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集

1823年
卷一

语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国之有君子。不其重欤。君子于人国。虽或未克晋用展布志业。而其功利之裨于国者。自有不可掩者。微君子。国其奚赖焉。壬辰岛夷之变。龙驾远狩。庙社播迁。宗国之危。凛如一毫。而鲁公认。仗义讨贼。不幸被虏。而舍命不渝。使夫夫。皆知君亲不可背。寇贼之必可讨。节义之必可执。故虽八域糜烂。两京沦亡。而能使人心固结。国势底安。其有功于国。岂浅浅哉。陷于重溟。滨于九死。万里生还。一节皭然。非君子而能之乎。虽扼于仁弘。不克登庸。胸中讲究之石画。不少施行。而若使当时微如公诸君子。张皇忠义。收拾人心。国其可为国乎。盖尝论之。一事一业之功利。不过施于一时。而扶植节义。培养人心之功利。施于无穷。然则仁弘之扼公。不过扼公之官职。至于节义之扶植。人心之培养之功利。不能扼也。抑又奚憾也。若夫折旋讲席。讨论经传。祖述程朱。劈破异端。则宗师降席而宾礼。诸生作诗而赞美。使隔海万里之人。咸知我国冠婚丧祭之必以礼。起居飮食之必以礼。不以罗丽而例之。其对扬声明。有功于国。又何如也。曾见黄石斋所撰博物典汇。叙外国风俗。至我国。许以嘉域。石斋。以道德文章节义。冠冕一世。而其论如此。居在福建。而公之讲学。曾在福建。则安知不闻公论议而遂许以嘉域也哉。尽乎君子之有重于人国。微君子则国无以为国也。我李于公家有世好。一日。公之后孙守国。袖公遗集。来示要序。语至于再三。不可以终辞。故遂牵连。书之如此云尔。

崇祯四丁丑至月日。翊卫司翊卫李洛秀。序。

古者。男子生而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若锦溪鲁公。真能男子乎四方矣。万历中。天下有事。公海外书生。操金戈走国难。浮海东穷日本。由日本再战鲸涛。南奔百粤。由粤北上。乘驿以朝燕。由燕始东返朝鲜。其落日本。抗节磊落。使鳞介蛮俗。咸服吾邦有不二心之臣。游于闽之庠。睹朱夫子遗风。讲明吾东学问。以合乎三代之典则。于是闽人洒然起敬。发周礼在鲁之叹。陈辞帝廷。乞早东归。圣天子褒之以文山之忠。北海之节。公惟生长东国。习熟教化。故卒能秉国之光。宣于四方。耀于上都。此行虽公不幸。实国之大荣也。秋叶一身。横行数万里绝域。扼虎口。溯蛟涎。浩然无惧者。岂非忠义为吾甲兵。物莫之为害耶。是以我昭敬王。嘉其生还。多其策略。至此古社稷之臣。呜呼壮哉。公后孙守国。示余此帖。余窃以托名为幸。乐为之言。

嘉善大夫。开城留守锦城吴翰源。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