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史/卷五十七

 志第十 高麗史
志第十一 高麗史第五十七
志第十二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 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鄭麟趾奉 敎修

地理二 编辑

慶尙道 编辑

○慶尙道在三韓爲辰韓,在三國爲新羅。及太祖幷新羅、百濟,置東南道都部署使,置司慶州。成宗十四年,分境內,爲十道,以尙州所管,爲嶺南道,慶州、金州所管,爲嶺東道,晉州所管爲山南道。睿宗元年,稱慶尙晉州道。明宗元年,分爲慶尙、晉陜州兩道,十六年,爲慶尙州道。神宗七年,爲尙晉安東道,其後,又改爲慶尙晉安道。高宗四十六年,以和、登、定、長四州,沒於蒙古,割道之平海、德原、盈德、松生,隷溟州道。忠烈王十六年,又以德原、盈德、松生,移隷東界。忠肅王元年,定爲慶尙道。領京一,牧二,府三,郡三十,縣九十二。

東京留守官慶州 编辑

○東京留守官慶州本新羅古都。始祖赫居世王,開國建都,國號徐耶伐,或稱斯羅,或稱斯盧,後稱新羅。脫解王九年,始林有雞怪,更名雞林,因以爲國號。基臨王十年,復號新羅。太祖十八年,敬順王金傅來降,國除爲慶州。二十三年,陞爲大都督府,改其州六部名,梁部爲中興部,沙梁爲南山部,本彼爲通仙部,習比爲臨川部,漢祗爲加德部,牟梁爲長福部。成宗六年,改爲東京留守,十四年,稱留守使,屬嶺東道。顯宗三年,廢留守官,降爲慶州防禦使。五年,改安東大都護府。二十一年,復爲東京留守。時銳方所上三韓會土記,有高麗三京之文,故復置之。神宗五年,東京夜別抄作亂,攻劫州郡,遣師討平之。七年,以東京人造新羅復盛之言,傳檄尙、淸、忠、原州道,謀亂,降知慶州事,奪管內州府郡縣鄕部曲,分隷安東、尙州。高宗六年,復爲留守。忠烈王三十四年,改稱雞林府。辛禑二年,府與金州,爭使營。都評議使奏,金州賊殺按廉,且置營歲月,不及雞林。况近海濱,倭賊可畏,乞移置雞林。禑從之。別號樂浪。成廟所定。有赫居世王陵,金庾信墓。又有瞻星臺、新羅善德女主所築。奉德寺。新羅惠恭王,鑄大鍾,重銅一十二萬斤,撞之,聲聞百餘里。屬郡四,縣十。領郡五。防禦郡四,知事郡一。

興海郡 编辑

○興海郡本新羅退火郡,景德王改爲義昌郡。高麗初,改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恭愍王十六年,以國師千熙之鄕,陞知郡事。別號曲江,又號鰲山。

章山郡 编辑

○章山郡本押梁小國,一云押督。新羅祗味王,取之,置郡。景德王,改爲獐山郡。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忠宣王卽位,避王嫌名,改慶山。忠肅王四年,以國師一然之鄕陞爲縣令官。恭讓王二年,以王妃盧氏之鄕,陞知郡事。別號玉山。

壽城郡 编辑

○壽城郡本新羅喟火郡,一云上村昌郡。景德王,改爲壽昌郡。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兼任解顔。

永州 编辑

○永州高麗初,合新羅臨皐郡、道同、臨川二縣,置之。一云高鬱府。成宗十四年,爲永州刺史。顯宗九年,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後陞爲知州事。別號益陽,成廟所定。又號永陽。麗季,陞本州梨旨銀所,爲縣。

安康縣 编辑

○安康縣本新羅比火縣,景德王,改今名,爲義昌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新羅婆娑[1]王,取音汁伐國,置音汁火縣,後合屬於縣。

新寧縣 编辑

○新寧縣本新羅史丁火縣,景德王,改今名,爲臨皐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景德王,改買熟次縣,爲黽白縣,後合屬於縣。

慈仁縣 编辑

○慈仁縣本新羅奴斯火縣,景德王,改今名,爲獐山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

河陽縣 编辑

○河陽縣成宗十四年,爲河州刺史。顯宗九年,改今名,來屬,後置監務。

淸河縣 编辑

○淸河縣本高句麗阿兮縣,新羅景德王,改名海阿,爲有隣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

延日縣 编辑

○延日縣本新羅斤烏支縣,一作烏良友。景德王,改名臨汀,爲義昌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以管軍萬戶,兼之。

解顔縣 编辑

○解顔縣本新羅雉省火縣,一云美里。景德王,改今名,爲獐山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以壽城監務,兼之。

神光縣 编辑

○神光縣本新羅東仍音縣,一云神乙。景德王,改今名,爲義昌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

杞溪縣 编辑

○杞溪縣本新羅芼兮縣,一云化雞。景德王,改今名,爲義昌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

長鬐縣 编辑

○長鬐縣本新羅只沓縣,景德王,改名鬐立,爲義昌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後置監務。

蔚州 编辑

○蔚州本屈阿火村,新羅婆娑王,取之,置縣,景德王,改名河曲,一作河西。爲臨關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置防禦使。景德王,改于火縣,爲虞風縣,栗浦縣,爲東津縣,皆合屬,太祖時,郡人朴允雄,有大功,乃倂河曲、東津、虞風等縣,置興禮府。後降爲恭化縣,又改知蔚州事。一云,羅季,有鶴來鳴,故稱神鶴城。一云戒邊城,一云皆知邊,一云火城郡。別號鶴城。成廟所定。屬縣二。

東萊縣 编辑

○東萊縣本新羅居柒山郡,景德王,改爲東萊郡。顯宗九年,來屬,後置縣令。有溫泉。

巘陽縣 编辑

○巘陽縣本新羅居知火縣,景德王,改今名,爲良州領縣。顯宗九年,來屬。仁宗二十一年,置監務,後改爲彦陽。

禮州 编辑

○禮州本高句麗于尸郡,新羅景德王,改爲有隣郡。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置防禦使。高宗四十六年,以衛社功臣朴松庇內鄕,陞爲德原小都護府,後陞爲禮州牧。忠宣王二年,汰諸牧,改爲寧海府。別號丹陽。成廟所定。有觀魚臺。屬府一,郡三,縣二。

甫城府 编辑

○甫城府一云載岩城。新羅景德王,改柒巴火縣,爲眞寶縣,又改高句麗助攬縣,爲眞安縣。高麗初,合二縣,置府。顯宗九年,來屬。

英陽郡 编辑

○英陽郡英一作延。本古隱縣,後改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明宗五年,置監務。別號益陽。首比部曲,元屬於縣,文宗朝,移屬蔚珍,以附近還屬。

平海郡 编辑

○平海郡本高句麗斤乙於,高麗初,改今名。顯宗朝,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忠烈王時,縣人僉議評理黃瑞,隨駕入元,翊戴回還,以功陞知郡事。別號箕城。有溫泉。

盈德郡 编辑

○盈德郡本高句麗也尸忽郡,新羅改爲野城郡,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後置監務,又改爲縣令官。

