鮚埼亭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三十一

卷第三十 鮚埼亭集 卷第三十一
清 全祖望 撰 清 董秉純 撰年譜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卷第三十二

鮚埼亭集卷三十一

  鄞 全祖望紹衣譔 餘姚史夢蛟竹房校

  古文篆韻題詞

夏英公集予曾於永樂大典中見之至其古文篆韻但

見於晁子止讀書志而後此著錄家皆無有意以爲亡

矣范氏天一閣有之乃借抄焉据晉陵許端夫所爲序

紹興乙丑浮屠寶達重刋於齊安郡學許爲郡守因

序之寶達者劉景文之孫也景文與東坡善而寶達精

於古文篆親爲摹冩其亦南嶽夢英一流矣至於北宋

所雕本當有前序而今失之然予觀是書所引遺編八

十八家以校郭氏汗簡未嘗多一種其實卽取汗簡而

分韻錄之無他長也葢汗簡之部居一本說文而是書

則本廣韻乃絶無增減異同于汗簡則是書雖不作可

也但考宋史經籍志及玉海其時有宗室善繼者豫于

汴京石經之役亦嘗進古文篆韻一書不知其於英公

所作如何而惜乎今不可考范氏又載有吾衍續古文

篆韻一卷予取視之實不過周秦古篆遺字非續韻也

  永嘉張氏古禮序

古禮十七卷釋文一卷釋誤三卷永嘉張忠甫先生淳

所校定也朱子謂儀禮人所罕讀故善本難得而鄭注

賈疏之外先儒舊說多不復見陸氏釋文亦甚疎略莫

若忠甫之書爲精密然其中亦不能無舛者如謂高堂

生所得乃士禮而今此說兼有天子諸侯卿大夫之禮

則疑其非高堂生所傳特篇數偶同耳不知所謂士禮

者特舉首篇以名之其曰推而致之天子葢專指冠昏

喪祭而言非朝聘燕享亦屬之所可推也其於冠禮元

端亦錯然校之他本終爲獨勝其謂漢初未有儀禮之

名葢後學者見十七篇中有儀有禮遂合而名之則先

儒最取其說目錄一卷詳載大小戴劉向篇第異同以

古監本申箱本杭細本嚴本校定之乾道中太守章貢

曾逮仲躬刋而行之宋中興藝文志謂儀禮旣廢學者

幾不復知有此書忠甫始識其誤則是經在宋當以忠

甫爲功臣之首所謂親揖讓進退於其間而如見之者

不在后蒼大小戴慶普之下顧世無昌黎誰其愛而讀

之宜其書之日以難遇也永嘉自九先生而後伊川之

學統在焉其人才極盛宋史不爲忠甫立傳故其本末

缺然獨見於陳止齋所作墓志乃知其與薛士龍鄭景

望齊名固乾淳間一大儒也五試禮部不中授特奏名

官棄去養母或薦之朝祿以監嶽忠甫以爲徒費縣官


俸厯三任不食祿亦不書考居母喪無不與士喪禮合


間爲族姻治喪亦齗齗持古制時爲文章銘人墓有諷


有勸皆不虛書負其學自刻苦忍窮以死爲人嚴重深


博善忍事鎭物絶有材智抑不使出其爲止齋所述如


此攻媿亦嘗述其言曰今之仕者皆非岀于古之道或


問之曰始至則朝拜遇國忌忌則引緇黄而薦在天之


靈古有之乎是以雖貧不願祿也嗚呼忠甫斯言可謂

得禮之精而能以之自持豈徒攷度數之末文者哉是

書抄之永樂大典中乃更爲之序

  程氏春秋分記序

南軒先生講學湘中蜀人多從之而范文叔宇文正甫

最著眉人程克齋兄弟竝游於宇文之門而克齋春秋

之學最醇克齋所著春秋分記九十卷左氏始終三十

六卷通例二十卷比事十卷又纂輯諸儒說爲春秋精

