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銀瓶梅
第十四回
第十五回 

第十四回 惜英雄九齡贈書 恩酬願明皇發駕 编辑

  詩曰:
  英雄被屈志難伸,待遇忠賢歷訴陳。
  贈賜書函投學士,覆盆冤陷一朝伸。

  當時,梁瓊玉言來有理,事所當言,雲龍、高角欣然從之,命嘍囉將自己三人捆綁起,背上押上刀斧,一同下山。見兵隊中老丞相在鑲金八抬轎裡座,童顏白髮,五綹雪白長鬚髯,雙目澄清,威嚴凜凜,弟兄三人一同下跪叩首,座前請罪。

  有張丞相命左右鬆了捆索,收了刀,曰:「三位豪傑,且請起,休得拘禮。老夫今日解任回歸,道經此山,不知汝等在此山踞守,但清平之世,豈可埋伏於綠林?一者擾害良民,二者有幹國法。今皆自綁來見老夫,汝心有何趨向、有何事情?不妨直達知聞。」

  梁瓊玉先開言曰:「上稟老太師老大人。」當時即將業師劉芳被本土柳知府不察其冤情,屈害致命,陳升與己家散人亡,盡將一番前事稟知。張丞相聞此,怒氣頓生,曰:「有此昏昧狗官,文武同惡相濟,只知抄取人家產業,不理冤屈深清,深負君上隆恩。令他治民,實則害民也。待老夫回歸故里,事暇定必拜本歸朝,以謝皇恩,附本除狗官也。復回汝們故業,不須憂慮也。原來前月江南胡夏使有本回朝,言松江府二龍山先劫高麗進貢寶馬;後劫法場,搶去朝廷重犯一名。盜首殺死總兵二人,打傷副將三員,官兵死者三百餘,正在部議征剿起兵,豈知官逼民為盜,至身入綠林!」

  瓊玉又稟上:「老太師爺,若待大人回歸貴省,已有三四千里來返,拜本進京已有三月程途,倘朝廷果然不知其委曲,一動兵來征伐,丞相本章未到,豈非不及?莫若小童生等上京都告皇狀。但無親故在京為官,是不敢造次。只乞求丞相明鑒參詳。」

  九齡一想,果然待回廣東,然後上本,有六七十天方到,豈非不及?就於此吩咐取過文房四寶,寫書一封,遞交瓊玉,言:「一到京都,尋覓著大學士李白大人,倘一見老夫之書,自然即刻傳汝進見。吾書中將汝提拔於此人,但老夫觀汝一貌不凡,日後不失為皇家之貴,且你弟兄三人豈可久於身入綠林,終無顯現之日?不若出仕皇家,立些功業以顯耀雙親,揚名後世,方為正路。」

  三人叩首曰:「謹從相爺鈞諭。」

  當時,張丞相吩咐登程。三弟兄謝恩,遠送三十里,離山太遠,丞相催止步。三人領命。丞相仍吩咐照書行事,不可違背,須要早歸朝廷。三弟兄諾諾,連聲拜謝而回。

  有張丞相一程回本土,道經南雄嶺,見嶺難於行走,一回至韶州曲江縣,發傳本土官員,一府州縣辟修南雄嶺書院。也無交代,不多細表。

  再說梁瓊玉得了張丞相手書,即日要拜別師娘顏氏及白、高兩兄長,奔上長安朝中,帶捷健精壯軍人二十名,一同起身。顏氏叮嚀一番:「道途上小心,謹慎風雨,保重身體。報仇雪恨,盡在賢世兄一人。」語畢,不覺下淚二行,瓊玉多言安慰。又踱出外廂,白、高兩弟兄早已排開餞別之酒筵,三人敘飲,談語多時。用過餐膳,拜別,騎馬而行。非一天兩日到得長安皇都地面。

  先說唐玄宗明皇於天寶庚寅曾想起在山東東嶽泰山許下舊願未酬。當唐明皇晚年,酷信鬼神愈甚。此一天,設早朝,各文武官臣朝參已畢,各分班侍立,諸文武無甚事情奏直。帝開言曰:「眾卿家聽著,朕一事在心。」眾臣曰:「未知陛下聖意若何?乞降綸音諭下。」

  帝曰:「朕上年偶沾患疾,太醫院服藥餌無效,後命鍾禮部往山東東嶽泰山求丹,許願疾愈酬恩。今思親發車駕往酬嶽神大德。」眾吏合奏曰:「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濱,莫非皇臣。然酬答神恩,陛下命一大臣往代勞可矣,何必勞聖駕親往?況往返程途數千里,勞受風霜,且山獸虎狼不少,誠恐有驚聖上;跋涉險途,或有綠林埋伏。懇乞陛下洞鑒原由。」