靑鳬縣 编辑

○靑鳬縣本高句麗靑巳縣,新羅改名積善,爲野城郡領縣。高麗初,爲鳬伊縣,又改爲雲鳳縣。成宗五年,更今名,來屬。

松生縣 编辑

○松生縣顯宗九年,來屬。仁宗二十一年,置監務。

金州 编辑

○金州本駕洛國。新羅儒理王十八年,駕洛之長我刀干、汝刀干、彼刀干等九人,率其民稧飮,望見龜旨峯,有非常聲氣。就視之,有金榼,自天而降,中有金色卵,圓如日輪。九人拜而神之,奉置我刀干家。翼日,九人咸會,開榼而視,有一童子,剖殼而生,年可十五,容貌甚偉。衆皆拜賀盡禮。童子日就岐巍,歷十餘日,身長九尺。是月,望,九人遂奉以爲主,卽首露王也。國號駕洛,又稱伽倻,後改爲金官國。四境,東至黃山江,東北至伽倻山,西南際大海,西北界智異山。卽位一百五十八年,薨,至九代孫仇亥,齎國帑寶物,降于新羅。

自首露以後,居登王、麻品王、居叱彌王、伊尸品王、坐知王、吹希王、銍知王、鉗知王,至仇亥王。亥,《三國遺事》、《駕洛國記》作衝。有國,凡四百九十一年,新羅法興王,旣受降,待以客禮,以其國爲食邑,號金官郡。文武王,置金官小京。景德王,爲金海小京。

太祖二十三年,改州府郡縣名,爲金海府,後降爲臨海縣,又陞爲郡。成宗十四年,改爲金州安東都護府。顯宗三年,更今名。元宗十一年,以防禦使金晅,平密城之亂,又拒三別抄有功,陞爲金寧都護府。,忠烈王十九年,降爲縣。三十四年,陞爲金州牧。忠宣王二年,汰諸牧,復爲金海府。首露王墓,在州西。招賢臺。在州東。世傳,駕洛國居登王,登此臺,招七點山旵始仙人,旵始乘舟而來,因名焉。又有三分水。府東黃山江,水奔流五十餘里,分三浦入海,俗呼爲三叉水。屬郡二,縣三。

義安郡 编辑

○義安郡本新羅屈自郡,景德王,改今名。顯宗九年,來屬,後置監務。忠烈王八年,更名義昌,陞爲縣令,以賞元世祖東征供億之勞。別號檜山。

咸安郡 编辑

○咸安郡本阿尸良國,一云阿那加耶。新羅法興王,滅之,以爲郡,景德王,改今名。成宗十四年,爲咸州刺史。顯宗九年,復今名,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恭愍王二十二年,以縣人周英贊之女入大明,爲宮人,遂陞爲知郡事。別號金羅。

漆園縣 编辑

○漆園縣園一作原。本新羅漆吐縣,景德王,改名漆隄,爲義安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別號龜城。

熊神縣 编辑

○熊神縣本新羅熊只縣,景德王,改今名,爲義安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高麗,陞省法部曲,爲龜山縣,屬金州任內。恭讓王朝,移屬漆原。有加德島。

合浦縣 编辑

○合浦縣本新羅骨浦縣,景德王,改今名,爲義安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後置監務。忠烈王八年,更名會原,陞爲縣令,以賞元世祖東征供億之勞。別號還珠。有月,影臺。高麗,陞莞浦鄕,爲縣。

梁州 编辑

○梁州新羅文武王五年,割上州、下州地,置歃良州,景德王,改爲良州,備九州之一。太祖二十三年,更今名。顯宗九年,置防禦使,後元中書省,以本國官繁民弊爲言,故倂于密城。然州縣稟命守宰,勞於往來,其弊愈甚。至忠烈王三十年,復舊。別號宜春,成廟所定。又號順正。有伽倻津,黃山江。與務安之龍津,光陽之蟾津,稱爲背流三大江水。又有伽倻津衍所。屬縣二。

東平縣 编辑

○東平縣本新羅大甑縣,景德王,改今名,爲東萊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有絶影島。

機張縣 编辑

○機張縣本新羅甲火良谷縣,景德王,改今名,爲東萊郡領縣,後移屬。顯宗九年,又移屬蔚州,後置監務。別號車城。

密城郡 编辑

○密城郡本新羅推火郡,景德王,改今名,高麗初,因之。成宗十四年,爲密州刺史。顯宗九年,稱知密城郡事。忠烈王元年,以郡人趙仟殺郡守,以應珍島叛賊三別抄,降爲歸化部曲,屬之雞林。先是,臺省屢請降號,用事者,受邑人賂,每沮之。至是,復極論,從之。後復稱密城縣。十一年,陞爲郡。又降爲縣。恭讓王二年,以曾祖益陽侯妃朴氏內鄕,陞爲密陽府。高麗,以守山部曲,爲守山縣。屬郡二,縣四。

昌寧郡 编辑

○昌寧郡本新羅比自火郡,一云比斯伐。眞興王十六年,置下州,二十六年,州廢,景德王,改爲火王郡。太祖二十三年,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別號昌城、夏城。

淸道郡 编辑

○淸道郡一云道州。高麗初,合新羅大城郡、烏岳、荊山、蘇山三縣,爲郡,來屬。睿宗四年,置監務。忠惠王後四年,以郡人上護軍金善莊有功,陞知郡事,明年,復爲監務。恭愍王十五年,郡人金漢貴,爲監察大夫,復請,陞爲知郡事。

玄豐縣 编辑

○玄豐縣豐,一作風。本新羅推良火縣,推,一作三。景德王,改名玄驍,爲火王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割密城仇知山部曲,屬之。

桂城縣 编辑

○桂城縣顯宗九年,來屬。恭愍王十五年,移屬靈山,恭讓王二年,還屬。

靈山縣 编辑

○靈山縣本新羅西火縣,景德王,改名尙藥,爲密城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仍屬。忠敬王十五年,置監務。有溫泉,又有伽倻津溟所。

豐角縣 编辑

○豐角縣本上火村縣。高麗,改今名。顯宗九年,來屬。

晉州牧 编辑

○晉州牧本百濟居列城,一名居陁。新羅文武王二年,取而置州。神文王四年,分居陁州,置菁州摠官。景德王,改爲康州,惠恭王,復爲菁州,太祖,又改康州。成宗二年,初置十二牧,州其一也。十四年,置十二州節度使,號晉州定海軍,屬山南道。顯宗三年,廢爲安撫使。九年,定爲牧,爲八牧之一。

別號晉康,成廟所定。又號菁州。又號晉陽。有花開、薩川兩部曲。其長皆剃頭,稱爲僧首。又有彰善島。島本新羅[2]有疾部曲。高麗,更今名,陞爲縣,屬于州。忠宣王卽位,避王嫌名,改爲興善。後因倭寇,人物俱亡,爲直村。屬郡二,縣七。領知事郡一,縣令官三。

江城郡 编辑

○江城郡本新羅闕支郡,景德王,改闕城郡。高麗初,改爲江城縣,後陞爲郡。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

河東郡 编辑

○河東郡本新羅韓多沙郡,景德王,改今名,高麗初,因之。顯宗九年,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別號淸河。

泗州 编辑

○泗州本新羅史勿縣,景德王,改名泗水,爲固城郡領縣。高麗初,來屬。顯宗二年,更今名。明宗二年,置監務。

岳陽縣 编辑

○岳陽縣本新羅小多沙縣,景德王,改今名,爲河東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

永善縣 编辑

○永善縣本新羅一善縣,景德王,改名尙善,爲固城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3]年,來屬。

