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川先生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十

卷第十九 震川先生集 卷第二十
明 歸有光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康熙刊本
卷第二十一

震川先生集巻之二十

 墓誌銘

  趙汝淵墓誌銘

宋熙陵九王子其八為周恭肅王元儼恭肅王生定

王允良定王生安康郡王宗綘安康郡王生南陽侯

仲鑛南陽侯生處州兵馬鈐轄士翮士翮始遷嚴陵

士翮生保義郎不玷又自嚴陵徙浦江不玷生三觀

使武經郎善近善近生武翼郎汝生崇傒自

定王以後至崇傒始失其官為士庶崇傒生必俊必

俊生良仁始自浦江徙呉今長洲之金莊也良仁生

友端友端生季永季永生同芳同芳生瓛瓛生四子

濓潛深濱潛者汝淵諱也汝淵於兄弟次在二授室

於崑山真義里朱氏汝淵年六十有六卒嘉靖四十

二年十二月某日朱孺人年五十五卒嘉靖三十八

年正月某日生子男一人世貞孫男四人和平和順

和徳皆夭最後生和敬孫女一人其葬以隆慶二年

十二月某日墓在長洲之某鄉宋自青城之難王子

三千餘人盡爲北俘其散處四方僅僅有存者若周

王之後以詩書世其家故譜系頗可攷其在長洲同

魯其賢者也同魯於汝淵爲再從父汝淵夫婦孝敬

修士人之行世貞方將以進士起其家世貞於予先


妻魏氏内外兄弟也故屬予銘銘曰

宋失維城宗淪于朔哀哉重昏鼎折覆餗不仁之殃


迨其九族存者孑遺逃竇而延惟恭肅王當世稱賢

宜其孫子百葉以傳宜君宜王今為士庶亦修于家


魚菽以祭曷以銘之不媿其世


  金君守齋墓誌銘

余少聞嘉定之漳浦有君子曰沭齋先生未及見而


先生早世後識其子于魏恭簡公之門及居安亭安


亭去漳浦十里與賢者之居相近其芬馨若將可挹

而先生之從子太學生喬從余遊得時時語其家事


喬父守齋君于是塟有日來請銘按狀金氏自縣之


南翔徙漳浦五世而至處士諱鑑鑑生𦶜𦶜生三子

長諱洲是為沐齋先生其仲諱瀚即君也金氏耕漳


浦十七世世益大而沐齋先生遂邁志為儒者與海


内諸名士廣東湛甘泉浙右蔡我齋山東王純甫江

西夏敦夫及恭簡公游君為力田治生以資其宦學


先生舉進士調永康令尋改國子助敎復為髙邑令

所至清亷無絲毫取于民衣服器用君悉從其家送


至官所自永康入覲唯須知册役官夫四人事畢所

存册笥架亦還其縣其在京師終日杜門一書不予

人平生食無兼味或曰先生非有待于其弟者也人

以是兩賢之君與兄少同學其師欲笞君兄即悲泣

師每為之止其為兄所愛如此父可田翁性嚴有所

不樂君即長跪終日雖風雪僵凍不敢移膝翁晚年

有所愛庶子君即自搆别業于祖居之北千金之産

甘于遜讓或疑其不能無憾而君懽如也初子喬未

生即以沐齋先生之季子為嗣名之曰嵒撫愛如已

子而嵒亦不知其非君出也居常對人語其感兄之

徳稱兄之賢至不容口世道淪斁為善者兢兢懼不

能免况先生之卓行君不惟不艱阻之又成遂之可


不謂之賢矣乎君春秋六十有三以嘉靖三十七年


五月六日終夫人顔氏二子即嵒喬孫六人應鵬應


龍應鷺應元應麟七郎孫女一其後七年塟于漳浦


西之新阡為嘉靖三十四年三月一日云銘曰

均為同氣孰嚙氷雪以居耶孰混汙萊以塈耶孰于

于以閒安耶孰齗齗以疲瘁耶孰波馳以啜其精耶


孰坎止以食其糲耶孰將百年之計耶孰將千古之


慮耶吾不能知知是墳者先生之弟耶


  王邦獻墓誌銘

王君以嘉靖三十三年八月四日卒享年六十有八

其明年十二月七日權厝於度城之先塋而以某年


月日塟予與王氏有姻好其孤繼忠又予友也來請

銘予辭不獲乃序而銘之序曰君姓王氏諱瑭字邦

獻其先居崑山之澱山湖二百餘年矣有壽峯者元

