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雲坪先生文集
卷八
作者:宋能相 純祖初
卷九

高興柳氏新譜序

编辑

高興柳氏。舊有譜系。先祖文正公寔叙引之。歷世滋久。子姓蕃暢。不可以舊本該其派。故後嗣惟是之懼。踵舊而增修之。不肖亦以外裔相其役。支分葉敷。無遠不暢。盛矣夫。嗚呼。見其末尋其葉而不知其根可乎。在昔魯展禽采於柳下而仍以受氏。推以準之我東。高伊鄕亦有高大柳樹。而居於其下。因號爲氏也歟。盖其植本固而發源深。故縣經四革而譜籙猶存。世閱三朝而簪組相仍。名賢輩出。節義炳朗。至若英密公有諱淸臣。忠孝凜烈。華夷聳歎。國家嘉其孝。表厥宅里。牧老讚其忠。以賁窀竁。百世公論。昭揭日星。而迨今數十世。奕葉炳靈。輝映編簡。殆與河東華胄相甲乙。雖有奮筆刊正者。莫敢剗去。君子謂其系條貫濟濟。他姓所不及。詎非信歟。英密公十八世孫文珪。因我族人宋君必完在其門闌。相與命能相續以一言。能相竊不肖。懼無以堪。柳君固以請。終不敢辭云。崇禎紀元後三戊寅三月日。英密公外裔。恩津宋能相敬述。

遊龍潭不知島記

编辑

歲在癸亥九月之朔。宿霧朝褰。晴霞擎日。楓菊爭時。山川交輝。東海宋子發自大所。沿流而上於鞍椉間。謾作晦父武夷想。信轡徐行。朗咏棹歌雜咏等詩。二客從之。至十里。所見有石山離立淸波中。屹然千尺。羅綴以老松紅葉。從者曰可以陟矣。馬自然北首。踏明沙數百武。涉兩汊抵其下。短衣攀蘿而登絶頂。山葢全石。而其水衝處嶻嶭削成。與東岸絶壁距峙爲門。水從中間行。吼怒澎湃。勢若一蹴蹴倒然。其土肉盡化。所存者只骨耳。安能動哉。復從水力稍緩處逆迤而再成。其高雖少遜。而益可見石之堅健也。水衍匯其趾。爲十畒淸潭。游魚潑剌於天雲光景中。外卽白沙彌漫。一望茫然。四山環揖。態狀千萬。欲從人問名而不能得。遂相與叫奇。引滿箕城甘紅露。夤緣下手樛砌間。往來兩峯。竟日忘歸。客請名之。名其東曰甘露峯。西曰不知巖。其低平者竟晷臺。皆所以記實也。從者曰峯突兀宜吹篴。臺平穩宜彈琴。巖具屛几枕席狀。宜宴坐而聽。余笑謂爾亦有韻致。且俟他日復來可乎。就溪邊選一砥。聊書其說。

