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錦谷先生文集
卷四
作者:宋來熙
1907年
卷五

書啓

编辑

地方官傳諭後附奏戊戌

编辑

臣跧伏窮鄕。庸陋無似。從少多疾。不能自力於問學進修之工。近又隨分祿仕。直一蔭途中常調耳。今此美爵華啣之節次推排。萬分踰涯。惝怳兢蹙。無所容措。繼又道臣傳宣恩諭。期勉諄複。必欲致臣於筵席之末。有若臣之足可備數於啓沃輔導之列。而所施非宜。益增惶駭。是豈蟣虱微臣所敢承當之眷寄也哉。拜受九頓。五內震灼。尤不省置身之所。曾縻官守而濫竊隱遯之美號。本非遺逸而尙膺旌招之盛禮。名實之乖盭。莫此爲甚。必由臣身而將有龍斷之譏。玷累朝廷。傳笑四方。非細故也。天鑑高懸。應有眞僞之莫逃。公議駁正。當無名器之久辱。區區血祝。惟在於此而已。附奏體嚴。不敢張皇煩複。容俟日間。謹當冒入文字。仰請處分云云。

史官諭旨後書啓庚子

编辑

臣向在春間。罄悉衷曲。附陳縣道。俾卽狀聞。而自謂必蒙仁天之照察矣。微誠未獲上孚。忽於玆者。近侍遠臨。賚傳召旨。如臣螻蟻之賤何等微細。而致勤聖敎至於如此哉。揣量涯分。實難堪承。伏地震灼。惶汗浹衣。岡知措躬之所。從當收拾神魂。申上章牘。仰冀聖明之財察。此外更無所達矣。

地方官傳後諭附奏辛丑

编辑

臣於春間。冒上一疏。有所陳勉。兼暴情病之實。極涉屑越。而聖明不以爲罪。反下溫批。繼有樂院除命。猥以無似。驟躐職名。幸卽遞解。而臣仰戴異數。心愈惶怖。歷月靡已。不料玆者。伏奉下諭。十行綸音。眷禮隆摯。臣雖至頑且愚。寧昧君恩之可感。分義之至嚴。而惟是狗馬賤疾。專由風眩。循環發作。而今年則視前倍加。危證闖出。長委枕席。如欲捨命承膺。則恐招萬適之譏。實非聖世之所願聞也。以是不敢生蠢動之計。自速慢命之誅。孤負莫甚。祗伏戰隕。誠不知轉身之地矣。

史官諭旨後書啓

编辑

臣以無狀。厚誣一世。上欺君父。致誤殊眷。前後所蒙。俱是匪分。又於向者。陞除風憲之貳。其地望淸峻。責任緊重。尤豈合於蔑裂迂淺望實俱輕者哉。幸卽遞改。而兢愧愈切。今者夢寐之外。近侍來臨。傳宣恩諭。禮重辭摯。超出常例。臣之駑劣。不廁恒人。雖以聖上則哲之明。猶不能察臣之中實空疎。每以不相稱之語。輒勤綸綍。王言流布。瞻聆駭惑。莫非臣謬竊虗名之罪。震灼隕越。萬死猶輕。與其冒虛失實。貽累淸朝。寧伏違命之誅。小安私分。故敢效虞人之義。粗守溝壑之志。加以疾病難强。末由起動。竟使王人虗辱。尤不勝惶怖。謹當收拾神思。罄陳形實。仰瀆宸聽。恭竢處分矣。

史官諭旨後書啓癸卯

编辑

臣於春初。附陳情實於縣道。恭竢違傲之誅。方切兢惶。不料簪筆之臣更來傳諭。德音隆重。恩意崇深。如此异數。一宜難堪。况前後頻仍者乎。臣誠感激震越。置身無所。臣雖迷劣。猶知君命之不可俟屨。而屢違恩召。不敢承膺者。誠以狷滯之性。咫尺之守。終難移改。從前控籲。竭盡所蘊而無餘矣。今何敢徒費蔓辭以瀆聰聽哉。顧臣所患病疾。視前有加。兼於今月初。有妻之喪。方殯在家。卜地營葬。當爲次第。而添呻委頓。無以自力了辦。况望其遠道之起發乎。昔朱子以其家間喪葬之役。請辭召命。盖宋朝仁厚之政。盡其體下之道。故臣下亦得以輸其情矣。臣亦竊附其義。凡繫細瑣。仰恃慈覆。敢此冐陳。伏乞哀憐財赦而收回召旨。俾安賤分。千萬祈懇之至。

史官諭旨後書啓甲辰

编辑

臣於前臘。首實逋慢之罪。冒上一疏。恭竢嚴勘。而反蒙溫批。仍有幡然來造予日望之之敎。臣仰戴異渥。冞切震灼。曾未幾月。近侍委臨。宣諭聖旨。招徠之意極爲懇摯。臣奉讀未半。惶汗浹背。誠不知容措也。前後恩禮若是隆重。則不俟駕屨之義。臣豈全昧。而只是才學空踈。疾病難强。實無以承膺。益不勝隕越戰兢之至。當於日間。謹具文字仰籲。終若登徹。則庶幾微情獲蒙財察矣。

史官諭旨後書啓

编辑

臣跨歲病淹之際。添得喉痺之症。呼吸喘急。僅存縷命。忽於此時。史官遠來。宣傳聖旨。其所以招徠之意丁寧懇惻。逈出尋常。如臣醜差實非敢承者。拜受擎讀。惝怳震駭。榮反爲懼。不知所以爲計矣。臣之情實。從前已竭於章疏之間。自謂聖明之洞照。而猶未蒙矜察。收召不置。若是逾切。則臣將爲以退媒進。岡上誣世之歸。隕越驚戰。當復如何。目今病伏呻𠿝。兼以震迫於誤恩。怔忡眩瞀。欲起還仆。旣無蠢動之望。徒增慢蹇之罪。祗伏竢譴。莫省所對。病若小間。則謹當冒進文字。罄陳微悃矣。

地方官傳諭後附奏己酉

编辑

臣竊伏草萊。奉諱以來。攀號之誠雖切。而疾病之軀難强。旣自涕戀。又極惶隕。玆者道臣賚傳恩諭。德音隆重。今當新服厥命之時。奮勵於讀書明理之工。勉臣以筵席啓沃之責。臣祗拜莊讀。仰戴異數。不覺感涕之交頤也。如臣蔑裂之賤。廁於收召之列。千萬不近似。臣不免自欺而上欺君父。以致恩禮之屑越。故寧伏違傲之罪。而從前不敢進身者。已有微諒之熟。粗守溝壑之志。而至於今日。又以待賢之禮待之。則聖上之欲致愚臣者。適使臣愈不敢進也。噫。君臣之義。根於秉彝。承此懇側之旨。則一進輦下。以謝天眷。自是分義當然。而狗馬之疾。日益沉篤。跬步蠢動。斷矣無望。死非所恨。而只是辜恩負德之爲可恨也。瞻望雲天。但切悲泣。倘或病氣少甦。則當以文字畢陳微忱。

史官諭旨後書啓壬子

编辑

臣以苫塊餘喘。冥頑尙存。而病癃神耗。朝夕待盡。忽於千萬意慮之外。史官遠臨。傳宣薦士之命。儘出於大聖人詢蕘之盛德。有以仰見求道之誠圖治之志。臣百拜攢祝。而似此蒙蔑之廁數詢問。非所堪承者。則惝怳驚駭。罔知攸措。非但身在草野。薦人於朝。極涉出位。義有所不敢。矧臣情勢甫過闋制。何敢遽同恒人而妄有論列哉。淸問之下。無以冒承。益增惶隕悚惕之至。