季兵亂播流六合呉平之後復返其居壽峯生福福


生子昭子昭生安安生瓛瓛生鄉進士鑑鑑生漳君


之考也初進士君拓落有大志生平以經世自許嘗

大書忠孝二字於堂壁故王氏忠孝堂鄉里至今傳


稱之進士君一上春官以病卒於京邸君弱冠補博


士弟子已自感慨思繼其祖之志正徳嘉靖之間東


南之民困於糧役蹙耗盡矣自儒者皆躬自執役君


一任其僮奴至於不自給終不以廢學凡六試於南


都而卒不第君少有筋骨之疾晚而加劇年且六十


矣從諸生謁御史跰𨇤行也衆庭拜獨伏地不起御


史使兩生挾以行然其氣不為衰止久之而後謝去


則時時視其祖壁間書泫然流涕嗚呼上之所欲求


於下者忠孝而已而未必得也下之所欲事於上者


忠孝而已而未必遇也王氏在沮澤之間父子祖孫


以此相命至於白首不遂闇闇以沒世可悲也已君

爲人仁恕多所施予人或負之而不以爲懟其形病

而貌甚和予與之處可謂有意乎其爲人者也君母

沈氏城武知縣存之女娶任氏無子同母弟杲生二

子繼忠繼孝君撫敎之如一而以繼忠爲嗣繼忠娶

張氏生二孫文昌文光初進士君用詩舉君治易而

二子今以春秋爲博士弟子銘曰

牧之良奥生䍧田之頻突生鶉維忠與孝後有馮三

世儒生今其興

  李惟善墓誌銘

李瀚以嘉靖二十九年月日葬其父李君先期爲狀


來請銘曰君姓李氏諱元字惟善髙祖諱保曾祖諱


虎祖諱宗父諱英縣學生母袁氏君以嘉靖二十七


年十一月十三日卒年六十有九配張氏子男三澈


皆前死瀚縣學生孫男二一鵬一鸞女一


適宣應楫縣學生曾孫男一紹先李氏世居嘉定守


信鄉君以贅故居新涇涇四十年前為荒野今起為


市商賈凑焉瀚卜葬去其居若干步望張墓狀如是


余昔嘗志張翁言翁淳樸無世俗機得壻李君任家


督日飲醇酒無所問李君之才能豐其業而取張氏


族子潮為已子已生三子皆姓張氏而復為潮子

聚是二姓懽無間嫌及翁年老乃以潮後張氏而歸

其三子之姓其始潮在諸子列也今謂為舅涇以渭

濁湜湜其沚李君之謂矣春秋樂道人之善是宜書

之不一而足銘曰

呉淞東流練水出岸眩大海沃赤日土岡陁靡聚千

室樹成吉具雜黍稷有美丈夫從孟姞新涇之原生

攸宅考終卜藏惟墨食左為翁阡森欝欝兩丘相望

無媿色載詞于石永不泐

  張克明墓誌銘

嘉定張君卒於嘉靖十九年月日年七十有九初娶

孔氏卒於𢎞治某年月日年若干再娶秦氏卒先君

一年年七十有八葬于其居之新涇嘉靖二十年

日孔孺人先葬在倪家浜遷以祔君諱杲字克明為

人剛直無他腸遇所不可憤發怒已則懽然鄉人爭

來决曲直至有所笞擊而能不怨日飲酒㣲醺輒睡

去了不以世事為意也兩孺人皆有婦道君少孤貧

常賴孔氏力生以自給而秦氏恂恂無所忤與君齊

年而俱享眉夀人以為難然竟無子而孔孺人生一

女贅李元為壻元始壯能應家君一以委之遂至于

豐殖而君之弟某有子曰潮李元抱以為已子元又

自生子曰澈曰瀚曰皆姓張氏君既卒瀚流涕喟

然曰春秋書莒人滅鄫為此也吾為儒者不可以不

正于是言於元卒以潮為後而自别為李氏瀚始呼

潮兄也今謂為舅吾聞張氏之厚也字其壻如子敎

其外孫如孫而李元之愛潮猶子也至瀚裁之以禮

可謂變而得其中矣銘曰

有女以養有壻以幹蠱有後以紹厥宗有女之子以

匡其禮吁嗟乎張君其有子

  陳君厚卿墓誌銘

君姓陳氏諱圢字厚卿世居嘉定之黄浦東海上父


諱亷字汝界寳源局大使生君兄弟四人而君最少


母黄氏先亡而父亦已老矣同縣馬梁其妻李氏陳


之出也意憐之抱以為已子然馬翁自有子而君娶


張氏生一子殤嘆曰翁吾父也必得翁孫以為子㑹


馬翁子婦有娠張孺人日𠉀司之乃生女曰吾徳翁


即男也當子之無用女也婦又有娠生男孺人寢處


馬氏室中男生彌月即負以歸夫婦愛之甚冬月嘗

以身藉之不令著蓆卧比就外傅僮奴悉遣隨而身


自桔橰張孺人為人嚴毅其子行歩稍斜必呼訓飭


