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雲南圖經志書
◀上一卷 卷五 下一卷▶

雲南圖經志書卷之五

大理府 编辑

縣名 编辑

太和。

建置沿革 编辑

古名葉榆,而為城有三處。今之府城曰大理,舊名鶴拓,距大理之南十五里曰太和城,距大理之北十里曰苴咩城,亦曰陽瞼,皆葉榆之近地也。漢武帝置葉榆縣,𨽻益州郡。唐髙祖攺𨽻嶲州,蒙氏皮羅閣即其地為太和城,至閣羅鳳又城苴咩,其後世隆又城大禮,段氏攺禮爲理,而因其城焉。元世祖攺為大理鄯闡都元帥府,又攺大理路,後攺宣撫司𠔥管軍萬户府,後遷宣撫同於永昌,大理路直𨽻雲南行省。今洪武壬戌,攺為大理府,領三州:曰趙州,曰鄧川,曰雲龍。屬縣有三,惟太和則府治之,而雲南、浪穹則散治于州。其所轄十二關長官司,去府之北三百里椘塲箐。

大理指揮使,置衛。

事要 编辑

郡名 编辑

葉榆見沿革、鶴拓同上、太和蠻云山坡陀曰和、陽瞼同上

至到 编辑

  • 地里。東至姚安軍民府姚州二百四十里,南至順寧府溪備江二百一十里,西至金齒永平縣打牛坪一百八十里,北至鶴慶府觀音山一百二十里,東北到北勝州三百九十里,東南到姚安軍民府普淜驛二百七十里,西南到順寧府三百四十里,西北到金齒上江寨五百九十里。
  • 鋪舎。在府之近者曰府前铺,其在南路者曰陽和、曰陽南,在北路者曰新城、曰作邑、曰峩崀、曰波羅塝、曰母猪岡,凡八鋪。

風俗 编辑

  • 俗本於漢。郭松年《大理行記》曰:「大理之民,数百年之間,五姓固守」,「徃來通扵中國,故其宮室棲觀、言語書數,以至冠婚䘮祭之禮、干戈戰陣之法,𨿽不能盡善盡羙」,而「其規模、服色、動作、云為畧本於漢。」以今觀之,其尚浮屠、貴食生、祀祖為節,大抵與雲南府同。
  • 民多士𩔖。郡中之民,少工商而多士類,恱習經史,隆重師友。開科之年,舉子恒勝他郡,其登黄甲、躋華要者,今相屬焉。
  • 書有晉意。民之俊秀者頗能書,而有晉人筆意。
  • 地雜白𢎯。前所云者,皆近城漢、僰人風俗。其在海東牛井者,曰小白𢎯,服食、噐用與漢、僰不同,傳云叚氏時,海東地廣民稀,又炎𤍠生瘴癘,乃於景東府移此白𢎯以實之。

形勝 编辑

  • 南詔都㑹。見《府學記》。
  • 負山面海。郡治在㸃蒼山下,而洱海瀦其前。
  • 龍𨵿扼塞。在郡之北九十里曰龍首關,又曰上關;在郡之南三十里曰龍尾關,又曰下關。以蒼山、洱海之首尾為險,據之立城,以扼塞其要害,若金湯之固焉。

土産 编辑

  • 㸃蒼石。出㸃蒼山,其色青白相間,有山水紋。
  • 靑緑礦。出海東雞足山頂岩穴中。
  • 感通茶。産於感通寺,其味勝於他䖏所出者。
  • 木蓮花。𣗳大而髙,葉似枇杷,花開如蓮,有青、黃、紅、白四種。
  • 海菜。産於蒼山頂髙河內,一名髙河菜,莖紅葉青,状如芥菜。五六月間,軍民釆之,澆以沸湯,其味甚辛辣,盖高河乃龍湫之所。土人相傳云:凡釆此菜者,宣宻爾取之,若高聲,則雲霧驟起,風雨卒至。未審的否。
  • 公魚。似鯽,細鱗,而長不滿尺,無間大小皆有子,其味肥甘,産於上下二關之湧泉傍。一云江魚,土人呼江為公,故名公魚。

山川 编辑

  • 㸃蒼山。左大理府治之後,髙千餘仞。山有十九峯:曰斜陽,曰馬耳,曰佛頂,曰聖應,曰馬龍,曰夏雲,曰龍泉,曰岑峯,曰應樂,曰雪人,曰尖庒,曰三陽,曰龍峯,曰現佛,曰五臺,曰蒼㟍,曰花山,曰豹羅,曰雲弄。蒼翠如,而峻峙起伏,若拱若揖,盤亘三百餘里。蒙氏立國於其下,異牟尋封爲中岳,與唐使者崔佐時定盟以載書,一蔵于此山,一投于洱海。○元太常愽士張來儀《㸃蒼山歌》:「三山摽海裔,五嶽名中州。安知金馬碧雞外,乃有㸃蒼千仞之神丘。愚公有力不得移,至今欝欎蟠荒陬。隂崖猶遺太古雪,白石一化三千秋。禹乘四載堯為憂,窮源不過岷山幽。穆滿駈車度黄竹,瑶池觴酒空淹留。秦皇東封漢西祀,汾隂社首紛悠悠,惜哉兹山誰見收。聖人開天四海一,大開明堂朝萬國。九州之外更九州,山經海圖不可極。輶軒四出如流星,𨚫視㸃蒼如內城。我昔待詔金門前,送僧曽賦還山篇。僧還空山席未暖,我随浮雲落天邉。此時回首望山雪,其柰微緾相拘牽。神官玉女應𥬇我,丹梯有路無由緣。折蘭城頭逢使客,官似鄭䖍頭未白。自言本是山中人,偶着儒冠事文墨。世人號我章句師,余心自許中林緇。楞伽誦罷無一語,客至仍談康樂詩。金樽緑酒勸人飲,手中自嚼青𣓾枝。明朝惜别還分手,蘿月西風待君久。若過東林問逺師,天上相逢還憶不?聞道山中無四時,院院僧閑花滿蹊。李白東還㝎有日,為君拂石留新題。」
  • 九曲山。在西洱海東北一百里。山多巖石,路盤九曲,上有石門,人不敢至。一名九重巖山。
  • 西洱海。一名西洱河,即古之葉榆澤也,在府治之前。其源自麗江過劔川、鄧川而来,合十八溪之泉而瀦于此。首尾一百里,周圍三百餘里,中有四洲,三島九臯之竒,浩蕩江洋,𤇆波無際。富魚利,為稅四干一百八十四石有竒。其流西出天橋,典樣備江合流,入瀾滄江。○述律杰《題西洱海》詩:「洱水何雄壮,源流自鄧川。兩關龍首尾,九曲勢蜿蜒。大理城池固,金湯鐡石堅。四洲従古號,三島至今傳。羅閣憑巇險,蒙人恃極邊。要當兵十萬,不數客三千。世祖親征日,𥘨還一統天。雨師清瘴癘,風伯掃氛𤇆。民物因番富,封疆近百年。㸃蒼山色好,銘刻尚依然。」
  • 十八溪。其源皆出㸃蒼山,𨿽逺近髙下不同,而各有名,曰陽蠻,曰葶漠,曰磨殘,曰青碧,曰龍溪,曰玉溪,曰碧玗,曰山字,曰𨼆仙,曰中溪,曰白石,曰靈泉,曰磻溪,曰陽溪,曰花香,曰茫湧,曰花浪,曰銀礦。其所經之䖏,皆有灌溉之利,而同入于洱海。