宗晦祠事實記

编辑

維此興農。卽我先祖尤菴先生初年卜居之地。而頗有林壑之勝。且有能仁菴舊址。菴卽當時及門諸公所嘗肄業之所也。崇禎丙午。先生移住華陽。則菴遂以廢。後爲季祖父所換買。而先生杖屨時常來住。盖爲是蘇堤本第數里而近。且其幽趣最所愛賞也。及至致仕。乃捨華陽。別搆精舍於庵下澗邊而居之。南澗之扁。卽谷雲金公壽增筆也。先生嘗曰。此吾畢命之所也。命記於芝村李公喜朝。今於先生遺集。可考而知也。己巳禍作。先生旣承南遷之命。於此而返櫬。終喪又在於此焉。則地不忍荒。水不忍廢者。豈非後學小子所可勉。而又况南澗遺額。可見慕法朱夫子之遺意。則合祀同禋。以昭統緖。舍此而安之哉。肆我遂菴先生當甲戌更化之後。與斯文諸長老議。以爲昔朱夫子得山人李渤之遺址。爲建書院以祀先聖。夫彼山人。不過一節之士。而只以其誦法孔子也。夫子之表章尙如此。則今我老先生畢命之地。遺躅宛然。尤豈可任其泯沒。不思所以闡揚乎。遂相地建祠。而庵址則議叶勢窒。有難輕擧。姑就精舍之基。權立一間屋子。以先生七分之貌。配之於朱夫子眞像。平日遊從之士。遠近縫掖之徒。少寓江漢之思。而顧其基址湫隘。廟制狹窄。非所以致崇極而圖久遠也。矧今歲月浸久。樑桷傾摧。則吾黨之羞。實莫大焉。於是乎沙溪老先生後孫金天澤。屯村閔公維重嗣孫翼洙。與遠近章甫。合謀鳩工。改建三間之廟於庵址後差高處。復立五架之堂於庵址。寔遵初意也。堂後東西各附一室。以爲齊宿之所。堂前兩角。各附小閣。以便遊息之方。而祠以下俱有扁。祠曰宗晦。此其舊號。而今旣有廡。故改堂爲祠。堂曰以直。齋曰審决。曰堅牢。閣曰明淑。曰忍含。盖皆據夫子語也。夫直之一字。卽孔孟以來相傳之旨訣。而夫子臨終。以此闡發。有審求其是。决去其非。堅苦工夫。牢固着足之訓。先生末命。又特擧以詔後學。若夫明淑忍含之義則尤有大焉。寧考之密敎。先生之遺訓。曾不外此。而俱據夫子之恒言。寔出尊攘之大義。後之欲求夫子先生之道者。於此而亦可窺一斑矣。嗚呼。夫子與先生門路之正大。規模之宏偉。本無二揆。而所遭之時亦不幸相同。言論規畫。莫不如合符契。則今以此揭扁於堂與齋閣。庶幾得之。登斯堂者但見其名。而不得其名之之意。則與翫芻狗而不迎尸者何以異哉。嗚呼。世道滄桑。百怪層生。吾道久屈。長夜沉沉。俯仰愴痛。無以自克。抆涕略記。以代偉頌。

宗晦祠移建記

编辑

竊惟晦菴朱夫子以亞聖之資。生南渡之世。道接洙泗。義秉春秋。繼往開來。其功盛矣。惟我高祖考尤菴先生奮乎五百年之後。獲聞妙旨於遺書。平生爲學。一依其成規。祖述憲章。殆如朝暮遇焉。顧此懷德之興農。寔其當日讀書講道之所也。先生自壯歲有志四方。而獨於此眷眷者。卽朱子不忘紫陽之義也。崇禎癸巳。卜築于蘇湖。遂以此爲外圃。往來遊居。遠近學者日益進。於是作能仁菴於水西向北地。淸邃平廣。面勢具焉。旣老致事。自華陽歸。復就溪邊立精舍。扁以南澗。幷揭雲谷南澗詩一篇。中藏大全語類等書。日夕諷詠。樂以忘憂。曾不知年數之不足。嗚呼。百世之下。亦可以想見其理韻也。嗚呼。先生沒矣。遂菴權先生乃與四方章甫。合謀建祠。以享先生。而能仁菴時爲子孫之所居。故卽精舍而重新之。中掛朱子影幀。配先生眞像。盖所以泝淵源而遵先生平日宗師之意也。今距創始凡四十有幾年。屋宇傾圮。且其地隘下。不可以久遠圖。士友咸曰。盍移於寬廣地。縣監金公天澤,翊衛閔公翼洙。與先生嗣孫文相相議。遂定移建于菴之舊址。從初議也。釋經而敦事者如堵墻。諸公命能相執梓人之筆。能相固辭不獲。乃敢略記顚末如此。金公卽沙溪金先生之後孫。閔公卽同春宋先生彌甥云。時崇禎後再己未三月己未。先生玄孫能相謹書。

