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錦溪集
卷六
作者:魯認
1823年
卷七

倭俗錄

编辑

在上世。有葺不合尊者。號爲天神。以一劍一璽一鏡。降於日向州。仍都。後遷都太和。又遷于長門之豐浦。又移都山城州。今之倭京也。自開闢以來。一姓相傳云。公請於希安。得見其國史編年及所謂吾妻鏡者。則四百年前。所謂倭天皇者。猶不失其威福。自前世擇大臣一人。摠攝國政。然猶奉行其天皇之命而已。自關東將軍源賴朝以來。政委關伯。祭則天皇。及賊魁之代信長。而倒懸極焉。天皇畿縣之土。盡爲賊魁所占奪。分裂土地。已授其諸將。諸州。多置代官之土。使諸將之食其土者。兼察代官之土。收其土毛。貿販銀錢。輸致王京。以爲國用。代官三萬石。則食土者。自食一萬石。故倭將之多受代官土者。例多饒富。食土者。在前世則猶恥盡取於民。留其半以與。農民不甚貧瘠。將倭不甚豐足。及賊魁之代信長。而箕斂極焉。糞田取盈。藁秸。不屬於民。故將倭富擬秀吉。農民貧無擔石。其所謂攝政者。在前世則必以藤,橘,原,平四大姓爲之。貴以襲貴。賤以襲賤。故當權之倭。猶或重惜名義。不敢恣爲不道。及信長爲其下明知所殺。秀吉自奴隷崛起。攻殺諸大臣。自稱關伯。請受四大姓於其國王。在王所者皆曰。稱伯餘事。惟公姓不可許。賊魁慍退。自稱平氏。其後又改爲豐。今之當路者。皆庸奴市兒之託秀吉。卒富貴者也。倭僧之稍有識者。皆曰。自有日本以來。未有如此時之顚倒者也。

秦始皇時。徐福載童男童女。入海至倭紀伊州熊野山。止焉。熊野山。尙有徐福祠。其子孫今爲秦氏。世稱徐福之後。今爲倭皇則非也。洪武中。倭僧津絶海。入貢中原。

太祖命賦詩。詩曰。熊野山前徐福祠。滿山藥草雨餘肥。至今海上波濤穩。直待好風須早歸。

太祖賜和章曰。熊野峯高血食祠。松根琥珀亦應肥。昔時徐福浮舟去。直至于今猶未歸。

日本之國。其道八。其州六十六。壹岐,對馬則不與焉。其島二。其鄕九萬二千。其村十萬九千八百五十六。其田八十九萬九千一百六十町。其畠十一萬二千一百四十八町。佛宇二千九百五十八。神宮二萬七千六百一十三。男丁十九億九百四千八百二十八名。女數二十九億四千八百二十口。其沿革嬴縮。代各不同。而大略則可以推見也。又曰。日本。極東則陸奧。極西則肥前。自陸奧至肥前。四百十五里。極南則紀伊。極北則若狹。自南紀伊至北若狹。八百八里。自陸奧平和泉至夷海上。三十里。坂東路一百八十里也。嘗謂倭國之大不及我國。及見倭僧意安者。倭京人也。自其祖與父。北學於中國。至意安。初解計學,天文,地理。嘗作土圭。以測日影。略知天地之圓方。山川之遠近。嘗曰。壬辰之役。倭人悉取朝鮮戶曹田籍來。半不及日本云。且以關東及陵奧州道里推之。則此我國極遠矣。

畿內五國

编辑

山城州。上管八郡。行程南北百有餘里。朕跡多有藥方。種生百倍。味升甘大。上上國也。賊魁居焉。稱皇帝。太和州。建十五郡。南北二百餘里。大山繞之。種生十倍。禾稻甚精米極白。門正者守之。歲捧米三十三萬石。與駿河守分食。

河內州。建十五郡。四方二日餘程。布廛許多。王厚而穀出五倍。秀吉之諸將守之歲捧。

和泉州下官三郡。南北百餘里。負山抱海。土地冷寒。五穀無味。魚鼈最多。木工匠捧貢。

攝津州。建十三郡。周逥二日半程。南暖北寒。五穀先登。魚鹽繁盛。關伯守之。

東海道十五國

编辑

伊賀州。建四郡。四方一日程。東南海而北有山。松竹茂盛。土氣暖豐。筒井氏守之。有順慶者極勇。秀吉毒殺。其子大藏自爲守。

伊勢州。十六郡。南北三日程。山海平均。土厚而種一得百。又產白金。京極食之。有大明神宮。土人事之。如事父母。

志摩州。二郡一府。四方半日程。海藻最多。大偶守父子食之。

尾張州。九郡一府一島。南北三日程。土厚地肥。種生千倍。福島大夫食之。

三阿州。八郡一府。東西一日半程。山海多而地氣常寒。五穀不熟。生田三左衛及田中兵部食之。

遠江州。十三郡。耕地七尺。種出千倍又萬倍。掘尾帶脅食之。

駿河州。上管七郡一府。東西二日半程。原野山海平均。土產最多。又有富士山。山形如覆甑。高可接天。頂有大穴。其深無底。暖氣自下直上。有同雲霧。六月尙有白雪。皇明宋太史景濂。有詩曰。萬朶蓮花富士山。蟠根壓地三州間。六月雪花飄素竁。何處深林求白鷴者是也。倭僧嘗傳熟田,熊野,富士。謂之三神山。遊觀者。必齊一旬後。乃無災殃。中村式部小輔食之。伊豆州。三郡二島。東西一日餘程。畠我國畓字多田少。山高海藏。魚鹽類多。中納江戶食之。

