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牛先生文集
卷一
作者:李行
1872年
卷二

題金溝鳳頭山

编辑

梧枝已凋落。竹實爲誰存。鳳去空懷想。高岡揷厚坤。

金城東軒

编辑

客路秋風落。吟哦興杳然。溪山雲影簿。松菊露華鮮。倦鳥知何往。征驢更不前。平生無寸效。慙愧老承宣。

扶安聚遠樓

编辑

高峯戴石堡。象緯逼樓中。海日紅搖浪。雲岑翠揷空。振依擺俗累。換骨上仙宮。晚向長林下。泠泠兩腋風。

眞寶鴨脚臺

编辑

鴨脚生顏色。新臺面勢便。多君心豁若。幸我意翛然。弊政從玆袪。喜聲自此傳。題詩非好事。要與說來賢。

次伊川客館韻

编辑

再過花山路。今來忽慘傷。蓽門誰灑掃。松逕欲蕪荒。撫跡身多誤。歸田策最良。却思爲郡處。翦伐豈存棠。

羅州碧梧軒

编辑

菶菶碧梧樹。軒前一蓋團。颸淸條合抱。陰厚葉如盤。可使伐琴瑟。將看棲鳳鸞。羈懷賴有此。乘月坐闌干。

屛巖聯句按金荷潭時讓海上雜識曰。江陵有椒井。吉冶隱再,李白巖行同往浴焉。元耘谷天錫亦不期爲浴而至。相留十日。甚歡。府使鄭華世來見。仍成聯句題于屛巖壁上云。

编辑

再到山中客同行海上仙地開華世界天錫好因緣雨後楓逾艶霜餘菊更鮮巡杯相痛飮明日是離筵

次朴淸道晉○完山人。號竹亭。廬墓韻二首

编辑

有德必有壽。吾觀聖賢句。強康且樂易。固自幽潛富。尙志更無違。神明能勿佑。蕭然乘化歸。終始孰當究。

承家淸道公。偶得我來覯。一展平生言。蔚乎有傳授。又出搢紳詩。珠玉照衣袖。促膝讀琅然。果得使願副。余何贊一辭。寫字恐遷就。淸道之大人病革。以絶句詩遺其子而歿。其外孫校書郞崔直之求和於當時諸賢。

次李孝靖公貞幹慶壽韻。得堂字。

编辑

九十慈母堂。七旬孝兒郞。舋舋壺儀範。煕煕仁壽鄕。貞正神所勞。康寧無癙痒。復玆德有報。閥閱增輝光。和風起庭宇。佳氣浮陽陽。事稀世耳目。慶祚未渠央。仙李深出地。枝柯繁更將。盍簪響珂玉。門巷連鏗鏘。脩長美風度。伯氏最純良。養志日在側。綵衣舞相佯。生辰歲一耳。日進華觴。視聽無形聲。豈徒備烹嘗。惟孝貫天地。曰仁人性綱。斯人素履往。左右逢嘉祥。言之恐蕪拙。肯足發揮揚。載賡盡今夕。眷眷念穹蒼。

淸河縣榮川人閔寅時爲淸河倅。築邑城設義倉。○陽村記。爲閔天佐云。

编辑

淸河之爲縣。僻在滄海傍。田疇與戶口。蓋不下富昌。一自倭竊發。喪耗日相將。閭井與丘壟。久爲麋鹿鄕。縣官築城市。萬戶置符章。製船泊介浦。水陸軍威張。流亡四鳩集。耕鑿安其常。閔候吾故人。視事年二強。服膺恤民隱。慨然復義倉。又從立廨宇。稍稍備廳堂。賓客安寢息。吏民免飢荒。由來守令識。只此無他方。

高敞縣

编辑

溪水靑蛇走。巒峯翠障橫。

瑞興縣

编辑

小縣架山崖。突兀群峯聚。

平海越松亭

编辑

滄溟白月半浮松。叩角歸來興轉濃。吟罷亭中仍醉倒。丹丘仙侶夢相逢。

偶題

编辑

白巖西畔掩茅茨。海闊天高騁望時。欲向東籬謀一醉。黃花初發兩三枝。

題成桑谷石珚衛生堂

编辑

蕭灑新堂白板平。圖書花竹有深情。墻頭軟綠三槐樹。好箇黃鸝一兩聲。

次成獨谷石璘

编辑

樹木深嚴擁廢城。還疑白日見妖情。傍人莫道監司懶。八郡三州已扁行。

免山縣

编辑

山高暗松櫟。谷邃饒狐兔。

茂長縣

编辑

溪聲水影共淸幽。又有長風百尺樓。

關西謾詠遠接使時

编辑

鴨江如帶去悠悠。歲月無情共逐流。萬里胡天雲出塞。一聲羌笛客登樓。長風吹送燕山雨。斷雁含來鶴野秋。覽物懷鄕偏有感。孤城落日獨搔頭。

輓曹兵使信忠

编辑

誰知冬嶺孤松節。不耐風霜歲暮寒。按曹氏家乘。曰。人謂騎牛子李公輓詞。顯有未安之意。不可謄置云爾。則喪人提學尙治曰。誄者。記其人之事行也。譽之則諛墓。毀之則誣人。不譽不毀而從其實錄。則何害之有。況且前日親知情好之友而題輓。則爲子者何可任意陞黜之哉。遂錄不删云。