鎭海縣 编辑

○鎭海縣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4]監務。別號八鎭。一云牛山。

昆明縣 编辑

○昆明縣新羅時稱號,未詳。顯宗九年,來屬。

班城縣 编辑

○班城縣新羅時稱號,未詳。顯宗九年,來屬。

宜寧縣 编辑

○宜寧縣本新羅獐舍縣,景德王,改今名,爲咸安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以新繁縣,屬之。

陜州 编辑

○陜州本新羅大良州郡,良,一作耶。景德王,改爲江陽郡。顯宗,由大良院君卽位,又以皇妃孝肅王后之鄕,陞爲知陜州事。屬縣十二。

嘉樹縣 编辑

○嘉樹縣樹,一作壽。本新羅加主火縣,景德王,改今名,爲康州領縣。顯宗九年,來屬。別號鳳城。

三岐縣 编辑

○三岐縣本新羅三支縣,一云麻杖。景德王,改今名,爲江陽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恭愍王二十二年,置監務。

山陰縣 编辑

○山陰縣本新羅知品川縣,景德王,改今名,爲闕城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別號山陽。

丹溪縣 编辑

○丹溪縣本新羅赤村縣,景德王,改名丹邑,爲闕城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移屬江城縣。

加祚縣 编辑

○加祚縣本新羅加召縣,因方言相近,變召爲祚。景德王,改名咸陰,爲居昌郡領縣,高麗初,復古名。顯宗九年,來屬。後還屬居昌。元宗十二年,移屬巨濟。

感陰縣 编辑

○感陰縣本新羅南內縣,景德王,改名餘善,爲居昌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毅宗十五年,縣人子和等,誣告鄭叙妻,與縣吏仁梁,呪咀上及大臣,投子和于江,降縣爲部曲。恭讓王二年,復置監務,以利安縣,屬之。

利安縣 编辑

○利安縣本新羅馬利縣,景德王,改今名,爲天嶺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移屬感陰。

新繁縣 编辑

○新繁縣本新羅新尒縣,一云朱烏村,一云泉川縣。景德王,改名宜桑,爲江陽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

冶爐縣 编辑

○冶爐縣 本新羅赤火縣,景德王,改今名,爲高靈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

草溪縣 编辑

○草溪縣本新羅草八兮縣,景德王,改名八溪,爲江陽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仍屬。明宗二年,置監務。忠肅王三年,以縣人鄭守琪、卞遇成有功,陞知郡事。別號淸溪。成廟所定。有黃芚鎭。

居昌縣 编辑

○居昌縣本新羅居烈郡,一名居陁。景德王,改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

含陽縣 编辑

○含陽縣一云含城郡。本新羅速含郡,景德王,改爲天嶺郡。成宗十四年,陞爲許州都團練使。顯宗三年,降爲含陽郡,來屬。後含改爲咸。明宗二年,降爲縣,置監務。

固城縣 编辑

○固城縣本小加耶國,新羅取之,置古自郡,景德王,改今名,爲郡。成宗十四年,爲固州刺史。後降爲縣。顯宗九年,屬巨濟。後置縣令。元宗七年,以郡,陞爲州。忠烈王時,倂于南海,尋復舊。別號鐵城。

南海縣 编辑

○南海縣本海中島,新羅神文王,初置轉也山郡,景德王,改爲南海郡。顯宗九年,置縣令。恭愍王七年,因倭失土,僑寓晉州任內大也川部曲。屬縣二。

蘭浦縣 编辑

○蘭浦縣本新羅內浦縣,在南海島,景德王,改今名,來屬。高麗初,因之。後因倭寇,人物俱亡。

平山縣 编辑

○平山縣本新羅平西山縣,一云西平。亦在南海島。景德王,改今名,爲南海郡領縣。高麗初,因之。後因倭寇,人物俱亡。

巨濟縣 编辑

○巨濟縣本海中島,新羅文武王,初置裳郡,景德王,改爲巨濟郡。顯宗九年,置縣令。元宗十二年,因倭失土,僑寓居昌縣之加祚縣。忠烈王時,倂于管城。尋復舊。有北加助音島。屬縣三。

鵝洲縣 编辑

○鵝洲縣本新羅巨老縣,在巨濟島。景德王,改今名,爲巨濟郡領縣,高麗因之。

松邊縣 编辑

○松邊縣本新羅松邊縣,亦在巨濟島。景德王,改名南垂,爲巨濟郡領縣。高麗,復舊名,仍屬。

溟珍縣 编辑

○溟珍縣本新羅買珍伊縣,亦在巨濟島。景德王,改今名,爲巨濟郡領縣,高麗因之。

尙州牧 编辑

○尙州牧本沙伐國,新羅沾解王,取以爲州。法興王,改爲上州,置軍主。眞興王,廢州,爲上洛郡,神文王,復置州。景德王,改爲尙州,惠恭王,復爲沙伐州。太祖二十三年,復改爲尙州,其後,又改爲安東都督府。成宗二年,初置十二牧,尙州,卽其一也。十四年,置十二州節度使,號歸德軍,屬嶺南道。顯宗三年,廢節度使,復爲安東大都護府。五年,改爲尙州安撫使。九年,定爲牧,爲八牧之一。

別號上洛,成廟所定。又號商山。諺傳,州北面林下村人,姓太者,捕賊有功,陞其村,爲永順縣。有洛東江。又有大堤,名曰恭儉。明宗二十五年,司錄崔正份,因舊址而築之。屬郡七,縣十七。領知事府二。

聞慶郡 编辑

○聞慶郡本新羅冠文縣,一云冠縣,一云高思曷伊城。景德王,改名冠山,爲古寧郡領縣。高麗初,改爲聞喜郡。顯宗九年,來屬。後更今名。恭讓王二年,置監務,以加恩縣,屬之。縣北有主屹山。險阻處三,草岾、在縣西。伊火縣、在縣西。串岬遷。在縣南。

龍宮郡 编辑

○龍宮郡本新羅竺山,一云園山。成宗十四年,陞爲龍州刺史,穆宗八年,罷之。顯宗三年,改今名,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有河風津。

開寧郡 编辑

○開寧郡本甘文小國,新羅取之。眞興王,置軍主,爲靑州。眞平王,廢州。文武王,爲甘文郡。景德王,改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

報令郡 编辑

○報令郡本新羅三年山郡,景德王,改爲三年郡。高麗初,改保齡郡。後轉而爲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有俗離山。新羅時,稱俗離岳,爲中祀。

咸昌郡 编辑

○咸昌郡本古寧伽倻國,新羅取之,爲古冬攬郡,一云古陵郡。景德王,改爲古寧郡。光宗十五年,爲咸寧郡。顯宗九年,來屬,後更今名。明宗二年,置監務。

永同郡 编辑

○永同郡本新羅吉同郡,景德王,改今名。成宗十四年,陞爲稽州刺史。穆宗八年,廢刺史。顯宗九年,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六年,陞爲縣令,後復爲監務。尋罷之。

海平郡 编辑

○海平郡顯宗九年,來屬。仁宗二十一年,移屬一善。

靑山縣 编辑

○靑山縣本新羅屈山縣,一云堗山。景德王,改名耆山,爲三年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析尙州酒城部曲,以隷之。十一年,還屬。

山陽縣 编辑

○山陽縣本新羅近品縣,品,一作巖。景德王,改名嘉猷,爲醴泉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後置監務。明宗十一年,罷之。

