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峯全書

1864年
凡例

牛溪成文簡公講道坡山。四方之士多負笈摳衣者。重峯趙文烈公,隱峯安文康公皆爲及門而差有後先。與重峯未嘗覿面。以風誼曠感。裒輯遺文。續附圖繪。名之曰抗義新編。不佞蓋嘗受讀而感其嗜義之深。每有執鞭之思。迺者先生之六代孫參奉壽祿就其原集而更加編摩成秩。藏之巾衍而未卽鋟梓矣。先生之宗孫永煥,後孫命宣等懼其因循未遑。將謀壽傳。問序於不佞。雖不敢遽當。而亦不敢終辭。竊惟先生生於穆陵盛際。骨相奇偉。志氣卓犖。年纔弱冠。蚤從賢師。專心爲己之學。又合圃隱,重峯之號。扁其舍曰隱峯。以致崇慕之志。嘗語節義。是學問中一事。不可岐而二之。徒以繩行尺步小廉曲謹爲務。而不以節義自勵者。是可慨也。聖人修道立敎。三綱五常而已。豈有捨節義而爲道學也。是以所著文字。皆是尙忠孝崇道德之類也。至於華夷尊攘之義。陰陽淑慝之分。嚴於斧鉞。凜如霜雪。故聞醜正之徒詆誣栗,牛兩先生。卽上疏痛斥。絶爾瞻好爵之誘。避纘男踵門之訪。節義之本。已立於其初矣。我東戎賊之禍。莫甚於壬丁丙。而輒倡義起旅。竟因媾和而罷。終未成功於當時。而乃心王室則亦足暴於後世矣。其偉器卓節。可以有爲於世。而適因寇賊交亂。倫常斁滅。遂卷懷于湖徼。不以爵祿嬰其心。而當時群彥之過從薦引者。皆詡以南服高士。名隨實彰。嶷然爲儒林之標。仁廟臨御。恩召屢降。孝廟初服。寵擢優異。旣沒之後。贈以爵諡。妥侑祠院。寔出於朝野尊慕之至意。罔有遺憾也。蓋人之成就。隨其氣質所稟而各有不齊。淸粹者未必造高明之域。持守者未必盡臨履之工。而言語文章。旣出於精神心思之所寓。觀於是集。槩認其學問則本之人倫。事功則準於王道。以拓其氣量。以廓其地步。羽翼斯文。維持世敎者。豈不韙哉。略書所感於誰昔者。遂爲之弁其卷云爾。時崇禎紀元後四甲子春季。恩津宋來煕謹書。

不佞嘗讀宋子大全上肅廟疏。有曰聖人之修道立敎者。三綱五常而已。而所謂節義者。所以扶植此物也。後世義理不明。遂分道學與節義爲二。臣未見捨節義而爲道學者也。其言明白痛快。可以訂頑而砭愚矣。維我東方道學節義之兼有而不偏者。在勝國。圃隱鄭先生。在本朝。重峯趙先生是已。夫以兩先生之道嫡孔孟。學傳程朱。蔚然爲百代之師宗。則其成仁取義。扶倫立紀之功。固可以軒天地耀日月。而在兩先生。特其敦化之川流。全體之一節耳。然使兩先生苟不能見危授命。臨亂效死。則何以爲兩先生也哉。尤翁又嘗曰。安牛山有氣節。南方士子。賴此丈不失趨向者甚多。是所謂不可捨節義而爲道學者也。此其牛山安先生所以景慕兩先生而名其堂以隱峯也歟。先生纔過成童。便已志學。廢棄擧業。專意性理。自弱冠前。服事牛溪成先生。備聞道義之蘊。受其衣書之託。其說大學也。深契乎朱子章句之旨。其辨四七也。折衷於栗谷理氣之說。至於古今典禮。亦有考證。沙溪先生許之以精博。則斯可見造詣之純正見識之高明也。先生踐履篤實。內行純備。深以後世口耳之習爲戒。每於訓誨後生也。輒擧上蔡鸚鵡之譏以申申焉。其知行之竝進有如此者。以先生道德學問之實。出可以尊主庇民。處可以立言垂後。觀於尤翁之答先生書。引顏子陋巷自樂。以有孔子在焉爲譬。而欲先生之以道自任者。又可見矣。光海斁倫。決意大歸。仁廟改玉。暫應恩命。而權凶攛掇。一不被汚。倭胡搶攘。三興義旅。正誣史而衛前賢。端士趨而開來學。是皆先生出處之合乎義。功化之及於人者也。栗谷先生石潭日記。牛溪先生謂以最多格言。可以垂之于後。百世之下。見斯人之爲靑天白日。極爲關係者也。而牛溪付之先生。又有牛溪與先生手牘。及夫倭賊之陷南原也。先生奉老避難。以手牘納于衣縫中。竝與日記而以身守之。遂得俱全於兵燹。此一節。又令人深有感於當日師生相與之義矣。至若庚辰斥和一疏。歷陳皇朝再造之恩。深明春秋尊攘之義。辭氣激烈。義理嚴正。可使胡澹庵封事不得專美於前。豈不偉歟。昔朱夫子生於南渡之後。慨然以世道爲憂。以推明節義爲一大事。凡有節義之人。無一不表章而筆之於書。此皆國家命脈所在也。夫道學衰而節義亡。節義亡而國隨之。此古人法言也。非朱子之道德。孰能眷眷於元氣之扶。若是也哉。先生於是乎蓋有所受焉矣。噫。我朝以儒立國。而諸賢相繼輩出。雖不得柄用。然而倡明斯道。扶植名檢。寘身於富貴利達之外。束世於禮義廉恥之中。使夫人人者庶幾知民彝物則之重。而免淪於夷狄禽獸。則信乎名節爲道學之藩籬。降至近日。去古寢邈。而賢澤遂斬。正學墜地。利慾滔天。煕來穰往。忞忞貿貿。不復知道德之爲何物。名節之爲何事。此正閔馬父之所深憂也。則輒緬懷先生之風。若霄漢之不可攀也。嗚呼唏矣。先生文集。印布而未廣。年譜則刊本或欠草率。至於己卯遺蹟,混,定編錄,抗義新編。或刊或謄而散見各出。難以會通。先生六代孫寢卽公壽祿以年譜與附錄校讎未精。更加參訂。而又以所述諸書合爲一。統名之以隱峯全書。八代孫橚繼以掃塵。將付剞劂。用壽其傳。以附錄二冊屬不佞。以檼栝增損。而衰病孤陋。固辭不得。況於弁卷。尤有所不敢當者。而從弟錦判秉老書曰。此家自牛山以後。世有學行。冠冕不絶。卽湖南之大家也。且先生是牛溪門人。則與我先祖昭敏公有同門之義。雖以兄之不欲酬應人家文字。而至於此書之請序文。不可恝然。余於是有不忍終辭者。禮曰顯揚先祖。所以崇孝也。此不佞所以有感於安氏爲先之誠。靡極不至。又幸此書之大有補於世敎。深有功於斯文也。仍竊念先生道德之淵懿。樹立之卓絶。已有朝家崇報之典。先輩稱述之語。備載於行狀年譜。覽者可以詳之。今姑最其平日所以欽仰而感歎者。謹書之如右云。崇禎四甲子遯之下浣。後學楊州趙秉德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