公廨 编辑

  • 布政司分司。在府治之南。景泰五年,知府干璠創之。
  • 按察司分司。在府洽之西南。前知府賈銓脩之。
  • 府治。在城中,洪武十七年建置。內有經厯司、照磨所、司獄司、軍資庫、架閣庫。其崇盈倉稅課司、河泊所、隂陽、醫學、僧綱司、阿吒力僧綱司、道紀司、朶𠔃薄道紀司,則散置于城之內外。又有旌善、申眀二𠅘,在府治之前。俱年深圯毀,守者弗葺,而凡百府政,亦皆廢弛,民之望治甚於飢渴。正統二年春,知府邯鄲賈銓到任,即召父老詢訪民之利病,而一一興革之。驗丁力以㝎差徭,淸賦稅以謹出納,葺弊屋以棲貧難,勸餘粟以賑飢困,均水利以便軍民,嚴械繫以弭盜賊,置院以恤孤老,輕課以甦漁戸,均輸累萬之軍餉,脩飭當祀之廟壇,學校仰其樂肓,流亡感而來歸。以至橋梁路道,多所繕完。又創文化、永安、徳政、鎮逺四坊于十字街。凡有興作,民皆樂之,如子奉父詔,少長耳居相告曰:「愛我如子,前此未有,真福星也。」及去叅省政,尤眷眷慕之。嘗相與求為福民傳,以昭其徳政於不忘,盖亦有道以致之矣。
  • 太和縣。在府治之南。洪武十七年建置。內有典史𠫇、架閣庫。其神摩洞巡檢司,去縣三十里。金沙江巡檢司,去縣二百里。
  • 十二關長宮司。去府治東三百里。
  • 大理衞。在府治之南。洪武十五年建置。內有經歴司。領衞鎮撫一,外有左、右、中、前、後、中左、中右、中前、左前、太和十千户所,所各有鎮撫一、百户所十,惟太和一所有□二百戸。其中前、左前二所守把上、下兩關,其舊領前前、□右二所守禦鶴慶。其城周圍一十餘里,開四門,東曰通海,南曰承㤙,西曰蒼山,北曰安逺,其上各有樓,而西門外有教塲。又領堡二,曰下關,曰樣備。

學校 编辑

  • 府學。在府治之南。元至元二十四年所創。其堂宇齋房之制俱卑隘,况更厯年乆,廢壊益甚。今正統間,知府賈銓始加宏之。中為明倫堂,堂之前敞以露䑓,皆磚石墁之,而左右冀以四齋,曰崇徳,曰尚賢,曰行義,曰脩道。中為正道,繚以崇垣,固以重門,下至饌堂、厨庫,亦皆有所。學之南五百𡵯為射圃,而置𠅘其間,曰觀徳。
  • 太和縣學。在縣治之左,洪武二十七年建置。中為眀倫堂,左右翼以二齋,曰愽文,曰约禮。

井泉 编辑

  • 藥師井。在城西門外一塔寺之左,其泉冬温夏涼,郡人用此水造紙,其色㓗白。城內有奠竭、黑龍二泉,其水皆清冽,而黑龍泉尤甘。傳云蒙氏居此,專汲之,而外人不與焉。
  • 救疫井。在㸃蒼山下保和郷,其水清冽,俗傳有疫癘者,飲之即愈。
  • 瀑布泉。在㸃蒼山應樂、雪人二峯之間,有石澗,其泉飛流千尺,宛如素練。

堂𠅘 编辑

  • 致齊堂。在府學文昌祠之右,正統五年知府賈銓創建。為屋四楹,繚以周垣,而扄之以門,靜深朴雅,春秋有事,于文廟則先期致齊。其間又甞擇府學生徒最秀者数人,居而教之,命皆舉郷試矣。

樓閣 编辑

  • 五華樓。在府沿之右,元時創建。○廬陵羅觀詩世祖平南九十春,蒼山花木幾𢫈榮。曉寒海氣連雲濕,夜坐鐘聲帶月明。滿目鰲頭踈雨寺,幾家籬落夕陽城。不堪樓上吊今古,斷鴈西風兩袖輕。

寺觀 编辑

  • 無量寺。在府治之南,今為僧綱司,凡遇慶賀,先扵此習儀。其右有大我寺,貯蔵經其間,今為阿吒力僧綱司。其後有光勝寺、再光寺、一塔寺,皆古刹云。
  • 崇聖寺。在㸃蒼山下,有三塔峙立寺前,中塔髙三百餘尺,崇十六級,製極精巧。塔石刻云:唐玄宗開元元年癸丑歲大匠㳟韜徴義所造。其相去近者曰無為,曰聖源,曰太慈;相去逺者曰佛圖,曰羅漢,曰靈會,曰觀音,而惟崇聖寺為最威也。○李源道碑大素彫而皇極立,大明昇而爝火息,聖人作而海宇一也。世祖神功文武皇帝以仁聖之姿,貴介之肅,振天威,奮揚神武,大舉六師,親征雲南,一皷而出蕭闍,再駕而克大理西南𢎯之巨防。叚氏圍之餘三百年,天戈一舉,望風厎定,而居民按堵,不知有兵。叚氏族厨皆在保宥使水,其世祀巍巍乎聖人之一,海宇神武不殺之仁,振古而蔑以加矣。南方既平,悉郡縣之控間,大理亦𨤲為一郡縣氏。宗子豐為長民中順大夫總管,隆之祖實中奉大夫雲南行中書省叅知政事,贈武㝎郡公,鷙勇有大度,留心內典,崇信三寳,干戈俶擾,緊佛力攸頼,蒙披世祖好生之徳,一門生聚不隕鋒,鎬是𤼲𩔊,大建佛宇,以報無上之㤙,延洪我皇上萬世𩂳長之祚也。大理崇聖寺在郡之㸃蒼山下,蒙氏所創也。寺既災,武定為檀越出己財,繕治莊嚴,經像殿廡,煥然復新,三塔立,金碧交輝,匡麗興山埒,望之如崑閬状。捨田供僧,日百許人,住持信曰:覺性亦。兩被璽書護寺,寸益顯矣。子自翰林出叅滇省,隆遣介走書請曰:昔者趙清獻公知杭,以龍山妙囙院為錢氏表忠觀,文忠蘇公作碑,以紀錢氏之勳。我先人臣屬天朝,勤勞王家,建崇聖佛刹,思報國㤙,敢請太史之文,如錢氏故事,刻先世功徳,以𡸁示方來。子按吳越國王錢三世,歴八十一年,以十三州地歸命于末,未聞有宣力之功也。叚氏以三百年幅員萬里之土,納欵于我朝癸丑之後,厥祖摩河羅嵯奉命四征不庭,至於宋境,深入邕管安南之區,而死于事。中統𥘉武定公入覲,上嘉不錫以金乕符牌,領蓓土。受命以來,益自奮勵,撫綏蠻𢎯,獎練士卒,攻鄯闡,下拓城,克新興,取尋甸,挫舍利畏三十萬師于滇海之上,破釋多羅十餘萬泉于滇水之濵,有制褒之曰:叚寳欵附而來,忠勤益箸,庸示至優之渥,以彰同視之仁。大㢤王言,以見公之忠勳簡在上,知當不在錢氏下,顧斐然之文,不𠯁以𤼲明其塩,惜無文忠公之筆。繼叅大政,始終七覲間庭,賞賚無等,為大推重,生榮死哀,以裕厥家。諸孫之為方伯連帥者,又十數人。嗚呼!國家所以待叚氏之意,可謂渥矣!豈佛之力有以隂助之乎?而叚氏所謂思報國㤙者,將安取裏也?𡮢試論之:天地之大徳曰生,聖人法天地以行其道,而運不息之機焉,猶如雨露不擇地而墜。庻𩔖蒙之以生植,無非過化存神之妙,盖有無迹之迹,不然而然矣。何𡮢責報于人?㢤人蒙厚施而不食其報,亦理之常,無𠯁恠者。而西方氏之法,至神無𥝠,有感必通;正智無情,在必兆而有善惡之報。爲叚氏之子孫者,無他焉,在乎遷善逺惡,母羞爾祖,厲爾民,以悲頭憫生識,以忠勤報國家,如斯而巳矣。夫如是,天其必有以佑庇之;我佛呆,有以隂相之。天人相感,將見被爾休風,介爾㝠福,不特𠰥子𠰥孫克水,其世祀一方生民咸臻仁夀之城矣。乃系以詩曰:蒼山址𠔃洱水壖蔚紺宇𠔃浮青蓮旈檀赫𠔃郭祗園白度相𠔃紫金田維能仁𠔃天中天曰證果𠔃道本圎慈航泛𠔃逹泥蓮惠炬燭𠔃光大千千億化𠔃同一原八萬總𠔃歸一言趋衆妙𠔃觀八𤥻矧南荒𠔃渺乎滇啓香城𠔃結勝縁留含生𠔃福黎无鯨息皮𠔃蟄在淵掦大法首尊大仙帝齡永𠔃萬斯年○又遊崇聖寺詩:古塔參差映寳曇,令人偶悟一生三。佛光忽作長虹起,世味寧如瑞露甘。祀茗對山雲戀戀,傍花着履雨毿毿。唐家舊迹今無㡬,彈指興亡可盡談。○定邉伯遊崇聖寺詩:春和媚景明,野寺適閑情。吸茗探禪語,開凾閱藏經。拂籠翻乳燕,擲柳囀新鶯。杖䇿臨竒石,令人歡喜生。
  • 感通寺。舊名蕩山,又名上山寺,唐僖宗時所創也。去府治十里許,寺有三十八院,林木葱蒨,幽雅逈絶,甲於諸寺。貴客多逰其中,而傍近有金相、玉局二寺。○張紞碑記尺𧕟之屈,龍蛇之蟄,觀物者胥有取焉,其相感之理然也。是則風雷之在天,河嶽之在地,明則有人,而幽則有鬼神,其理亦猶是也。得其理則能感,不得其理則不能感。嗚呼!𡨜然不動,感而遂通,非天下之里神,其孰能興於此?而世之學佛者,學其𡨜然而巳,及其成功,則未有不盡其感通之神者。舉念皆慈,聞聲即現,有法斯普,無界不霑,是豈能無感而感之也?又豈有不通者哉?洪武壬戌,天兵下雲南,明年取大理。大理之爲土,負山靣海,由唐以來,蒙叚氏㩀而有之者,始六百年。二氏皆僰人,西南𢎯為類,𨿽襍知文教者,惟僰焉。其俗事佛而尚釋,叚之有國,用僧為相,或己仕而更出家,故大理中佛教最盛。而僧之㧞萃者,亦多收附𥘨,有征無戰,其𣑽宇織流,悉獲安堵。律師無極,善學而有道,乃㧞萃之一也。歲次癸亥,率其徒入覲,連獻詞賦,上大懌,屡寵錫之。暨歸,命為僧官,重以奎𤩹天章,所以光賁之者甚備。無極本居感通寺,寺之由來尚矣,而石未有記。歲庚午,無極特以狀請曰:大理山水明秀,見稱於前,聞人於諸寺,在勝㮣中莊嚴富麗,𠰥所謂華蔵海者矣。城西南中可十里許,有蕩山寺,志又名上山,即感通寺也。宗軰相傳,謂漢摩騰、竺法蘭由西天入中國,至此時所建。或又謂李成、眉賢所建。至蒙氏時,有僧趙波羅更葺之。元末兵燹,而中殿世尊火獨不及。後叚武威公感其異,因舊址構殿,而華餝有加焉。中殿之後為大藏,北有香積,南有法堂,堂乃大衆脩道之所。無極居香積之北,曰白雲方𠀋。其餘芸房花塢,景之竒勝,不所枚舉。然一事最為靈異。此寺未焚之前,傳聞寺成而殿北虗位,住持者焚香然禱,一名有佛像自城中飛來,奠于位,即今大雄殿未燔之佛也。此事竒異,頣爲記之。子曰:寺之得名,豈非以是雲異而稱之乎?且佛像之設,可訓𡨜然不動矣,而一念之頃,遂能致之。吾不知人盛佛耶?何其不疾而速,莫致而至,而神如此。故能感則土苴爲神竒,不能盛則神竒為土苴。學佛者知此,可使內力精進,銷五藴之或詣,真空之境,恍如在給孤獨園,盖不止於飛來而巳。神而明之者,在其人焉。無極名法天,受法於海印,海印受法於斷崖,斷崖受法於髙峯。今文瑚、文熹、文齊、文彦,又無極之惟肖者也。所奉御製,悉刻諸石,則益土荷洪廕,永開無碍之門,宜諸𢎯瞻禮而嚮化也。○又逰感通寺轉:石頭路上白雲蹤,有客相過為感通。古佛飛來蓮座稳,老僧入定竹窻空。香樟布地存靈跡,慈石生雲護粗風。愧我身沉塵事裏,可能長到翠㣲中。
  • 棲霞觀。在府治之西北。宣徳七年,劉淵然之徒芮道村授都絶,遂創之。今為道紀司。去棲霞之西二里許,有古靈觀,為朶兮薄道,同其玉樞當院。玄真觀,則在府之前。