  明皇曰:「眾卿不必諫阻,朕若不親臨酬願,不見虔誠了。況今清平之世,哪有綠林埋伏者?即山獸遇於途,非朕一人,同一二臣前往,帶精壯軍兵五千隨駕護衛。」言罷,旨命禮部鍾景期書一龍鳳牌匾,上聖廟又製造神聖真衣冠帶靴子,一應限一月趕備足用,擇選吉山發駕登程。

  眾臣領旨。

  又命皇太子監國,將璽印交下,命左右兩相輔佐太子判治所有大政,並各省犯官解京者,三品以上官員暫收天牢,三品等官以下,卿等部家公議。

  左右相並太子領旨。

  又敕命中興王馬王兄與朕挑精兵五千,會同王曹兩卿保駕,李學士、鍾禮部、高力士隨行。

  文武領旨。此日退朝。候至一月趕辦起金龍牌,神衣冠玉帶、靴子一應隨駕起馬。

  當日,奸惡臣兵部尚書裴寬暗差家丁一名,私往山東赤松林投書與賊寇劫駕。家丁日夜趕程途。天子未到,家人先奔至山東赤松林。

  嘍囉查問,引進山中,見了寨主鐵花綱。只因此賊不良,在山東初為小盜,後為大盜,殺人放火,被官兵捉拿太急,故反入赤松林招兵買馬,已經十餘載。他是裴寬妹子之兒。甥舅之情,故今裴奸來書,大約言:「聖上准於本月某日到山東東嶽廟酬恩,必經此山,可劫他車駕。保駕是中興王馬英,曹王二將,兵只五千,文員李太白、鍾景期、高力士耳!若劫駕事成,先行殺上長安,吾自朝內接應。甥舅同心,何難取了他江山?」

  鐵花綱見了母舅來書,大悅,即厚賞來人,先回報知,復有書復上,並請舅爺大人金安,叮嚀他在內做照應之語。家丁領命,拜謝厚賞,復回也。

  且不表。

  再說明皇刻日起駕,有皇太子、左右相、文武大臣多送出皇城,而去數十多天,方得到山東。一路水陸行程,預早地頭傳知,各省府州縣境香煙靄靄的接駕跪送,一路上,內外城池張彩迴避,水陸法淨。不須細述。

  一天,來到不近人煙城市之所,是入了山東境界,有鳳凰山一座。唐天子傳令下營歇息。有李學士諫曰:「此山高峻險阻,且不近城市地鎮,四邊荒山野村,虎豹太多,萬一有盜寇藏聚其中,只虞有驚聖駕。不若在途趕近城鎮駐驛,方見穩當也。」明皇曰:「久聞鳳凰山靈禽異獸甚多,今昇平之世,豈有草寇?即有些小不皇化的,不敢來此驚駕,況有馬卿英雄!豈懼小寇?卿不須諫阻,且傳旨,各將兵放圍場,共一遊獵。」

  是日,擇地安營。武將領旨,開圍發炮,弓馬馳騁。要射的飛禽山獸好不興鬧。正是君臣共樂。將兵紛紛獻的鴻雁猿鹿之類,帝大喜出營。兵將武士追迂四圍,百里之山,打射不休。住語君臣遊獵之樂。

  再言赤松林近鳳凰山不出三十里之遙,鐵花綱早知帝駕十月中旬將到山東境界,故天天命嘍囉數十名分散下山,打聽消息。此日一聞帝不走大道入關,反往鳳凰山打圍,正喜他合當遭劫。即刻,點起壯健嘍囉一萬,手提大斧,飛身上馬,一程急跑殺上鳳凰山。響炮連天,大隊圍困在山腳,聲言要搶帝王。

  有軍兵入報,明皇大驚。即命收圍,喚過文武百官曰:「朕不聽李卿家諫言。故有強寇來劫,如何抵敵出山?」有武平侯王仁勇曰:「聖上放心,待臣出馬擒拿賊首,賊兵自然驚散。」明皇准之。王仁勇帶兵二千殺出山外,大喝:「何方逆寇,膽敢犯驚帝駕?急通上狗名受死也。」

  那盜寇大言曰:「某乃赤松林寨主,名鐵花綱,要殺上長安,取位登基,不料唐天子反遠來山東送上大位,且要他寫下降書抑或交出玉璽印,可活一命。汝非某對手,且見個高低。」言畢,大斧打去。未知二將爭戰勝敗,下回分解。

 第十三回 ↑返回頂部 第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