諫添設官職疏

编辑

伏以名器。國家所以養賢而待士也。設官分職。自有定制。銓選擢用。巳有成法。故必待奇材茂蹟。而登庸之。自權臣擅政以來。多開驟進之門。窮鄕晚進。當途少年。恥不若人。則籍蒼赤以賂之。用田宅以賄之。又求珍玩以充之。飼犬馬以足之。相勝以力。相高以言。得先指占。批敎未下。而某爲某官。道路喧傳。名分混淆。祖宗崇賢重祿之意安在。近來添設之多。車不勝載。田翁樵子亦賤之若泥沙然。由是士無忘軀犯顏之節。兵乏徇義守死之心。乞殿下淸淨爲心。以公滅私。當注擬遷擢之際。恐或有惡德私昵之及。與一二大臣。考其功績。察其德行。然後授之。則便佞阿諛之徒。無所容其足矣。且添設。勢在不得巳而用之。除軍功外一皆禁斷。百僚各有職事。其無職事者。一皆汰去。義成,德泉諸倉庫。錢穀所在。乞依豐儲料物例。復設使,副丞,注簿。至如省府,察院。殿下所與共理天職者。不可不愼簡也。宜遵祖宗成規。以新一代之理。

田制疏

编辑

伏以豪強兼幷。國用乏竭。租稅苛倍。生民凋悴。強弱相呑。爭訟繁多。骨肉相猜。風俗壞敗。此私田之弊也。富強失利。怨謗難弭。士族失業。生理難繼。田地廣多。審覈難悉。簿書繁多。考核難精。奸吏隱匿。覺察難及。風雨盜鼠。藏積難密。道路遠近。轉漕難均。出入歛散。耗損難理。此革弊之難也。雖然。事出於公正。合於人心。悅之者衆。怨謗可弭矣。士之無職者授田。使得農耕。有職者給俸。以代其耕。生理可繼。擢公廉有重望者爲按廉。擢廉敏精幹者爲守令。守令各考一邑。以覈其事實。按廉統察一道。以黜陟守令之殿最。田地審覈可悉。簿書核察可精。奸吏隱匿可察矣。置倉府固門垣。藏積可密矣。計輕重度遠近。給脚力之價。轉漕可均矣。平量槪明契券。耗損可理矣。其救之之術。何難之有。至於倉廩實而儲胥有餘。祿俸厚而廉恥可興。橫歛息而民生可䋒。爭訟絶而風俗可厚。田野闢而賦歛簿。戶口繁而徭役均。其革之之利爲如何哉。臣謹按。祖宗田制。役口之分。戶別之丁。皆爲國田。父不得與之子。必告有司而與之。如其無子。且或有罪。則必歸於公。不敢私也。自選軍之法廢。而兼幷遂起。稱爲雜件。以爲已有。指山川以爲標。連阡陌以爲界。雖宗室之胄。功臣之嗣與夫戎戰之卒。侍衛之士。至於小民。曾無立錐之地。父母妻子。飢寒離散。臣甚痛之。或曰。今權豪之徒伏辜殆盡。宜委辨正都監。考察訟人高曾契券。其有年代久遠。派系明白者。各還其主。則冤枉銷而國家無事。臣以爲不然。惟我祖宗立法之意。蓋欲諸君兩府以下至于軍士。皆受國田。仰事俯育。無至失所。今也法廢。田無限制。老婦幼子篤疾廢疾之徙。不出其門。持其祖父文券。坐食國田。至千百結者有之。雖使官司至公明決。何有一毫之補於軍國哉。嗚呼。三韓尺寸之地。皆我太祖櫛風沐雨。險夷艱難之所啓也。今海冠縱暴。封疆日蹙。國田之租半八於無用之人。軍士飢色。轉輪告匱。雖伊,周之相。方,召之將。不革私田而歸之國。將何以爲今日社稷中興之計乎。臣甚痛之。傳曰。更化則可善理。又曰。仁政必自經界始。今殿下卽位之初。不革私田以追祖宗之美意。則何以發政施仁。以開萬世太平之基乎。伏惟殿下擧而行之。