之日督書課而君性寛常曰兒富貴有命不當𤨏𤨏

喋聒令人不自怡然孺人中情深愛每出一二里所


未嘗不垂涕也君平生好義先世遺産悉讓其兄盡


復賙給之外父母老而貧養之終身又撫育其孤孫


二人人有持官銀百兩聞縣呼召亟去遺旅舍中君

後至獨留守俟其人還而付之為人乞貸已而負之

君為代償其後有求復與之終不言前負也初君以


産讓其兄後馬氏有分復不受自黄浦轉徙南翔已


又耕新涇之上新涇近海㑹颶風作海水流漂嘉定


東門外瀰望波濤無際君自南翔行至新涇不識徑


術忽浮忽沉遂病數年且死呼其子索筆書曰負某

人物若干又負某若干吾死汝必償之他人有負君


者不言也取曆日指曰某日吾當去命奠告於先至


日整衣而逝嘉靖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也年六


十有三張孺人後君十有四年而卒實嘉靖三十九


年十月初九日年七十有五卒之日語其子曰昔汝

父之亡某人嘗侮汝然此人汝父故所善也勿記其


過又曰汝無忘馬氏所生我死當益厚事之葢君夫


婦之賢如此非其子思彛來乞銘予亦無由知焉以


此知世未嘗無卓行如古人者獨其汨沒於閭里而


不暴見於世也學者皆言爲後必同宗然吾以爲聖

人之制不獨任其天而已不得已而有人為輔相之


功所以為相生養也慈母如母禮經畧著其文而古


書亡不能盡見可類推也若陳君之事何其厚也思


彛生以此事之死以此葬之而祭之可矣余為銘成


思彛之為子也君始厝於新涇今卜兆於縣東南依


仁鄉之蘆涇而以孺人祔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二


十九日也銘曰


厥徳孔厚而縻孕字天若靳之人以力致白鶂眸子


一氣相視既慈既孝有誠無貳亦既有子以視其隧


天實報之庶固不墜

  陸子誠墓誌銘

君姓陸氏諱意字子誠居太倉州之東鄉贈文林郎

塾之子嚴郡推官愚之弟娶龔氏龔氏居崑山之廟

涇孺人山東布政使理之曾孫武岡知州震之子武

岡有三女長適兵部右侍郎王公倬之子都事愔次

適吏部左侍郎葉文莊公之孫夢泗其季不出適武

岡以聘君而授舘焉陸氏世望族故與諸家多有連

而武岡初倅閩之漳郡携子壻以行及改調還而君

感南中瘴癘至家而卒時正徳九年九月九日也年

二十有三而孺人復從武岡之治所居長沙零陵之

間數年武岡沒而後孺人以其子歸陸氏葢去君之


世四十一年而後卒時嘉靖三十三年月日也年六


十有九于是其子明謨傷先人之早世而母寡居鞠


養敎誨之勤將合塟于太倉州花浦長涇之東源而

思圖其不朽明謨少不能識君之遺事詹事府主簿


王君世徳君甥也為之狀而王君時亦少苐言聞君

之昆季皆稱之為陸氏之才子弟云爾至述其從母


為人慷慨好施予平生屹屹無女子態可以為賢矣

予之從祖母與武岡君同祖而諸姑多嫁東鄉故能


知兩家族姓之所自明謨既壯嘗慨古人風節尤喜


吟詩而詹事家方貴盛以清銜守南京故府一日掛


冠洪武門而歸其中必有過人者予以其言可徵信


焉故為之銘銘曰


適為夫婦不永其終四十一年言歸其封一世之違


千嵗之同

  王君時舉墓誌銘


君姓王氏初名翺後更諱羽字時舉世居海上而以


醫名家少讀書論必求其解不解不肯已有能者輒


就問之以故治人疾多愈然不自以為功或譽之輒


言吾所以為術乃神農黄帝之傳神聖之道顧非盡

讀天下書通于天地之化以參合于人不可以為今

所為者乃徒剽取億出以幸中者也及人有酬謝與

否未嘗望之性誠篤方嚴終身不近非禮之色居里

中恆見憚往往諸少年相羣聚戲䙝君至皆走匿曰

朱文公來矣一日出門見童子泣于道問之曰朝入

市失所持物恐歸而見笞問其直㡬何與之代償已

而童子挾所償來還曰朝所失已得之矣君亦遂不

受童子泣謝而去嘗自恨不讀書見儒生文士必悚