古蹟 编辑

  • 太和舊城。蒙氏皮羅閣所築,在今城南十五里太和村,遺址尚存。
  • 禮拜石。在洱海東岸羅漢寺,乏東。昔有僧名東師,苦脩行,常於石上禮拜,後化去,而石上手𠯁㢃尚存。
  • 石耳竅。在龍首闇之南。其石有竅通下,深淺莫測。土人相傳云:患耳疾者,將海肥一莊納竅中,其疾稍愈。未審驗否。
  • 天橋。又名石馬橋,在葭尾関之右。有石長丈餘,横跨扵水,状如橋形,釃水之洞僅七尺餘。洱海之水過於其下,兩傍巨石扼塞,人莫敢行。

祠廟 编辑

  • 文廟。在府學之東。創於元時,制度粗備。厯年既乆,漫朽者多日。今正統以來,先後為郡者亦甞固舊觀而脩洽之,惟大成殿及聖賢塑像有所增餝而巳。今知府干瑞又改剏殿前左石兩廡,前為㦸門,其外鑿津池而甃石橋,其上列厨庫于池之西南,而又置靈星門于其外,規模制作實加宏焉。
  • 文昌祠。在府學之西。正統年,問知府賈銓所立,肖文昌之像于其間。
  • 城隍廟。在城之中。景泰元年重脩之。其風雲雷雨山川之壇在南郊,社稷之壇在西郊,厲壇在北郊,俱有祀典。
  • 旗纛廟。在府城西門外,每歲霜降軍衞祭之。

祠墓 编辑

  • 叚平章墓。在崇聖寺後。

橋梁 编辑

  • 迎恩橋。一名黑龍橋,在下闊城外,路通衝要,跨洱海之下流,當湍急之䖏。舊爲木橋以度,徃徃為狂風所撼,祈度者如臨淵履氷。正統間知府賈铨倡衞士,今謀甃石為六址,釃以五洞,横架大木而墁之以石,其長以尺計百有五十,阔殺長什之八,兩傍為闌楯,如其長之糓,民甚便之。
  • 𩀱鶴橋。在城南門外。
  • 獅子橋。在城北門外。

館驛 编辑

  • 洱西驛。在府治之南,洪武三十五年創建。
  • 外館驛。在城南門外,正統四年知府賈銓創建,凡迎送詔表及徃來使客則在焉。

名宦 编辑

  • 趙彦良。宇明善,吳興人,洪武十七年任大理府通判,剛介有學,脩大理志要。
  • 鄭祥。瀘州合肥人,洪或𥘨調大理衞指揮使,㤙威兼濟,士卒懐之。
  • 楊節仲。宇仲符,湖廣襄陽人,永樂中任大理府知府,文章政事聞於上下,所著有黔南集。

人物 编辑

  • 張仁果。九隆第八族牟苴頌之四世孫也。漢末㩀白崖號白國。
  • 張樂進求。仁果之三十三世孫也。唐貞觀中封為酋長,領大將軍。雲南國詔。
  • 叚思平。蒙氏清平官叚忠國六世孫也。晉天福中為通海節。度使㓕揚干貞而自立,國號大理。
  • 張徤成。喜州人,唐時入覲,過成都大慈寺觀焉。適寺鍾新成,僧戒曰:撃錶一聲,施金一雨。徤成連擊八十聲,僧驚問故,曰:南使張徤成也。僧為易名曰化成,復語曰:佛法南矣。遂學佛書,歸授鄉人。
  • 叚信苴福。字表仁,大和人。隨元大將兀良吉歹征交趾,經鄂渚。所著有征行集。

科甲 编辑

  • 楊榮。字士華,太和縣人。由貢入南監,永樂辛卯中應天府郷試,登壬辰第三甲進士,授翰林庶吉士,沒于官。
  • 楊春。字子元,太和縣人。治詩經,由永樂辛卯郷試,春甲辰第三甲進士,除御史,陞江西僉事,卒于官。
  • 楊斌。字彦質,太和縣人。治詩經,由永樂甲午郷試,登戊戍第三甲進士,任四川峩眉縣知縣,卒于官。
  • 楊緯。字宗武,太和縣人。洽禮記,由景㤗庚午郷試,登甲戍第二甲進士。

題詠 编辑

  • 洱水北來眀似鏡。李景山元日大理詩:華馬國裏逢冬至,㸃蒼山下見新年。飲氷嚼藥將誰訴,斷梗飛蓬自可憐。洱水北來明似鏡,神州東望逺如天。明年此日知河䖏,𩤏撚寒梅一泫然。
  • 萬重山外㸃蒼髙。元西臺御史杜徳常大埋南行詩:北隔西南過不毛,萬重山外㸃蒼髙。玉門東覲思超軰,河尾西營𥬇我曹。戌役有時惟報効,邊滅無敢較勤勞。方今𦍒有昇平日,開讀羲經與吕韜。
  • 兩𨵿乕踞吞蒼海。馮城遊佛刹詩:昔定諸𢎯汗馬勞,煙塵不動觧征袍。兩關乕踞吞蒼海,三塔龍飛上碧霄。爨僰逺降來蔵貢,甲兵永鎮拱天朝。水光山色昇平日,仰戴皇風萬古高。

