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3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河《東岱》,

岱宗、《泰山》

河北《恆》。

《北嶽恆山》。

《江南衡》:

衡山南嶽:篇首載此五山者,以為中國名山也。案《周禮職方氏》:「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華山;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嶽山;正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正北曰并州,其山鎮曰恆山;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鄭註云:「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為五嶽知者,案鄭註《大司樂》云「五嶽,岱在兗州,衡在荊州,華在豫州,嶽在雍州,恆在并州」是也。案下文及經典群書言五嶽者,皆數嵩高,不數嶽,而鄭云然者,蓋鄭有所案據,更見異意也。其正名五嶽,必取嵩高為定解。下文《別釋》云「河南華,註華陰山」者,案《禹貢》「導河積石,至於龍門,南至於華陰,東至於底柱。」孔安國云:「河自龍門南流至華山,北有東行。」然則此山在河之南,故曰「河南華。」下皆放此,在華陰縣界,故曰華陰山也。云「河西嶽,註吳嶽」者,在西河之西,一名無嶽。鄭元云「在汧。」云「河東岱」,註「岱宗泰山」者,在東河之東,一名岱宗,一名泰山。鄭元云「在博。」云「河北恆」,註北嶽。恆山者,下文「恆山為北嶽」是也。鄭元云在上曲陽。云「江南衡,註衡山南嶽」者,《禹貢》云「岷山導江」,又曰:「岷山之陽」,至於衡山。孔註云:「衡山,江所經。」然則江水經此山之北,東入於海,故曰:「江南衡」也。鄭註《大宗伯》云:「五嶽南曰衡」是也。

《白虎通》

《巡狩》

嶽者,何謂也?嶽之為言,捔捔功德。東方為岱宗者,言 萬物更相代於東方也。南方霍山者,霍之為言護也, 言萬物護也,太陽用事,護養萬物也。西方為華山者, 華之為言穫也,言萬物成熟,可得穫也。北方為恆山, 恆者,常也,萬物伏藏於北方有常也。中央為嵩山,言 其後大之也。故《尚書大傳》曰:「五嶽,謂岱山、霍山、華山、 『恆山』」,嵩山也。

《風俗通》

《五嶽》

東方泰山。《詩》云:「泰山巖巖,魯邦所瞻,尊曰岱宗。」岱者, 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雲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 崇朝而遍雨天下,其惟泰山乎?故為五嶽之長。王者 受命易姓,改制應天,功成封禪,以告天地。孔子曰:「封 泰山,禪梁父,可得而數,七十有二。」岱宗廟在博縣西 北三十里,山虞長守之,十月日合凍,臘月日涸凍,正 月日解凍,皆太守自侍祠。若有穢疾,代行事法,七十 萬五千三牲燔柴上福脯三十胊,縣次傳送京師。四 嶽皆王同禮。南方衡山,一名霍,霍者,萬物盛長,垂枝 布葉,霍然而大。廟在廬江灊縣。西方崋山,崋者,華也, 萬物滋然變華於西方也。廟在弘農華陰縣。北方恆 山,恆者,常也,萬物伏藏於北方,有常也。廟在中山上 曲陽縣。中央曰嵩高,嵩者,高也。《詩》云:「嵩高惟嶽,峻極 于天。」廟在潁川陽城縣。

謹按《尚書》,「歲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柴岱宗,泰山也。 望秩于山川,遂見東后。東后,諸侯也。合時月正日,同 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贄。五月南巡 狩,至于南嶽。南嶽,衡山也。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嶽。西 嶽,華山也。十二月北巡狩,至于北嶽。」北嶽,恆山也。皆 如岱宗之禮。中嵩高也,王者所居,故不巡焉。巡者,循 也。狩者,守也。道德太平,恐遠近不同化,幽隱有不得 所者,故自親行之也。所以五載一出者,蓋五歲再閏, 天道大備。嶽者,捔功考德,黜陟幽明也。

《博雅》

《釋山》

《岱宗》謂之「泰山」,天柱謂之「霍山」,華山謂之「太華」,常山 謂之「恆山」,外謂之崏嵩,《岣嶁》謂之「衡山」,蜀山謂之「崏 山」,吳山謂之「開山」,薄落謂之「幵頭。」外字下應有方字

五嶽總部總論

《說苑》:

《五嶽》

五嶽者,何謂也?泰山,東嶽也;霍山,南嶽也;華山,西嶽 也;常山,北嶽也;嵩高山,中嶽也。五嶽何以視三公?能 大布雲雨焉,能大斂雲雨焉。雲觸石而出,膚寸而合, 不崇朝而雨天下,施德博大,故視三公也。

圖書編

《九州嶽鎮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