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牛先生文集
卷一
作者:李行
1872年
卷二

题金沟凤头山

编辑

梧枝已凋落。竹实为谁存。凤去空怀想。高冈插厚坤。

金城东轩

编辑

客路秋风落。吟哦兴杳然。溪山云影簿。松菊露华鲜。倦鸟知何往。征驴更不前。平生无寸效。惭愧老承宣。

扶安聚远楼

编辑

高峯戴石堡。象纬逼楼中。海日红摇浪。云岑翠插空。振依摆俗累。换骨上仙宫。晚向长林下。泠泠两腋风。

真宝鸭脚台

编辑

鸭脚生颜色。新台面势便。多君心豁若。幸我意翛然。弊政从玆袪。喜声自此传。题诗非好事。要与说来贤。

次伊川客馆韵

编辑

再过花山路。今来忽惨伤。荜门谁洒扫。松迳欲芜荒。抚迹身多误。归田策最良。却思为郡处。翦伐岂存棠。

罗州碧梧轩

编辑

菶菶碧梧树。轩前一盖团。飔清条合抱。阴厚叶如盘。可使伐琴瑟。将看栖凤鸾。羁怀赖有此。乘月坐阑干。

屏岩联句按金荷潭时让海上杂识曰。江陵有椒井。吉冶隐再,李白岩行同往浴焉。元耘谷天锡亦不期为浴而至。相留十日。甚欢。府使郑华世来见。仍成联句题于屏岩壁上云。

编辑

再到山中客同行海上仙地开华世界天锡好因缘雨后枫逾艶霜馀菊更鲜巡杯相痛飮明日是离筵

次朴清道晋○完山人。号竹亭。庐墓韵二首

编辑

有德必有寿。吾观圣贤句。强康且乐易。固自幽潜富。尚志更无违。神明能勿佑。萧然乘化归。终始孰当究。

承家清道公。偶得我来觏。一展平生言。蔚乎有传授。又出搢绅诗。珠玉照衣袖。促膝读琅然。果得使愿副。余何赞一辞。写字恐迁就。清道之大人病革。以绝句诗遗其子而殁。其外孙校书郞崔直之求和于当时诸贤。

次李孝靖公贞干庆寿韵。得堂字。

编辑

九十慈母堂。七旬孝儿郞。舋舋壶仪范。煕煕仁寿乡。贞正神所劳。康宁无癙痒。复玆德有报。阀阅增辉光。和风起庭宇。佳气浮阳阳。事稀世耳目。庆祚未渠央。仙李深出地。枝柯繁更将。盍簪响珂玉。门巷连铿锵。修长美风度。伯氏最纯良。养志日在侧。彩衣舞相佯。生辰岁一耳。日进华觞。视听无形声。岂徒备烹尝。惟孝贯天地。曰仁人性纲。斯人素履往。左右逢嘉祥。言之恐芜拙。肯足发挥扬。载赓尽今夕。眷眷念穹苍。

清河县荣川人闵寅时为清河倅。筑邑城设义仓。○阳村记。为闵天佐云。

编辑

清河之为县。僻在沧海傍。田畴与户口。盖不下富昌。一自倭窃发。丧耗日相将。闾井与丘垄。久为麋鹿乡。县官筑城市。万户置符章。制船泊介浦。水陆军威张。流亡四鸠集。耕凿安其常。闵候吾故人。视事年二强。服膺恤民隐。慨然复义仓。又从立廨宇。稍稍备厅堂。宾客安寝息。吏民免饥荒。由来守令识。只此无他方。

高敞县

编辑

溪水青蛇走。峦峯翠障横。

瑞兴县

编辑

小县架山崖。突兀群峯聚。

平海越松亭

编辑

沧溟白月半浮松。叩角归来兴转浓。吟罢亭中仍醉倒。丹丘仙侣梦相逢。

偶题

编辑

白岩西畔掩茅茨。海阔天高骋望时。欲向东篱谋一醉。黄花初发两三枝。

题成桑谷石珚卫生堂

编辑

萧洒新堂白板平。图书花竹有深情。墙头软绿三槐树。好个黄鹂一两声。

次成独谷石璘

编辑

树木深严拥废城。还疑白日见妖情。傍人莫道监司懒。八郡三州已扁行。

免山县

编辑

山高暗松栎。谷邃饶狐兔。

茂长县

编辑

溪声水影共清幽。又有长风百尺楼。

关西谩咏远接使时

编辑

鸭江如带去悠悠。岁月无情共逐流。万里胡天云出塞。一声羌笛客登楼。长风吹送燕山雨。断雁含来鹤野秋。览物怀乡偏有感。孤城落日独搔头。

挽曹兵使信忠

编辑

谁知冬岭孤松节。不耐风霜岁暮寒。按曹氏家乘。曰。人谓骑牛子李公挽词。显有未安之意。不可誊置云尔。则丧人提学尚治曰。诔者。记其人之事行也。誉之则谀墓。毁之则诬人。不誉不毁而从其实录。则何害之有。况且前日亲知情好之友而题挽。则为子者何可任意陞黜之哉。遂录不删云。