然却立意其中莫測也其愛慕如此初君之世父弟

翹始數嵗世父將死呼君屬曰儒學難為不如授以

汝術易了令可為生而已君後不用其言敎之儒期

年翹以選為郡博士弟子員雖不遇然以文藝稱于

士林君卒于嘉靖三十四年某月日享年六十有二


娶嚴氏生子男女皆五人男用賔用卿用才用享用

文女嫁某某孫男女㡬人而君之昆弟亦五人翔翀

翎皆弟也翔無子以用享為後于是翹來請銘曰兄

字吾如子衣食敎訓之四十年翹無以報兄歿時㑹

倭犯嘉定又大疫兄日未出即出診視人疫侵染以


死圍城中而翹方走西南湖上至死不相聞以是為

終身痛葢來請銘三年矣銘曰

世載虛華本實為尻海瀕椎朴士風亦澆尚有古人


抱術以槁吁嗟孝友有墳其髙


  蔣原獻墓誌銘

君諱杲字原獻宋尚書禮部侍郎堂之後其先宜興


人禮部知蘇州徙家焉因世居長洲之鄧巷里曾祖


達卿祖諱集父諱淮而君之配馬孺人亦長洲之望


族家在甫里君不幸早世既葬矣其後十有八年而


馬孺人卒又十有三年祔于其夫之兆禮也其子煉

來請銘曰煉也少先人之葬事不備無以列諸幽今


獲葬吾母嘗所聞于吾母及先人之游者得其一二

先人養其二親晨夕之饋不以溷諸兄弟官有浚河


之役族貧者爲之代出力諸所行事洽于閨門而及


于鄉人坦懷待物尤爲人所敬愛而吾母寡居十有

八年代吾先人上事父母下撫諸㓜吾先人爲不亡


也皆不可以無誌煉又以其家所得當代名公表志


數十若陳劉二祭酒徐武功伯李文正公呉文定公

論次君之先世往往孝友及文學發科或爲循吏而


其居鄉者大率長厚能以愛利及人䘏人之急如恐

不及賑貸或至千石其疾病也鄉人禱于神以千計


歿而哭其喪相屬于道葢數世如出一轍而文定公

論之以為是豈有爵位在上其勢足以安養乎民而

得此耶彼為一郡一邑有愧是多矣葢蔣氏之行誼

著于鄉里者如此考其世自洪熈至于𢎞治六七十

年間適國家休明之運天下承平累世熙洽鄉邑之

老安其里居富厚生殖以醇徳惠利庇䕃一方者往

往而是蔣氏乃其著者至于君之世有可慨者矣然

觀煉之所稱述其行事猶有先世之遺風焉君卒于

嘉靖元年月日年若干葬以某年月日孺人卒于嘉

靖十八年某月日年六十九葬以嘉靖三十二年

月日墓在王巷先塋之次子男三炎煉爕女三孫男


五炎已先卒故葬與請銘者煉也銘曰


青丘之旁呉淞之汭爰有君子克昌其裔不嗇其施


民之攸塈鄉人父兄笑語洩洩朋酒斯饗樂我豐嵗


於惟帝力伊誰之致年往化徂日月其逝我銘斯藏


思爾之世


  潘用中墓誌銘

君姓潘氏諱乾字用中嘉定人祖諱煦繇冶城遷東


練祁之滸所謂羅店者有生産畜聚考諱亷以無訾


省傾其貲及君之世靡遺焉君年尚少遭父䘮羸然


卧苫凷中責逋滿門左支右吾恬不為驚事以辦飭

由是三十餘年清刻自將掇拾竒羡今年作寢明年

作堂又明年治田廬期于恢大其業不促速為之羅

店嘉定巨鎮商賈之凑人多機利君存心忠恕恆以

牟漁暴積為戒人亦不見其乏卒又饒給云君為人

温良隠默外内皆稱為誠長者初為縣學弟子員及

其子士英亦為弟子員父子相隨之學宫久之君竟

謝去士英嘗病君抱持哺飲食夜渇以津𠻳之愛之

如此也君患風痺猶營家事士英請少息君曰恐汝

廢學吾生一日為汝治家一日也如是五六年以至

于卒士英在學每御史至試之嘗為首選而未第然

士英不戚戚而以不及古人為恥從師問學嘗出百


里之外因是可以知君之志意矣君卒于嘉靖十九


年六月十有二日春秋五十有六明年十二月初九


日葬于脚襪涇之原配沈氏男士英士賢女三人嫁


某某孫男二人予辱與士英游為之銘銘曰


與乎不自繇其居畜也泊乎若無求其干禄也敷澤


其由賁厥木也安于此丘惟君之榖也





震川先生集巻之二十    洞庭後學翁澍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