相模。九郡。四方三日程。地厚土肥。山淺而無材木。海藻魚鹽多內府。家康食之。鑄名劍。倭中之名府。

武藏州。二十一郡一府。周回五日半程。野廣無山。田畓豐足。野菜多。家康食之。

安房州。四郡一府。南北一日半程。田野平均。魚貝最多。里見氏食之。

上總州。十一郡一府。南北三日程。海岸弘廣。絹布最多。家康食之。

下總州。十一郡一府一島。南北三日程。山海具多。禽獸交充。然無食味。家康食之。

甲斐州。四郡一府。南北二日程。四方極寒無陽氣。五穀不熟。牛馬最夥。左京太守食之。

常陸州。十一郡。周逥四日程。田野頗廣。市衢亦多。牛馬盛。綿饒蠶多。佐竹食之。

東山道八國

编辑

近江州。大管十三郡。周回三日半程。山川田畠。保疆厚潤。種得千倍。隣京春風早。日本四畓國也。京極侍從及石田治府小輔及長東大藏頭分食之。

美濃州。上管十八郡一府。南北三日程。山原田圃多。五穀種生萬倍。綿亦豐。岐阜中納言諸小將食之。土產上品紙。

飛彈州。下管四郡。南北二日程。山深材木多。貢柴薪多鹽。五穀不熟。國之下下國也。金森法印僧官食之。土產黃金魚多。

信濃州。建十郡。周回五日程。陽氣不照。草木不長。海阻無魚鹽。鑿池一丈。桑麻盛。綿帛多。土產名馬。貢麻帛馬。眞田氏食之。

上野州。建十四郡。東西四日程。暖氣足。桑多。絹綿豐而𱋳。致貢。修理太守食之。

下野州。建九郡。東西三日半程。山小而野闊。土厚草木多。種出百倍。

陸奧州。四十九郡。六十日程。土田極膏。百物具備。海中金山。倭奴通行。則必三日齊戒。可濟。地接蝦蛦。廣漠無際。盡倭國不及一州之長廣。其道通處。爲五十四郡。山戎自成聚落。無有號令節制者也。地方又過五十四郡。居人長大而身有毛。倭人稱之我國地云。其地多文魚,貂皮。倭言自奧直渡朝鮮東北。道里絶近。而北海風高。疑不敢渡云。最近關東,嶺南左道。政宗景勝松澗食之。

出羽州。上管十三郡。東西五十日程。暖氣早。五谷先熟。秋田藤大郞食之。

北陸道七國其地甚寒。雪深數尺。

编辑

若狹州。建三郡。南北一日半程。海近有濕氣。魚物多。利鐵多。貢漆。勝俊小輔食之。秀吉本婦姪

加賀州。中管四郡。南北二日半程。筑前四郞食之。

越前州。建十二郡。南北三日半程。山在南。海在北。冷氣不絶。穀不熟。桑麻盛。

越中州。上管四郡。四方三日程。鹽藻魚鼈多。又五穀器械多。貢漆。孫四卽食之。

越後州。七郡。四方六日程。山當南。海環北。五谷不熟。桑麻多。掘里氏久大郞食之。土生細布。常於雪中練曬。能登州。建四郡。東西二日半程。地有冷氣。五谷晩實。利鐵多。鎔大器。桑多衣厚。肥前守食之。

