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上郡熒煌。當畚挶以為備,豈瓘斝之能禳?胡毋之
得子,慱孫登之訓嵇康。至於崌山白首,符愚赤喙。伏 鄭元之先識,嘉韓康之幼惠。祖瑩蔽窗而服勤,管寧 望島而來至。驚此浣布,戒茲燎原。或蕭芝共敝,或玉 石俱焚。彰孝感於君仲,施至化於劉昆。或以散陶安 之冶,或以燒子布之門。則有伊尹九變,甯生五色。越 王握之而報吳,仙翁吐之而待客。嘉叔度之不禁,笑 阿奴之下策。宋姬亳社之妖,閼伯商丘之職。因彼錯 木,生於積油,日已出而宜息,金相守而斯流。觀炎炎 於燧木,指赫赫於蕭丘。至其雨裏常燃,口中忽吐,類 既就燥,味惟作苦。智伯曾言於入夢,曾子每聞於不 舉。亦有望炎山之草木,瞻夢澤於雲霓。憶田單之縱 牛,思江逌之放雞。佛圖曾說於救燕,郭憲嘗聞于噀 齊。樊英之神寧測,欒巴之術難躋。則有驚武庫之焚 蕩,訝圓淵之照灼。或涉之而不知,或處之而自若。亦 云「燧人用之而紀物,炎帝以之而名官。孝緒既云于 徹屋,古初亦聞乎伏棺。」別有生彼,老槐出於槁竹。雀 集公車,烏流王屋。行司爟之政令,絕令丘之草木。憫 池魚之及禍,喜藏臺之為福。又聞燒木不死,灼獸不 燃,舉於雝畤,照彼甘泉。孫子用之而攻敵,赤松蹈之 而成仙。糜竺之貨財殆盡,獻之之神色恬然。猶有臨 邛之井,神丘之穴,感通嘗見於鳥銜,焚燎忽驚于突 決。為子推而見禁,逼仲都而不熱。斯配禮而主夏,實 《離象》之餘烈也。
火部藝文二〈詩〉
《庭燎詩》晉·傅元
元正始朝享,萬國執圭璋。枝燈若火樹,庭燎繼天光。
《詠竹火籠》齊·謝脁
庭雪亂如花,井冰粲成玉。因炎入貂袖,懷溫奉芳褥。 體密用宜通,文邪性非曲。本自江南墟,㛹娟修且綠。 暫承君玉指,請謝陽春旭。
《詠火》王融
冰容慚遠鑑,水質謝明輝。是照相思夕,早望行人歸。
《同詠竹火籠》無名氏
結根終南下,防露復披雲。雖為《九華》扇,聊可滌炎氛。 安能偶狐白,鶴卵織成文。覆持鴛鴦被,百和吐氛氳。 忽為纖手用,歲暮侍羅裙。
《詠竹火籠》梁·臨賀王正德
《南史》曰:「正德奔魏,初去之始,為詩一絕,內火籠中。」
楨幹屈曲盡,蘭麝氛氳消。欲知懷炭日,正是履霜朝。
《詠五彩竹火籠》范靜妻沈氏
可憐潤霜質,纖剖復毫分。織作迴風苣,製為縈綺文。 含芳出珠被,耀綵接緗裙。徒嗟今麗飾,豈念昔「凌雲。」
《遠看放火》庾肩吾
「風前細塵起,月裏黑煙生。」發焰看喬木,侵光識遠城。
《夜光篇》唐·王泠然
「遊人夜到汝陽間,夜色溟濛不解顏。誰家暗起寒山 燒,因此明中得見山。山頭山下須臾滿,歷險緣深無 暫斷。焦聲散著群樹鳴,炎氣傍林一川煖。是時西北 多海風,吹上連天光更雄。濁煙熏月黑,高焰爇雲紅。 初謂煉丹仙竈裏,還疑鑄劍神谿中。劃為飛電來照 物,乍作流星併上空。西山無草光已滅,東頂熒熒猶」 未絕。沸湯空谷數道水,融盡陰崖幾年雪。兩京貧病 若為居,四壁皆成鑿照餘。未得貴遊同秉燭,惟將半 影借披書。
《火》杜甫
「楚山經月火,大旱則斯舉。」舊俗燒蛟龍,驚惶致雷雨。 爆嵌魑魅泣,崩凍嵐陰昈。羅落沸百泓,根源皆萬古。 青林一灰燼,雲氣無處所。入夜殊赫然,新秋照牛女。 風吹巨焰作,河棹騰煙柱。勢欲焚崑崙,光彌焮洲渚。 腥至焦長蛇,聲吼纏猛虎。神物已高飛,不見石與土。 爾寧要謗讟,憑此近熒侮。薄關長吏憂,甚昧至精主。 遠遷誰撲滅,將恐及環堵。流汗臥江亭,更深氣如縷。
《寒食日恩賜火》竇叔向
恩光及小臣。華燭忽驚春。電影隨中使。星輝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貧。
《清明日賜百僚新火》史延
「上苑連侯第,清明及暮春。九天初改火,萬井屬良辰。」 頒賜恩逾洽,承時慶亦均。翠煙和柳嫩,紅焰出花新。 寵命尊三老,祥光燭萬人。「太平當此日,空復賀陶鈞。」
《前題》韓濬
朱騎傳紅燭,天廚賜近臣。火隨黃道現,煙遶白榆新。 榮耀分他室,恩光共此辰。更調金鼎味,還暖玉堂人。 灼灼千門曉,輝輝萬井春。應憐聚螢者,瞻望獨無鄰。
《前題》鄭轅
改火清明後,優恩賜近臣。漏殘丹禁晚,燧發白榆新。 瑞彩來雙闕,神光煥四鄰。氣回侯第煖,煙散帝城春。 利用調羹鼎,餘輝燭縉紳。皇明如照隱,願及聚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