史官諭旨後書啓

编辑

臣衰病凘綴。近益添㞃於草土之餘。半入鬼門。飾巾待盡。而迄今綿延。臣亦自怪。不料玆者。聖慮遍溥。遠遣史官。致勤招徠。諭之以世臣之義當世之事。辭敎諄摯。視遇逈隆。實非如臣醜差疲癃之所敢承膺者。則虗辱王人。徒紆恩禮之曠絶。跼高蹐厚。兢惶忸縮。益不知措身之地。而臣之疾病如許。視息昏霿。未暇詳對。從當收拾神識。以文字罄陳實形。仰冀聖明之矜察焉。

地方官傳諭後附奏癸丑

编辑

臣自六月以來。宿疾之外。加以泄痢。沉綿四朔。勢甚危惡。人謂必死。屢試藥餌。僅向小减。得延今日。而臣年踰六十。衰敗特甚。纔經大病。氣血虛奪。餘喘不翅如絲。熄滅之期。非朝卽夕矣。不料玆者。守土之臣。宣傳聖旨。丁寧懇惻。反覆提誨。可泣神鬼。噫。臣雖潔身長往者。殊渥至此。則當變其所守。况又嘗粗聞事君之道。則豈不欲卽日趨赴少伸狗馬之忱。而精神筋力一味昏憊。萬無起發之望。重負逋慢之罪。秪伏隕越。惟竢朝譴而已。

單子乙卯

编辑

恐鑑伏以今見吏曹移文于本道辭意。則綏陵遷奉時輓章製述之任。以賤名混廁於抄啓。念此爲任實惟在朝詞臣之選。來煕以草野疎賤。何敢唐突於其間哉。且以下道汚穢之疾。數月危劇。落席昏昏。不省人事。假使無他難安。卽此病勢。萬無濡毫運思自力製進之望。自顧悶塞。惟俟違慢之辜而已。敢將危悰。私禀于城主閤下。伏望據實報營。以爲轉聞。俾蒙早賜變通之地。千萬幸甚。

地方官傳諭後附奏

编辑

臣病伏三朔。與死爲鄰。向以輓詞未能製進之意。私懇縣道。俾爲轉聞。而今奉諭音。未蒙反汗之命。自顧病勢較前愈加。實無自力運思之望。隕蹙罔措。祗竢違越之誅而已。

地方官傳諭後附奏丁巳

编辑

臣衰病沉淹。氣息綿綴。惟俟就木之期者久矣。至今延存。臣亦自怪。不料玆者。聖慮遍溥。收召遠外諸臣。而如臣愚魯。亦廁其間。德音隆重。恩意崇深。伏讀感惶。措身無地。聖敎至此。苟有人心而粗知君臣之義者。何敢不一趍簉。而惟是蔑裂不敢承。自量甚審。執迷之腎腸。守之彌固。况此蹣跚勃窣。萬無自力之望。雖欲冒進而其勢末由。又有特蒙資級之晉擢。旋除水曹佐貳。梁鵜軒鶴。非徒招譏於四方。緣臣無狀。汚褻名器。恐有傷於治世綜核之政。祗伏懾劫。罔知攸計。當以文字罄竭未盡之懷。

地方官傳諭後附奏辛酉

编辑

日前疏本祈免職名與恩賜。未及承批。而玆者叨被召諭之下。臣之惶霣竭蹙。曷有其極。至於世祿之臣。處於父母之邦者。則當責之以君臣之倫。如臣空踈陋劣。千萬可笑之蔭調賤士。何足擬論於出處之義。招徠之禮乎。至引臣先祖文正故事。而反覆丁寧。鄭重惻怛之意。溢於辭表。臣奉讀未半。涕下交頤也。臣誠不肖。未克趾承先美。仰裨聖德。臣之罪戾。一倍增重。矧今新有剡薦。講席將開。欽仰贊誦。而臣則非徒蔑學。且以年邁氣殘。羸癃轉甚。無由蠢動。不然則何忍跧伏鄕曲。不思所以少效涓埃乎。旣無一毫補益之資而徒紆眷寄。終牾恩命。罪合萬霣。祗俟嚴誅而已。

地方官傳諭後附奏壬戌

编辑

伏以臣疾病深痼。一息僅延之際。不料玆者。守土之臣。傳宣別諭。十行絲綸。丁寧諄複。雙擎伏讀。隕越驚戰。當復如何。抑臣惟念日月之明。無幽不燭。而覆盆之底。猶有遺照。故微臣垂死之狀。無由詳悉上徹。謂臣猶可以勉强起發也。臣罹此疾。洽滿四朔。循環無間。大病餘喘。不翅如絲。熄滅之期。非朝卽夕。長委枕席。無以惟意運動於戶庭之間。何暇擬論於自力登途乎。宜亟陳章自列違傲逋慢。而精神昏惑。不得把筆以治文字。含意莫遂。徒增悚鬱。聖明細加矜諒。則臣感戴恩意。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區區不勝祈望之至。

地方官傳諭後附奏癸亥

编辑

臣之頹齡如馳。痼疾日㞃。飾巾待盡。餘生可憐。而只是遠在鄕曲之故。日月之明。未免覆盆之遺照。乃者忽蒙收召。十行綸音。丁寧懇惻。臣非木石。寧不知感。矧今三陽回泰。萬品昭蘇。天心奮勵。講筵日開。廣招宏碩。將求啓沃。圖治如此。好士如此。誠得眞儒以輔佐之。其德業功烈。何可量哉。而以如臣百無寸長者。强充其數。施以隆禮。臣竊歎惜而愧恧。不可涯涘。以此朝夕就木之身。筋骸都消。庭宇咫尺之間。猶且匍匐顚頓。不成步履。何望黽勉自力於道塗也。雖欲進謝恩命。退塡溝壑。而其勢末由。亦宜罄竭衷曲。暴於文字。而神精昏聵。莫得運思。違慢之罪。到此益深。不勝惶恐隕越之至。伏乞諒臣虗名無用之狀。疾病難强之實。特賜矜恕。千萬祈幸。

地方官傳諭後附奏甲子

编辑

臣才承疏批。旨意諄複。伏讀感隕。曾未幾日。守土之臣。賚宣恩諭。俾臣簉朝。是豈蟻虱賤品所敢承當之眷寄也哉。臣以世祿之裔。本非逃空長往之類。則今當嗣服初元之時。一近咫尺之地。獲瞻日月之光。實是大願。矧惟廞衛出堩。隔在未久。宜伸奔號。兼爲奉慰於殿下之前。而只是衰疾凘頓。際此陽和。猶且密室藏蟄。飾巾待盡。雖有隆遇。而寧能自力起發乎。臣震灼悶塞。罔知攸措。自速違命之誅。席藁私室。祗俟處分而已。

地方官傳諭後附奏乙丑

编辑

臣比年以來。舊誣新祟迭出沉苦。得延今日。而餘喘不啻如綿。飾巾待盡。非朝伊夕矣。不料玆者。守土之臣。宣傳聖旨。丁寧惻怛。反覆提誨。眷寄勤懇。溢於辭表。奉讀未半。且惶且感。臣嘗粗聞事君之道。固當竭蹶趨承。不俟駕屨。而病情一味危苦。房闥動作。亦不能惟意。則豈有起發登途之望乎。慢命之誅。自知難逭。只合素幕祗伏。惟待嚴譴。當於病間。更以文字悉陳微衷矣。