化寧郡 编辑

○化寧郡本新羅答達匕郡,一云沓達。景德王,改爲化寧郡,高麗初,因之。後爲縣,來屬。

功城縣 编辑

○功城縣本新羅大幷部曲,高麗初,改今名。顯宗九年,來屬。

單密縣 编辑

○單密縣單,一作丹。本新羅武冬彌知縣,一云曷冬彌知。景德王,改今名,爲聞韶郡領縣,高麗初,因之。顯宗九年,來屬。

比屋縣 编辑

○比屋縣本新羅阿火屋縣,一云幷屋。景德王,改今名,爲聞韶郡領縣,高麗初,因之。顯宗九年,來屬。

安定縣 编辑

○安定縣定,一作貞。本新羅阿尸兮縣,一云阿乙兮。景德王,改名安賢,爲聞韶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兼任比屋。

中牟縣 编辑

○中牟縣本新羅刀良縣,景德王,改名道安,爲化寧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

虎溪縣 编辑

○虎溪縣本新羅虎側縣,一云拜山城。景德王,改今名,爲古寧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

禦侮縣 编辑

○禦侮縣本新羅今勿縣,一云陰達。景德王,改今名,爲開寧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

多仁縣 编辑

○多仁縣本新羅達已縣,或云多已。景德王,改今名,來屬。至高麗,仍屬,後移屬甫州。別號仁陽。

靑理縣 编辑

○靑理縣本新羅音里火縣,景德王,改爲靑驍縣,來屬。高麗,更今名。顯宗九年,仍屬。

加恩縣 编辑

○加恩縣本新羅加害縣,景德王,改名嘉善,爲古寧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移屬聞慶。

一善縣 编辑

○一善縣本新羅一善郡,眞平王,陞爲州,置軍主。神文王,廢州,景德王,改爲嵩善郡。成宗十四年,爲善州刺史。顯宗九年,來屬。仁宗二十一年,改今名,置縣令。後陞爲知善州事。別號和義。成廟所定。有金烏山。

軍威縣 编辑

○軍威縣本新羅奴同覓縣,景德王,改今名,爲嵩善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仁宗二十一年,還屬一善。恭讓王二年,置監務,兼任孝靈。

孝靈縣 编辑

○孝靈縣本新羅芼兮縣,景德王,改今名,爲嵩善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仁宗二十一年,還屬一善。

缶溪縣 编辑

○缶溪縣顯宗九年,來屬,後移屬善州。別號缶林。

京山府 编辑

○京山府本新羅本彼縣,景德王,改名新安,爲星山郡領縣,後改爲碧珍郡。太祖二十三年,更今名。景宗六年,降爲廣平郡。成宗十四年,稱岱州都團練使。顯宗三年,廢團練使。九年,改知京山府事。忠烈王二十一年,陞爲興安都護府。三十四年,又陞爲星州牧。忠宣王二年,汰諸牧,降爲京山府。有伽倻山。屬郡一,縣十四。

高靈郡 编辑

○高靈郡本大伽倻國,自始祖伊珍阿鼓王,一云內珍朱智。至道設智王,凡十六世,五百二十年。新羅眞興王滅之,以其地,爲大伽倻郡。景德王,改今名。高麗初,來屬。明宗五年,置監務。

若木縣 编辑

○若木縣本新羅大木縣,一云七村。景德王,改名谿子,爲星山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

仁同縣 编辑

○仁同縣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以若木縣,屬之。《三國史記》云:「星山郡領內壽同縣,本新羅斯同火縣,景德王改名,今未詳」。今以境土考之,疑壽同,改爲仁同也。

知禮縣 编辑

○知禮縣本新羅知品川縣,景德王,改今名,爲開寧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別號龜城。

加利縣 编辑

○加利縣本新羅一利郡,景德王,改爲星山郡。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別號岐城。

八莒縣 编辑

○八莒縣本新羅八居里縣,一云北恥長里,一云仁里。景德王,改名八里,爲壽昌郡領縣。高麗初,改爲八居。後居音轉而爲莒。顯宗九年,來屬。別號七谷。

金山縣 编辑

○金山縣本新羅金山縣,爲開寧郡領縣。高麗初,仍舊名。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別號金陵。

黃澗縣 编辑

○黃澗縣本新羅召羅縣,景德王,改今名,爲永同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後置監務。恭愍王三年,復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

管城縣 编辑

○管城縣本新羅古尸山郡,景德王,改爲管城郡。顯宗九年,來屬。仁宗二十一年,置縣令。明宗十二年,縣吏、民,執縣令洪彦,幽之,有司奏,除官號。忠宣王五年,陞知沃州事,割京山府所屬利山、安邑、陽山三縣,以屬之。

安邑縣 编辑

○安邑縣本新羅阿冬兮縣,景德王,改名安貞,爲管城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

陽山縣 编辑

○陽山縣本新羅助比川縣,景德王,改今名,爲管城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明宗六年,置縣令。

利山縣 编辑

○利山縣本新羅所利山縣,景德王,改今名,爲管城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明宗六年,置監務。

大丘縣 编辑

○大丘縣本新羅達句火縣。景德王,改今名,爲壽昌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仁宗二十一年,置縣令。

花園縣 编辑

○花園縣本新羅舌火縣,景德王,改今名,爲壽昌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後移屬大丘。別號錦城。

河濱縣 编辑

○河濱縣本新羅多斯只縣,一云沓只。景德王,改今名,爲壽昌郡領縣。顯宗九年,來屬。後移屬大丘。

安東府 编辑

○安東府本新羅古陁耶郡,景德王,改爲古昌郡。太祖十三年,與後百濟王甄萱,戰於郡地,敗之。郡人金宣平、權幸、張吉,佐太祖有功,拜宣平,爲大匡,幸、吉,各爲大相,陞郡,爲安東府。後改爲永嘉郡。成宗十四年,稱吉州刺史。顯宗三年,爲安撫使,九年,改知吉州事,二十一年,更今名。明宗二十七年,南賊金三、孝心等,剽略州郡,遣使討平之,以府有功,陞爲都護府。神宗七年,東京別抄孛佐等,聚衆叛,以府有捍禦功,陞爲大都護府。

忠烈王三十四年,改爲福州牧。恭愍王十年,避紅賊,南巡駐輦,以州人盡心供頓,復陞爲安東大都護府。忠烈王,以加也鄕人護軍金仁軌有功,陞其鄕,爲春陽縣。忠宣王,以敬和翁主鄕德山部曲,爲才山縣。忠惠王,以宦者姜金剛,入元有負絏之勞,陞其鄕退串部曲,爲柰城縣。後又陞[5]吉安部曲,爲縣。別號綾羅郡、地平郡、石陵郡、一界郡、花山郡、古藏郡。皆新羅時稱號。屬郡三縣十一。

臨河郡 编辑

○臨河郡本高句麗屈火郡,新羅景德王,改爲曲城郡。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

禮安郡 编辑

○禮安郡本高句麗買谷縣,新羅改名善谷,爲柰靈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辛禑二年,藏其胎於縣,陞爲郡,尋陞爲州。恭讓王二年,置監務,以宜仁縣,屬之。

義興郡 编辑

○義興郡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以善州任內缶溪縣,屬之,後移屬義城縣。別號龜山。

一直縣 编辑

○一直縣本新羅一直縣,景德王,改名直寧,爲古昌郡領縣。高麗初,復舊號。顯宗九年,來屬。

殷豐縣 编辑

○殷豐縣本新羅赤牙縣,景德王,改名殷正,爲醴泉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

甘泉縣 编辑

○甘泉縣新羅時稱號,未詳。顯宗九年,來屬。

奉化縣 编辑

○奉化縣本高句麗古斯馬縣,新羅景德王,改名玉馬,爲柰靈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別號鳳城。