趙州 编辑

縣名 编辑

雲南。

建置沿革 编辑

𢎯語州為瞼,今趙州即趙川瞼也。興白崖、雲南二瞼接壤,蒙氏有其地,叚氏攺爲天水郡,元𥘉併白崖為趙州嶺縣,一日雲南,其地先為瞼,後攺為州,謂常有慶雲現於州之南,故名雲南,又後攺為縣,今因之。

洱海指揮使,置衞。

事要 编辑

郡名 编辑

趙瞼見沿革、天水同上、雲南同上

至到 编辑

  • 地里。東至姚安軍民府姚州界一百六十里,南至楚雄府定邊縣界一百三十里,西至蒙化府界一十八里,此至大和縣界三十里。東北到太和縣金沙江廵撿司三百里,東南到姚州普淜驛一百九十里,西南到蒙化府一百二十里,西北到蒙化府備橋一百四十五里。
  • 鋪舎。在州者十:曰州前,曰加買,曰青龍,曰㝎西嶺,曰湯嶺,曰徳勝關,曰煉塲,曰腰惠,曰羅摩,曰彌只。在雲南縣者六:曰縣前,曰矣江,曰波犬,曰清淜尾,曰沫塝,曰水盤。凡十六铺。

風俗 编辑

  • 舊雜𢎯風。州內漢僰𢎯羅雜䖏,其服食語言尚未盡變其舊,今作育于學者有年,亦將同於華風歟?
  • 好闘任氣。白崖諸村,多羅羽、撇摩、都摩察,皆烏蠻之種,為性生拘,一語不合,則任氣相闘,所謂喜則人,怒則獸者也。

形勝 编辑

  • 山勢回抱。郭松年大理行記曰:趙州山形,四周回抱,有藏風蔽氣之勢。
  • 川澤乎曠。亦大理行記云。

土産 编辑

  • 銅、錫、黑鉛。皆出趙州白崖。
  • 無花果。産於三耳山,𣗳不甚大,不開花,而果生枝葉間,状如青李,可蜜煎食之。

山川 编辑

  • 三耳山。在趙州西二里。有三峯,其形穹圓如耳,一曰越耳,一曰進耳,一曰崀耳,總謂之三耳,皆土人名之也。
  • 梁王山。在雲南縣北三十里,約髙八百餘𠀋。昔蒙氏時,酋長姓梁者築寨於此,因名。
  • 赤水江。在趙州東南七十里。舊白崖瞼源發定西嶺,南流四十餘里入定邉縣,與禮社江相合,復北流十里許入毘雌江。
  • 青華洞。在雲南縣西南六七里許。洞門闊三𠀋,其中深逺莫測,毎歳六月二十五日,土人遊賞其䖏。

公廨 编辑

  • 布政司分司。在州之左,其雲南縣亦有之。
  • 按察司分司。在州之左,其雲南縣亦有之。
  • 州治。舊治在里仁郷大路東,元季兵燹,洪武十七年遷置三耳山下,內有吏目㕔,其稅課局、僧正司則散置于州之前後。又有旌善、申明二𠅘,在州前之在右。其蔓神寨巡撿司,在州治東北一十五里。定西嶺巡檢司,在州治之南四十里。迷度市廵檢司,在州東南八十里。乾海子巡檢司,在州南一百一十里。
  • 雲南縣。去州二百餘里,舊在洱海衞城外,洪武二十二年遷城中衞治之東,內有典史𠫇。其泰安倉、養濟院,在縣治之西。旌善、申明二亭,在縣前之左右。其安南坡巡檢司,去縣東南五十里。你甸巡撿司,去縣東北一十五里。楚塲巡檢司,去縣東一百三十五里。赤水崖巡檢司,去縣北一百八十里。
  • 洱海衞。在雲南縣治之西,洪武二十年創建。內有經厯司,領衛镇撫一,其左右、中前、中左、中右、洱海千戸所七。每所又各有所鎮撫一,百戸所十。其城圍園四里,開四門,內各有坊牌,東曰鎮陽,南曰鎮海,西曰清平,北曰仁和。門之上皆有樓,其教塲則在西門之外。又領堡三,曰白崖、小雲南。普淜。

學校 编辑

  • 州學。在州治之右,洪武十八年建。中爲明倫堂,東西翼以三齋,曰興詩,曰立禮,曰成樂。繚之以垣,而其前有門。
  • 雲南縣學。在影治之南,洪武十八年建。中爲明倫堂,左右翼以二齊,曰愽文,曰約禮。而門墻亦完。

井泉 编辑

  • 玉泉井。在州治之西十五里許。元世祖平雲南,駐即於北。時天旱水涸,渾士皆渴,世祖㧞劔揷地,湏史泉湧,因號玉泉。
  • 温泉。有二䖏,一在州之東六十五里白崖石孔邑村,一在州之西四十五里煉塲鋪之傍。二水俱温,民多浴之。

寺觀 编辑

  • 遍知寺。在州西北一里許,昔蒙氏時,髙將軍所創也。今為僧正司,毎遇慶賀,於此習儀。
  • 赦開寺。即今飛来寺。又名赤佛閣,在州洽之此五里。昔蒙氏時,土人見佛飛来于此,因創寺。馬。
  • 智光寺。在衞域西門外。又有水自寺在其南,寳華寺在其西。

古蹟 编辑

  • 鐡柱。在州之南九十里白崖甸。郭松年大理行記曰:白崖甸西南有古廟,中有鐡柱,髙七尺五寸,徑二尺八寸,乃昔時家氏第十一主景荘王所造,題曰:建極十三年壬辰四月庚午朔十有四日癸丑鑄。土人𡻕𡻕貼金其上,號天尊柱,四時享和,有禱必應。或以為諸葛武侯所立,非也。
  • 文案洞城。在州治之東南七十五里,舊曰崖瞼,約髙一𠀋,其上平坦,周圍三里許。昔蒙氏時,張樂進求所居之城也。今遺址尚存。
  • 萬人塜。在州西二十五里。唐鮮于仲通及李宓之敗,兵殲于此者二十萬。閣羅鳯曰:天子致討,兵士何辜?乃歛屍葬之,其塜如山。
  • 蔓神寨。在州東北十五里許,地勢三面陡絶。至正間,土酋甞為寨其地,遺址猶存。
  • 地符石。在縣西二十五里官道傍。有石焉,紋如古篆,號曰地符。行人謹避奠,敢踐之。

祠廟 编辑

  • 文廟。在州學之東。中為大成殿,肖聖賢之像於其中,左右翼以雨廡,前為㦸門,外為靈星門。其在雲南縣學者,殿㢘門、庫神廚,亦如州制。
  • 文昌祠。在州學之右。舊在文廟戟門外,今知州李寧移置於學之右。
  • 城隍廟。在州治之東,供武二十年創置,有祀。與其風雲雷雨山川之壇在南郊,社稷之壇在北郊,厲壇在西郊。其雲南縣亦有是壇廟。
  • 旗纛廟。在縣治西南,洪武二十年創建,霜降有祭。

館驛 编辑

  • 徳勝𨵿驛。舊名河尾驛,去州洽三十里,路當要衝,創於洪武三十五年。後知府賈铨增脩之,又剏𠅘其傍,以便旅宿。○喬堅題河尾驛詩二首:池上蒼山翠作堆,池邊花竹映摟䑓。夜喧燈火庖人語,地覆松花使客來。戰馬不嘶間祈静,哀猿無語瘴雲開。征衣盡拂紅塵去,且向郵亭進酒盃。○蒼峯千𠀋芒𣙥牙,錦𣗳糢糊噪晚鸦。濁水難將明月汚,好山多被亂雲遮。江村日落人争渡,旅店年豐酒易賖。可是炎方風景别,玄冬開遍野桃花。
  • 㝎西嶺驛。在州東南六十里,洪武十六年建置。

名宦 编辑

  • 諸萬伯恒。舊志云:洪武間甞為趙州吏目,文學㢘謹,一毫無取於民,月俸不春而食。布政張紞薦之,官至㕘政。
  • 頼鎭。洪武十五年征雲南,以軍功陞大理衞指揮同知,二十年調洱海衛。其守備之能,訓練之方,與𡊮義齊名,上下同稱之。卒于官。