地方官傳諭後附奏丙寅

编辑

伏以太廟之祔享。禮成於制闋。三殿之洪號。載揚於加隆。矧又東朝撤簾帷之儀。事光簡冊。聖上摠機務之聽。庶政維新。且伏聞冕迎有期。造端基福。實肇於斯。慶忭贊祝。曷有其極哉。惟是臣病伏窮巷。心懸象魏。未遂趍詣。慚愧悚慄。罔知攸措。不料玆者。叨被溫諭。十行旨意。丁寧懇惻。如伏尺地。親聽玉音。誠不覺宸嚴之隔遠也。臣惶恐隕越。措躬無地。臣奉讀聖敎。以幡然登途出入講筵提誨。而殿下今當新服厥命之時。宜益奮勵於讀書明理之工。而當有筵臣之講劘討論。務盡精義。若於臨筵之際。從容咨問。虗心採納。則聰明日開。而聖學日新矣。至如臣者。少而失學。老而荒陋。只是千萬可笑之蔭調。何足議論於講筵之出入乎。聖人有言四十無聞。斯不足畏。今臣則將兩四十。而猶未免無聞。以若空踈。設或趍簉。而所陳不過於章句訓誥之末而已。終有何益哉。且自數年前。大病嬰身。軀命垂盡。筋骸都銷。庭字咫尺之間。猶且匍匐顚頓。就木之期。非朝伊夕。實無蠢動之望。神思昏荒。末由罄悉於封章。伏乞聖慈哀而憐之。幸加財赦焉。

獻議

编辑

王妃卒哭後殿下黑白笠當否議癸卯

编辑

臣民無祿。坤儀告闕。聖心悲疚。寧有極哉。繼又聞玉候順經痘疫。匝域歡忭。而臣病蟄邱壑。未伸慰賀之忱。伏辜頌愆。恭竢嚴勘。意外禮官以殿下笠制博議之命。至及賤臣。臣誠惶隕。不知措躬之所也。臣自顧蒙蔑。素昧禮學。今於邦禮之疑文變節。何敢妄自論列。以犯汰哉之誚耶。况又被疾。神識昏憒。無以對揚明命。虗辱王人。臣益增悚惕之至。

遷陵時大王大妃殿服色議丙午

编辑

臣病伏窮鄕。神識昏昧。尋常事爲。亦不能如意酬接。矧惟國家典禮。尤何敢容議於其間。然旣承詢問。禮官遠至。則在臣分義。又不敢喑嘿不言。以孤負聖意也。竊伏念該曹之依癸丑年例。以淺淡服磨鍊者。倣昔朞制之時也。若據庚寅年服制。則向者頒行之儀注似無異同。而復用淺淡之制。果有不相應之端。今此傳敎之今番與癸丑有異終涉疑眩者。亦可以仰認微意矣。惟在廣詢而用其中。恐不必專拘於謄錄前例。伏惟上裁。

大殿嗣位後大王大妃殿加上位號議己酉

编辑

臣病癃神耗。近添新恙。委頓床席。不意今者。禮曹郞官。遠臨窮鄕。以東朝位號宜有加上致勤下詢。而臣伏念朝家進號之節旣重且大。則賤見蔑識。不敢仰對。虗辱明命。祗增悚慄之至。

魂殿與徽定殿祝文式議己酉

编辑

臣本禮學空疎。無所知識。而每當國家典禮。輒蒙詢問之命。惶愧之極。實莫知仰諭也。夫帝王入繼之義至重至嚴。雖兄繼弟。叔繼侄。只以承統爲序。有父子之義而無父子之名。凡於倫屬之稱。亦不可紊。故英廟之於景廟。稱皇兄。稱孝嗣。必以是焉。則翼宗室祝式。似當援以爲據。至於魂殿與徽定殿祝式。果無的見於禮書。而第按唐宣宗時。於穆,敬,文,武四室禘祭祝文。禮院奏以但稱嗣皇帝臣某。宣宗之於穆宗。弟也。於敬,文,武。叔也而通稱嗣皇。則今亦通稱嗣王。或爲可據。而我朝則特加孝字於嗣字之上。未敢詳其當初議定之意也。昔文元公臣金長生嘗論此禮以爲當依通典自稱嗣皇某。於先君亦當別有稱號。而未有儒先定論。不敢創說云。與今日所値。實無異同。而先正之不敢創說者。如臣謏淺之見。尤何敢卛爾論列耶。謹以舊聞昧死略陳。而誠不免汰哉之懼也。伏願聖明更加博詢於知禮諸臣。俾盡審擇。恐合事宜。

全溪大院君墓告文屬稱議

编辑

今因禮曹啓。以全溪大院君,完陽府大夫人,鈴原府大夫人墓所告文中屬稱事。有所下詢。而臣病伏呻痛之際。神思如在烟霧。其何能容議乎。然竊嘗記程子曰。爲人後者。謂其所後爲父母。而謂其所生者爲伯叔父母。此天地之大義。生人之大倫。不可得以變易者也。先正文元公臣金長生嘗疏論此禮。亦謂當依程子說。稱叔父稱侄。今若以是考證。則似爲可據。伏惟上裁。

經筵繼講冊子議壬子

编辑

臣素甚謏陋之中。近又老病凘頓。神識昏瞀。今此繼講冊子問議之命。何敢與聞。而竊按擊蒙要訣之讀書次第。實本於朱子之意。後學似不敢改議也。若依此規。則孟子之後。固當繼以中庸。玩索性情之德。位育之妙。則似益親切有味。而亦或以暇日。兼講綱目。觀其是非得失之論。究其興衰治亂之政。則尤當有效於政治矣。臣猥縻筵啣。纔上靳免之章。方俟處分。則宜不容濫有陳議。而徒感下詢之盛意。有此妄對。益不勝惶愧悚仄之至。

純宗室追上廟號尊號時仍行改題主議丁巳

编辑

千萬意外。禮官承命遠來。下詢者國之典禮也。臣坯伏田間。無所知識。加以疾病濱死。神思昏短。凡繫禮疑。宜不敢妄論而詢及在野。聖意勤至則亦不敢泯默無對。今此追上廟號尊號於純考。寔出擧國同情之請。而禮曹草記改題主之禮。似當援用肅宗辛酉追上定宗室廟號謚號時謄錄。其時亦依仁烈王后徽號加上後仍行改題之例。則當爲今日之可據遵行。臣何敢更容他說。伏惟上裁。

嗣位後中宮殿進號議癸亥

编辑

臣癃疾委淹之中。不意奉諱。北望號痛。而未卽奔詣。冞切跼蹙。千萬料外。儀曹郞官以中宮殿進號之節。銜命宣示於窮谷。尤不勝驚惶愧惕。罔知攸措。且伏念臣之草野賤微。與聞朝議。非徒私分之猥越。自來愚昧。加以老病。神識昏憒。實不敢妄有供對。虗辱詢命。尤增悚惶竢罪之至。

嗣位後宗廟景慕宮魂殿祝式及英宗室以下四世大行大王屬稱與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服制

编辑

小臣疾病。朝夕待盡。神識昏迷。尋常酬酢。猶且茫然。意外禮官以嗣位後宗廟魂殿祝式。英宗正宗純祖翼宗憲宗大行大王屬稱。景慕宮祝式與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服制磨鍊詢問之命。至及賤臣。臣以蒙蔑。素昧禮學。而况今所議。乃國家典禮之重。益不知所以仰對也。日前進號之議。緣此耗荒。亦不敢妄爲容喙。則今豈有所異乎。只竢慢命之誅而已。

上姑夫李校理敎源○己卯

编辑

稽顙。積阻音候凡幾月矣。哀蟄鄕僻。廢斷人事。而嚮慕之忱。則何日不勤。無以自致。匪意下疏。怳奉崇誨。傾慰難量。而出於陽月。今始傳到。則信乎山川之夐闊矣。仍審間有腫患。雖屬過境。豈勝驚慮。倏己歲改。伏問新休滋至。氣度茂膺蔓祉。第年荒。調度之艱。勢所難免矣。回想五六年前。安知有今日饑困。而升沉榮辱。本自無常。君子隨遇而安。無入而不自得。則暫罹窮厄。未必非玉成之意耶。物之恒情。每覺往者短而來者長。故憂戚之來。若不能耐住。然推往知來。都是夢幻泡影。初無遅速於其間。直當任之而已。未知如何。婦侄。視息苟延。歲律再更。迅晷莫追。祗增號霣。重以疾病纏綿。枕席宛轉。尤極苦惱。新搆粗完。而力不從心。猶多未遑。數十年靡室。僅得庇身。可謂足矣。杳然瞻望。拜謁未易。臨楮尤增伏悵。