孺人宋氏墓甎記

编辑

嗚呼。惟玆連山縣北螺山子坐原。縣士金憙妻宋氏某之葬也。父能相。徵士。母韓氏。參議啓震女。庚戌二月十六日生。朗慧超凡。六歲。能誦小學論語。講解辨㫼。長者不能難。乙丑。歸金生。生待以畏友。年二十八短折。六極殆備。哀哉。粤自沙溪文元公,尤菴文正公師友淵源。金宋二家世篤毓慶。人也不幸至於是。天理孰徵焉。有男曾大。方十歲。父泣而書此以諗來者。陵谷變遷。尙有能哀憐而掩之土者矣。丁丑四月廿四日記。

月精寺影碑題名記

编辑

无統戊寅建午之月。東海宋子來遊九月山。到白蓮精舍。愛其山溪環合。雲霞興蔚。徘徊眺詠。不忍便去。禹斌,文天光,鄭養浩,李範祖,康以濟,錫濟從來講大學。山人錦策圓𤕻亦從遊。毗迦摩羅復生。當知此意也。丙申將去。書此以志之。刻之者。僧敎澈。

藥山天柱寺碑北題名記

编辑

東海宋子來遊兩西。究觀三朝鮮舊蹟。考求其制度之所極。歷此以往太伯山。時戊寅六月也。

丹陽禹氏世譜引

编辑

禹氏羽音。丹陽世族也。其後世有之九者。孝義著聞。譜其先系而來示余。求一言題于後。竊惟我文僖,忠靖二公。學行義烈。奕葉發舒。淵源甚遠。則我東之有禹氏。盖將與隴西華胄而相甲乙。奚但倂峙於八大姓而已。此退翁所以奮筆特著。要使人尋流而知源。尋葉而知根。嗚呼。禹其無間然矣。抑余別有感焉。人家父祖壁立千仞。子孫却自倒東來西。此晦翁所歎也。今譜於是者。若能夙夜警戒。無忝厥世。歲時花樹之會。老者顧語少者。昔我先祖當人文未著之世。奮起東南。力學有成。見義必爲。以貽父母令名。或當王籙之訖。而之死靡他。與圃老同破敗。是其視世間利誘威怵。何等羞汙事。若輩苟有隨勢前却。不能立定。一隻眼子。獨明於利害禍福。而不知有聖賢之學仁義之道者。是皆得罪於前哲。有愧於先德。不可以名在此而自命爲吾祖後耳。少者其有不惕然以懼而請書焉耶。不肖竊托於外成遺裔。俯仰感慨。誦言如此。禹生盍以告同祖諸賢也。生曰唯唯。是爲跋。龍集乙亥上元。外裔宋能相再拜書。

祭文

编辑

祭族叔父文

编辑

我族名家。不以貴仕。世有明德。克濟厥美。惟公之生。及見耈成。疇其最爾。先君是程。相視而笑。有如磁鐵。皦然終始。寸心同潔。先君之亡。公實慟傷。精誠感夢。事異草塘。由是念我。異於諸子。逮夫成人。戒誨尤至。氣質之用。草藥之鍊。隨事提警。曲有方便。花發之朝。月明之夕。時或命酒。招我陪席。亹亹談屑。罔非先故。嗟我孤蒙。常若寐寤。謂當百年。永爲幈幪。一疾無妄。大限俄窮。從玆以往。曷見典刑。殄瘁之痛。獨我濙濙。靈幃旣啓。祖車方陳。何山深土。埋此玉人。骨肉下復。魂氣上征。庶其無愧。拜見父兄。隻雞哀酹。侑以斯文。願寄雙血。歸告先君。

