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3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山脊曰「岡」,岡,亢也,在上之言也。

山旁隴間曰「涌。」「涌」猶「桶」,桶狹而長也。

山大而高曰嵩。嵩,竦也,亦高稱也。

山小高曰岑。岑,嶄也,嶄,然也。

上銳而長曰「嶠。」形作橋也。

小山別大山曰「甗。」甗,甑也。甑一孔者,甗形孤,出處似 之也。

山多小石曰「磝。」磝,堯也。每《石堯》堯獨處而出見也。 山多大石曰「礐。」礐,學也。大石之形。學,學形也。

「山有草木曰岵。」岵,怙也,人所怙取以為事用也。 山無草木曰「屺。」屺,圯也,無所出生也。

山上有水曰「垺。」垺,脫也,脫而下流也。

石載土曰「岨」,岨臚然也。土載石曰「崔嵬」,因形名之也。 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隨日所照而名之也。 山下根之受霤處曰「甽」,甽,吮也,吮得山之肥潤也。 山中藂木曰「林」,林,森也,森森然也。

山足曰麓。麓,陸也。言水流順,陸燥也。

《山體》曰「石。」石格也。「堅」,捍挌也。

「小石曰礫。」礫,料也。小石相枝柱,其間料料然,出內氣 也。

《釋丘》

《丘》,一成曰「頓丘」,一頓而成,無上下大小之殺也。 再成曰「陶丘」,於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竈然也。 三成曰「崑崙丘」,如崑崙之高而積重也。

《前高》曰《髦丘》,如馬舉頭垂髦也。

「《中央下》曰宛丘」,有丘宛宛,如偃器也。涇上有一泉水, 亦是也。

偏高曰「阿。丘。」阿,荷也。如人擔荷物一邊高也。

《畝丘》丘,體滿一畝之地也。

「圜丘」,方丘,就其方圜名之也。

「銳上曰融丘。」融,明也;明,陽也。凡上銳皆高而近陽者 也。

「如乘」曰「乘,丘」四馬曰「乘。」一基在後,似車,「四列」在前,似 駕馬車之形也。

如陼者曰「陼丘」,形似水中之高地,隆高而廣也。 水潦所止曰「泥丘」,其止污水,流不去成泥也。

「澤中有丘曰都丘」,言蟲鳥往所都聚也。

《當途曰梧丘》。梧,忤也,與人相當忤也。

「道出其右曰畫」,丘人尚右,凡有指畫,皆用右也。 「道出其前曰載」,丘在前,故「載」也。

道出其後,曰昌丘。

「水出其前曰《阯丘》。」阯,基趾也,言所出然。

「水出其後曰阻丘」,此水以為險也。

「水出其右曰沚丘。」沚,止也。西方義氣有所制止也。 「水出其左曰營丘。」

「《丘高》曰陽。」丘,體高近陽也。

《宗丘》,邑中所宗也。

《風俗通義》

《林》

謹按《詩》云:「殷商之旅,其會如林。」《傳》曰:「山林之士,往而 不能反。」《禮記》:「將至泰山,必先有事於配林。林,樹木之 所聚生也。」今配林在泰山西南五六里,予前臨郡,因 侍祀之行,故往觀之。樹木蓋不足言,猶七八百載間 有衰索乎?

《麓》

謹按《尚書》:「堯禪舜,納于大麓。」麓,林屬於山者也。《春秋》: 「沙麓崩。」傳曰:「麓者,山足也。」《詩》云:「聸彼旱麓。」《易》稱「即鹿 無虞」,以從禽也。

《京》

謹按《爾雅》:「丘之絕高大者為京。」謂非人力所能成,乃 天地性自然也。《春秋左氏傳》:「莫之與京。」《國語》:趙文子 與叔向遊於九京。今京兆京師。其義取於此。

《陵》

謹按《詩》云:「如山如陵。」《易》曰:「伏戎于莽,升其高陵。」又天 險不可升,地險山川丘陵。《春秋左氏傳》曰:「殽有二陵,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風雨也。」 殽在弘農澠池縣。其語曰:「東殽西殽,澠池所高。」《國語》: 周單子會晉厲公於加陵。《爾雅》曰:「陵莫大於加陵。」言 其獨高厲也。陵有天性自然者,今王公墳壟,各稱陵 也。

《丘》

謹按《尚書》:「民乃降丘度土。」堯遭洪水,萬民皆山棲巢 居,以避其害。禹決江疏河,民乃下丘,營度爽塏之場, 而邑落之。故丘之字,二人立一上一者,地也,四方高, 中央下,像形也。《詩》云:「至于頓丘,宛丘之下。」《論語》:他人 之賢丘陵也。《爾雅》曰:「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二 在河北。」

《墟》

謹按《尚書》「舜生姚墟。」傳曰:「郭氏之墟。」墟者,虛也。郭氏 古之諸侯,善善不能用,惡惡不能去,故善人怨焉,惡 人存焉,是以敗為丘墟也。今故廬居處高下者,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