上尹參判聲大○乙未

编辑

庶弟之喪。姑未造主。而亦可行虞否。

付紙題主。旣非士夫家所當有之事。則本無疑論。而禮輯追後立主條。亦只論題主之節。而不及於虞卒等祭。今無更爲考據之道。但開元禮。三殤。不立神主。旣虞而除靈座云。雖不造主。可爲行虞之據耶。此則未敢知矣。

上尹參判丁酉

编辑

尙州興巖事之自夏間有端緖。想已記存矣。新使到界之後。因尙牧所報。窮治院任而止矣。尙牧之前後處事。終難塗抹。邇來士論更激。列邑通章齊發。華院之抵泮中。辭意尤極深重。見今議論之崩騰。似無按住之勢。姑未知如何歸竟矣。今此成生之晉。可以細悉其此近物議。而猶未詳洛下之議更爲何如。此等事。必須京外之合應。然後可無僨誤。而不然則徒爲嫁禍士林。增其世道之紛競而已。還爲之憂嘆。坐此僻隅。無以詳知其事勢。如可調停而都無事則好矣。而果是公議之齊憤。難以沮遏者。則其在扶植士論。懲勵醜正之道。亦不可尋常拋置。待成生所告。俯悉本事後。諒機指敎。而係是不少之事。轉議醫巷亦何如耶。顧此忝在本孫。一付士林。不必干涉。而適在近地。尤詳其委折。則不能無憤慨。儘是秉彜之攸同。而又有任名。每事必來問。雖無勸沮。而此非可閟耶。猶未詳洛下之議。有此仰探。如有所聞。則詳敎伏望耳。

上尹參判己亥

编辑

夾紙敎意謹覽。而前者數次書達。可以俯燭姻下之本意。而今此有所下詢。還愧前書之辭不達意也。大抵旣聞其事端之全非荒說。則忝在本孫。雖不參涉會議。載名通章。而是非之心。根於秉彝。則凡有人客之來問。擧其入聞而略道尙牧之全無顧藉。卽酬酢間便是例也。至於臚列而聲討。責在士林。鄕曲之論。雖皆齊憤。而洛下之議。若或歧貳。則事必無成。徒惹紛梗。故向來書告者。亦不過采其本事之緊歇。諒其機會之成否。果是不可拋置者。則思所以詢謀於親知。無足提說者。則以不必輕爲發端。當指諭於儒生而已。何曾直陳其主掌是事乎。雖以姻下言之。匀是爲先之事。則自有至親之許多諸房。非姻下之獨自苦心者也。那中與醫衖。設或足以周章。而與姻下旣非尋常知舊之間。則爲切姻間擔當主論。誰肯認之以公議乎。姻下亦粗識此義。故醫巷則初無片言隻字之說及此事。向因成儒之往。略陳其槩於下執事者。亦由曾莅嶺藩時。旣有往復。想必略悉其端緖。故慮其鄕儒之或有迂闊不濟事。探諒事機。獲聞其可否者此也。外間浮薄之談。不諒實情。好爲譸張於疑似。非但此事從前每多憑藉成言之端。故姻下之於醫巷。在京時旣不頻面。下鄕後亦無頻書。有若覊縻。則今此書托之說。眞是皮不存。還不滿一笑也。然世或有萋斐成錦。粧僞認眞者。亦是可畏也。一言蔽曰在本孫則雖或有私相是非。而若其懲討與否。當一付於士林。爲本孫之姻戚者。亦豈無是非之論。而至於主掌與否。又當別有士友之公視公聽者裁度而處之。此等事。惟視理義之當否。不可挾雜於私好。苟可爲而無一箇直士之擔着者。則實關於世運也。不足爲而妄有執言。則亦必有公議之打破者。於斯兩者。惟當任置而嘿觀耳。幸以此意一番轉誦於醫巷。而或於姻下有說話之橫流者。則直示此書。俾各洞悉亦無妨。未知何如耶。

上尹參判庚子

编辑

醫衖抵那中書謹覽。而代撰二字。果因春間諭語而歷叙爲說。今番何嘗有窮經東岡等句語耶。文辭短拙。未易曉暢。固所自知。而人之見之者。或昧前諭而混看致訝者。亦無怪其然矣。只當自誦不暇。何可徒長頰舌。枉費分疏耶。且因史官傳言。認非自下製進。觀其措語體段。儘爲自別。而親撰與否。猶難的知。故不敢特爲敷衍者。良有以也。然誕敷誠禮。至或賜以手書親諭之。丁寧懇惻。從古何限。而前輩章奏之間。未必一一擧似而或有略之者矣。今見呂果諸疏。就自反謙抑上。作爲一篇之起頭。其在遜言致警之道。始知文勢之固當如此。而鄕曲僻陋之見。未曉體例。徒倣古義。可謂迂儒之不知合變者也。重爲之誦愆慚恧而已。尋常文字之一轉語。亦未免惹人驚怪。則其醜劣無似之狀。可以推知。而濫叨虗名。上誤恩禮。下招譏議。一身顚躓。不足自恤。而貽累昭代。誠非細事。然而無朝貴之半面相熟。旣不能導達此意於黈纊之下。反爲按例混及於千不近似者。此豈進退賢愚之本意哉。若因䟽語做錯而永爲擯棄。則當無悔恨。亦何必曲爲剖釋。使聞於時相耶。見聞謏淺。向後謬誤。又當不止於此。都不如更勿擧擬於招徠之列。惟在揆地之善爲敷奏。以是送言而另圖。實爲無妨耶。

上外兄李參判寬溥○己亥

编辑

省禮。千萬不意。令季氏從奄至不淑。此何報也。始焉愕貽。猶疑其未眞。承訃爲位慟。不能已已。伏惟友愛加隆。懷何可處。其行懿才學。可以宜家需世。而一未展布。低迴蔭路。亦認非其所欲者。年前摻別之時。約以待得一麾還鄕之後。俾作晩景相須。今忽已矣。非但素所期許之邈焉難追。其生也若不偶。而坎壈邅迍。又不得壽。理之難諶。一至於此耶。伏問春寒。服中體度不瑕有損。返柩當在何間。葬地亦叶合祔耶。稚小之許多羅列。重爲之酸噎。而善爲成就。可報不食。此足爲萬一寬慰之道。言之及此。益可悲耳。外弟省狀僅依。解紱做閒。雖爲便道。而非分職名。來纏於萬不近似。已有控辭。而愈致勤諭。惶恧震灼。實欲鑽地以入而不可得也。

上李判書翊會○己亥

编辑

拜違積歲。景慕之忱。恒益勤止。冬令戒寒。伏惟體候萬安。伏慰。不任區區。侍生杜門將老。幸免他虞。而志氣日頹。尤悔山積。每有獲瞻奉敎之誠。而隔此逖遠。疾恙頻又侵尋。幷與書候而不能以時修敬。益切悚汗。就仲父幽堂之誌。年前在洛時。略綴數行記實。以備裁擇。而冀蒙據此更述。間或留神否。仲父早閼天年。而潔行敏悟。實有可記。若使晻昧而不著。則尤當爲無窮之恨。故願得一言之表章。俾爲徵遠之圖者。非但侍生之私情懇極。念以舊誼。下執事亦必無逡廵於泚筆矣。歷年已多。易致荏苒。而拜禀未涯。更此替陳。伏望隨速財賜。副此微悃。千萬至禱。

