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溪集

1823年
卷一

語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國之有君子。不其重歟。君子於人國。雖或未克晉用展布志業。而其功利之裨於國者。自有不可掩者。微君子。國其奚賴焉。壬辰島夷之變。龍駕遠狩。廟社播遷。宗國之危。凜如一毫。而魯公認。仗義討賊。不幸被虜。而捨命不渝。使夫夫。皆知君親不可背。寇賊之必可討。節義之必可執。故雖八域糜爛。兩京淪亡。而能使人心固結。國勢底安。其有功於國。豈淺淺哉。陷于重溟。濱于九死。萬里生還。一節皭然。非君子而能之乎。雖扼於仁弘。不克登庸。胸中講究之石畫。不少施行。而若使當時微如公諸君子。張皇忠義。收拾人心。國其可爲國乎。蓋嘗論之。一事一業之功利。不過施於一時。而扶植節義。培養人心之功利。施於無窮。然則仁弘之扼公。不過扼公之官職。至於節義之扶植。人心之培養之功利。不能扼也。抑又奚憾也。若夫折旋講席。討論經傳。祖述程朱。劈破異端。則宗師降席而賓禮。諸生作詩而贊美。使隔海萬里之人。咸知我國冠婚喪祭之必以禮。起居飮食之必以禮。不以羅麗而例之。其對揚聲明。有功於國。又何如也。曾見黃石齋所撰博物典彙。敍外國風俗。至我國。許以嘉域。石齋。以道德文章節義。冠冕一世。而其論如此。居在福建。而公之講學。曾在福建。則安知不聞公論議而遂許以嘉域也哉。儘乎君子之有重於人國。微君子則國無以爲國也。我李於公家有世好。一日。公之後孫守國。袖公遺集。來示要序。語至于再三。不可以終辭。故遂牽連。書之如此云爾。

崇禎四丁丑至月日。翊衛司翊衛李洛秀。序。

古者。男子生而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若錦溪魯公。眞能男子乎四方矣。萬曆中。天下有事。公海外書生。操金戈走國難。浮海東窮日本。由日本再戰鯨濤。南奔百粤。由粤北上。乘驛以朝燕。由燕始東返朝鮮。其落日本。抗節磊落。使鱗介蠻俗。咸服吾邦有不二心之臣。游於閩之庠。覩朱夫子遺風。講明吾東學問。以合乎三代之典則。於是閩人洒然起敬。發周禮在魯之歎。陳辭帝廷。乞早東歸。聖天子褒之以文山之忠。北海之節。公惟生長東國。習熟敎化。故卒能秉國之光。宣于四方。耀于上都。此行雖公不幸。實國之大榮也。秋葉一身。橫行數萬里絶域。扼虎口。溯蛟涎。浩然無懼者。豈非忠義爲吾甲兵。物莫之爲害耶。是以我昭敬王。嘉其生還。多其策略。至此古社稷之臣。嗚呼壯哉。公後孫守國。示余此帖。余竊以托名爲幸。樂爲之言。

嘉善大夫。開城留守錦城吳翰源。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