国。其相毋昭裔刻孝经,论语,尔雅,周易,尚书,周礼,毛诗,仪礼,礼记,左传十经于石。石凡千数。尽依太和旧本。贮之成都府学。宋至和元年。以皇侄克继书刻。置石经于国子监。绍兴十三年。出御书诸经刻石。立于太学首善阁。此蜀石经,宋石经之所以异也。是日侍上赏花钓鱼。宴罢。题此于内阁。

米芾书天马赋横轴纸本

编辑

狮子搏象用全力。搏兔用全力。南宫此书下笔痛快。如骏马斫阵。神龙拏云。徘徊俛仰。驰突奔放。备态极妍。信其平生最得意书也。玄宰尝言襄阳书天马赋有四本。其一在新都吴氏家。后有黄子久诸名人跋。子久云展视之时。有大星贯斗而坠。其声如䨓。此本岂为子久所赏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