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錦溪集
卷二
作者:魯認
1823年
卷三

附錄

编辑

皇明遺韻七言律詩

编辑

君父深讎不戴天。全身歸去豈徒然。主顏開笑知何日。生齒繁多定幾年。城郭破殘空鬼火。倭奴行後少人煙。別離方在遼陽外。音信東南雁不傳。

右王繼文

關過山海驗眞繻。返國孤臣魯大夫。日本烽煙深歲月。天朝諫疏緩程途。妻孥離亂誰存歿。士卒傷殘半有無。聞說腥塵淸海岱。高麗城上有棲烏。

右王繼皐

他邦無計問凋殘。萬里扶餘去路難。死戰未酬千載恨。生還不作一身歡。江過鴨綠傷心渡。劍拂龍文帶淚看。仍向異方修玉帛。鯨鯢已翦海波安。

右孫昌基

一從遼左羽書聞。東顧頻煩聖慮殷。節鉞幾年勞使者。詔函五道出將軍。重開地紀歸王土。直輓天河洗陣雲。還對舊都應頌德。好將忠悃答吾君。

右孫昌裔

霜華長路點征袍。匹馬東歸氣自豪。家散萬金因國亂。身經九死出風濤。白虹貫日明孤憤。紫電干霄剩寶刀。到日論功應上賞。行吟莫續楚臣騷。

右朱天球

萬里孤臣命已輕。幾年中露歎浮萍。兵殘渡海從漂泊。亂後還家隔死生。鄕樹重看箕子國。歸帆先別越王城。可憐壯士興亡恨。洒淚西風盡失聲。

右王繼武

歸向平襄井邑殘。嘉山浿水路漫漫。鐵衣誰葬原中骨。金鏃還留臂上瘢。掘墓未能忘覆楚。椎車何不更存韓。王師甫動倭奴死。始信天威一怒安。

右袁敬烈

梯山航海慕華風。文物衣冠拜舞同。絶似蘇卿歸漢國。還期范伯沼吳宮。九都故壘寒煙碧。平壤孤城落照紅。後至防風終被戮。復讎毋事泣刀弓。

右洪汝讓

曾經百戰出生殘。幸入中華強自寬。封土仍留周社稷。遺風元識漢衣冠。讎終可報身猶在。家未能歸膽尙寒。故國人民今復聚。君還莫作黍雜看。

右吳志在

自道全家沒戰塵。艱危萬死喜投閩。天王洪渥雖柔遠。義士深冤敢愛身。舊國凋傷無故老。他邦羈族有孤臣。親仇未報君息重。日望東寰涕淚頻。

右李汝圭

風掃舟師百萬兵。轉憑商舶托殘生。心懷箕子封時國。身陷倭奴破後城。天盡路歸蠻徼遠。月高帆掛鴨江平。累臣九死干戈地。不似當年李少卿。

右金學曾

平壤城空戰血枯。艱危臨賊效捐軀。包胥誓在終存楚。李廣亡歸竟破胡。絶島風波過對馬。隔江煙火辨玄莬。帛書好寄高麗繭。莫道遼陽隻雁無。

右徐𤊹

釜山烽暗海雲低。十萬征魂散碧蹄。報國有心秦社哭。還家無計楚囚啼。新巢燕子空林裏。舊宅楊花古渡西。到日定知春事淺。人參玉葉向人低。

右陳薦夫

孤危蹤跡到中華。東望殊方去路賖。八道傷殘猶有國。一身淪落已無家。夢過遼水驚歸鶴。愁斷開城聽暮鴉。還相舊君如范蠡。十年生聚翦夫差。

右王毓德

匹馬驅馳樂浪間。孤臣猶幸一身還。月明帳外燐光碧。雨洗刀頭戰血殷。萬里縱橫終報主。百年冤慘未開顏。塗山玉帛今歸去。鴨綠江邊待賜環。

右洪汝訥

憐君亂後入中華。何處逢人問國家。骨肉凋零餘雪涕。鄕關魂夢滯天涯。身歸瘴海淸霜斂。馬過黃河落照斜。萬里長途孤劍客。計程幾日到楊花。

右馬欻

風波不作別離嘆。遼海茫茫去路難。屬國幾朝輸貢稅。殊方若個見衣冠。鴨江問渡淸霜慘。馬邑尋家古壘殘。到日鄕關休涕淚。孤臣萬死過長安。

右康彥登

萬里樓船散作灰。全家赴亂一身回。張良引去韓讎重。蘇武生還虜氣摧。豕首白知鄕路近。鴨頭綠見瘴江廻。令威故國無心返。城郭人民盡可哀。

右張秀英

隣家榴葉晩風吹。點點腥紅入硯池。天意却敎增富貴。花神頓欲吐新奇。豪懷對酌十觴酒。遠客頻叩百首詩。若問此花何處種。傳來安石有誰知。