鄧川州 编辑

縣名 编辑

浪穹。

建置沿革 编辑

舊名鄧賧,又曰鄧川𥘨。土酋豐咩為鄧賧詔,後其子咩羅皮自為鄧川州刺史,與浪穹詔、豐時、施浪詔、施望欠合拒南詔𨶀羅鳳,稱為三浪,即六詔之三也。後閣羅鳯併有其地,為鄧川邏,號德源城,又為鄧川郡,叚氏攺為徳源瞼,元攺為鄧川州,領二縣,曰浪穹,曰鳯羽,後併為浪穹一縣,今因之。

五井塩課提舉,置司。

事要 编辑

郡名 编辑

鄧賧見沿革、徳源同上

至到 编辑

  • 地里。東至北勝州界三百二十里,南至太和縣界七十里,西至雲龍州界四百四十里,北至劔川州界一百三十里,東北到瀾滄衞軍民指揮使司一百八十里,東南到趙州雲南縣二百五十里,西南到蒙化府祥備巡檢同一百五十里,西北到鶴慶軍民府二百四十五里。
  • 鋪舍。置於州者三:曰州前,曰寺寨,曰渠便;置於縣者三:曰縣前,曰烏頭門,曰應山,凡六鋪。

風俗 编辑

  • 習尚僰俗。居境內者有曰山,後人𨿽習焚俗,其性強悍,盖亦重山,胥固風氣使之然也。

形勝 编辑

  • 山翥鳳儀。即鳯羽山,其詳見山川下。
  • 江通鶴慶。即檖備江,其詳見山川下。

土産 编辑

  • 鐡礦。出州治之東靑索鼻山,歲輸鐡四萬五千斤。
  • 鹽滷。出於諾鄧等五井內,其詳見井泉下。

山川 编辑

  • 鳳羽山。一名羅浮山,又名鳥吊山,在州治之西南三十里。傳云蒙氏細奴羅時,有鳯鳥飛止于此山。其後鳯死,百鳥哀鳴,至令每歲十二月皆來,土人以火捕之。
  • 樣備江。又名神荘江,在浪穹,其源出鶴慶,過㸃蒼山麓,入西洱海。

公廨 编辑

  • 布政司分司。在州治之右,浪穹縣亦有之。
  • 按察司分司。在出治之左,浪穹縣亦有之。
  • 州治。在玉泉郷,洪武二十三年建置。內有吏目㕔,其外有僧正司及旌善、申明二亭。去州東二十五里有青索鼻巡撿司。
  • 浪穹縣。在西山之下神州漢村,元時所建,今徙其南三百𡵯。內有典史廳,外有廵檢司。几日蒲陀崆曰鳯羽郷,曰上江觜,曰下江觜口十二關,曰箭捍塲,曰師井,曰順盪井,曰上五井,去縣洽俱不逺。
  • 五井鹽課提舉司。在浪穹縣西北三百里。洪武十六年建置,內有吏目㕔。所屬鹽課司五:諾鄧井鹽課司,大井鹽課司,山井鹽課司,師井鹽課司,順盪井鹽課司。

學校 编辑

  • 州學。在州之右。洪武十七年建置,中爲明倫堂,堂前左右為三齋,而垣墙、儀門亦粗備焉。
  • 浪穹縣學。在縣治之東。洪武十七年建置,有明倫堂,東西二齋而繚以垣。其外有儀門。

井泉 编辑

  • 五并鹽井。一曰諾鄧井,在提舉司之左;二曰大井,在司西南十五里;三曰山井,在川西南二十五里;四曰師井,則去司百里;五曰順盪井,則又去司百八十里。其泉皆滷,煑以為鹽,人置司課之。
  • 温泉。有三處:一在州社三里,従叵石下湧出,深可三尺;一在州北十里,亦出岩下,滀而為池;一在浪穹縣東南三營山下,其泉皆温,七人四時徃浴之。

寺觀 编辑

  • 萬福寺。在州治西卧牛山之裴。元至正間創盖。
  • 鍾山寺。在州治之左鍾山下。蒙氏時創盖,凡遇慶賀,則先於此習儀。
  • 護明寺。在浪穹縣之西。

古蹟 编辑

  • 徳源城。在州治之東十里。蒙氏時鄧賧詔妻慈普所築也。先間羅鳯㓕鄧賧欲娶慈善,慈善堅執不従,誓曰:一女不更二夫。遂築此城以自守。蒙氏遣兵攻之不克,後慈善卒,蒙氏嘉其節,因號徳源城。
  • 鄧川邏。舊城,在州壯會真寺前,洪武十六年為寺。寨铺。
  • 石洞。在州治之東一百里大佛曲村,髙三𠀋,關二𠀋餘,深一百五十𡵯,中有石笋,下𡸁如佛像。

祠廟 编辑

  • 文廟。在州學之左,洪武十七年創建,中為大成殿,肖夫子及四配十哲之像於內,兩廡、㦸門、靈星門俱備。其浪穹縣文廟亦如州制。
  • 城隍廟。在州北大街之中,其南郊有風雲雷雨山川之壇,北郊有社稷之壇及厲壇,而浪穹縣亦有之。

橋梁 编辑

  • 靑索鼻橋。在州東青棠鼻巡檢司前,闊一𠀋,長五尺。
  • 進寳橋。在州西南遵政鄕,闊一𠀋,長四𠀋。餘。

館驛 编辑

  • 鄧川州驛。在州南八里,洪武十八年建置。
  • 千𩀱驛。在州東南八十里,洪武二十八年建置。

雲龍州 编辑

建置沿革 编辑

舊名雲龍甸,元至元二十六年立雲龍甸軍民總管府并防送千戸所,今洪武十六年攺為雲龍州。

事要 编辑

郡名 编辑

雲龍見沿革

至到 编辑

  • 地里。東至浪穹縣界四百三十五里,南至金齒司永平縣界一百八十里,西至白𢎯上潞江界二百一十里,北至麗江府頑苴塲一百九十里,東上到鶴慶府五百里,東南到北勝州八百里,西南到金齒司二百五十里,西北到白𢎯上潞江口一百四十里。

風俗 编辑

  • 畜種爲生。境內。蛾昌蠻即尋傳蠻,似蒲而别種,散居山壑間。男子頂髻,戴竹兠鍪,以毛熊皮飾之,上以猪牙鷄尾羽為頂飾。其衣無領䄂,兵不離身。以孽畜佃種為生。好食蛇,赤手握之,置之於噐,負而賣之,不畏其嚙,盖其氣有以勝之也。
  • 不婚别類。蛾昌𨿽與薄蠻雜䖏,而婚娶不雜,惟永其同𩔖而巳。其聘禮用牛馬,貧富有差。宴待必縠狗。州無賦稅,惟𡻕躰差發小白布而巳。

形勝 编辑

  • 江山阻絶。州有三峯山峙其後,浪滄江帶其前,四面阻絶,人跡罕到。

山川 编辑

  • 三峯山。在州治之西,岡巒重疊,突起三峯,因名。
  • 浪滄江。在州治之西,其源來鹵吐蕃,循三峯山之麓,徃順寧趨金齒而南入於海。

公廨 编辑

  • 州治。舊無羅宇,洪武三十五年,陞土酋叚保為知州,凡土民公𥝠之事,就其所居之宅决之。

蒙化府 编辑

建置沿革 编辑

𥘉,蒙昏細奴邏自哀牢徙居今府活之西北巄屽圖山,築城立國,號蒙舍。詔即六詔之一也,以其在諸部之南,又稱南詔。唐髙宗永微四年,立爲陽泒州,封異牟尋為刺史,叚氏為開南縣,後攺蒙舍鎮。元𥘉立千戸,隸大理。萬戸後攺蒙化府,又攺為路,𨽻行省。至元二十一年降為州,隷大理路。今洪武十五年,仍為州,𨽻大理府。正統十三年,陞為府。

蒙化指揮使,置衞。

事要 编辑

郡名 编辑

蒙舍見沿革、陽泒同上、開南同上

至到 编辑

  • 地里。東至大理府趙州三十八里。南至楚雄府㝎邉縣六十里。西至順寧府一百五十里。北至大理府太和縣九十里。東北到趙州雲南縣一百二十里。東南到景東府三百四十里。西地到大候州四百里。西北到金齒永平縣三百八十里。
  • 鋪舎。在府前曰總鋪,去府北曰甸,中曰甸,頭曰三䑓,顛曰四十里,橋曰雞邑口。祿備凡七铺。