祭監察鄭公文

编辑

維崇禎後歲次再丙辰十月之望。恩津宋能相。旣來哭于故親家丈監察鄭公之靈筵。粤翌日丙子。復與其姊之墓而相弔。因取酒以酹。陳厥傷辭曰。嗚呼。余嘗沿泝乎麗氏五百年策書兮。竊獨有曠感於圃老先生。是固天爲我東方而生者兮。所以肇開億萬世之文明。雖其一時不幸以蒙大難兮。譬如磨鏡不滅而愈光。宜慶祥之遠流兮。俾後人而繁昌。何近者之陵遲兮。又間之以無良。嗟惟理之久已爽兮。反使公而云亡。凡我善流興其衰之歎兮。可謂壞一家之棟樑。抑論公之平生兮。盖峻潔而直方。故與時而抹摋兮。恒低徊於銅章。昔載莅於魯城兮。有訛言之孔將。伊黨人之煽而動兮。欲上誣乎黈纊。匪我公之強立兮。孰爲使彼不售其虛謊。殆庶幾抗崇華而凌風霜兮。人用大服其力量。逮涒灘之亂作兮。靡一世而魂喪。曾聖上不知其何狀兮。獨繕戎而慨慷。幸逆竪之就平兮。卒未究乎貞諒。然惟談者夥之兮。至于今而彌彰。斯誠不沫於前徽兮。又衆美焉難詳。切悲命之甚竆兮。生百罹其憂傷。且近出之有不幸者兮。每自懼其猖狂。今已謂之無能兮。肆號呼而跳踉。奪阿耳而出後兮。竟似續之凄凉。念平日之可言兮。均戚疎之惻愴。哀我姊之㷀孑兮。何以奉乎蒸嘗。願英靈之不昧兮。陰垂祐於玄堂。期螟蛉之生成兮。早自托於同宗。念無庸於多言兮。或降臨而擧觴。嗚呼哀哉尙饗。

祭故室孺人韓氏文

编辑

維崇禎紀元後百有九年丙辰十月辛酉朔二日壬戌。夫學生能相。謹將隻雞巵酒。薄祭于故室孺人韓氏之墓。烏虖。自子云亡。七易星霜。悠悠我思。曷月而忘。夜晝之理。彭殤之命。達之已久。講之已明。惟是狂愚。日益倀倀。非無君子。可以遊從。嗟我多難。百爾靡騁。永懷平生。切磨規警。師友之益。不出戶庭。如其尙在。爲我耿光。幽明一隔。話言莫通。孰補我過。孰開我胷。歲月駸駸。疑悔積中。死者復起。曷任愧悚。矧玆後事。極多悲惊。誰執厥咎。實由無良。氣序晼晩。墓草荒凉。蒸嘗過時。掃除何常。一醊告哀。庶幾鑑饗。

祭故室孺人閔氏文己未

编辑

十日癸丑。故室孺人閔氏柩車已飭。明將發軔。夫能相含哀茹恨。式遵祖道。辭以告之曰。嗚呼。是將爲無期之別矣。夫與父母皆在此矣。君何邈然而不爲之念也。豈於冥冥之中。亦有慽然傷歎於玆。而吾輩世人自不能知耶。幽明一隔。語音莫通。余雖欲更聞謦咳。何可得也。雖不得聞君之言。而余不爲一語以送君行耶。嗚呼。百年之期乖矣。千古之訣迫矣。嗚呼。曾謂吾人而至於斯耶。死生壽夭。雖皆有天命。而人事之不善。何可勝言。古人曰。幽明之間。負此良友。今余則豈但爲負而已乎。言之臆塞。尙何及哉。雖然此亦非人之所能爲也。君能自達。余又何悲。所可痛惜者。君有絶人之才。高世之識。純性至行。有非余之所可及。而身爲婦人。不出閨門。尋常家室之間。只得自托於忠臣爭友。酸醎相濟。玉石交攻。間以善謔。每恨其不能爲男子之身。而交騖幷進以不負其才志。今焉已矣。余復何望。君臨絶語人曰。吾身胡大事。但恐夫子身命孤竆。不得以成就平生之志業。噫嘻。余實孤竆矣。譬如乘大航駕萬里之浪而中流失楫。茫茫然無所歸定。然生人之事。何足云云。惟鬼神之說。極多般㨾。朱夫子盖嘗亦有再生之論。願君以平日之精爽。必自謀於司命者。而復降爲人。而爲男子而復得大智慧而來歸於余。而復結人間師友之倫。相觀交修。以大副宿世自爲之願。畢平日獻忠之志焉。嗚呼。其能然乎。其不能然乎。余雖不能知君之事。而君其能聞余之言如平昔而無違否耶。嗚呼。言不可竆。意不可極。而悲哀塡中。都不復宣。尙冀明靈。鑑余之誠。