與李從章汝憲溥○癸酉

编辑

夜下旅食旅宿何似。始吾以足下之不踐朝言。爲天下無情之人矣。及其奉別也。主人叔主力挽之敎。足不鄭重之意。一未承副。而怱怱數轉語。竟作闊別。歸來反想。吾亦爲天下忍情之人矣。不啻十駕於足下。於足下復何大罵也。行到前溪。忽吟漢人詩兩句。卽携手上河梁。遊于暮何之。不淺不深之流。不崩不圮之橋。比於河梁。雖有大小遠近之不同。而水與梁則一也。向夕跋涉。言其暮之則亦一也。如是以思。此句政今日準備語也。因卛口而偶得一絶曰。小橋西路雪初晴。回首離思亂水聲。始信河梁偏惜別。何人到此不傷情。此豈詩云乎哉。然觸景興思。不離於惜別餘懷。而惜別二字。儘由於有情。則豈有無情而有惜耶。未做一夜話。只緣俗冗之揶揄。事不從心而然也。無情與忍情。不須較爭矣。風寒又劇。想未戒駕。須更圖一會以踐前言。而勿爲游辭。以蹈文過之戒如何。方佇竢筇音。而爲探行事。略此。

答金巢蓮龜淳○壬午

编辑

戚弟家練事。當過行於昨年臘月。而以國哀因山前不得設行。祔事亦以練前設行。計亦不得焉。二月常期。退至于今。來月初二後。則似當次第過行三祭。而人言或有不一。適有來往於鰲村者。故微探禮節。則其人歸云丈席之敎以爲小祥之期已過。則練與祔。更不可行。只可待卒哭後。無論某日。直行小期脫喪。爲合禮意矣。此非書禀與面議。則傳言猶不敢一遵。玆以錄告。伏望詳敎焉。

練祥之因國恤不得行者。國葬後次月而練。又次月而祥。已詳於曾子問。同春引此答人之問。尤翁所論。亦無異同。載於經禮問答與禮疑類輯諸書者。不翅丁寧。似無可疑。且卒哭而祔。乃是周禮。殷則旣練而祔。孔子善殷。而後世不行者。凡禮皆從周。而此不必獨用殷故也。然今祔祭旣未及行之於卒哭後。則當行於練後。大祥以前。則皆爲練後矣。旣行大祥。練固不可廢。幷行練祥。則祔亦當行。過時而不祭者。只是禫而已。

答金巢蓮甲辰

编辑

錄敎中摠論指意。仰認歸重於南溪遂菴兩說。而今其非徒次孫也。衆子在。非徒嫡孫妻也。長子婦在。則次孫持重。似不可論。而但長子死後。已入禰龕。長孫以正統不幸死無子。次孫之代奉先祀。已過十年之久。則衆子之主祀。而班祔其兄與侄。今無可議。則衆子有不可以一時服喪之故。遽移次孫幾年攝宗之位。自爲喪主矣。然則主喪者。畢竟是次孫。而其於虞卒練祥祝。服期者又不當用夙興哀慕等語。此將何措而可也。且雖周旣除。而一如通典所云依心喪以終三年爲當耶。

主喪一欵。鄙亦別無他見。至於虞卒練祥之祝。服朞者不當用夙興哀慕等語。亦有前輩之論。而但其措語無的指者。只可參酌於本祝與忌祝而改用矣。如虞祭則日月不居。奄及初虞。不勝愴慕。謹以淸酌庶羞。恭薦祫事。餘皆似當倣此。而未敢質言。通典雖云依心喪以終三年。而白衣素帶則自當如此矣。

答金巢蓮

编辑

母喪卒哭後父沒。母練當計十一月過行。亦當依陶菴說。前期告由於父母几筵。而考之禮書。無練祝。疑議旣已告由。則亡室之題雖未改。而祝文則一如子祭母耶。抑或有改措語爲當耶。

若以替行。前期告由。則祝文曰。孤哀子某敢攝告于顯妣云云。不甚牴牾。而但尤翁有略設單獻之論。似爲可從。盖欲從其使某之例。則名實違迕。欲從子告母之例。則又非不忍變於父在之意。行禮時措語告以因喪不得備禮。行祥而變除之節。恐當如例行之。

答金巢蓮丙辰

编辑

世祭與否。朱子所答竇文卿,萬正淳之說。稍有異同。未可詳知。朱子亦謂未有考。則後人亦豈容易爲說耶。妾子承父重。則不敢顧其私。事理固然。而承重者若有兄弟之可以通變。則全然不祭。亦甚淡泊。或是妾母之無子者。祭止於嫡子之身。而不爲世祭云耶。未可臆見輕論也。

與金起卿興根○丙申

编辑

益山居蘇洙榘。卽右尹月洲斗山之五世孫也。文學行誼。大爲士友之所推重。而白首窮廬。誠爲歎惜。且月洲之陞拜咸鏡節度也。文忠公以時相上箚。訟其有可用才。其後文忠之遘禍也。月洲亦爲兇黨所劾去。其所屈伸。亦略相同。文正公以斥和爲北人所拘。嘗舘于義。其在灣尹時。訪其地。立石以表之。爲賦其事。有城頭一片石。猶戴大明天之句。兩家世好。實不尋常。而其子孫落在遐鄕。未能頻頻相從。講服先義。而若知其如此。則其所顧念。固不待傍誦。况其學行非一毫阿好之稱。詢之。亦可知實狀之允合公議。留神奬拔。特爲薦聞之地。幸甚。

與金起卿壬寅

编辑

來煕再拜白。今月旬間。轉伏聞令伯氏大監捐舘之報。以爲傳之者妄也。後幾日。果承訃書。痛哭於寢門之外。不覺失聲大號。以平日受氣之厚。每祝耆耋之壽。今遽至於斯。豈是意料之所及耶。贊襄陶鎔。輿誦方蔚。而未究展施。一疾不憗。大關氣數。益切殄瘁之痛矣。仰惟友愛隆篤。至情何堪。冬候乖宜。不審服中台體若何。向來愼節。始極獻慮。而夬臻康復。旋卽返駕。是可以少免餘憾。而將攝之中。喪威悲割。或不至添損否。來煕。揆以情禮。當卽晉。一洩此慟。而地旣隔遠。無以遂意。祗增憂戀之忱。棘人昆仲。何以支保。而襄事亦有料理否。漠未聞知。此際慮鬱益深矣。萬望寬抑。以慰祈懇。

與金起卿戊申

编辑

窃承忽被嚴譴於千里濱海之地。而僻居無聞。未及出候中路。慨歎之餘。惘然之懷。一倍增劇。不審趲程於炎潦之中。何以稅達。而體事不瑕有愆損否。向來彈語。眞是世間萬事無所不有。此豈擬人必倫之道乎。聖明之世。當無幽枉之理。惟恃此而可無懼慮。處坎而亨。亦宜勉旃。若於僻寂中。親近書冊。益致浸灌於前日之未及蘊理。則安知非皇天玉成之厚耶。朱子與人書。有村監司之語。今執事則以舊監司。兼爲村尙書。而書辭之規。若是擺脫。亦野漢昧例之常耳。或可一笑而恕之否。轉裭略申。只冀千萬加愛。