安德縣 编辑

○安德縣本高句麗伊火兮縣,新羅景德王,改名緣武,爲曲城郡領縣。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二年,置監務。恭愍王十八年,陞知道保部曲,爲宜仁縣,屬安東。恭讓王二年,移屬禮安。

豐山縣 编辑

○豐山縣本新羅下枝縣,有下枝山,一名豐岳。景德王,改名永安,爲醴泉郡領縣。太祖六年,縣人元逢,有歸順之功,陞爲順州。十三年,陷於甄萱,復降爲下枝縣,後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

基州縣 编辑

○基州縣新羅時稱號,未詳,或曰基木鎭。高麗初,始稱今名。顯宗九年,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後復屬。恭讓王二年,又置監務,以殷豐縣,屬之。別號永定,成廟所定。又號安定。

興州 编辑

○興州本高句麗及伐山郡,新羅景德王,改爲岌山郡。高麗初,更今名。顯宗九年,來屬,後移屬順安。明宗二年,置監務。忠烈王,安胎,改爲興寧縣令官。忠肅王,又安胎,陞知興州事。忠穆王,安胎,又陞爲順興府。別號順政。成廟所定。有小白山。

順安縣 编辑

○順安縣本高句麗柰已郡。新羅婆娑王,取之,景德王,改爲柰靈郡。成宗十四年,稱剛州都團練使。顯宗九年,來屬。仁宗二十一年,更今名,爲縣令官。高宗四十六年,以衛社功臣金仁俊內鄕,陞知榮州事。別號龜城。成廟所定。險阻處,有馬兒嶺。

義城縣 编辑

○義城縣本召文國,新羅取之,景德王,改爲聞韶郡。高麗初,陞爲義城府。顯宗九年,來屬。仁宗二十一年,置縣令。神宗二年,以嘗陷賊,降爲監務。忠烈王時,倂于大丘。尋復舊。三國史記云:「景德王,改仇火縣,爲高丘縣,後合屬於縣」。有風穴。又有冰穴。立夏後,冰始凝,極熱則堅,冬則溫氣如春。

基陽縣 编辑

○基陽縣本新羅水酒縣,景德王,改爲醴泉郡。高麗初,更名甫州。顯宗九年,來屬。明宗二年,藏太子胎,改今名,陞爲縣令官。神宗七年,南道招討兵馬使崔匡義,與東京賊,戰于縣地,大捷,陞知甫州事。別號淸河、襄陽。成廟所定。

全羅道 编辑

○全羅道本百濟之地,義慈王十九年,新羅太宗王,與唐將蘇定方,滅百濟,遂倂其地。景德王,分爲全、武二州都督府,眞聖王五年,西面都統甄萱,悉據舊地,稱後百濟王。太祖十九年,親征克之。成宗十四年,以全州、瀛州、淳州、馬州等州縣,爲江南道,羅州、光州、靜州、昇州、貝州、潭州、朗州等州縣,爲海陽道。顯宗九年,合爲全羅道。領牧二,府二,郡十八,縣八十二。

全州牧 编辑

○全州牧本百濟完山,一云比斯伐,一云比自火。威德王元年,爲完山州。十一年,州廢。義慈王十九年,新羅與唐將蘇定方,滅百濟,遂有其地。眞興王十六年,改今名,二十六年,州廢。神文王四年,復置完山州,景德王十五年,又稱全州。後甄萱,立都於州,太祖滅之,改安南都護府。二十三年,還爲全州。成宗十二年,稱承化節度安撫使,十四年,置十二州節度使,號順義軍,屬江南道。顯宗九年,陞安南大都護府。十三年,又名全州。恭愍王四年,以囚元使埜思不花,降爲部曲。五年,復爲完山府。別號莞山,成廟所定。又號甄城。有新倉津。屬郡一,縣十一。領知事府一,郡一,縣令官四。

金馬郡 编辑

○金馬郡本馬韓國。後朝鮮王箕準,避衛滿之亂,浮海而南,至韓地開國,號馬韓。百濟始祖溫祖王幷之,自後,號金馬渚,新羅景德王,改今名。至高麗,來屬。忠惠王後五年,以元順帝奇皇后外鄕,陞爲益州。有彌勒山石城。諺傳,箕準始築,故謂之箕準城。又有後朝鮮武康王及妃陵。俗號末通大王陵,一云,百濟武王,小名薯童。

朗山縣 编辑

○朗山縣本百濟閼也山縣,新羅景德王,改名野山,爲金馬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恭讓王三年,以礪良監務,來兼。

沃野縣 编辑

○沃野縣本百濟所力只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金馬郡領縣。高麗初,來屬。明宗六年,置監務,後復來屬。

鎭安縣 编辑

○鎭安縣本百濟難珍阿縣,一云月,良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長溪郡領縣。高麗初,來屬,後置監務。恭讓王三年,兼任馬靈。有馬耳山。新羅稱西多山,載小祀。

紆州縣 编辑

○紆州縣本百濟于召渚縣,紆,一作汚。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金馬郡領縣。高麗初,來屬。

高山縣 编辑

○高山縣本百濟高山縣,一云難等良。新羅時,來屬。顯宗九年,仍屬,後置監務,兼任珍同。恭讓王三年,又兼雲梯。

雲梯縣 编辑

○雲梯縣本百濟只伐只縣,一云只失只。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德殷郡領縣。高麗初,來屬。

馬靈縣 编辑

○馬靈縣本百濟馬突縣,一云馬珍,一云馬等良。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任實郡領縣。高麗初,來屬。

礪良縣 编辑

○礪良縣良,一作陽。本百濟只良肖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德殷郡領縣。高麗初,因之。顯宗九年,來屬。恭讓王三年,兼任朗山,又兼公村皮堤勸農使。

利城縣 编辑

○利城縣本百濟乃利阿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金堤郡領縣。高麗初,來屬。 伊城縣本百濟豆伊縣,一云往武。新羅景德王,改名杜城,來屬。高麗,改今名,仍屬。

咸悅縣 编辑

○咸悅縣本百濟甘勿阿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臨陂郡領縣。高麗初,來屬。明宗六年,置監務。別號咸羅。忠肅王八年,縣之道乃山銀所人伯顔夫介,在元有功於本國,陞所,爲龍安縣。恭讓王三年,以全州屬縣豐儲,與之。

南原府 编辑

○南原府本百濟古龍郡,後漢建安中,爲帶方郡。曹魏時,爲南帶方郡。新羅幷百濟,唐高宗,詔劉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神文王四年,置小京,景德王十六年,改南原小京。太祖二十三年,改爲府。忠宣王二年,復爲帶方郡,後改爲南原郡。恭愍王九年,陞爲府。別號龍城。有智異山。一云地理,一云頭流,一云方丈。新羅爲南嶽,躋中祀,高麗仍之。有鶉子津。屬郡二,縣七。

任實郡 编辑

○任實郡本百濟任實郡,新羅因之。至高麗,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

淳昌郡 编辑

○淳昌郡本百濟道實郡,新羅景德王,改爲淳化郡。高麗,更今名,爲縣,來屬。明宗五年,置監務。忠肅王元年,以僧國統。丁午,鄕,陞知郡事。別號玉川,又烏山。古屬縣,有福興。

