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靈樞經 (四部叢刊本)/卷第四

卷第三 黃帝素問靈樞經 卷第四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趙府居敬堂刊本
卷第五

黃帝素問靈樞經巻之四

 ○經筋第十三

足太陽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結于踝邪上結

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結于踵上循跟結於膕

其别者結于踹外上膕中内㢘與膕中并上

結于臀上挾脊上項其支者别入結於舌本

其直者結于枕骨上頭下顔結于鼻其支者

為目上網下結于頄其支者從腋後外㢘結

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結于完

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其病小指支

跟腫痛膕攣脊反折項筋急肩不舉腋支缺

盆中紐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鍼劫刺以知

爲數以痛爲輸名曰仲春痺○足少陽之筋

起于小指次指上結外踝上循脛外㢘結于

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輔骨上走髀前者結

于伏兎之上後者結于尻其直者上乗䏚季

脇上走腋前㢘繫于膺乳結于缺盆直者上

出腋貫缺盆出太陽之前循耳後上額角交

巔上下走頷上結于頄支者結于目眥為外

維其病小指次指支轉筋引膝外轉筋膝不

可屈伸膕筋急前引髀後引尻即上乗䏚季

脇痛上引缺盆膺乳頸維筋急從左之右右

目不開上過右角並蹻脉而行左絡于右故

傷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維筋相交治在燔鍼

刼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春痺也○

足陽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結于跗上邪外上

加于輔骨上結于膝外㢘直上結于髀樞上

循脇屬⿱兆目 -- 脊其直者上循骭結于 其支者結

于外輔骨合少陽其直者上循伏兎上結于

髀聚于隂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結上頸上

挾口合于頄下結于鼻上合于太陽太陽為

目上網陽明為目下網其支者從頰結于耳

前其病足中指支脛轉筋脚跳堅伏兎轉筋

髀前腫㿉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頰卒口僻急

者目不合熱則筋縱自不開頰筋有寒則急

引頰移口有熱則筋㢮縱緩不勝收故僻治

之以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塗其緩

者以桑鉤鉤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髙下

以坐等以膏熨急頰且飲美酒噉美炙肉不

飲酒者自强也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鍼刼

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季春痺也○足

太隂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側上結于内踝

其直者絡于膝内輔骨上循隂股結于髀聚

于隂器上腹結于臍循腹裏結于肋散于胷

中其内者著于脊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轉

筋痛膝内輔骨痛隂股引髀而痛隂器紐痛

下引臍兩脇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鍼刼

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命曰孟秋痺也○足

少隂之筋起于小指之下並足太隂之筋邪

走内踝之下結于踵與太陽之筋合而上結

于内輔之下並太隂之筋而上循隂股結于

隂器循⿱兆目 -- 脊内挾膂上至項結于枕骨與足太

陽之筋合其病足下轉筋及所過而結者皆

痛及轉筋病在此者主癎瘛及痙在外者不

能俛在内者不能仰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

俛隂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鍼刼刺以知為數

以痛為輸在内者熨引飲藥此筋折紐紐發

數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痺也○足厥隂之

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結于内踝之前上循脛

上結内輔之下上循隂股結于隂器絡諸筋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輔痛隂股痛

轉筋隂器不用傷於内則不起傷於寒則隂

縮入傷於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隂氣

其病轉筋者治在燔鍼刼刺以知為數以痛

為輸命曰季秋痺也○手太陽之筋起于小

指之上結于腕上循臂内㢘結于肘内銳骨

之後彈之應小指之上入結于腋下其支者

後走腋後㢘上繞肩胛循脛出走太陽之前

結于耳後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

下結于頷上屬目外眥其病小指支肘内銳

骨後㢘痛循臂隂入腋下腋下痛腋後㢘痛

繞肩脾引頸而痛應耳中鳴痛引頷目瞑良

乆乃得視頸筋急則為筋瘻頸腫寒熱在頸

者治在燔鍼劫刺之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其

為腫者復而銳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

目外眥上頷結于角其痛當所過者支轉筋

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

夏痺也○手少陽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

結于腕上循臂結于肘上繞臑外亷上肩走

頸合手太陽其支者當曲頬入繫舌本其支

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乘頷結于角

其病當所過者即支轉筋舌卷治在燔鍼劫

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季夏痺也○手

陽眀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結于腕上循

臂上結于肘外上臑結于髃其支者繞肩胛

⿱兆目 -- 脊直者從肩髃上頸其支者上頬結于頄

直者上出手太陽之前上左角絡頭下右頷

其病當所過者支痛及轉筋肩不舉頸不可

左右視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

名曰孟夏痺也○手太隂之筋起于大指之

上循指上行結于魚後行寸口外側上循臂

結肘中上臑内亷入腋下出缺盆結肩前髃