義未成而卒别有詩古文詞二十卷語錄二卷士訓一

卷程氏大宗譜十二卷弗盡傳也獨分記則其弟滄洲

閣學曾上之祕府而又開雕於宜春故行于世予初求

分記不得見及讀草廬先生纂言多引其說益求之踰

二十年而仁和趙兄谷林得之葢故明文淵閣藏本其

後入於蘭谿趙少師書庫者也時予方自江都歸大雪

不克東渡坐谷林西樓中撥寒灰讀之徹十日夜而畢

其爲例倣大史公史記有年表有譜有書有世本間附

以諸儒之說用功旣核取材又博前此諸儒亦有倣史

記以修是經者鄧名世則爲年表世譜之學鄭漁仲則

爲列傳之學沈存中兼之顧皆弗克若克齋之精克齋

官卭州敎授方爲此書未卒業聞吳曦以蜀叛毁車馬

棄衣冠抱經逃歸奉其父入山時其次弟仲遜亦掌敎

益昌誓不屈賊而克齋悒悒尤甚遂病病中急就其所

著幸得成編而卒年尚未四十也臨終謂其子曰吾爲

是書始於成周終於肅愼肅愼◍人所自◍也讀是書

者其無忘之嗚呼其可悲也予讀宋史至吳曦時蜀中

士大夫忠義甚多顧獨失去克齋姓氏不載葢其漏也

克齋是書游忠公之子毅堂及滄洲皆爲之序若劉文

節公銘墓之文謂克齋乃靑城山人後身臨死了了其

後見夢於從弟則稍失之誕克齋儒者其棄官野死有

大節神爽不殁固應有之然不至如二氏所言南軒門

牆中無此學也卷首有云大德十有一年中書劄付行

省下浙江提舉印上國子監脩書籍者其後列官吏等

名因歎元時中書尚能畱心搜訪以佐成均文治如此

今是書在世間絶少矣幸谷林父子百計購得之安得

有力者重雕之

  靜遠閣周禮解序

余嘗上下厯代藝文諸志其以仗節死義之士有著述

於經苑者不少槩見唐林愼思之孟子流傳於今然亦

非卓然成家之作宋有郭兼山呂圭叔元有鄭師山余

靑陽斯亦可謂忠節而兼經師者矣有明之季蕺山鴻

寶石齋尤其著也夫當三辰晦蝕之日文武之道墜地

而有不墜者存不可謂非聖學之大幸矣吾鄕華職方

默農王評事石雁竝以瑰瓌不羈之材負氣槩於啟禎

間嘗登蕺山之門生平踪跡約略同趨職方精於樂嘗

言得不傳之妙其在難中尚以所定操縵安弦譜致之

高中丞元若屬其傳之身後中丞父子卒後遺書盡散

不可問矣評事精于禮其於三經俱有論輯子孫式微

亦多佚不存者而周禮歸于同里呂生書架中予狂喜

而讀之評事之言曰周禮五官非闕也而不知者以爲

闕攷工非補也而不知者誤以爲補五官之文直而正

攷工之文曲而奇似乎裁於兩手而不知其一手也出

於一手然各爲一書五官固非聖人之作而攷工亦非

漢人能爲葢六國時仿古而著之者故其書頗似內政

其云周禮非成周之周也葢以五德循環周流之旨言

之論六虛者謂天西北傾故爲不周之風故是書以天

始而虛冬藏冬於地以象坎之隣乾而以不周爲周故

其五官之員已具足而歸其奇零於攷工非以攷工爲

冬官也攷工之爲記猶之儀禮喪服之有記也何以知

其爲六國時人之書試以地官之員言之其多至萬餘

此固必不可行而大宗伯之官言鬼者大半秋官之爲

職至於草木蟲蟻之𩔖莫不有消磨厭勝之術其非聖

人之書明也然其作者亦非漢以後人所能及朱子篤

於好古而不解心悟解易則膚淺無當說詩則輕改古

序其割周禮以附二禮尤爲無謂葢其所言之大旨如

此爲自來經師所未有雖未可奉爲定論然亦奇矣書

中累經竄定多以片𥿄割裂牽粘硃墨間雜芒彩猶存

萇宏之血藏三年而化爲碧況其畢生之精力所凝結