長溪縣 编辑

○長溪縣本百濟伯海郡,海,一作伊。新羅景德王,改爲壁溪郡。高麗,更今名,來屬,後移屬長水縣。

赤城縣 编辑

○赤城縣赤,一作磧,又作硳。本百濟礫坪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淳化郡領縣。高麗初,來屬,後還屬淳昌郡。

居寧縣 编辑

○居寧縣居,一作巨。本百濟居斯勿縣,新羅景德王,改名靑雄,爲任實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

九皐縣 编辑

○九皐縣本百濟堗坪縣,堗,一作淚。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淳化郡領縣。高麗初,來屬。恭愍王三年,以縣人元使林蒙古不花,有功於國,陞爲郡。

長水縣 编辑

○長水縣本百濟雨坪縣,新羅景德王,改名高澤,爲壁溪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恭讓王三年,兼任長溪。要害處,有六十峴,自縣東,至慶尙道。

雲峯縣 编辑

○雲峯縣本新羅毋山縣,或云阿英城,或云阿莫城。景德王,改今名,爲天嶺郡領縣。至高麗,來屬。恭讓王三年,兼任阿容谷勸農兵馬使。要害處,有八良峴,自縣東,至慶尙道。

求禮縣 编辑

○求禮縣本百濟仇次禮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谷城郡領縣。高麗初,來屬。仁宗二十一年,置監務。別號鳳城。要害處,有潺水津,未草栗峴,皆自縣,指順天境。

古阜郡 编辑

○古阜郡本百濟古沙夫里郡,新羅景德王,改今名。太祖十九年,稱瀛州觀察使。光宗二年,爲安南都護府,顯宗十年,復今名。忠烈王時,倂于靈光。尋復舊。屬郡一,縣六。

保安縣 编辑

○保安縣本百濟欣良買縣,新羅景德王,改名喜安,來屬。高麗,更今名,仍屬,後以扶寧監務,來兼。辛禑十二年,各置監務。別號浪州。有邊山。有猬島。

扶寧縣 编辑

○扶寧縣本百濟皆火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來屬。至高麗,仍屬,後置監務,兼任保安。辛禑十二年,各置監務。

井邑縣 编辑

○井邑縣本百濟井村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大山郡領縣。至高麗,來屬,後置監務。

大山郡 编辑

○大山郡本百濟大尸山郡,新羅景德王,改今名。至高麗,來屬。後置監務,兼任仁義。顯宗十年,各置監務。恭愍王三年,以縣人元使林蒙古不花,有功於國,陞爲郡。

仁義縣 编辑

○仁義縣本百濟賓屈縣,一云賦城縣。新羅景德王,改名武城,爲大山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以大山監務,來兼。

尙質縣 编辑

○尙質縣本百濟上柒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來屬。至高麗,仍屬,後更名章德,章,一作昌。置監務,兼任高敞。忠宣王卽位,避王嫌名,改爲興德。

高敞縣 编辑

○高敞縣本百濟毛良夫里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武靈郡領縣。至高麗,來屬,後以尙質監務,來兼。

臨陂縣 编辑

○臨陂縣本百濟屎山郡,一云忻文,一云所島,一云失烏出,一云陂山。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郡。高麗,降爲縣,置令。別號鷲城。屬縣四。

澮尾縣 编辑

○澮尾縣本百濟夫夫里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來屬。高麗因之。

富潤縣 编辑

○富潤縣本百濟武斤村縣,新羅景德王,改名武邑,爲金堤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後移屬萬頃。

沃溝縣 编辑

○沃溝縣本百濟馬西良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來屬。高麗因之。

萬頃縣 编辑

○萬頃縣本百濟豆乃山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金堤郡領縣。至高麗,來屬。睿宗元年,置監務。

進禮縣 编辑

○進禮縣本百濟進乃郡,一云進仍乙縣。新羅景德王,改爲進禮郡,高麗,降爲縣令官。忠烈王三十一年,以縣人金侁仕元,爲遼陽行省參政,有功於國,陞知錦州事。屬縣五。

富利縣 编辑

○富利縣本百濟豆尸伊縣,一云富尸伊。新羅景德王,改爲伊城縣,來屬。高麗,更今名,仍屬。明宗五年,置監務。

淸渠縣 编辑

○淸渠縣本百濟勿居縣,新羅景德王,更今名,來屬。高麗因之。忠宣王五年,改爲龍潭縣,置令。別號玉川。

朱溪縣 编辑

○朱溪縣本百濟赤川縣,新羅景德王,改名丹川,來屬。高麗,更今名,仍屬。明宗六年,以茂豐監務,來兼,恭讓王三年,倂于茂豐。

茂豐縣 编辑

○茂豐縣本新羅茂山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開寧郡領縣。高麗初,來屬。明宗六年,置監務,兼任朱溪。恭讓王三年,以朱溪縣,合屬。有裳山。四面壁立層層,峻截如人之裳,故名。古人因險爲城,僅有二路可上,其中平坦寬曠,泉水四出。

珍同縣 编辑

○珍同縣本百濟珍同縣,同,一作洞。新羅,爲黃山郡領縣。高麗,來屬。恭讓王二年,以高山監務,來兼。別號玉溪。古屬縣,有犺山。

金堤縣 编辑

○金堤縣本百濟碧骨郡,新羅景德王,改爲金堤郡。高麗初,爲全州屬縣,仁宗二十一年,置縣令。有碧骨堤。新羅訖解王二十一年,始開岸,長一千八百步。屬縣一。

平臯縣 编辑

○平臯縣本百濟首冬山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來屬。國初,爲全州屬縣,後復來屬。

金溝縣 编辑

○金溝縣本百濟仇知只山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全州領縣。毅宗二十四年,以李義方外鄕,陞爲縣令官。別號鳳山。屬縣一。

巨野縣 编辑

○巨野縣本百濟也西伊縣,新羅景德王,改名野西,爲大山郡領縣。高麗,更今名,爲全州屬縣。後屬金堤縣,又後來屬。

羅州牧 编辑

○羅州牧本百濟發羅郡,新羅景德王,改爲錦山郡。羅季,甄萱稱後百濟王,盡有其地,未幾,郡人附于後高麗王弓裔。弓裔命太祖,爲精騎大監,率舟師攻取,改爲羅州。成宗十四年,初定十道,稱鎭海軍節度使,屬海陽道。顯宗元年,王避丹兵,南巡至州,留旬日,丹兵敗去,王乃還都。九年,陞爲牧。別號通義、錦城。成廟所定。有錦城山、山有神祠。南浦津、黑山島。島人出陸,僑寓南浦江邊,稱榮山縣。恭愍王十二年,陞爲郡。屬郡五,縣十一。領知事府一,郡四,縣令官四。

務安郡 编辑

○務安郡本百濟勿阿兮郡,新羅景德王,更今名。惠宗元年,改勿良郡。成宗十年,復稱今名,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恭讓王三年,兼城山極浦勸農防禦使。

潭陽郡 编辑

○潭陽郡本百濟秋子兮郡,新羅景德王,改爲秋成郡。成宗十四年,爲潭州都團練使,後更今名,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恭讓王三年,兼任原栗。

谷城郡 编辑

○谷城郡本百濟欲乃郡,新羅景德王,改今名。高麗初,爲昇平郡屬郡。後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別號浴川。

樂安郡 编辑

○樂安郡一云陽岳。本百濟分嵯郡,一云分沙。新羅景德王,改爲分嶺郡。高麗,更今名,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後爲知郡事。有獐島。