祭金甥千里文

编辑

維歲次甲子十一月戊戌。季舅能相。聞君金甥千里之喪。引自江寓。將藏於舊里靑山。含病抱慽。遠歸而臨之曰。嗚呼。余於今日。尙忍哭君。哭之尙可。忍作何言。湖亭善謔。耿若翳晨。期君後死。誄余以文。事乃反戾。莫詰其然。樂哉之丘。曾是胥宇。余爲君前。幾散步武。玆焉送將。歸復于土。夫非木石。寧不膓腐。廿載提携。一朝淪喪。英英其質。落落其相。生若有爲。死也何往。花月之春。風雨之晦。講確披心。嘅其難再。昔余視疾。百里腁胝。握手丁寧。不改平時。今來撫柩。號咷滿室。兩世三老。一何孑孑。嗟夫千里。而至於斯。於死之中。有私絶悲。淹速與奪。竟孰尸之。我誦南華。以寬高堂。願君大觀。尙亦自彊。我懷之長。我辭之絶。一杯淸血。千古終訣。

祭伯氏文

编辑

維歲次戊辰三月乙酉朔五日己丑。弟徵相,能相等。謹瀝哀撰誠。告于元兄通德郞府君祥期之夕曰。嗚呼痛哉。嗚呼痛哉。吾兄之棄家人。廿有五月於此。落落之標。英英之視。謇謇其言。屯屯其履。常我目存。使我心慽。今而已矣。不可復覿。嗚呼。天禍吾家。先君早喪。三孤穉昧。疾藥未嘗。終天之寃。徹地之淚。相依爲命。所事以事。貧病契濶。殆將二紀。如鳥有首。如卒之帥。兄胡不天。復玆遘厲。良醫徧謁。亦有眞劑。我力旣亟。我志惟蔽。春回陽復。庶其有期。事乃大謬。實天所尸。嗚呼。陽山淸敻。其水奫淪。招招舟子。所須何人。發言盈堂。罔非愚蠢。辟子離母。兄弟俱遠。那知一竪之手。竟隕千金之軀。雲愁日慘。鳥獸哀呼。嗚呼。所可道者。臆塞腸摧。天實爲之。謂之何哉。先君之世。負抱不施。兄之盛德。宜若可爲。而止於斯。神理難推。高堂夜哭。三載一日。人非木石。曷勝腔血。白駒奔如。靈儀將撤。風雨凄斷。花萼飄零。已矣此世。不可以復聯形矣。悠悠蒼天。此何人生。一杯永辭。尙冀鑑聽。嗚呼痛哉。

祭南塘先生文

编辑

烏虖。天相斯文而先生降焉。天祝我東而斯文喪焉。生一何晩。知一何早。一國羣疑兮。百世深造。旣沿泝乎江上兮。乃竆源於泗沂。其得之也淵淵兮。其由之也巍巍。已矣夫。鳳鳥之高擧兮。奚其爲東周東夏獨不可以百年。以日月乎長夜。使麟經大義公傳於宇下。紫陽微言接響於海外。吾黨諸小子。有所取裁。吾家一大事。有所永賴。譬如嶽鎭海瀆。縱不見其運動。動植生育。盖莫有能外於範圍。今焉已矣。豈非所謂關世道之隆喪。係邦運之成虧者耶。烏虖哀哉。昨歲寢疾。大命惟幾。道次非正。回陽不遲。藥物有喜。衾枕屢移。旣反席於宮墻。忽纏痛於山樑。天與全歸。人自齊終。烏虖。壽比孔朱兮。讓三除一。篋有成書兮。追踵前哲。在先生固何憾兮。而小子噭噭然獨自寤辟。從遊廿載兮。過蒙誘掖。有過則砭兮。有疑則析。逮夫病間之辰。冞勤歸省之戒。那知一違。遽成異世。消搖之歌。已動於七日之前。淵冰之詩。未聞於諸子之列。平生放仰。終古虧失。烏虖。學未傳心。道實迷方。桐子無命。冥道相喪。眞源杳杳。墜緖茫茫。終然百千。曷云能臧。兄弟在外。理難去親。素車旣飭。莫由自盡。替人寄哀。遠寫心血。以身奔赴。其亦不月。烏虖。先生之靈。辰象海嶽兮。升降合散。廓然冥漠兮。小子情見。有此哀呼兮。尙覬垂憐。來饗我酤兮。