而成耶曾南豐序孔司戸事追溯其易學之貫穿以徵

其所立非一時之偶然然則但謂書當以人重者其所

見尚未盡也呂生其寶之矣方今 三館正修明史搜

羅典籍不必盡皆四庫著錄之書則蕺山諸公所𢰅例

得同登甲部之志因爲識其大略或使廣七略之聞者

於余言有所稽也

  漢隸字原校本序

漢隸字原校本者淮人張函齋先生所手定也先生深

於小學其㑹通自篆而隸自隸而楷能得其所以遞變

遞省之故而詳其譌誤之所由故其言曰自隸變篆以

就省而碑版各家可以隨意增減點畫改易偏旁好異

尚奇貽誤後學今謹凖之說文於漢隸字原每字中取

一正體以朱筆標出之或破體而不背正體者亦標出

之其雖無當於正體而近是者亦點出之其全譌者則

据說文駁正之庶可鑒别信從其本碑不誤而字原抄

變致錯者亦校正之始於康熙甲子之冬至庚午春乃

畢春朝冬夜字字攷定其用功亦勤矣哉予讀是書而

歎斯人識字之難也凡先生之說分列諸部中一屈一

曲皆有意予不能悉述試略舉其積溷而世人之所不

曉者乃知今本六經三史皆爲漢人隸書所誤不特碑

版而已而是書之所關者重也漢隸之失大都合數字

以歸一字間有分一字爲二字者如槃之與盤号之與噩幹之與𠏉是也然分者少不敵合者之多

又或舍本字而就他字甚者竟代以俗字沿襲旣久莫

知其故先生之論辭字曰辭乃辭訟之辭若辤受之辤則

從受而文詞之詞又別焉論懷字曰懷乃懷想之懷若

褱抱之褱則不從心而褢袖之褢又別焉溷用之者誤

也論麟字曰麟大牝鹿也非西狩所獲也四靈之一乃

麐字其論氤氲二字曰以篆法當作𡔹㚃而隸法無㚃

字故借而爲烟煴又借煴而爲縕若氤氲乃俗字而絪

亦俗字也論雕字曰雕之爲鵰猶雞之爲鷄本一字而

彫則琢也今反歧雕與鵰而二之而系雕于彫而一之

謬之尤也論和字曰唱咊當用咊龢平當用龢其論段

字曰段字得斷音叚字得賈音通用者譌論華字曰古

作𠌶通作𦻏宋齊以前絶無花字北朝魏齊之交始有

之論彊字曰彊者弓有力也強則蚚也非彊也論憂字

曰憂者行之和也𢝊則愁也非憂也論累字曰繫纍之

纍省而爲累非積絫之絫也論序字曰序者庠序之序

是學名非次敘之敘也論艸字曰艸字乃𧰼形於意亦

合若草則斗櫟實也别爲一字論寑字曰寑乃寑廟之

寑而寢疾之寢又别焉不可溷也論气字曰凡天气地

气之气皆气也加米是氣廪之氣今妄以氣爲气而加


食字以爲餼贅文也論俊字曰千人之材曰俊若雋則

肥肉也乃弓之横體引弓射隹故曰得雋非俊也今

加人於雋旁通以爲俊謬之尤也論朢字曰朔朢之朢

省而爲思望之望不可溷也論倡字曰倡者樂也唱者

導也後世反而用之近且一之論捄字曰盛土於梩之

謂捄讀作鳩亦作求若其本音元作拘非救也論黻字

曰黻者黑與靑相次之文市則上古蔽前之皮其字象

形市之重文曰韍非黻也後世加艸於市爲芾非也又

改韋作糸爲紱亦非也但是皆韍之變而非黻之變漢

人不曉妄用之致宋之米元章名芾而通書作黻其誤

也論悳字曰外得於人內得於已之謂悳是悳行之悳

也若德則升也非悳也先生之所正定者大畧如此

惟所校雝字廱字雍字異同予尚有疑詳别𥿄世之聞之者或以爲恠矣豈知

呼羣瞽以証大明有非口舌所能曉者哉嗚呼自古學

旣絶考文之治不可復唐家三百年李陽冰而外無繼

者張參輩非其倫也宋之將興先有吳之徐鉉兄弟蜀