南平郡 编辑

○南平郡一云永平郡。本百濟未冬夫里縣,新羅景德王,改名玄雄,爲武州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恭讓王二年,以和順監務,來兼。

鐵冶縣 编辑

○鐵冶縣本百濟實於山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來屬。高麗因之,後屬綾城縣。

會津縣 编辑

○會津縣本百濟豆肹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來屬。高麗因之。

潘南縣 编辑

○潘南縣本百濟半柰夫里縣,新羅景德王,改爲潘南郡。高麗初,降爲縣,來屬。

安老縣 编辑

○安老縣本百濟阿老谷縣,新羅景德王,改名野老,爲潘南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

伏龍縣 编辑

○伏龍縣本百濟伏龍縣,一云盃龍。新羅景德王,改名龍山,爲武州領縣。高麗,復古名,來屬。

原栗縣 编辑

○原栗縣本百濟栗支縣,新羅景德王,改名栗原,爲秋成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

餘艎縣 编辑

○餘艎縣本百濟水川縣,一云水入伊。新羅景德王,改今名,來屬。高麗,仍屬。

昌平縣 编辑

○昌平縣一云鳴平。本百濟屈支縣,新羅景德王,改名祈陽,爲武州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諺傳,縣吏卓自寶,有制南賊之功,升爲縣令。恭讓王三年,兼長平甲鄕勸農使。甲鄕,本屬縣,後移屬羅州,又移屬光州。至是,復來屬。

長山縣 编辑

○長山縣一云安陵。本百濟居知山縣,居,一作屈。新羅景德王,改名安波,爲壓海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有古參島、新伊良島、上於島、安昌島、阿於島、松島。

珍原縣 编辑

○珍原縣本百濟丘斯珍兮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岬城郡領縣。至高麗,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

和順縣 编辑

○和順縣本百濟仍利阿縣,新羅景德王,改名汝湄,一云海濱。爲陵城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後還屬陵城縣。恭讓王二年,置監務,兼任南平。

長興府 编辑

○長興府本百濟烏次縣,新羅景德王,改名烏兒,爲寶城郡領縣。高麗,改爲定安縣,屬靈岩任內。仁宗朝,以恭睿太后任氏之鄕,陞知長興府事。元宗六年,又陞懷州牧。忠宣王二年,復降爲長興府。後因倭寇,僑徙內地。別號定州,成廟所定。又號冠山。有天冠山。舊名天風。屬縣四。

遂寧縣 编辑

○遂寧縣本百濟古馬彌知縣,新羅景德王,改名馬邑,爲寶城郡領縣。高麗,更今名,屬靈岩,後來屬。

會寧縣 编辑

○會寧縣本百濟馬斯良縣,新羅景德王,改名代勞,爲寶城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仍屬。後來屬。有得山良島。

長澤縣 编辑

○長澤縣本百濟季川縣,新羅景德王,改名季水,爲寶城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仍屬,後來屬。

耽津縣 编辑

○耽津縣本百濟冬音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陽武郡領縣。高麗,移屬靈岩,後來屬。別號鼈山。有富仁島、恩波島、碧浪島、仙山島。又有莞島。

靈光郡 编辑

○靈光郡本百濟武尸伊郡,新羅景德王,改爲武靈郡。高麗,更今名。別號箕城。有大加叱知島、珍人伊島、省衣島、阿叱亇島。屬郡二,縣八。

壓海郡 编辑

○壓海郡壓,一作押。本百濟阿次山郡,新羅景德王,改今名。高麗初,爲羅州屬縣,後來[6]屬。有只上島、道沙島、斤斬島、述只島、毛也島、八欠島[7]、靑安尼島。

長城郡 编辑

○長城郡本百濟古尸伊縣,新羅景德王,改爲岬城郡。高麗,更今名,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有葦嶺。

森溪縣 编辑

○森溪縣本百濟所非兮縣,一云所乙夫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岬城郡領縣。至高麗,來屬。

陸昌縣 编辑

○陸昌縣本百濟阿老縣,一云葛草,一云加位。新羅景德王,改名碣島,爲壓海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有比尒島、蒥島、神葦島、靑島、禿島、白良島、慈恩島、嵒墮島、櫻島、鷲島、乃破島。

海際縣 编辑

○海際縣本百濟道際縣,一云陰海,一云大峯。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務安郡領縣。至高麗,來屬。有荒楮島、豆知島、栗島、夌島、禿楮島。

牟平縣 编辑

○牟平縣本百濟多只縣,新羅景德王,改名多岐,爲務安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別號牟陽。

咸豐縣 编辑

○咸豐縣本百濟屈乃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務安郡領縣。至高麗,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恭讓王三年,兼永豐多景海際勸農防禦使。別號箕城。

臨淄縣 编辑

○臨淄縣本百濟古祿只縣,新羅景德王,改名鹽海,爲壓海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有北師子島、南師子島、開要只島、亇知島。

長沙縣 编辑

○長沙縣本百濟上老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武靈郡領縣。高麗仍之。後置監務,兼任茂松。

茂松縣 编辑

○茂松縣本百濟松彌知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武靈郡領縣。高麗仍之。後以長沙監務,來兼。

靈岩郡 编辑

○靈岩郡本百濟月柰郡,新羅景德王,更今名。成宗十四年,改朗州安南都護府。顯宗九年,復降爲靈岩郡。有月,出山。新羅稱月,柰岳,躋小祀。高麗初,稱月,生山。山有九井峯,其下有動石三,獨立層岩之上,高可丈餘,周可十圍,西連山骨,東臨無底之壑,一人搖之,則欲墜而不墜。屬郡二,縣三。

黃原郡 编辑

○黃原郡本百濟黃述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陽武郡領縣,至高麗,來屬。有三內島、竹島、露島。

道康郡 编辑

○道康郡本百濟道武郡,新羅景德王,改爲陽武郡。高麗,更今名,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別號金陵。

昆湄縣 编辑

○昆湄縣本百濟古彌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來屬。高麗仍之。

海南縣 编辑

○海南縣本百濟塞琴縣,新羅景德王,改名浸溟,一云投濱。爲陽武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

竹山縣 编辑

○竹山縣本百濟古西伊縣,新羅景德王,改名固安,固,一作同。爲陽武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

寶城郡 编辑

○寶城郡本百濟伏忽郡,新羅景德王,改今名。成宗十四年,稱貝州刺史。後復爲寶城郡。別號山陽。宣宗五年,陞他州部曲,爲道化縣。又高興縣,本高伊部曲。高伊者,方言猫也。時猫部曲人仕朝則國亡之讖。柳庇,以譯語通事于元,有功。忠烈王十一年,改今名,陞爲監務。忠宣王二年,又以仕元宦者李大順之請,陞食村部曲,爲豐安縣。屬縣七。

同福縣 编辑

○同福縣本百濟豆夫只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谷城郡領縣。高麗初,來屬。諺傳,以僧祖琰之鄕,陞爲監務。

福城縣 编辑

○福城縣本百濟波夫里郡,新羅景德王,改名富里,爲陵城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

兆陽縣 编辑

○兆陽縣本百濟冬老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分嶺郡領縣。至高麗,來屬,後置監務。有語山島、兎島。

南陽縣 编辑

○南陽縣本百濟助助禮縣,新羅景德王,改名忠烈,爲分嶺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有春子島[8]