谏添设官职疏

编辑

伏以名器。国家所以养贤而待士也。设官分职。自有定制。铨选擢用。巳有成法。故必待奇材茂迹。而登庸之。自权臣擅政以来。多开骤进之门。穷乡晚进。当途少年。耻不若人。则籍苍赤以赂之。用田宅以贿之。又求珍玩以充之。饲犬马以足之。相胜以力。相高以言。得先指占。批教未下。而某为某官。道路喧传。名分混淆。祖宗崇贤重禄之意安在。近来添设之多。车不胜载。田翁樵子亦贱之若泥沙然。由是士无忘躯犯颜之节。兵乏徇义守死之心。乞殿下清净为心。以公灭私。当注拟迁擢之际。恐或有恶德私昵之及。与一二大臣。考其功绩。察其德行。然后授之。则便佞阿谀之徒。无所容其足矣。且添设。势在不得巳而用之。除军功外一皆禁断。百僚各有职事。其无职事者。一皆汰去。义成,德泉诸仓库。钱谷所在。乞依丰储料物例。复设使,副丞,注簿。至如省府,察院。殿下所与共理天职者。不可不慎简也。宜遵祖宗成规。以新一代之理。

田制疏

编辑

伏以豪强兼幷。国用乏竭。租税苛倍。生民凋悴。强弱相呑。争讼繁多。骨肉相猜。风俗坏败。此私田之弊也。富强失利。怨谤难弭。士族失业。生理难继。田地广多。审核难悉。簿书繁多。考核难精。奸吏隐匿。觉察难及。风雨盗鼠。藏积难密。道路远近。转漕难均。出入敛散。耗损难理。此革弊之难也。虽然。事出于公正。合于人心。悦之者众。怨谤可弭矣。士之无职者授田。使得农耕。有职者给俸。以代其耕。生理可继。擢公廉有重望者为按廉。擢廉敏精干者为守令。守令各考一邑。以核其事实。按廉统察一道。以黜陟守令之殿最。田地审核可悉。簿书核察可精。奸吏隐匿可察矣。置仓府固门垣。藏积可密矣。计轻重度远近。给脚力之价。转漕可均矣。平量槪明契券。耗损可理矣。其救之之术。何难之有。至于仓廪实而储胥有馀。禄俸厚而廉耻可兴。横敛息而民生可䋒。争讼绝而风俗可厚。田野辟而赋敛簿。户口繁而徭役均。其革之之利为如何哉。臣谨按。祖宗田制。役口之分。户别之丁。皆为国田。父不得与之子。必告有司而与之。如其无子。且或有罪。则必归于公。不敢私也。自选军之法废。而兼幷遂起。称为杂件。以为已有。指山川以为标。连阡陌以为界。虽宗室之胄。功臣之嗣与夫戎战之卒。侍卫之士。至于小民。曾无立锥之地。父母妻子。饥寒离散。臣甚痛之。或曰。今权豪之徒伏辜殆尽。宜委辨正都监。考察讼人高曾契券。其有年代久远。派系明白者。各还其主。则冤枉销而国家无事。臣以为不然。惟我祖宗立法之意。盖欲诸君两府以下至于军士。皆受国田。仰事俯育。无至失所。今也法废。田无限制。老妇幼子笃疾废疾之徙。不出其门。持其祖父文券。坐食国田。至千百结者有之。虽使官司至公明决。何有一毫之补于军国哉。呜呼。三韩尺寸之地。皆我太祖栉风沐雨。险夷艰难之所启也。今海冠纵暴。封疆日蹙。国田之租半八于无用之人。军士饥色。转轮告匮。虽伊,周之相。方,召之将。不革私田而归之国。将何以为今日社稷中兴之计乎。臣甚痛之。传曰。更化则可善理。又曰。仁政必自经界始。今殿下即位之初。不革私田以追祖宗之美意。则何以发政施仁。以开万世太平之基乎。伏惟殿下举而行之。