之林罕楚之夢英中州之郭忠恕其學雖有淺深之不

同而能從事於說文以正其本則同也自是終宋之世

張謙仲虞仲房李巽巖輩代興不絶元人尚有吾衍自

漢以後說文之學爲盛明世從事於帖括士習益以陋

劣三百年來力足以紹諸先正者無聞焉先生庶幾徐

郭張虞一輩使得進於廟堂攷定石經其亦足以光文

明之盛而隱約終身自顧亭林沒後知之者亦希矣可

勝歎哉是書也嘗歸於王吏部篛林後歸於吾友施愼

甫今歸於予爰序之而使諸生分抄以廣其傳

  北窗炙輠題詞

持正先生顚末略見於竹垞檢討之䟦然未足以發是

書之藴也是書卮言叢語若出自不經意所爲乃其於

伊洛再傳弟子微言多所收拾讀者未可以說部目之

也如周正夫者謝上蔡之弟子其人姓氏㢙一見於横

浦之集而是書載其言甚富皆能發明正學陳長方者

王信伯之弟子所附見於信伯語錄亦無多而是書所

引堪相疏證陸子正者尹和靖之弟子林艾軒之師其

學别傳於紅泉𩀱井之間百年以後尚有薪火乃宋史

於艾軒傳中但載其字而失其名求之和靖之集又無

有微是書則吳下源流將安所遡乎他如樊侍御光遠

乃龜山弟子施庭先者亦信伯弟子皆於此稍得其緒

論予續修宋儒學案是書引用獨多因歎持正若不以

病廢其所造不止此也持正與横浦爲心交顧横浦墮

入妙喜之學而持正獨否則尤卓然不滓者矣

  明故太僕斯菴沈公詩集序

太僕居海外者四十餘年竟卒於島吾里中知之者少

矣況有求其詩者乎吾友張侍御柳漁持節東寧其歸

也爲予言太僕之後人頗盛其集完好無恙予乃有意

求之適里中李生昌潮客於東寧乃以太僕詩集爲屬

則果鈔以來予大喜爲南向酹於大僕之靈嗚呼陳宜

中蔡子英之遺文尚有歸於上國者乎是不可謂非意

外之寳也太僕之詩稱情而出不屑屑求工於詞句之

間而要之原本忠孝其所重原不秪在詩卽以詩言亦

多關於舊史今明史魯王傳曰王不爲鄭成功所禮漸

不能平㑹將之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是言也如楊

陸榮輩向嘗載之野史而予竊疑之葢成功之卒也在

壬寅張蒼水有與盧牧舟書以成功旣卒海上諸臣議

復奉王監國是成功卒於王之前也成功旣卒二島爲

大兵所取則南澳道斷王之不得薨於南澳明矣阮夕

陽集則謂王薨於金門歲在庚子尤屬傳聞之謬庚子

乃成功自江寧歸之次年又一年始入東寧又一年而

成功始卒以蒼水之集證之庚子之謬不待言也及太

僕之集至而後了然太僕有挽王之詩其序曰王薨於

壬寅冬十一月是其在成功之後明矣成功卒諸臣欲

奉王監國而王亦遽薨牧舟諸臣之舉所以不果也詩

言王之墓前有大湖葢王本與成功同入東寧故卽葬

焉是不特其薨有年有月而且其葬有地焉可誣也予

再証之蒼水集中更有祭王之文其中有十九年旄節

之語由乙酉起兵數之至癸卯恰十九年葢王薨以壬

寅之冬蒼水在浙至次年始遣祭正合十九年之目也

攷成功之於王修唐魯頒詔之𨻶故不肯執臣禮葢信

有之其後蒼水與太僕諸公調停其間言歸于好故雖

不稱臣而修寓公之敬矣讀太僕集中王在東寧頗多

唱和宗藩則寧靖遺臣則太僕雖不復行監國之儀而

巳可以安其身中土傳聞因成功前者有差池而加以

此事不亦𡨚乎 大兵入東寧王之子隨衆岀降安置

中州若王以非命死則覆巢無完卵不得尚有遺允也