上結缺盆下結胷裏散貫賁合賁下抵季脇

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痛甚成息賁脇急吐

血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

仲冬痺也○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與太隂

之筋並行結于肘内亷上臂隂結腋下下散

前後挾脇其支者入腋散胷中結于臂其病

當所過者支轉筋前及胷痛息賁治在燔鍼

劫刺以知爲數以痛爲輸名曰孟冬痺也○

手少隂之筋起于小指之内側結于鋭骨上

結肘内亷上入腋交太隂挾乳裏結于胷中

循臂下繫于臍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爲肘

網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筋痛治在燔鍼劫

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其成伏梁唾血膿者

死不治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㢮

縦不收隂痿不用陽急則反折隂急則俛不

伸焠刺者刺寒急也熱則筋縱不收無用燔

鍼名曰季冬痺也○足之陽眀手之太陽筋

急則口目為噼眥急不能卒視治皆如右方

也  頄音求

 ○骨度第十四

黄帝問于伯髙曰脉度言經脉之長短何以

立之伯髙曰先度其骨節之大小廣狭長短

而脉度定矣黄帝曰願問衆人之度人長七

尺五寸者其骨節之大小長短各㡬何伯髙

曰頭之大骨圍二尺六寸胷圍四尺五寸腰

圍四尺三寸髪所覆者顱至項尺二寸髪以

下至頥長一尺君子終折結喉以下至缺盆

中長四寸缺盆以下至𩩲𩨗長九寸過則肺

大不滿則肺小𩩲𩨗以下至天樞長八寸過

則胃大不及則胃小天樞以下至横骨長六

寸半過則迴腸廣長不滿則狭短横骨長六

寸半横骨上亷以下至内輔之上亷長一尺

八寸内輔之上亷以下至下亷長三寸半内

輔下亷下至内踝長一尺三寸内踝以下至

地長三寸膝膕以下至跗屬長一尺六寸跗

屬以下至地長三寸故骨圍大則大過小則

不及角以下至柱骨長一尺行腋中不見者

長四寸腋以下至季脇長一尺二寸季脇以

下至髀樞長六寸髀樞以下至膝中長一尺

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長一尺六寸外踝以下

至京骨長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長一寸耳後

當完骨者廣九寸耳前當耳門者廣一尺三

寸兩顴之間相去七寸兩乳之間廣九寸半

兩髀之間廣六寸半足長一尺二寸廣四寸

半肩至肘長一尺七寸肘至腕長一尺二寸

半腕至中指本節長四寸本節至其末長四

寸半項髪以下至背骨長二寸半膂骨以下

至尾骶二十一節長三尺上節長一寸四分

分之一竒分在下故上七節至于膂骨九寸

八分分之七此衆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經脉

之長短也是故視其經脉之在于身也其見

浮而堅其見眀而大者多血細而沉者多氣

 𩩲𩨗上許竭切又許卑歩米切伐切下云居切骨股也

 ○五十營第十五

黄帝曰余願聞五十營奈何岐伯答曰天周

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氣行一周千八分

日行二十八宿人經脉上下左右前後二十

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應二十八宿漏水

下百刻以分晝夜故人一呼脉再動氣行三

寸一吸脉亦再動氣行三寸呼吸定息氣行

六寸十息氣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

氣行十六丈二尺氣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

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氣行

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

息氣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

十分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五十營于身水

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盡脉終矣所

謂交通者并行一數也故五十營備得盡天

地之夀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營氣第十六

黄帝曰營氣之道内榖為寳榖入于胃乃𫝊

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専者行于經隧

常營無已終而復始是謂天地之紀故氣從

太隂出注手陽眀上行注足陽眀下行至跗

上注大指間與太隂合上行抵髀從脾注心

中循手少隂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陽上

行乗腋出䪼内注目内眥上巔下項合足太

陽循⿱兆目 -- 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

少隂上行注腎從腎注心外散于胷中循心

主脉出腋下臂出兩筋之間入掌中出中指

之端還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陽上行注

膻中散于三焦従三焦注膽出脇注足少陽

下行至跗上復從跗注大指間合足厥隂上

行至肝從肝上注肺上循喉嚨入頏顙之竅

究于畜門其支别者上額循巔下項中循脊

入骶是督脉也絡隂器上過毛中入臍中上

循腹裏入缺盆下注肺中復出太隂此營氣

之所行也逆順之常也

 濁者一本作淖滑利也入骶

 ○脉度第十七

黄帝曰願聞脉度歧伯荅曰手之六陽從手

至頭長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隂從手至胷

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

丈一尺足之六陽從足上至頭八尺六八四

丈八尺足之六隂從足至胷中六尺五寸六

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蹻脉從

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

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

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

此氣之大經隧也經脉為裏支而横者為絡

絡之别者為孫盛而血者疾誅之盛者寫之

虚者飲藥以補之五藏常内閱于上七竅也

故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

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于目

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于口脾和則

口能知五糓矣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