與趙壽卿冀永○己亥

编辑

槐山倅。卽記下家宗孫也。甄復未幾。旋又得邑。實藉先蔭而蒙此異數。闔門感祝。已無可言。固當𨃃蹶供職。以圖萬一之報。而第其痰癖宿症。兼以咳喘。年來倍添。便成癃痼之中。失攝於屢月憂病。增傷於觸寒行役。形幻神奪。床席宛轉。末由做治。而一番延命。係是不可已。故擔舁寸進。擬欲罄陳實情。而適阻拜現。不得遂計。而旣有宿昔之懷。據實呈辭。還家歷日。差效無期。而緣此病淹。妨務多端。則尤豈非萬萬悚蹙者耶。思不獲已。更尋辭單。而竟未呈徹。自外見退云。若因事端而或有按例飾讓。則靳持許副。無或異矣。而今此槐倅之實病。亦是闔門之所共憂慮者也。以若呻吟。實無還任之期。則一日曠官。輒有一日之害。其爲悚悶。尤當如何哉。台監雖已遞改。而未及還朝之前。省內按察。固當自如矣。不可視同覊旅而姑爲退托。致有狼狽於相愛之間。待其更呈而特爲許施。以便公私之地。未知如何。官職去就。非他人所可干涉勸沮。而至於此倅則非但至親之最切。私有所重。事同自己。未可但以傍看。世或嫌難於遞罷。而在此實心。惟恐因循。若得速解。還極銘感。而恐有未及細燭事狀。故若是煩懇。幸賜詳察而速出究竟切仰。

與金毅卿弘根○戊戌

编辑

此事之從前仰陳。已非一再。則不可謂台之未盡周章。而揆地之終無變動。此亦無奈何矣。都付造物。何敢尤人耶。然向後難處。勢將次第按例而至。弟以科臼常調。素昧規例。應文之具。亦未免錯誤取譏。楸谷從叔自處之義。非不恰好。而弟則本以蔭途中人。忽被踰分之命。所當自別。實不可昧然冐膺。設或有敦召之擧。則似難但以附覆而止。披瀝實狀。欲一陳章。未知此意以爲何如。顧此短於文辭。難以善敷衷情。尤非可悶者耶。台須詳探規例。卽爲預敎。而搆示奏疏等格式。俾作牖迷。深所仰企。若至陳疏。則書以時職。旣非當爲承膺者。擧其前啣。不過蔭職。則亦涉不敢。而先輩亦以前寢郞有所陳䟽。或可爲據耶。以許多年奔走仕路。忽稱草莽等說。亦非實事。此等處。須詳探講究。以爲示敎也。

答金毅卿己亥

编辑

入秋一雨。又復支離。此何兆朕。漕稅致敗之若是夥多。前所未有。經用拮据之罔措。可以默揣。此近秧種。頗有稍稔之望。而傍水依峽之田農。擧皆墊溺。餘存根苗。俱不成樣云。今旣如許不均。則秋後偏歉之地。弱塡壯盜。理勢必然。實爲燃眉之急矣。承此憂歎於兼善與康濟。何等欽聳。君子存心。必有所濟。則今日弭灾拯民之策。專在於廟堂之施措。執事亦處句管之列。深願諸公協謨其力。濟此艱虞。迓續景命。則雖跧伏田間。亦當均蒙惠澤。方恃此無恐。而蘄望益深矣。

答金毅卿庚子

编辑

下示副本。斂袵三復。感歎不已。近來進言於陳勉者。每爲循尋陳腐。無切直匡救之語。而今此委曲懇惻。若能有孚格之望。則實是萬幸。懲討。又是輿論之積年欝結者。汩蕫世界。若無此一着。明張之義。何由得伸耶。至於休致。雖倣禮制。而宋朝孔承恭之得許其請於甲年。爲後世援例。而古人亦有五十而謝事矣。此在隨時伸情。不須論以太早計矣。積誠冀幸。以作美事。實爲朋友之望也。

答金毅卿辛丑

编辑

一自制麻之下。羣情胥叶。區區欣聳。尤倍餘人。豈不欲奉咫尺之書以伸鄙忱。而病淹牀席。久謝筆硯。台司禮絶。亦不敢以蠢愚干冐威尊。而顧惟歸心鼎茵之下。未始一日而忘。忽及蒙先賜枉書。撫存窮陋。伏讀感悚。不知攸諭。信后數旬。潦盡凉生。伏惟匀體萬康。每承有愼節。衰氣癃落。曾聞老人之敎。謂以傍人視若平安。而當身極爲惱苦云。豈料吾輩親踐斯境耶。顧此差以數三歲。已不勝此患。則實非大監之發得太早語也。極爲伏念。况論道經邦。雖異於陳力趍走。而亦難以養閒調疴。百責所萃之地。中外之輿望尤切。何以得此聲。而亦何以塞其責耶。目下受用。來頭維持。必有要義之熟筭。而實非小人之腹所可測。天下事不計難易好否。本無不可處不可入者。而所可憂者。常見識之不逮耳。宋祖之酬接萬機。亦有開卷有益之語。閤下亦取朱文中時事出處等書。繙閱玩味。則必當資益。以今時態。對後生少輩。猶難輕發讀書二字。而敢爲唐突於大官。殊覺綻露其陋儒迂闊之本色。還自捧腹。未知盛度以爲如何矣。

答金士肯肯淵

编辑

弟年來奔騖。獲遂屛處。自無妨於才疎病痼。不堪爲當世之用。而有時職名之來逼。極踰涯分。慚恧震駭。實無措躬。而今此猥辱辭敎。假借之隆。勉勵之勤。俱非淺劣所敢膺者。舊要之地。固不當循蹈邊幅。加之以過情之語矣。自顧魯莽。曾未能用工於讀書求志。跧伏田間。又無明師良友之益。尤悔交積。輥到無聞之域。若使古人當之如此萬不襯着之事。亦必有善處之方。而其奈知識淺短。猶不得自爲身謀。其能牖迷。獲免大戾。方恃於相愛。如高明之善爲指導。幸勿遐棄。以卒大惠也。

答金士肯庚子

编辑

宜雪而雨。冬候極乖。方切瞻湊。寵牘忽穿窮澗。驚喜沒量。矧審侍候毖重。尤愜勞祝。溫習緖餘。宜有不吝提示。而婾惰二字。若用尋常例語則已矣。果是實際則誠非所望於高明矣。弟亦虗度許多光陰。近始有自悔底意。庶幾銖積絲累。分寸躋攀。欲免爲小人之歸。而其奈疾恙癃痼。形神凋弊。歲月侵尋。齒髮遽如許矣。凜然慙懼。思得求助於友朋。而如高明之方懋工程。亦有有退無進之歎。何哉。跧伏之蹤。合幷無階。而時得惠音以鞭策之。實所冀幸。

答金維誠博淵○己亥

编辑

互處鄕僻。嗣音之難。無異弱水之重複。瞻誦之懷。惄焉如饑。匪意委賜情問。溢幅縷縷。令人心眼俱開。數回莊讀。傾喜感荷。何减穩奉淸誨於合席耶。仰審年來侍體增毖。尤愜慰祝。不任區區。弟省奉粗安。而還棲以來。又經今夏暑澇之極備。宿崇添發沉綿。宛轉做一癃廢。昏弱之質。本無寸長踰人。而病又若是侵凌。舊業益退。新知不繼。終當無聞。寧不愧歎。加以匪分職名之來逼。實是夢想所不到。玷累淸朝。傳笑四方。此豈細故耶。兄所憂嘆者。認出相愛之誼。而反覆稱量於出與處。果皆熟筭之稱停。無容更評。然選揀招徠之或涉文具。固不敢詳知索言。而人亦未嘗以出而需世期之者。亦是世俗習熟之常見。而未能合變之說也。若盡召致之道。而兼有承膺之說。則及明時效尺寸。報聖恩而酬知遇。此人情之大願。世人嘲訕。有不必暇顧矣。若無堪當之具。而倖占冐膺。又是不忍爲之事。雖謬被徵辟。逡廵難承者。古人所謂可進而進。以進爲恭。不可進而不進。以不進爲恭者。審於輕重之義。不得不然者也。如弟長短已露於宦遊。空空陋劣。衆所詳悉。則每思辭巽。儘是揣分量力之意。而非敢高自標致。盤桓索價。較計於禮遇隆卑時議譏罵也。兄亦猶未細究於弟之實事。而泛論出處。亦非善恕而曲諒者也。無其實而受虗名。亦當有一副善處之規。而窮鄕索居。無以得朋儕師勝之講磨討論。甘自歸於愚蒙擿埴之科。尤所悶歎。荷相與之深。傾倒至此。兄須更加細量而提敎。俾作迷途警省之資。如何如何。