墓志

编辑

正宪太夫检校参赞议政府事朴惇之墓志

编辑

公字季信。初讳启阳。至正壬午正月初六曰。生于松都干川里私第。气宇清秀。母。高丽侍中文正公金台铉之女也。世阀高峻。规矩冠一时。金氏生长熟习。训子有方。况大匡公之严厉乎。公之涵养成就。固非他人所可及。至正庚子。魁进士。十月。策第丙科七人。壬寅五月。拜文睿府丞。癸卯五月。为承奉郞,典医注簿。甲辰七月。移考功郞。十二月。移礼仪佐郞。玄陵一见遂器之。欲置现用。命行政色小卿。乙巳七月。改军簿佐郞。丙午十二月。升通直郞,考功正郞,艺文应教,知制教。丁未十二月。改军簿正郞,艺文知制教。戊申十二月。升奉善大夫,内书舍人,知制教。己酉十二月。加奉常大夫。馀如故。洪武辛亥十二月。升秘书监。阶中正大夫。嬖臣洪伦受仇人重货。浸润于君侧。被公以不修之名。晦迹泉石。及伦车裂。始得昭雪。戊辰冬。韩山君李穑为使。公以押物官赴京师。馆饩待遇。特异前日。国初。倭冠尚陆梁。侵扰海邦。太祖欲遣候使于日本。难其人。公售是选。戊寅三月。发东莱。海云浦开帆。屈膝告天曰。果若昔日负谤之言。岂惟辱王命。必葬于鱼腹中。风顺海道。无少滞塞。下岸入国。奉传辞命已。大将军与大内殿见公风仪洒落。听公言辞恳恻。甚爱敬之。大内殿请大将军勤王。出号治兵。亲率讨贼。斩首五百馀级。建文己卯五月初五日复命。仁德殿喜甚厚赐。擢公通训判殿中。所以异之也。自是无窃发之警。而沿海之氓。按堵稍如旧。十二月。改判奉常宝文阁直提学。庚辰七月。为嘉靖大夫,检校汉城尹,宝文阁学士。兼判典医寺事。壬午四月。为嘉善大夫,刑曹典书。五月。入承枢府。嘉靖大夫,提学兼判军资监事。太宗命为谢恩使到辽东。路梗还来。九月。转恭安府尹,修文殿提学兼判军资监事。吾道里,吾郞哈,吾狄哈等若干人受天朝爵命。往来国家。受赉岁不虚。间或潜入我疆。杀害人口。虏掠而去。上命将讨之。理宜奏闻。庚寅四月二十九曰承命。六月十五日到北京。帝亲北征。皇孙曰。宜启南京。七月十五日。达台城。十七日。皇太子殿下厚廪。二十日。命礼部开宴慰。二十一日。诣阙谢恩。赐依三袭。亲问之曰。车驾巳还。回当奏达。二十二日辞行。八月十五日到燕都。帝在便殿。特召见之。奏事毕。赐以颜色。初选入权妃。公之亲侄女之子。二十日。恩旨许私觌。治具极品。道平昔乃出。是日。赐良马二匹。白金一百两。彩帛免十匹。绢子十五匹。晦曰。陛辞就道。命内使太仆乡黄俨饯郊外二十里。及复命。上感悦焉。九月。有资宪检判汉城之报。时东北亭障不严刁斗之击缺。辛卯八月。升正宪大夫,检校参赞议政府事。公之孝诚忠信。出于天性。养亲庐墓。尽礼终制。年未冠。精舍读书。有美女欲私之。公闭户不纳。奉使日本。固非可以必期。果得和好。禁遏暴横。奏对帝廷。事且不测。仰使天威霁而圣泽覃被。虽曰恩威之及与忠诚之格。公若不诚。则焉能感动遂之如此哉。时之所赖者大焉。惜乎盛年仕宦可记者不传也。平生无疾言遽色。涉历代洎前朝之故实。钩引贯穿。聪明过人。诗篇又有名。而尤不忘。故要当乞骸也。亲旧皆以为不可。公曰。年至八十。拜扫先茔。待尽置骨松柏之侧。此吾所愿也。决然南归。及疾作。料理后事。无少不备。果践其言。此终始大略也。壬寅九月初二日。卒于密阳府双溪书舍。闰十二月初七日。葬于府之西守山九明洞。祔先公兆宅也。室南阳洪氏。牧使万龙之女。先公下世。一子二女。思齐。版图摠郞。先娶孙中郞将仲坚之女生一男。曰仁敬。娶前长鬐县事辛济之女。孙氏殁。后娶左尹李骘之女生一男。曰仁孝。幼。长女适礼安监务吴淑。二男三女。女适训炼观录事李义山。季适全州府尹郑耕。二男四女。女适旋善郡事金为民,郡守卢忠民。男钟。府使。娶前监务孙宽之女。腆。副司直。孽子。其词曰。

惟孝为百行之首乎而。惟忠是一心之府乎而。艰无方而供职乎而。事尽巳以不迕乎而。审行藏而安时乎而。明利害于去取乎而。人不知其所以乎而。自率循其规矩乎而。奏帝庭而恩永濡乎而。谕桑域其功益树乎而。昔江海之郡悬乎而。倭充斥以交牛乎而。杀戮不遗鸡拘乎而。暴戾奚啻豺虎乎而。守玄官以怚处乎而。郁唤咻其风雨乎而。玆焕炯之声光乎而。出仁义之性土乎而。宜子孙之纯良乎而。谅簠簋之有主乎而。忽飘然以知归乎而。彼云霄之一羽乎而。遂祔先公之兆宅乎而。苍苍九明之松坞乎而。伊清风之穆如乎而。共山水以终古乎而。

永乐二十二年甲辰八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