風俗 编辑

  • 其民善射獵。境內有曰摩𡪹者,乃黑㸑之别種也。停云:昔從蒙氏,細如還春,徙于此。手常執木弓藥矢,遇有馬獸則射之,鮮不獲者。然其性悍,其心狠,遇強則拒,遇弱則刼。今則體泫而不敢為矣。
  • 俗變故習。近城居者,多漢、僰入。男女勤於材織,會飲序齒而尘,婚姻必察性行,皆非前代之故習矣。盖自開設學挍以來,聞禮義之教,且近於大理,其亦有所漸染者歟。

形勝 编辑

  • 一川平衍。即蒙舍川也。東西相距三十餘里,南北相距七十餘里,而坦然平行,誠沃壌也。
  • 四山環堵。有巄屽圖諸山拱於前後左右,連峯接岫,若堵之環也。

土産 编辑

  • 雄黄。入藥品。
  • 石黄。可為顔料,俱出巄屽圖山內。

山川 编辑

  • 巄屽圖山。在府之西北三十五里。
  • 甸尾山。在府之南一十里。
  • 蒙舎川。見形勝下。
  • 陽江。在府治之西烏保郎里,其源従甸頭花判澗流出,至甸尾村六十里,過㝎邉縣,入浪滄江。

公廨 编辑

  • 布政司分司。在府洽之南。
  • 按察司分司。在府治之東。
  • 府治。在城內西北隅,內有經歴司,正統十四年重建。其大積倉、稅課司、僧綱司、養濟院,去府治俱不逺。甸頭廵檢司去府北七十里。甸尾廵檢悟去府南一十里。備溪江廵檢司去府西九十里。椂備廵撿司去府西北一百九十里。浪滄江廵撿司去府西南百二千里。
  • 蒙化衛。在府治之東,內有經厯司,洪武二十三年建置,領衞鎮撫一,左、右、中、前、後、中左、中右、中前八千戸所,毎所又各領所鎮撫一,百戸所十。其城周圍四里二百九十二歩,開東、西、南、北四門,北門外有教塲。

學校 编辑

  • 府學。在府治之東,舊為州學,景泰元年攺為府學。中建明倫堂,其前翼以二齊,曰興賢,曰育材。而射圃則在城之西門外,有觀德亭。

井泉 编辑

  • 泮井。在府學中,其水清冽,暑月城中諸井皆涸,而此井則汲之不竭。
  • 温泉。在府南十里甸尾山麓,清澈而暖,無周春冬,郡人不分貴賤,成徃浴焉。

寺觀 编辑

  • 等覺寺。在城中,蒙氏時所剏。其近城諸寺有曰伏乕,曰龍華,惟等覺寺為勝。民遇慶賀,則於此習儀焉。
  • 雲𨼆寺。在龍屽園山頭,其相去不逺,曰直照日觀音,曰大耳。然為之冠者,惟雲隐焉。
  • 玄珠觀。在城外之東。其前有蓮池,好事者構𠅘其上,以為遊賞之所。

古蹟 编辑

  • 盟石。在府北二十五里南庒村。行一大石,中有裂痕,深可三寸。土人云:昔張樂進求於此。遜泣與細奴邏,如邏曰:若天命在我,劍當入石。拔劍斫之,果入三寸。未審的否。
  • 蒙舍城。在府北一十餘里南庄里,周圍四百八十丈。昔細奴邏築此以居張崇進求。今遺址尚存。
  • 巄屽圖城。在巄屽圖山上,周圍四百餘𠀋。昔細奴邏築此以自居。今遺址尚有。

祠廟 编辑

  • 文廟。在府學之前。中為大成殿,肖聖賢之像于其間。傍則翼以兩廡,前建㦸門,外列廚庫,并靈星門合而繚以崇垣。
  • 城隍廟。在府前。其風、雲、雷、雨、山、川之壇在有郊。社稷壇在西。郊厲壇在社稷壇之右。皆有祀典。
  • 纛廟。在蒙化街後。霜降有祭。

橋梁 编辑

  • 蒙城橋。在府西二里烏保郎里。
  • 甸頭橋。在府北六十五里甸頭巡撿司南。
  • 様備橋。有二䖏:一在府西北一百五十里新興郷,一在府西北一百九十里禄備里。

館驛 编辑

  • 開南驛。在城北門外。洪武二十四年建置。
  • 様備驛。在府西北樣備里。洪武十七年建置。

人物 编辑

  • 細奴邏。本哀牢人,九隆族之第五子牟苴篤三十七代孫,徙居巄屽圖山。時張樂進求為雲南國,詔居白崖。一日,會諸酋祭鐡柱,有金烏飛来而立於奴邏之左肩,諸酋驚異。樂進求以女妻奴邏,而以其位遜之。築城於紫屽圖山,號蒙舍。詔傳:二百四十七年。

鶴慶軍民府 编辑

建置沿革 编辑

古名鶴川,又名漾工川。蒙氏立謀統郡,叚氏攺謀統府。元𥘨立謀統萬戸,後攺鶴州,𨽻大埋路。至元二十三年,陞為鶴慶路軍民總管府,𨽻行省。今洪武十五年,攺為鶴慶府。三十一年,又攺為鶴慶軍民府。領州一,曰劔川,曰順州。

大理衞前前、右右二千戸,置所。

事要 编辑

郡名 编辑

鶴川見沿革、謀統同上

至到 编辑

  • 地里。東至北勝州一百八十里。南至大理府鄧州州二百一十里。西至麗江軍民府蘭州一百九十里。北至麗江軍民府七十五里。東北到永寧府四百九十里。東南到此勝州清水驛一百九十里。西南到鄧川州浪穹縣一百六十里。西北到麗江軍民府巨津州三百一十里。
  • 鋪舍。在府近曰在城銷,在外曰長康,曰宣化關,曰班登,曰三塲。舊白大登凡六鋪。

風俗 编辑

  • 附險立寨。境內多摩㱔蠻,依江附險,酋寨星列,無所統攝,少不如意,輒相攻殺,此其故俗也。
  • 習俗少變。近府治而居者,皆漢僰人。今欒育教化,漸被華風,而言語、服食、吉凶、慶弔之俗,俱變其舊矣。

形勝 编辑

  • 列岫連環。郡之四面有方𠀋諸山,皆欝聳相連,以拱郡治,有若環然,而不見其缺也。
  • 平川彌望。即鶴川也。其詳見山川下。

土産 编辑

  • 黄耆。入藥品。
  • 異麥。一莖兩岐三岐。景泰五年夏産于郡之逢密等郷,有詩文傳焉。

山川 编辑

  • 方𠀋山。在府南一百里細邑村,髙可二三百𠀋。山半有一岩,洞閣数𠀋,中有一池,深不可測。北上有石觀音像,又名觀音山。
  • 龍珠山。在府南二十里。山後有石穴,土人傳云:昔鶴川水漲,民不奠居,有異僧賛陀崛多者,卓錫成穴,其水遂泄。又云:嘗有龍戯珠於此,故名。今郡民毎歲四月擇日詣穴前祭祀,以祈弭水。惠。
  • 鶴川。即漾工川也,闊二𠀋餘。其源出府治後三十五里麗江界,過府治東而南流入龍珠山北麓石穴中,後徒柬而出,趍金沙江。
  • 龍潭。有三䖏,在府治之西六里。山麓間俱有灌溉之利。

公廨 编辑

  • 布政司分司。在府洽之南。
  • 按察司分司。在府治之西。
  • 府治。在南廂,洪武十六年建置,年乆圯壊。正統八年更置流官知府,時知府林遒節始脩理增創,而㕔堂、門廡、庫房、廨宇莫不周完。內有經厯司、照磨所、司獄司、架間崇資二庫,所屬致阜倉、醫學、僧綱司,去府俱不遠。其養濟院旌善、申明二𠅘,在府之南。清水江廵檢司,在府西三十里。宣化關廵檢司,在府南二十里。觀音山廵檢司,去府西南一百二十里。
  • 鶴慶禦。在府洽之北城內,洪武二十年建置。內有大理衎前,前在右二千戶所,各領所鎮撫一,百戸所十二。其城周圍四百五十九𠀋間,二門:南曰鎮逺,北曰安定。其教塲在北門外。

學校 编辑

  • 府學。在府治之南,中為明倫堂,其前東西翼以四齋:曰志道、曰㩀徳、曰依仁、曰游藝。堂之左為會膳房,其西齋之後爲號房,合而繚之以垣,而固之以門,亦林道節所脩也。

井泉 编辑

  • 温泉。有三䖏:一在府東南一百三十里大夣村,二在觀音山驛之南,共水皆澄澈而温,土人常浴共中。

编辑

  • 玄化寺。在府西南一里。元世祖𡮢駐蹕扵此,楊以銷金、絳羅、袈裟、火珠、珊瑚,至今猶存。凡過慶賀,則於此習儀。
  • 智鏡寺。在城之中。
  • 龍華寺。在府東南一十八里。