答金維誠己酉

编辑

日前有一士友從玄湖來。略傳其酬酢。而前所爲議者。別無悔悟之意。間因他處之或有論說可否者。玄湖謂以望他駁正云者。似是激惱而不得其平之說也。明府之行。又寄一轉語相關於此身者。亦必有以也。所謂他處之爲論說者。不知爲幾人。而亦或有近出此鄕。則彼必認之以此漢。或與之上下唇吻而然也。然於此鄕。初無相從對語之階。則何以及於此等事之是非耶。始知向來盛敎。未及細悉玄湖之本意。此漢之事勢故也。而實狀如此。無以轉及。若空然受疑。則豈非可歎耶。禮論之或涉疑似。則雖以先輩之明透。而不免見解之謬誤。苟有駁正。則亦不吝改悔。益爲盛德之光。如退溪之於高峰是也。玄湖前雖暫誤。而後若自明。愈見君子公正之規。而至於欲使此漢有所駁正。多有不然者。此漢與玄湖。苟有書面契分。則直有辨說可也。而雖曰素昧。以吾儕間相敬之地。何可摘發是非。向他開喙乎。此是决不可爲之事。都不如置之勿復道。果是十分良誨。謹當佩服而益加三緘之戒耳。

答金維誠

编辑

夾片謹覽。而朋友之互爲糾謬責善。卽古道也。今乃獲覩。極爲欽嘆。而措語中或有更加櫽括則爲好者。而今旣付送則不必更費說話矣。其議起頭。以叔繼侄。引以周孝王。果非十分襯着。自史略至通鑑擥要及其他書籍。皆作懿王之弟。惟漢書古今人表。作懿王之侄。雖未知孰得孰失。而皆無以叔繼侄之文。此等處當付年代之不可攷。而丁寧引訂。顚錯倫序。又非細事也。削逸云云。只可於酬酢間謙挹之意。他人之更煩於書札。似或碍眼矣。其所剖辨。稍欠明夬。而大體則然矣。大抵此義。非但沙翁之論。果甚直截。愚則文正先祖曾於書講時。論皇明世宗事曰。繼序之義。至嚴且重。有臣道焉。有子道焉。雖叔侄兄弟之間。不得以親屬稱。而世宗乃稱孝宗爲伯。武宗爲兄。其越禮踰分甚矣。據此則稱兄亦所不敢。而此則已爲我朝之盛憲。今不可追論也。兄則猶是尊屬也。而侄則其不可加之於先君尤明矣。未知盛見。更以爲何如否。如有玄湖所答。亦望暫爲下示耳。

答李穉亮龍在○己亥

编辑

接壤瞻依。渺若前塵。釋擔做閒。亦略踵武。尤覺鄰比之間自爾。氣數之相關有如此者。似非尋常矣。跧伏窮廬。病懶成習。一未以書修敬。茹悵徒切。卽伏奉五月出惠狀。謹審伊時侍餘兄體神相萬重。實愜勞祝。不任賀幸。菽水之艱。勢所必然。殊切獻念。雖折薪負米。古人固有善處者。而吾輩則除非祿仕一路。便若束手。自知拙謀。而亦無奈何矣。昨冬去就。已屬過境。不必追提。而自爲櫽括。旣無愧怍。則末梢爲人擸綴。何足介懷耶。今番繡啓。亦必有擧論前蹟。一行作吏。解歸之後。猶不免上下於唇吻。寧不苦哉。坐此鄕僻。無所聞知。還爲無妨。而不須爲鬱也。

與李景晦及愚○壬寅

编辑

來煕白。尊叔父奄忽違世。此何報耶。慟哭慟哭。夫復何言。平生景仰。非比尋常。一心有恃。無間於地距之近遠。書問之疏數。忘年托契。俾得相須於遲暮者。今遽已矣。驚號失聲。不覺起立。客歲向洛之際。貽書報行。多有悲楚之意。雖是例語而心竊疑之。迨其還第。亦鱗羽聯翩。獲承調將之勝昔。則用以釋慮。纔過數旬。忽得凶聞。此豈意慮之所到耶。固知大限之窮。無復可奈。儘氣數之不幸。亦不可以私慟而已。竊惟親愛加隆。哀慟何堪。不審僉哀服體何似。棘人弱年持重。多少形勢。想益可念。實爲悽咽。惟乞深自寬抑。以副此誠焉。經年吟病。無由趨慰。但切哽塞。

答李德吾馨溥○己亥

编辑

經歲阻闊。瞻嚮惄如。匪意忽奉寵牘。擎讀數回。令人心眼俱開。伏惟玆際。侍體神衛增毖。蘊理之工。益就富有。應多透悟之妙。而無以獲聆緖餘。每想前輩之必資麗澤。邈焉難追。有時興懷。徒切慨嘆。戚侄。省奉僅遣。而宿苦遇暑增劇。長夏呻吟。餘髮盡白。最是眼視暴暗。拋却方冊。更無寓心之道。殘疾易衰。勢所固然。而寧不悶憐。今此換鵝副本之寄惠。芙蓉出水。珊瑚暎樹。未足喩其秀雅。活潑如天外遊龍。足繼鍾王絶響。豈非臨池之盛事耶。况道家修養。正合着力於衰頹之際。可謂對證良劑。深荷神會攸曁。而奈此陋質難化。塵髓莫洗。恐負勤意。第當奉以寶玩。有所領會。則更有仰聞之日矣。繪素除非心手俱應。自未能容易。若不置忘域。則將有入思之時。何較遅速耶。

答金大而鼎淵○庚子

编辑

蘊理涵養之獲透奧玅。提示緖餘。實荷不遐之盛度。而顧此陋劣。全無躬行實得。無以剖釋旨訣。仰塞勤意。益切愧怍之至。然高明之疑。似由於看之一字。而看不必專屬於有形目見之事。盖心之爲體。通有無該動靜。工夫亦通有無該動靜。存養於未發之虗明時。然後發皆中節。而旣發熱閙之後。則難以省察。故未發之前。敬以存養。則思慮未形而知覺未昧。性之體段。自有不可掩者。亦豈非氣像之可驗耶。至於釋氏之面壁觀心。亦是用工於靜。而吾儒之靜。一動一靜。互爲其根。而釋氏之靜。只是死物。不啻毫釐之差而已。何可較其相近耶。妄有敷陳。未保不背於本旨。還爲悚汗。

答金大而

编辑

第溢幅演說。精義微察。自顧疲駑。雖彈十駕之勤。亦無以窺其涯涘。然旣蒙不鄙而辱問焉。則亦不敢泯默以虗厚意也。前者仰復中未發之前敬以存養者。執事慮或有矜持偏係之病。而敬是常惺惺法。着箇矜持。則便有箇尋求捕捉底意。奚特偏係之病而已。昔問安心之術者。先儒答之以有一物於此。握之則破。不握則不破者。儘是勿忘勿助長之意也。毫釐間看不破。則當流於釋氏之說。今此捨一敬字。而更何討箇八頭處功用耶。實非愚蒙所可曉也。釋氏所謂運水搬柴。乃是作用是性。卽告子生之謂性之說也。任其自然之動。而無禮義以節之。則將無所擇於善惡。异乎天生烝民之有物有則。動亦何用乎。且復卦天地之心。極圖動靜之玅。考諸經籍。平易明白。玩以繹之。當有通貫浹洽之妙。似不必遽爲段段起疑而立說。說到精奧。發盡餘蘊則好矣。而若或見理未明。雜以他說。則恐有徒長說話。亂其宗旨之患。前輩嘗謂以文字形容。都不如面商云者。以是故也。前段則旣已發端。故今亦卒其說。而後段則淺陋之見。無十分透徹。而何敢卛爾條陳耶。想應恕諒矣。