然非太僕之集何從而攷得其詳此詩史之所以可貴

也予旣錄太僕之詩入續甬上耆舊錄中復爲序之

  姜貞文先生集序

萊陽二姜先生之集貞毅所著久已開雕行世雖非足

本然卽敬亭一集亦見崖略貞文所著其家嘗鳩工矣

以嫌諱未果沈埋且九十餘年乾隆丙寅予至姑蘇求

之其孫本渭欣然曰是先人未遂之志也盡出所藏請

爲論定予詮次得詩七百餘首釐爲八卷附以文一卷

年譜墓志之屬一卷今本渭繕寫成編予得副墨焉予

於前輩之負大節者樂觀其遺文葢欲從其語言以想

見其生平風格以所聞二姜先生之爲人也貞毅敦重

樸誠嚴凝不苟交遊亦落落所得北方剛毅之氣爲多

而貞文才調横生少年跌宕文史遍於白下吳下嘗與

孫武子方密之諸公來往坊院間傾筐倒𢇮以爲娛樂

貞毅沉靜淵嘿泊然思深而貞文劇喜事其視閉眉合

眼之徒若將凂焉葢其性一靜一動其才一愿一敏卽

其遺文宛然如遇是以貞毅自甲申而後頽然不復與

世事江東嘗再以兵部侍郞手詔起之竟不赴而貞文

應召而出奔走姚江相公幕中幾爲方國安所殺貞毅

自戊子而後沈冥尤甚而貞文尚時時探五嶺消息見

之歌哭要其根柢忠孝造次顚沛百折不撓以歸潔其

身者是則同貞毅文勝於詩其所爲奏疏記序筆力甚

高不從東京以後入手尤愛其沈給事傳雖班固無以

過貞文詩勝於文其信手所之如怒蛟如渴驥非復繩

墨所可檢束及其諧聲按律又無不合昔人者予嘗讀

林都御史繭菴之哭貞文也曰子犯歸黄土重耳未還

時嗚呼讀是集者能無泫然流涕也哉當貞文在世時

論定其詩者曰杜茶村曰張稚恭曰余淡心曰彭大賔

曰葉聖野本渭頗以爲未盡故更以屬予且使爲之序

予維二姜先生避地吾鄕時先太常公父子實昕夕過

從而東丹山有先生尊人忠肅公之祠以是時哲晜作

令於此江東所勅建也予方議爲重修而以先生兄弟

配享且勒其在吾鄕詩於石爰附記於序末

  西漢節義傳題詞

往者吾鄕宋大儒深寧王公嘗以班史不敘殺身成仁

之美欲補𢰅西漢節義傳而不果但發其略于困學紀

聞近世長洲何氏義門頗爲班史佞臣反言史臣表節

義亦不在立傳與否果爾則史臣所當立傳者是何等

人也吾鄕杲堂李丈取其中四十二人爲一十五傳又

附以二十二人爲五傳每傳爲一論淋漓悲慟足令百

世而下張目赤符殘燄不覺爲之生色其論龔勝傳末

載父老語是不知志士天年自足千古非木石輩之壽

翟義傳末載黄鵠詞以昭天道是豈史筆所忍書今易

之以黄犢之謠於孔子建傳大書先聖累世子孫高節

不使見辱於褒成於郭欽蔣詡傳必以其倫不使見辱

於紀唐一輩此等正議卽令班史復生無所申其三尺

之喙若其于東郡同義諸公幸其潛竄不盡遭虎口期

門同義諸公惜其姓氏之不傳而尤喟然於公孫祿之

晚節斯僅爲西漢人言之𫆀嗚呼論其世以逆其志斯

其可爲太息流涕者也先生仲孫世法開雕是書予爲

之題詞顧尚有爲是書請益者夫旣以王章爲首而附

以力訟章𡨚之梅福爲一傳又次之以劉向又次之以

朱雲各爲一傳則次之者尚有棄三公以避莽之彭宣

王崇應爲一傳然後次之以不附莽被殺之何武鮑宣

王安辛氏兄弟父子族屬附之以彭偉杜公子許紺而

尚有漁陽太守彭宏同死是難見其子彭𠖥傳應合爲

一傳何鮑王辛之禍由于吳章其欲以災異脅莽事雖

未善志則忠矣應次之以吳章附之以呂寛爲一傳然