玉果縣 编辑

○玉果縣本百濟果支縣,一云果兮。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秋成郡領縣。高麗初,來屬。明宗二年,置監務。有小乃烏島、大乃烏島、折音島。

泰江縣 编辑

○泰江縣本百濟比史縣,新羅景德王,改名栢舟,爲分嶺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

荳原縣 编辑

○荳原縣本百濟豆肹縣,新羅景德王,改名薑原,爲分嶺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仍屬,後來屬。仁宗二十一年,置監務。

昇平郡 编辑

○昇平郡本百濟欿平郡,欿,一作沙,一作武。新羅景德王,改今名。成宗十四年,爲昇州袞海軍節度使。一云昇化。靖宗二年,復爲昇平郡。忠宣王元年,陞昇州牧,二年,降爲順天府。屬縣四。

富有縣 编辑

○富有縣本百濟遁支[9]縣,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谷城郡領縣,高麗初,來屬。

突山縣 编辑

○突山縣本百濟突山縣,新羅景德王,改爲廬山縣,來屬。高麗,復稱古名,仍屬。有安鹿島、甘勿島。

麗水縣 编辑

○麗水縣本百濟猿村縣,新羅景德王,改爲海邑縣,來屬。高麗,更今名,仍屬。忠定王二年,置縣令。有吳島、伊烏島、亏[10]斤島、安才島、樸島。

光陽縣 编辑

○光陽縣本百濟馬老縣,新羅景德王,改爲晞陽縣,來屬。高麗,更今名,仍屬。有蟾津,有大安島。

海陽縣 编辑

○海陽縣本百濟武珍州,一云奴只。新羅取百濟,仍置都督。景德王十六年,改爲武州。眞聖王六年,甄萱襲據,稱後百濟,尋移都全州。後,後高麗王弓裔,以太祖,爲精騎大監,帥舟師,略定州界,城主池萱,以甄萱壻,堅守不降。太祖二十三年,稱光州。成宗十四年,降爲刺史,後又降爲海陽縣令官。高宗四十六年,以金仁俊外鄕,陞知翼州事,後陞爲光州牧。忠宣王二年,復降爲化平府。恭愍王十一年,改茂珍府,避惠宗諱,改武爲茂。二十二年,復爲光州牧。別號光山,又號翼陽。有無等山。一云武珍岳,一云瑞石山,新羅爲小祀,高麗致國祭。

珍島縣 编辑

○珍島縣本百濟因珍烏郡,海中島也。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務安郡領縣。高麗,屬羅州,後置縣令。忠定王二年,因倭寇,遷內地。有大津,有目只島。屬縣二。

嘉興縣 编辑

○嘉興縣本百濟徒山縣,一云猿山。在珍島界。新羅景德王,改爲牢山郡。高麗,更今名,來屬。有加西島、鶻鷹島、米浦島、月,良島。

臨淮縣 编辑

○臨淮縣本百濟買仇里縣,亦在珍島界。新羅景德王,改名瞻耽,爲牢山郡領縣。高麗,更今名,來屬。有壤島、巴叱亇島。

陵城縣 编辑

○陵城縣,陵,一作綾。本百濟尒陵夫里郡,一云竹樹夫里,一云仁夫里。新羅景德王,改爲陵城郡。高麗初,屬羅州。仁宗二十一年,置縣令。有仁物島。

耽羅縣 编辑

○耽羅縣在全羅道南海中。其古記云:「太[11]初無人物,三神人,從地聳出,其主山北麓,有穴曰毛興,是其地也。長曰良乙那,次曰高乙那,三曰夫乙那。三人遊獵荒僻,皮衣肉食。一日見紫泥封藏木函,浮至于東海濱,就而開之,函內又有石函,有一紅帶紫衣使者,隨來。開石函,出現靑衣處女三,及諸駒犢五穀種。乃曰:『我是日本國使也。吾王生此三女云,「西海中嶽,降神子三人,將欲開國,而無配匹。」於是,命臣侍三女,以來爾。宜作配,以成大業』。使者忽乘雲而去。三人,以年次,分娶之,就泉甘土肥處,射矢卜地,良乙那所居,曰第一都,高乙那所居,曰第二都,夫乙那所居,曰第三都。始播五穀,且牧駒犢,日就富庶。 至十五代孫高厚、高靑、昆弟三人,造舟渡海,至于耽津,盖新羅盛時也。于時是,客星見于南方,太史奏曰,異國人來朝之象也。遂朝新羅,王嘉之,稱長子曰星主,以其動星象也。二子曰王子,王令淸出胯下,愛如。己子,故名之。季子曰都內。邑號曰耽羅,盖以來時,初泊耽津故也。各賜寶盖、衣帶而遣之。自此,子孫蕃盛,敬事國家,以高爲星主,良爲王子,夫爲徒上。後又改良爲梁。又三國遺事載海東安弘記,列九韓,乇羅居四。 百濟文周王二年,拜耽羅國使者恩率。東城王二十年,以耽羅不修貢賦,親征,至武珍州,耽羅聞之,遣使乞罪,乃止。註云:『耽羅卽耽牟羅』。百濟旣滅,新羅文武王元年,耽羅國主佐平徒冬音律,來降。

太祖二十一年,耽羅國太子末老來朝,賜星主、王子爵。肅宗十年,改乇羅,爲耽羅郡。毅宗時,爲縣令官。熙宗七年,以縣之石淺村,爲歸德縣。元宗十一年,逆賊金通精,領三別抄,入據作亂,越四年,王命金方慶,討平之。忠烈王三年,元爲牧馬場。二十年,王朝元,請還耽羅,元丞相完澤等,奏奉聖旨,以耽羅,還隷于我。翊年。乙未,改爲濟州,始以判秘書省事崔瑞,爲牧使。二十六年,皇太后又放廐馬,三十一年,還屬于我。

忠肅王五年,草賊士用、嚴卜,起兵搆亂,土人文公濟,擧兵盡誅之,聞于元,復置官吏。恭愍王十一年,請隷于元,元以副樞文阿但不花,爲耽羅萬戶,與本國賤隷金長老,到州,杖萬戶朴都孫,沉于海。十六年,元以州,復來屬,時牧胡强,數殺國家所遣牧使、萬戶,以叛。及金庾之討,牧胡訴于元,請置萬戶府,王奏請,令本國,自署官,擇牧胡所養馬,以獻如故事,帝從之。十八年,元牧子哈赤跋扈,殺害官吏,越六年八月,王遣都統使崔瑩,討滅哈赤,復置官吏。

鎭山漢拏,在縣南。一曰頭無岳,又云圓山,其巓有大池。又有楸子島。凡往耽羅者,發羅州,則歷務安大堀浦、靈岩火無只瓦島、海南於蘭梁,凡七晝夜,至楸子島。發海南,則從三寸浦,歷巨要梁、三內島。發耽津,則從軍營浦,歷高子、黃伊、露瑟島、三內島,皆三晝夜,至楸子島。右三處舟船,皆經此島,過斜鼠島、大小火脫島,至于涯月,浦、朝天舘。盖火脫之閒,二水交流,波濤洶湧,凡往來者,難之。

註釋 编辑

  1. 原本「裟」
  2. 原本「高勾麗」
  3. 原本缺刻
  4. 原本「九」
  5. 原本「陛」
  6. 原本「夾」
  7. 原本「烏」
  8. 原本「属」
  9. 原本「攴」
  10. 原本「亐」
  11. 原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