祠廟 编辑

  • 文廟。在儒學之前,年乆廢壊。知府林遒第重造,中建大成殿,肖聖賢之像於其間。殿前左右爲雨廡,中爲戟門,其外兩傍為廚庫,而前為靈星門。
  • 文昌祠。在文廟之東。
  • 城隍廟。在城中之西北。同祀者有風雲富雨。山川之壇,在南郊。社稷壇,在西郊。厲壇,在北郊。

橋梁 编辑

  • 玄化橋。在府西南一里,以石為之。
  • 落鍾橋。在府南。又有長康、金登二橋,其北有東山橋,又有象跪橋,各桐距不逺。

館驛 编辑

  • 在城驛。在府治之南,洪武十八年建置。
  • 觀音山驛。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洪武二十年建置。

劔川州 编辑

建置沿革 编辑

古劔川也,蠻云吐蕃甸,近銕橋城,蒙氏逐吐蕃,以僰人居之,號義替瞼。元𥘨爲劔川縣,𨽻鶴慶路,後陞為州,今因之。

事要 编辑

郡名 编辑

劔川見沿革

至到 编辑

  • 地里。東至本府宣化關廵檢司九十里,南至大理府上江觜巡檢司二百里,西至麗江軍民府蘭州一百里,北至麗江軍民府一百二十里,東北到北勝州三百五十里,東南到本府觀音山廵檢司八十里,西南到大理府順盪井廵撿司三百里,西北到通安州石門關巡檢司二百六十里。
  • 鋪舎。州前曰總鋪,其去州東曰清水江,南曰易堤坪,西南曰橋後,西曰羊層,北曰巔塲,凡六鋪。

風俗 编辑

  • 習俗異尚。居州治之近者,多漢、僰人,知向學,而其習俗與山後人及羅羅摩㱔不同,盖亦雜䖏而不能盡變也。
  • 篤信巫鬼。州與浪穹接境,亦有山後人。凡有争訟,不告官,必殺鷄狗誓於神,以求平其曲直。有病不服藥,亦惟𥙊鬼,𨿽死不悔。

形勝 编辑

  • 山全金體。即金華山,詳見山川下。
  • 水列川形。即劔川,詳見山川下。

土産 编辑

  • 馬蹄塩。以彌沙橋後二井之滷水造之,其詳見井泉下。
  • 榧子。出本州求仁甸郷,入果品。

山川 编辑

  • 青崖山。在州東八里,有石崖如列翠屏。
  • 夜合山。在州南二十里,其形如卧牛。山之麓有河流,夜聞其聲如牛飲然。
  • 金華山。在州西一里,其山頂尖而脚平寛,形如金字,髙数百𠀋,林木葱翠,故名金華。
  • 劔川。在州之東南,水流分而為三,形如川字,深淺不同。𣅜趍人様備江,而去平川一望四十餘里。

公廨 编辑

  • 州治。在甸頭郷栁龍允村,洪武二十三年建置,內有吏目𠫇,外有旌善、申明二𠅘。所屬河泊所,去州南三里。彌沙井廵檢司,去州西南一百五十里。彌沙鹽井鹽課司,在彌沙廵檢司之右。

學校 编辑

  • 州學。在州治之右,洪武一十三年建置,中為明倫堂,左右冀以二齋,曰進徳,曰脩業。

井泉 编辑

  • 彌沙鹽井。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彌沙浪鄕,出滷泉為鹽塊,形如馬蹄,今置司課之。
  • 橋後井。去州西南一百四十里,亦有滿泉,煑以為鹽,附於彌沙井課之。
  • 靈泉。去州西南四十餘里,其泉寒冽,州人有患疫者,取其水盛以竹筒而懸之於門,其患自息,號曰靈泉。
  • 温泉。去州西一百里永仁甸郷,温煖如湯,人常俗之。

编辑

  • 崇真等。在州之右,金碧煇煌,為一州之冠。
  • 靈佛寺。在州之南三里水寨村。
  • 廣明寺。在州南一十里上登村。
  • 石寳寺。去州西四十里石寳山,唐時所建。

祠廟 编辑

  • 文廟。在州學前,中建大成殿,肖夫子配哲之像,其間左右兩廡,中為戟門,前為靈星門。
  • 文昌祠。在文廟之後。
  • 城隍廟。在儒學之右。長同祀者,有風雲需雨。山川之壇,在東郊。社稷之壇,在西郊。厲壇,在北郊。

橋梁 编辑

  • 濟川橋。在州南十里,其東有江東橋,此有巔塲橋。

順州 编辑

建置沿革 编辑

蠻云牛甸,元立順州,隷麗江路,至元二十四年攺𨽻北勝州,今洪武十六年攺隸鶴慶軍民府。

事要 编辑

郡名 编辑

順州見沿革

至到 编辑

  • 地里。東至此勝州六十里。南至大理府千𩀱驛一百八十里。西至麗江軍民府蘭州四百里。北至麗江軍民府寳山州三百里。東北到瀾滄軍民指揮使司蒗蕖州二百四十里。東南到北勝州清水驛八十里。西南到鄧川州二百五十里。西北到通安州石門𨵿廵檢司三百六十里。
  • 鋪舎。有二,曰州前,曰烏鋪。

風俗 编辑

  • 其俗推魯。境內多羅羅,皆黑爨之種,披氊、跣足、鬅頭,而椎魯尤甚。其俗大抵與霑益州者相同。

形勝 编辑

  • 山林僻阻。郡內田少民稀,惟深山長林,險僻幽阻,不通商旅,亦𡨜寞之地也。

土産 编辑

  • 麻黄。入藥品。

山川 编辑

  • 公山。在州之後,髙一百餘𠀋,與漕峯山並峙,州人有病則禱之。
  • 烏鋪山。去州西一十五里,復有楊保山在其東北焉。

公廨 编辑

  • 州治。在公山郷牛向村,內有吏目㕔,洪武十九年建置。

祠廟 编辑

  • 城隍廟。在州之北。有祀典,其同祀者有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南郊。社稷壇,在西郊。厲壇,在北郊。

橋梁 编辑

  • 烏鋪橋。去州西南一十五里,跨烏鋪山之澗。

麗江軍民府 编辑

建置沿革 编辑

古名越忻川,近金沙江。金沙十名犁牛,因犁、麗聲相近而呼曰麗江。漢、晉以來,俱未臣服。隋、唐時,有土酋波衝者據其地,號摩㱔詔,即六詔之一也。後為蒙氏所併,叚氏以此為四鎭之一。元世祖駐蹕于此,以蠻酋為管民官,遂立宣慰司,後攺麗江路軍民總管府,又後攺為宣撫司。今洪武十五年攺麗江府,三十二年攺麗江軍民府。領州四:曰通安,曰寳山,曰蘭州,曰巨津;縣一:曰臨西。舊屬巨津,今府帶管之。

事要 编辑

郡名 编辑

越析見沿革

至到 编辑

  • 地里。東至蒗蕖州一百八十里,南至鶴慶軍民府七十里,西至西畨浪滄江二百里,北至永寧府革甸長官司三百二十望。東北到永寧府二百七十里,東南到瀾滄衛軍民指揮使司二百里,西南到劔川州一百三十里,西北到西畨界三百五十里。
  • 鋪舍。止有一䖏,曰府前鋪。

風俗 编辑

  • 俗甚儉約。境內摩㱔蠻獨多,形貌醜惡。男子頭綰二髻,傍剃其髪,名為三塔頭;婦人結高髻於頂前。衣服止用麻布,飲食踈薄。一𡻕所食,圖根半之。間根者,即夣菁也。貧家食塩之外,不知別味。其氣習與居瀾滄者大抵相同。
  • 不事神佛。摩㱔蠻不事神佛,惟毎𡻕正月五日,具𢔪羊酒飯,極其嚴㓗,登山祭天,以祈豐懐災。祭畢,男女百数,執手圓旋,歌舞為樂。

形勝 编辑

  • 地接吐蕃。其疆城接遵吐蕃,亦要害之地也。

公廨 编辑

  • 布政司分司。在府治之西。
  • 按察司分司。在府治之東。
  • 府治。在通安州之大研廂,內有經厯司、照磨所。萬鎰庫,洪武十六年建置,所屬大有倉。其旌善、申明二亭,去府俱不逺。