與宋周淵達浩○甲辰

编辑

尊王考狀草。奉讀屢回矣。顧此謏陋之見。無以承當其發潛闡幽。而念以先誼之篤。百世可講。又於左右。托契鄭重。實不敢爲固辭之計矣。凡狀德之文。但淵源學問。當爲事蹟之最大者。則平生本末。以是摠斷。始爲體段。狀內大意。亦不外此。如就正錄等書。未及閱覽。而旨訣旣有所受。必與鄙見或有所異同。則旣不可以苟同其所異。亦不可以一切勿論。實未曉其何以涉毫。直是淺陋之見。未諳通變而然也。糊塗於大處而務欲成篇。當不免苟艱。求之當世。不患無大匠。則何必乃爾强斲耶。前輩亦於此等事勢。或多謙讓不居。幸垂細諒而休恕之也。非不欲更爲對陳。而奉際未涯早晏。其間入思亦已熟。而終未得其便宜之方。則曠留篋笥。未塞勤托。亦非可安於心者。故姑爲謹裹還呈。待此茅塞之小開。從後更議。亦未晩矣。

答泰仁儒生

编辑

慕忠祠位版事。此等處變。曾無聞知。何敢以臆見妄對。而廟主之旣失還得。主身與粉面。若無傷汚。則仍奉爲宜。已有先儒定論。依神之節。實無廟院之別。則此可爲傍據之端耶。幸須爛議財處。而至於奉安時告由。不過略具本事。以陳其由。則自有僉尊之入諒措辭。何待陋拙之妄爲製作耶。申望曲諒而休恕焉。

答趙幼章秉憲○壬寅

编辑

急景忙如壑蛇。寒威又此折綿。玆際瞻嚮。渺然增悵。卽拜惠存。謹審窮沍。堂候康寧。兄政體萬護。曷任慰仰。第年底勘斷。必有多小滚撓。爲之獻溯。弟省狀粗依。身亦入冬以來。眩頹之症。較前少勝。而近又値寒添呻。良可憐也。兒輩免恙。殊爲甚幸。而俱未專篤於課業。只是悠泛之爲祟耳。古人所謂察病加藥者。知如是爲病則不如是爲藥。而終未能猛省躍出於這圈子。寧不愧悶。季兒蒙騃。尙有童心。今此提敎。果爲渠頂門一針。切中其病。呼與擎讀再三。俾作書紳。而邇來薄俗。雖至切之間。絶無箴規之互勉。而今於兄書。始聞讜言。實爲欽誦。繼此而頻賜誨諭。爲渠警惕之資。則亦當有效。此是易敎之古規也。未知如何耶。

與趙幼章

编辑

龜巖院儒。前有狀訴之事。覽當細悉。不須架疊。二公腏享。出於祭社之義。而可驗公議之愈久難泯。前令尹香燭之助。亦已啓其端矣。其餘諸條之未遑者。兄能次第修擧。則非徒增光於崇報。大慰多士之顒望。留神採納。拔例另施如何。初不創設則已矣。旣爲建置則其所最緊者。略有齋生之供給使役。然後可以成㨾。此在主官之一轉語許施。而其成實之規。又在院儒之共力周章。似非難事矣。幸加熟諒而善處焉。

答李季麟趾秀○庚子

编辑

晩雨成霖。溽暑又劇。詹詠恒切。伏奉手書耑問。夬豁心目。其喜沒量。恭審美疴良已。體節勝常。出宰仙區。又諧宿願。天之餉吾執事厚矣。古所謂薄淮陽。亦是叔季淺陋語。三代以上之君臣酬酢。何曾有近似於此等較計耶。執事則一洗古語。切勿以一箇薄字掛諸心出諸口。而雖斗小殘局。亦有民社之責。不可歇看而放過。益勤字撫之方。圖報分憂之責。最當先務。而窮山川之奧。極溟海之壯。只寄選勝之夬者。殊非今日所望。待得政成事簡之時。亦豈無登臨之暇。而徒事攀躋遊歷。駭目疲神。則只爲將此身心役於物而止耳。必於高深光景之玲瓏朗徹處。與我昭曠之原吻然無間。得其趣於流峙之外。方爲善觀。日後展晤。當有以窺其淺深矣。幸須加意省察也。從前有約。每歸汗漫。旣以執事爲東道好主人。則此心已翩翩繞在歇惺萬瀑之間。而其奈疾患纏縛。俗冗揶揄。自家一身。亦不得自由。惟在於决意奮往之日。而姑不須預費商度也。可勝欝鬱。

答李季麟

编辑

褡𧞤之當屬快子之類。敎意似然。而昌衣,中赤莫之辨。旣無明據。則亦何敢質言。而有官者。若以公服爲上衣。則承以昌衣。實無所妨。而鄙家則用中赤莫與深衣。而昌衣公服則入於斂時散衣。至於袍襖。或有袍是有絮長衣。襖是有絮短衣之說。而愚見則似是一物也。非二物也。袍之名俱有單複。單則如道袍之類也。複而有綿則謂之袍襖也。盛敎所謂俗稱冬衣者也。鄙家則亦用冬衣之加綿者。而以此直承深衣。果不相稱。故必用中赤莫。此等衣旣不見於禮書。則備要之所以特著褡𧞤。而今不用褡𧞤。則從時製代用昌衣或中赤莫。以此歟。俱難詳知矣。

禮書。此間別無他冊。喪禮便覽與暈考。俱是未見者也。誰某所著。而卷帙爲幾許耶。三禮節要。就凡例中第一條。可認命名之義。而其下諸條。除非統看成書。姑難料度矣。

答尹長卿致翼○庚子

编辑

急景忙似壑蛇。瞻慕日勤。玆者遠賜下存。圭復拜讀。感鐫無已。伏審雪沍。視政體事。神衛萬重。歲旣小康。民憂可紓。而公私百務之年底勘斷。不能無滚撓者。幷庸仰慰。且慮不任。世下菽水之供。幸免他虞。而賤苦風眩。幻做百症。經秋涉冬。癃落愈甚。若使深於醫者見之。必當却走。跧伏隴畒。宜有自在之夬活。而疾病侵尋。全拋做業。終當無聞而止。此亦命也奈何。典洞少年。始擬春以爲歸者。便留月餘。未了數卷讀。而間已還洛。縱因事勢之牽礙。而天下事之不可固必。類如此。餘悵尙不忘也。明春洛駕之便。若獲拜展。則預切翹企。而路遼俶裝。亦所獻念。

答蘇百淵洙榘○庚子

编辑

垂窮之歲。忙如壑蛇。惄焉瞻慕。際玆益勤。非意俯賜書敎。無異獲奉良唔。感鐫非虗語也。謹審臘沍。體事康勝。無任仰慰。戚下菽水之供。幸免他虞。而經秋涉冬。賤苦恒無輕健。志氣日覺銷落。而齒髮遽如許矣。麋鹿之姿。旣無塵網之誤落。而自在於長林豐草之間。則宜有夬適之趣。而疾病侵尋。全拋尋數。竟將無聞而止。亦是命也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