再祭文

编辑

來哭于先生筵几之前而文以告之曰。烏虖哀哉。道已喪矣。辰不留矣。士友紛集。哀響動地。周公之志。仲尼之聞。顔氏之殆庶。曾子之精專。古今一轍。將歸於黃壤脩夜之中。已矣已矣。嗟我先生。惟其不可亡者。賴有程朱著書。七分之心。百家之衷。其在斯歟。雖光輝之永閟。亦儀形之未遠。守制卒業。寧非所願。十舍路脩。九耋親癠。心隨事違。禮與古異。奔赴後人。築室奚論。有聲徹昊。有淚及泉。惟二三子。厲志專精。庶千古之尙論。期十分之推行。和靖所以未亡程氏。勉齋所以無愧晦翁。豈復他求。亶在默契而服膺。小子不敏。烏虖先生。終天之訣。一盃薦誠。哀哉尙饗。

三祭文

编辑

維壬申令月庚子質明。門人宋能相遠來自家。哭我暘谷韓先生期事。旣又一酹告歸於斧封之下曰。嗚呼。歲月不居。天時一變。小子之存先生。宜若少衰。門牆之撤講席。豈曰轉眄。然而蛾述情苦。烏頭力盡。俛悼八尺。仰懷數仞。盖十三月而如一日。孰爲使余忍心而期斷。築室則不能自遂。索居而無與相觀。平生舊聞。若存若無。請以一二尋理於中者。敷袵而卒業可乎。君子之學。本諸天地。積久不已。博約交致。惟孔孟之淵源。咸率是而深造。先生奮乎東偏。蚤自得於斯道。旣資深而逢源。乃會極而心融。始有萬而終則一。昔者異而今也同。儘知約自博中來。禮是理行處。纔通貫則便是。非有別箇尋討去。彼昧者分而二之。謂先生徒博乎其文。是皆全不識約禮二字。無怪其不能知先生盡分。不但不知我先生。亦何以知孔顔鄒孟相傳之心訣。古聖論禮。本不在籩豆度數之末。小子於斯。非不講聞之熟。而久乃益信其然。若先生眞可謂眞積力久。下學而上達者焉。小子瞻忽。越自蚤歲。迨玆中途。十駕奚逮。方當治任之日。冞增失聲之哀。言不能文。敢侑一盃。嗚呼痛哉。

祭伯姊令人宋氏文

编辑

維歲次癸酉二月丁亥朔八日甲午。弱弟能相謹以脯果觶酒。哭奠于伯姊令人宋氏遷柩之前曰。嗚呼痛哉。姊氏何爲而竟至於斯。斯世已矣。不可以復有望於更會親側矣。親年今已八十有四。牀玆奄奄。人子不可以一日遠乎其側。而姊氏離違閱歲。不能復覲。而至於斯。斯何爲也。嗚呼姊氏。夫何以絶人聦明。出類才藝。而生而鍾愛於尊人。歸而克宜於大家。半生愉樂。世皆以福德期待者。一朝乖舛。年僅周甲而眼前空盡一介血肉。死非稱夭。而身後只有三尺養兒。晝哭踰年。不忍以凶服慼我親心。而二竪遽嬰。不可以復有望於面親而遂至於斯矣。世之病深於我姊氏而年高十數歲者。皆能藥餌以回其生。而姊氏窮獨。只願一死而便死。嗚呼尙忍言哉。姊妹兄弟七人。而今其二死矣。平生無所願。只欲一會我手足子枝同氣之親於老親膝下。怡愉一二日而便死。亦所不辭。嗚呼。此世此願永已矣。至月之末。握手欷歔。猶刺刺以此事爲言。或冀神明有佑。而卒幸酬志矣。爾來匝月之間。遂遘時疹之難。不復相聞而遽成隔世。嗚呼可勝言哉。黃岳萬山之夜。一寐三愕。疾驅歸省則萬事行已矣。噭噭繞床。更不可以復有見矣。嗚呼。曾謂吾姊氏而止於斯耶。嗚呼。親心從此而益忽忽。親癠由是而益綴綴矣。此生何歲。更有團會之日。一杯終古。聊乘湯秤之暇。心絶志悲。言淚俱盡。嗚呼哀哉。尙姊氏之饗我焉。