墓誌

编辑

正憲太夫檢校參贊議政府事朴惇之墓誌

编辑

公字季信。初諱啓陽。至正壬午正月初六曰。生于松都乾川里私第。氣宇淸秀。母。高麗侍中文正公金台鉉之女也。世閥高峻。規矩冠一時。金氏生長熟習。訓子有方。況大匡公之嚴厲乎。公之涵養成就。固非他人所可及。至正庚子。魁進士。十月。策第丙科七人。壬寅五月。拜文睿府丞。癸卯五月。爲承奉郞,典醫注簿。甲辰七月。移考功郞。十二月。移禮儀佐郞。玄陵一見遂器之。欲置現用。命行政色小卿。乙巳七月。改軍簿佐郞。丙午十二月。陞通直郞,考功正郞,藝文應敎,知製敎。丁未十二月。改軍簿正郞,藝文知製敎。戊申十二月。陞奉善大夫,內書舍人,知製敎。己酉十二月。加奉常大夫。餘如故。洪武辛亥十二月。陞祕書監。階中正大夫。嬖臣洪倫受讎人重貨。浸潤於君側。被公以不修之名。晦迹泉石。及倫車裂。始得昭雪。戊辰冬。韓山君李穡爲使。公以押物官赴京師。館餼待遇。特異前日。國初。倭冠尙陸梁。侵擾海邦。太祖欲遣候使於日本。難其人。公售是選。戊寅三月。發東萊。海雲浦開帆。屈膝告天曰。果若昔日負謗之言。豈惟辱王命。必葬於魚腹中。風順海道。無少滯塞。下岸入國。奉傳辭命已。大將軍與大內殿見公風儀灑落。聽公言辭懇惻。甚愛敬之。大內殿請大將軍勤王。出號治兵。親率討賊。斬首五百餘級。建文己卯五月初五日復命。仁德殿喜甚厚賜。擢公通訓判殿中。所以異之也。自是無竊發之警。而沿海之氓。按堵稍如舊。十二月。改判奉常寶文閣直提學。庚辰七月。爲嘉靖大夫,檢校漢城尹,寶文閣學士。兼判典醫寺事。壬午四月。爲嘉善大夫,刑曹典書。五月。入承樞府。嘉靖大夫,提學兼判軍資監事。太宗命爲謝恩使到遼東。路梗還來。九月。轉恭安府尹,修文殿提學兼判軍資監事。吾道里,吾郞哈,吾狄哈等若干人受天朝爵命。往來國家。受賚歲不虛。間或潛入我疆。殺害人口。虜掠而去。上命將討之。理宜奏聞。庚寅四月二十九曰承命。六月十五日到北京。帝親北征。皇孫曰。宜啓南京。七月十五日。達臺城。十七日。皇太子殿下厚廩。二十日。命禮部開宴慰。二十一日。詣闕謝恩。賜依三襲。親問之曰。車駕巳還。回當奏達。二十二日辭行。八月十五日到燕都。帝在便殿。特召見之。奏事畢。賜以顏色。初選入權妃。公之親侄女之子。二十日。恩旨許私覿。治具極品。道平昔乃出。是日。賜良馬二匹。白金一百兩。彩帛免十匹。絹子十五匹。晦曰。陛辭就道。命內使太僕鄕黃儼餞郊外二十里。及復命。上感悅焉。九月。有資憲檢判漢城之報。時東北亭障不嚴刁斗之擊缺。辛卯八月。陞正憲大夫,檢校參贊議政府事。公之孝誠忠信。出於天性。養親廬墓。盡禮終制。年未冠。精舍讀書。有美女欲私之。公閉戶不納。奉使日本。固非可以必期。果得和好。禁遏暴橫。奏對帝廷。事且不測。仰使天威霽而聖澤覃被。雖曰恩威之及與忠誠之格。公若不誠。則焉能感動遂之如此哉。時之所賴者大焉。惜乎盛年仕宦可記者不傳也。平生無疾言遽色。涉歷代洎前朝之故實。鉤引貫穿。聰明過人。詩篇又有名。而尤不忘。故要當乞骸也。親舊皆以爲不可。公曰。年至八十。拜掃先塋。待盡置骨松柏之側。此吾所願也。決然南歸。及疾作。料理後事。無少不備。果踐其言。此終始大略也。壬寅九月初二日。卒於密陽府雙溪書舍。閏十二月初七日。葬于府之西守山九明洞。祔先公兆宅也。室南陽洪氏。牧使萬龍之女。先公下世。一子二女。思齊。版圖摠郞。先娶孫中郞將仲堅之女生一男。曰仁敬。娶前長鬐縣事辛濟之女。孫氏歿。後娶左尹李騭之女生一男。曰仁孝。幼。長女適禮安監務吳淑。二男三女。女適訓鍊觀錄事李義山。季適全州府尹鄭耕。二男四女。女適旋善郡事金爲民,郡守盧忠民。男鐘。府使。娶前監務孫寬之女。腆。副司直。孼子。其詞曰。

惟孝爲百行之首乎而。惟忠是一心之府乎而。艱無方而供職乎而。事盡巳以不迕乎而。審行藏而安時乎而。明利害於去取乎而。人不知其所以乎而。自率循其規矩乎而。奏帝庭而恩永濡乎而。諭桑域其功益樹乎而。昔江海之郡懸乎而。倭充斥以交牛乎而。殺戮不遺雞拘乎而。暴戾奚啻豺虎乎而。守玄官以怚處乎而。鬱喚咻其風雨乎而。玆煥炯之聲光乎而。出仁義之性土乎而。宜子孫之純良乎而。諒簠簋之有主乎而。忽飄然以知歸乎而。彼雲霄之一羽乎而。遂祔先公之兆宅乎而。蒼蒼九明之松塢乎而。伊淸風之穆如乎而。共山水以終古乎而。

永樂二十二年甲辰八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