佐渡州。建三郡。四方三日半程。草木茂。五谷繁。魚鱉多。牛馬不知貴。景勝食之。

山陰道八國

编辑

丹波州。上管六郡。四方二日程。王城附庸之國。五穀柴薪全備。玄以父子食之。土產綿紬甚堅。

丹後州。五郡。南北一日半程。魚鱉桑麻。足長岡食之。但馬州。八郡。東西二日程。土厚。粟稗多。柴木饒。土產白金。豐後守食之。

回播州。上管七郡。南北二日程。海多山深。海藻絹布多。右衛大夫食之。

伯耆州。建六郡。南北二日半程。山深土厚。五穀布帛多。輝元食之。

出雲州。建五郡。東西二日半程。樹木瓜蓏相交。土產鐵農器,絹布多。輝元食之。

石見州。建六郡。南北二日程。五谷乏。藻蜜多。以鮑稱名。小下國也。輝元食之。最近我國關東,嶺東等處。

山陽道八國

编辑

播摩。十四郡。四方三日半程。土暖。不見雹霰。絹,布,紙,帛多。衣食足。賊魁諸小將分食之。

美作州。七郡。東西三日餘程。四境圍塞無風。草木衣食繁多。與我國無異。輝元秀家分食之。

備前州。十一郡。四方三日餘程。帶南方暖氣。故草木五谷先秋。致貢早利刀,銳戟。多帛。秀家食之。

備中州。十一郡。東西三日半程。利刀,耘梨多。五穀藻布多。而日飽美食。秀家,輝元分食之。

備後州。十四郡。東西二日餘程。陽氣發於春。盛於夏。秋,冬極寒。五答早熟。酒醢久。賊魁養女壻秀元食之。安藝州。八郡。南北二日半程。山深海近。魚鹽足。五谷無發秀之理。輝元食之。

周防州。六郡。東西三日程。穀種出十倍。蜂蜜,鱗甲類多。關市處處有之。輝元食之。

長門州。六郡。東西二日半程。山南海北。魚鼈類多。稷穀倍他國。輝元食之。

南海道六國

编辑

紀伊州。七郡。南北四日半程。魚鱉鹽菜饒。一名國母州。倭習言倭始祖出降此土。稱國母。三方海欠平地。五谷不熟。賊魁之諸小將食之。

淡路州。四郡。四方一日程。衣鹽魚不乏。良村又多。脇坂中勢食之。

阿波州。九郡。四方二日程。土厚而山多。稷稻豐稔。魚鮮禽獸類多。家政食之。

讚岐州。十一郡。東西三日程。山川田畠平均。百谷豐。魚菜盛。名人多出是地。大中國也。一正食之。

伊豫州。十四郡。四方二日程。原野田畑。火粟田多桑麻。鹽菜豐。左馬助食之。

土佐州。七郡。東西二日程。土厚。五谷純熟。良材多。盛。親食之。野馬州漏未詳。

西海道九國

编辑

筑前州。二十郡。南北四日程。米粟珍寶器械具備。秀成食之。

筑後州。十郡。南北五日程。穀與魚鼈。不可勝食。珍寶器械亦多。金吾食之。

豐前州。上管八郡。南北四日程。近唐爲隣。藥種器充。以金帛致貢。壹岐守食之。

豐後州。上管八郡。四方三日程。桑麻多。布帛五穀。與唐無異。源介等主之。

肥前州。上管十二郡。南北五日程。土地膏腴。種生百倍。桑拓農利厚。魚鳥備食。與南蠻,唐,琉球,呂宋等國爲隣。商軸往來不絶。我國人往來。接待如事土主。左根者食之。雖一隅地小而兵強云。

肥後州。大管十四郡。四方五日程。材木,柴,穀,魚鱉,紙,綿。與我國無異。行長分食之。

日向州。五郡。四方三日程。桑麻,五穀平均。無飢寒。兵。庫最多。義弘主之。

大偶州。八郡。東西二日程。雖小國。食祿豐多。魚鼈紙帛最饒。百物具備。義弘食之。

薩摩州。十四郡。四方二日程。出水高城。雖小國。隣唐故備器用之。雖然。無桑麻。薩摩,日置,伊佐,阿多,河邊,款娃,指宿,結汝,鷄山。與小鹿兒,甑島唐人。有無相通。市衢太平交行。唐蠻船無日不往來。衣服言語小有唐制。義弘主之。

對馬州。下管二郡。四方一日程。離日本之地。故又號爲島。有異珍之寶。勸淸神隨唐。是故。被置探題職。小下國也。義智食之。○東距壹岐島。以待盡日西風終日東風。往來此島。東西長。南北短。土地磽确。水田無一畝。菜蔬之理。只牟麥種於沙石之上。則長不滿數寸。秀有三四實。壬亂前。只通我國之關市。以爲資生。其所產魚角,胡椒等物。自南蠻出來。又獺皮,狐皮等物。在倭國無用。故此奴賤買虜中。而貴賣我國。若金銀,罽布。綾段。則其所重。故不得賣我國。對馬島爲一邦。故其子女所着衣服。似我衣裳。男子幾解我言。指倭國爲日本。稱我東朝鮮爲一國。蒙利於吾東者多。對馬諸人。戴我國之恩。附於我國。秀吉幷呑六十六州。取于此邦。丁酉以後。不通關市之道。恒定月朔。使無無時往來之弊。來貢之船。豫定數隻。使無連船往來之弊。日本出來之物。隨上中下。結定物價。釜山僉使守護一切防按。

天王。卽倭皇帝也。不翦髮。不下堂。望前素食。望後鮮食。在前世。威福已出。置攝政,關伯,大納言等。以攝君事。中歲以來。攝政等擅命。所謂天王者。號令不出。主。城。置奉行一人。看護王城內外。秀吉之世。則德善院玄以者。爲王京。奉行者。典守之稱號也。○平信長統一時。帶其官爵者。任其職事。秀吉時。土地分割給官者。雖有官名。不治其職。以上官及任州郡者。皆稱將倭。將倭部曲。謂之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