告文

编辑

告石谷宋公墓文

编辑

崇禎後再庚申十一月己巳。宗後學宋徵相,能相。道過石谷先生墓下。不勝感慨。謹取酒以酹曰。嗚呼先生。聖賢之徒。豪傑之資。天地不弊。日月不壞。先生之義。與之不虧。王祥孝矣。而不免北面於讎庭。趙苞忠矣。而乃爲一城而遺親。彼皆學不講而理不明。卒同歸於忠孝之罪人。至於師生之倫。尤千載寥寥。民鮮能久矣。孔門畏匡時問答。獨有顔氏子一人而已。先生尤門之高弟。早已熟講乎生三事一之說。孝旣竭力。忠又盡節。値斯文百六之會。捐男兒七尺之軀。盖甞求人於百世之上。能兼此三者其誰乎。儘知君子之全德。皆從學問中做出。如先生者可謂前無偶而後無匹。遺文焯甚。行義未遠。顧晩生有曠世之感。只自太息而掩卷。今拜先生之墓。若親先生之德音。當此氣節掃地之日。使先生在者將作何心。寒松白雪。凜然生色。跪敷袵而敶辭。靈彷彿而來格。

告李仲和爕中

编辑

乙亥陽月念二日。病人宋能相東望長慟。拜復於故友李仲和靈前。嗚呼仲和。其忍舍我而先逝耶。舍我尙可。何忍不卒其平生志業。而棄斯世斯道。若脫敝屣。嗚呼。罔非窮命帶累及耳仲和。若隨世之便儇俯仰者而棄絶余愚則豈非所謂榮業之基。壽德之器。而竟至於若是之短折埋沒也。嗚呼。天其喪余矣。非喪仲和也。有識相吊。疇不短氣。而若余之倀倀喪質。倍百恒人。聞訃盖兩月。而或疑其傳之誤。有時怳惚。如見其眉眼接其札翰。今聞埋玉有日。不可以復見於斯世。而在京最後。書有不可不復者。執書以泣。不勝捐百身起九原之思。聊作數字。仰陳於香卓前。想靈有以照此心之悲切也。

文正公府君從享後致祭時告由文代宗孫

编辑

今去龍蛇之歲。殆七十年矣。世道汙隆。變嬗非一。聖朝臨御。雖未有敢售醜正者。而玄江餘波。懷襄大東。是非混淆。忠逆貿亂。其爲患又不啻前日兩尹之比。府君平昔已憂及此。每誦朱夫子機關籠絡調停彼此之戒。而上告下諭。以爲斡旋之機不可他求。只在君上奉三無私。以行於擧措之間而已。式至于今。此義不明。君子不能索性爲君子。小人不能索性爲小人。搢紳章甫之自以爲尊先生者。乃反隨世俯仰。不自覺其反背先生之道。而與彼䥴,拯餘孽一口同聲。請以府君從享聖廡。天下事誠無所不有矣。於是聖上特下綸音。許以府君與同春先生隮腏文廟。將用今月十四日壬子。式擧縟儀。禮曹郞奉命下來。今方致祭于家廟。朝家褒崇之典。至此而極矣盡矣。盖自肅廟戊戌。京外多士之請章滿公車。前後賢公卿正論非一。而不能蒙允。今乃以和叔道長。致祭於和叔。而府君崇報之澤。適在此時。時替而事違。道絀而禮隆。祗奉恩命。曷勝感懷。謹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