五音矣五藏不和則七竅不通六府不和則

留為癰故邪在府則陽脉不和陽脉不和則

氣留之氣留之則陽氣盛矣陽氣太盛則隂

不利隂脉不利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隂氣盛

矣隂氣太盛則陽氣不能榮也故曰關陽氣

太盛則隂氣不能榮也故曰格隂陽俱盛不

得相榮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

黄帝曰蹻脉安起安止何氣榮水歧伯答曰

蹻脉者少隂之别起于然骨之後上内踝之

上直上循隂股入隂上循胷裏入缺盆上出

人迎之前入頄屬目内眥合于太陽陽蹻而

上行氣并相還則為濡目氣不榮則目不合

黄帝曰氣獨行五藏不榮六府何也歧伯答

曰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

不休故隂脉榮其藏陽脉榮其府如環之無

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内漑藏

府外濡腠理黄帝曰蹻脉有隂陽何脉當其

數歧伯答曰男子數其陽女子數其隂當數

者為經其不當數者為絡也

 蹻脉渠略切又音喬經隧音遂

 ○營衛生㑹第十八

黄帝問于歧伯曰人焉受氣隂陽焉㑹何氣

為營何氣為衛營安從生衛于焉㑹老壯不

同氣隂陽異位願聞其㑹歧伯答曰人受氣

于榖榖入于胃以𫝊與肺五藏六府皆以受

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脉中衛在脉

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㑹隂陽相貫如環

無端衛氣行于隂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

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隂而止故曰

日中而陽隴為重陽夜半而隂隴為重隂故

太隂主内太陽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為晝

夜夜半為隂隴夜半後而為隂衰平旦隂盡

而陽受氣矣日中而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

陽盡而隂受氣矣夜半而大㑹萬民皆臥命

曰合隂平旦隂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

地同紀黃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氣使然

少壯之人不晝瞑者何氣使然歧伯答曰壯

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

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

肉枯氣道澀五藏之氣相摶其營氣衰少而

衛氣内伐故晝不精夜不瞑黃帝曰願聞營

衛之所行皆何道從來歧伯答曰營出于中

焦衛出于下焦黃帝曰願聞三焦之所出歧

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

布胷中走腋循太隂之分而行還至陽明上

至舌下足陽明常與營俱行于陽二十五度

行于隂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復

太㑹于手太隂矣黃帝曰人有熱飲食下胃

其氣未定汗則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

于身半其不循衛氣之道而出何也歧伯曰

此外傷于風内開腠理毛蒸理泄衛氣走之

固不得循其道此氣慓悍滑疾見開而出故

不得從其道故命曰漏泄黃帝曰願聞中焦

之所出歧伯荅曰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

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

注于肺脉乃化而爲血以奉生身莫貴于此

故獨得行于經隧命曰營氣黃帝曰夫血之

與氣異名同類何謂也歧伯答曰營衛者精

氣也血者神氣也故血之與氣異名同類焉

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故人生有兩死

而無兩生黃帝曰願聞下焦之所出歧伯答

曰下焦者别迴腸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

榖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腸

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濟泌别注循下焦而渗

入膀胱焉黃帝曰人飲酒酒亦入胃榖未熟

而小便獨先下何也歧伯答曰酒者熟榖之

液也其氣悍以清故後榖而入先榖而液出

焉黃帝曰善余聞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

如瀆此之謂也

 ○四時氣第十九

黃帝問于歧伯曰夫四時之氣各不同形百

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為定一本作寶

歧伯答曰四時之氣各有所在灸别之道得

氣穴為定故春取經血脉分肉之間甚者深

刺之間者淺刺之夏取盛經孫絡取分間絶

皮膚秋取經腧邪在府取之合冬取并滎必

深以留之溫瘧汗不出為五十九痏風㽷膚

脹為五十七痏取皮膚之血者盡取之飱泄

補三隂之上補隂陵泉皆乆留之熱行乃止

轉筋于陽治其陽轉筋于隂治其隂皆卒刺

之徒㽷先取環谷下三寸以鈹鍼鍼之已刺

而筩之而内之入而復之以盡其㽷必堅來

緩則煩悗來急則安静間日一刺之㽷盡乃

止飲閉藥方刺之時徒飲之方飲無食方食

無飲無食他食百三十五日著痺不去久寒

不已卒取其三里骨為幹腸中不便取三里

盛寫之虛補之癘風者素刺其腫上已刺以

銳鍼鍼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

食無食他食腹中常鳴氣上衝胷喘不能乆

立邪在大腸刺盲之原巨虛上亷三里小腹

控睪引腰脊上衝心邪在小腸者連睪系屬

于脊貫肝肺絡心系氣盛則厥逆上衝腸胃

燻肝散于盲結于臍故取之盲原以散之刺

太隂以予之取厥隂以下之取巨虛不亷以

去之按其所過之經以調之善嘔嘔有苦長

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

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取

三里以下胃氣逆則刺少陽血絡以閉膽逆

却調其虛實以去其邪飲食不下膈塞不通

邪在胃脘在上脘則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則

散而去之小腹痛腫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

取之太陽大絡視其絡脉與厥隂小絡結而

血者腫上及胃脘取三里覩其色察其以知

其散復者視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一其

形聽其動靜者持氣口人迎以視其脉堅且

盛且滑者病日進脉軟者病將下諸經實者

病三日已氣口𠉀隂人迎𠉀陽也

 風㽷尸類音同著痺上直略切下音閉銳鍼

 惠切芒也




黃帝素問靈樞經巻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