祠廟 编辑

  • 文昌祠。在府𠫇之後。
  • 城隍廟。在府西北。有祀典,其同祀者有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南郊,社稷壇在西郊,厲壇在北郊。

館驛 编辑

  • 在城驛。在府治之西,洪武十六年建置。

通安州 编辑

建置沿革 编辑

蠻云:樣渠頭甸,又名三甸,元𥘨立管民百户,後攺通安府,𨽻麗江路宣撫司。今洪或十五年仍爲州,𨽻麗江軍民府。

事要 编辑

郡名 编辑

三甸見沿革

至到 编辑

  • 地里。東至蒗蕖州一百八十里。南至鶴慶軍民府七十里。西至巨津州界七十里。北至寳山州界一百二十里。東北到寳山州二百五十里。東南到瀾滄衞軍民指揮使司二百里。西南到瀾州二百五十里。西北到巨津州三百里。
  • 鋪舎。在州之南者曰東貟,曰七和。在州之西者曰刺失,曰九和。凡四鋪。

風俗 编辑

見府下。

形勝 编辑

  • 襟山帶溪。州治爲府之附郭,四向皆山,而溪流來自西北,過于州前,徃東南而去。

土産 编辑

  • 蔓菁。俗呼曰圓根,状如蘿萄,土人食之。

山川 编辑

  • 雪山。一名玉龍山,在州北二十里,約髙數百𠀋,望五百里,積雪四時不消,峯巒如削玉。蒙氏異牟辱封為北嶽,即此山也。○昶詩:山髙摩蒼穹,積雪何年始。澗壑下縈回,水齊石齒齒。方夏偶經過,肌膚猶粟起。絶頂人莫𠦑,仙靈應會此。
  • 吳烈山。一名東山,去州東二十里,約髙八十餘𠀋,山勢起伏,環繞于州。
  • 淸溪。有二䖏,出吳烈山麓,過于州治之前,一出雪山之下,至東員里,二溪合流,民引之灌溉田畒,其利甚愽。

公廨 编辑

  • 州治。在大研廂內,有吏目𠫇,洪武十六年建置。其旌善、申明二亭,在州之前,所属石門關廵檢司,去州西一百里剌巴村。

井泉 编辑

  • 温泉。去州八十餘里阿失村,其泉温煖,𢎯民春冬俗之。
  • 苦泉。有二處,一出呉烈山澗內,一出州西刺沙里,其味皆徴苦𢎯,人每徃飲之,謂能除病。

橋梁 编辑

  • 東員橋。在州南五里,跨清溪之出雪山下者。

寳山州 编辑

建置沿革 编辑

古大匱川也,又名羅邦,元𥘉立寳山縣,後攺爲州,今因之。

事要 编辑

郡名 编辑

羅邦見沿革

至到 编辑

  • 地里。東至永寧府一百五十里,南至鶴慶軍民府順州三百里,西至西畨界三十里,此至西畨界三十五里,東北到永寧府革甸長官司一百里,東北到瀾滄衞軍民指揮使司蒗蕖州一百四十里,西南到通安州二百五十里,西北到西畨界一百里。
  • 鋪舎。曰魯坡,在州前。

風俗 编辑

  • 焚骨不𦵏。摩㱔蠻。死者無棺槨,以竹簀昇至山下,貴賤一所焚之,不收其骨。候冬擇日,赱馬到焚所,用戀覆地,呼死者之名,隔氊抓之,或骨或炭,但得一塊,取以闘家祭之,祭畢,𨓜至山澗棄之,非命死者别焚之。其土官死,則置于床,陳衣服、玩好、鷹犬于前,妻子無衰,經衣文繡。𨒙勝:平日以死者之馬,令奴額帕馳驟調之招塊,當焚骨之際,則以鞍轡、玩好皆付諸火,其馬則以斧擊殺之。

形勝 编辑

  • 面山背江。州治之前有阿那山,其後有金沙兀,亦可以為勝矣。

土産 编辑

  • 無芒麥。即小麥結秀時,其穗無芒而其實圓。

山川 编辑

  • 阿那山。去州西南一十五里,其上舊有阿那和寨,故名。
  • 金沙江。經于州治之後。

公廨 编辑

  • 州治。無廨宇,以魯坡和寨治事。

蘭州 编辑

建置沿革 编辑

古羅眉川也,叚氏爲蘭滄郡,元𥘨攺爲蘭州,今因之。

事要 编辑

郡名 编辑

蘭滄見沿革

至到 编辑

  • 地里。東至鶴慶軍民府劔川州一百里,南至劔川州弥沙井盬課司六十里,而至西番實郎山界二百六十里,北至西番界二百里,東北到通安州二百五十里,東南到鄧川州浪穹縣二百里,西南到雲龍州四百五十里,西北到西番界二百里。
  • 鋪舎。日州前。

風俗 编辑

  • 勇於戰闘。境內多摩㱔蠻,好附險立寨,少不如意,暴戾之色,𤼲于靣目,急於戰闢,而勇不顧身。論者以爲治之能如古法,使之勇于公戰,怯於𥝠闢,斯可矣。

形勝 编辑

  • 山圍水繞。北有福源山,南有雪盤山,白石溪則繞于州治。

土産 编辑

  • 鹽塊。土人煑滷為之,大者重一斤十兩,小者重一斤,交易𣅜用之。

山川 编辑

  • 雪盤山。在州南二十里,高百餘丈,其上平坦如盤,四時常有積雲,故名。
  • 福源山。在州之北,與松明山相接,延於東南五十餘里。
  • 白石溪。其中多白石,其流繞州治,灌田甚多。

公廨 编辑

  • 州治。在白石溪村,內有吏目。𠫇塩庫,洪武十六年建置。旌善、申明二𠅘,在州治之前。

井泉 编辑

  • 鹽井。有六䖏:曰二欠井,在湯甸村;曰上日欠井,曰下日欠井,曰羅摩井,曰温泉升,曰伍井,俱存。雪盤山西南,其滷皆鹹,煑為塩。納課。

祠廟 编辑

  • 城隍廟。在州之南。有厲壇,在州之北郊。

巨津州 编辑

建置沿革 编辑

古九甸川也,又名江塲,蠻云臘巴村元𥘨立為巨津州,今因之。

事要 编辑

郡名 编辑

江塲見沿革

至到 编辑

  • 地里。東至西畨界二十五里,南至鶴慶軍民府劍川州三百里,西至西畨界一石里,北至西番界八十五里,東北到西畨界三百里,東南到通安州三百里,西南到西畨界三百里,西北到西畨界一百里。
  • 鋪舎。其在州前者曰州前铺,在州之南者曰尾隔、曰葛濟、曰臘巴,凡四鋪。

風俗 编辑

  • 辮髪不梳。境內有古宗蠻,即西番之别種也。氣習暴悍,語言䳋舌,男婦頭,髪辮成百縷。彼燕前後經年不梳,㮏則宰栍。祭祀㑹衆,不事盥濯。食生內被長氊,胷前結以小䋲。其短裳用甃牛毛或黑白羊毛搛缐為之。婦人用青白磁珠與硨磲相間,懸於項。風俗大抵與西畨同。

形勝 编辑

  • 鐡橋渡險。今在州之南一百五十里金沙江邊,穴石錮鐡為之。傳云隋開皇中史萬𡻕所建。或云蒙氏閣羅鳯叛唐,與吐蕃給好,後異年尋歸唐,與韋臯合兵破吐蕃,斷鐡橋路,即此也。冬月水消,猶見鐡環在焉。
  • 雪關守隘。在州東北六十五里。地極兊險。元至元中吐蕃叛,平章賽典赤建是𨵿以守之。

土産 编辑

  • 滑石。出蜘蛛山。

山川 编辑

  • 華馬山。在州東南一百五十里鎻子空村。臨江石壁陡峻,其間有石色斑斕,狀𩔖花馬摩㱔,詔曰花馬國者本此。
  • 蜘蛛山。去州南二百里刺巴村。
  • 金沙江。經于州治之東北。

公廨 编辑

  • 州治。在巨甸,村內有吏目㕔,永樂十年復置。

古蹟 编辑

  • 鐡橋城。在金沙江邊鐡橋之南。舊有小土城,名曰鐡橋城,今遺址尚存。
  • 雪山門關。涫見形勝下。

祠廟 编辑

  • 城隍廟。在州治之東。有厲壇,在州之北郊。

橋梁 编辑

  • 普濟橋。在剌巴鋪前。

雲南圖經志書卷之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