後次之以避莽死節之龔勝而合之以龔舍邴漢爲一

傳其時尚有少不附莽之母將隆應爲一傳又有不頌

莽功德被斥之孫寶應爲一傳然後次之以不獻莽祥

瑞被殺之公孫閎而附之以班穉爲一傳然後次之以

避莽之孔休爲一傳然後次之以討莽避莽之安衆侯

劉崇兄弟而合之以張紹而尚有宗室劉禮見其子劉

隆傳應合爲一傳然後次之以討莽之嚴鄕侯劉信兄

弟父子而合之以翟義而附之以劉宇陳豐王孫慶蘇

隆臯丹王翁爲一傳又次之以趙萌霍鴻爲一傳其時

宗室討莽者尚有陵鄕侯曾扶恩侯賁見莽詔書中應

與徐鄕侯快合爲一傳然後次之以討莽之張充而尚

有劉都馬適求應爲一傳然後次之以不仕莽之郭欽

蔣詡薛方逢萌附之以向平禽慶栗融蘇章曹竟周黨

而尚有王君公李子雲徐房譚賢殷謨應爲一傳然後

次之以孔子建爲一傳然後次之以陳咸楊寶蔡勛戴

遵而尚有高容見其子高詡傳郭堅郭游君見其孫郭

賀傳胡剛見其六世孫胡廣傳應爲一傳然後次之以

避莽死節之李業譙元王嘉王皓而附之以任永馮信費

貽爲一傳於是以龍𨚑萇終焉不知先生何以於彭宣

王崇孫寶吳章劉都之徒有略而弗收者夫是書固日

月爭光之文也予以晚出未得侍當日履絇之末以備

確斯爲恨事爰牽連及之并載諸困學紀聞注中庶

以成深寧之志也夫

 是書祇據班范二史不旁采若更求之如酈道元水

 經註有豫章太守賈萌討莽而死陳畱風俗傳有淮

 陽高固不附莽而死令狐德棻北周書及唐史宰相

 世系表有建威將軍令狐邁豫於東郡之難而死均

 可附入者

  梨洲先生思舊錄序

予嘗謂文章之事不特藉山川之助亦賴一時人物以

玉成之蔡侍郞梁村因數古人享此遇者莫如歐陽兖

公葢其當有宋極盛之時揚厯眞仁英神四朝一時名

流皆極九等人表之最而兖公盡收之於文字間是不

特昌黎柳州所無卽東城南豐亦稍遜之梨洲先生産

于百六之際其生平磨蝎之宮野葛之餉有爲世人所

不堪者而百年中閱厯人物視兖公有過之而無不及

斯又一奇也先生以忠端公爲之父以蕺山先生爲之

師當髫鬌時所追隨稱父執者莫非膺滂蕃武之徒稍

長遊證人書院私淑者洛閩之門庭見知者楊袁之宗

泒或告以中原文獻之傳或語以累朝經制之略耳濡

目染總不入第二流品目㑹廟堂興紹述之論祭酒諸

生俱掛黨人之籍父不肯帝子不肯王以禁錮之碑爲

通家之譜苟有范温陸棠之徒隳家世而喪師傳者望

塵自遯不敢復前葢先生之學問氣節得於天者固有

不同要其淵源之自則相半焉至于三辰易運從亡不

遂如鄧光薦從戎不遂如王炎午蠣灘鼇背呼文陸謁

張陳相與吞聲而泣血又一時也風波旣定家居奉母

則嘗以講經自給東維以論文爲生霛光巋然長謝鶴

書河汾弟子多出而爲巖廊之器而先生亦巳老矣先

生碑版傳狀文字最多其思舊錄則其追懷朋好雜錄

見聞腸斷於甘陵之部神傷于漳水之湄SKchar2綿惻愴託

之卮言小品以傳者也以先生之譔述言之學案文案

如山如河是錄其𣺌焉者然先生百年閱厯取精多而

用物宏于此約略見之在他人則分先生之一節皆足

以豪兖公當其盛故哆兮者如春先生當其衰故噫兮

者如秋世有讀先生之書者方信予言之非夸也










鮚埼亭集卷第三十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