右黃大晉和石榴韻

絶句二首幷小序

编辑

君詩淸絶洗江西。萬里駸駸路不迷。俊句猶堪追甫白。大名從此殷方輿。

右史汝梅

萬里間關歸故國。英材詩與字俱淸。高談韜略皆經濟。始信胸中富甲兵。

朝鮮被倭奴侵害。擄去男婦不知幾千萬計。幸天威肅將。官兵奮勇。用間收功。適朝鮮別坐魯錦里。自日本。由福建而歸故鄕。余幼兒汝梅。在福建軍門。委用護送歸國。一見客貌。叩其中。皆石畫也。又以詩贈余。余臨行。無以爲贈。竟和韻。留爲一笑耳。

右朝鮮經理標下參謀南京武元全修道人史世用

送魯公識還朝鮮序

编辑

朝鮮魯公識。屬國亂。沒於倭。間道浮海入閩。閩守疆之吏。以屬國故。餼而館之。將授節而歸之。楚泣越吟。似不能一日玆土。而會閩中學士大夫。相與講明孔子之學。橋門觀廳。禮樂斌斌。公識望之門墻之外。語不能了。而意若有所動。稍進席末。私心自喜以爲。若坐春風而更生樂土。忘其身之牢騷也。瀕行而更徼余二三友人之言。與之留連。論其學文。則經術忠孝。莫下古人。此豈其夜郞駭漢。藉中華之緖餘以自詡。夫亦孟氏所謂豪傑之士。悅周公仲尼之道者也。夫周孔之道發明於宋室諸儒。而表章於我明皇帝。蓋我成祖嘗命閣臣。集宋儒所發明。附諸經書爲大全。乃六經孝經,綱目,大學衍義諸書。天下將頒。詔令書成而獨賜朝鮮。至於宣宗朝。又。亦以層國中於。余嘗聞東邦造士法於公識。大都原本經術。與國朝無異。至詢其土風如冠昏喪祭之儀。則一遵朱晦翁家禮。夫朝鮮由來千有餘年。文獻不絶。蓋箕子之遺敎也。若乃士習經術。家守禮法。雍雍乎上國之風。日用百姓可不知其所自來耶。公識故諳於文翰。一聞理學之談。躍然興起。此豈聞所不習而能驟爾相信。嗚呼。我祖宗之澤遠矣。因其歸友人。聊敍數語如此。

萬曆己亥九月日。陳儀號秋濤。撰。

明道堂木屛風正論己亥五月三十日。公就宗師。見此論。謄之日記。

编辑

宗師自題木屛。設于北壁之下。其文曰。近有一種之學大行。闊略於身心間。而以超脫爲入微。以融通爲妙悟。聽其言。分明出老入釋。究其學則曰孔子。孔子人。亦往往以孔子學目之。其爲害蓋不淺。噫。孔子往矣。其書尙在。可考而證也。魯論中所與諸弟子答問。誰非求仁。至稱傳得其宗。非省身克己之顏曾不與焉。則何以也。及作大學以垂世立敎。曰明明德。曰親民。而必曰止至善。乃所列明親之目。則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井然分矣。而復結之曰。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若曰。本在此。止在此。又何其約而盡也。由斯以譚吾身。聯屬乎家國天下。步步莫非實際。豈不廣大。吾身完具此心意知物。種種皆是眞脩。豈不精微。然實實落落。不求之家。不求之國。不求之天下。而全副精神。直歸向裏。吾正吾心。吾誠吾意。吾致吾知。吾格吾物。一毫熒惑。不及其他。又豈不易簡。此孔子盡性之學也。知此者。謂之知本。止此者。謂之止善。識此者。謂之識仁。異乎此者。謂之異端。題西壁小屛曰。以嗜欲殺身。以虐政殺民。以貨財殺子孫。以學術殺天下後世。士君子不可有此罪過。又題東壁小屛曰。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絶學。爲萬世開太平。士君子不可無此功業。蓋此論。排當世陸,王之學。而倡明孔,曾傳受經一章蘊奧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