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5 (1700-1725).djvu/7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士所珍愛者也。此皆此臺之大觀,不假往昔之盛麗,

然後稱奇;加以侯之葺刱,乃益稱奇。然則今之瑯琊, 猶古之瑯琊也。由是而愬之秦千八百餘年,此臺岑 寂中,得遇侯以作新之,良非偶然數也。吾儕林下士 皆岑寂中,得遇侯攜之同遊於斯,良非偶然數也。數 之所致,天作之合,殆有名與之俱,而夢與之符也。於 戲!點景存古,以示向往者,循良事也;推表山川,考徵 往昔者,則邑人野史職也。則媿史材,乃邑人也。遂記 之。

《瑯琊臺論》
諸城縣志

「即瑯琊山」 ,以山形似臺,故名。

論曰:一瑯琊耳,或稱山,或稱臺,或稱國,或稱郡,或稱 城,或稱縣,紛其名矣。郡城或在山下,或即南城,紛其 地矣。按山者,地輿之所載;臺者以山形似臺而名之。 以封王侯則曰國,以統屬邑則曰郡,以立城郭則曰 城,曰縣,相傳瑯琊城在瑯琊山下,越王勾踐所徙都 也,故又曰越王國。瑯琊山即瑯琊臺,秦始皇所登觀 也。先時齊景欲放考亭,謂齊東南境上邑名,則未知 其為城與縣歟?至今縣南城或為瑯琊國,或為東武 國,或為東武縣,則或借臺與山而名之,或又不盡借 臺與山而名之歟?山,今在縣治東南一百五十里。余 登瑯琊山形不甚高大,亦無接連,東南北三面皆浸 於海,惟西面通陸,獨無遠山疊嶂。東臨碧海,一望無 際,或始皇以此觀日出而樂之歟?刻石《頌德碑》,剝落 不可讀,惟登路猶有遺跡,山人呼為「御路」,蓋謂始皇 駐蹕之所也。臺下瑯琊城,廣七十步,袤一百七十步, 南北二趾猶在,東南皆成巨壑,門趾尚微存耳。狹隘 已極,不知何以容始皇?徙三萬戶而句踐徙都,並欲 取父元常遷葬,傳世「無窮乎?」或謂句踐運糧之處,以 吳越之糧航海而來,儲於此方,理或然歟。時移物換, 山靈未改,登眺瞻望,感慨係之矣。

瑯琊山部藝文二

《瑯琊行》
明·薛瑄

《秦祖瑯琊臺坡公超然臺》「兩臺千古兩寂寞,但見雲 山對崔嵬。我行正值昇平日,千里連城萬家邑。烽堠 花開犬不驚,秫園麥秀雉交集。茫然一氣天無私,山 川民物皆欣熙。三事小臣敕清白,九重聖主方無為。 但願此景垂過億萬載,天為城郭地為海。人間無處 不春臺,蘇刻秦碑真戲乃。」

《和瑯琊行》
徐麟

陟此超然臺,睇彼瑯琊臺。當時遊樂安在哉?穹碑文 字空崔嵬。我行按部方旭日,遍歷諸城與駢邑。時和 歲稔民俗淳,耄倪為市遠相集。願言奉此三無私,春 臺玉燭常熙熙。看取茅茨與土階,含哺鼓腹何所為。 金湯城保千萬載,聲教洋溢訖四海。不須訪古探名 勝,主聖臣賢茲願乃。

《登瑯琊臺》
趙鶴齡

巡行海嶠正多岐,上此瑯琊山更危。御路荒涼衰草 合,觀臺險窄颶風吹。萬家自頌明時業,千古猶存《無 道碑》。莫訝晏嬰遊翫對,前王真是後王師。

《題瑯琊超然兩臺》
蕭啟

「諸城有名臺,瑯琊與超然。」昔時太守今何在,祖龍一 去竟不還。瑯琊徙置三萬戶,鑿石開山通御路。鑾輿 三月留海堧,勾踐已沒猶未悟。超然固有物外心,黃 堂無事時登臨。好觀民物勸稼穡,登臨遊憩閑沉吟。 方今盛治超千古,守令孜孜慎選舉。義倉積儲養萬 民,極欲惸獨咸得所。承流宣化德澤施,不作無益民 不疲。桑麻滿地遂生業,含哺鼓腹歌《雍熙》。只今兩臺 皆寂寞,城郭人家尚如昨。閑雲野鳥自年年,蘇石秦 碑空剝落。

《登瑯琊臺觀日出》
張世則

蕩漾晶瑩滉海天,翔陽一躍出東邊。巨靈幻戲將丸 弄,仙子晨粧把鏡懸。長夜何須燃「蠟炬」,黎明早已見 桑田。蒼生莫慮鯨波劇,一吐光華淨掃煙。

《顏侯邀邑縉紳同遊瑯琊》
臧惟一

漭漭白雲蜃氣回,海天極目思悠哉!風吹濤浪潮頭 湧,日出扶桑海面來。野老百年相對酒,仙郎此日共 登臺。大觀如在扶搖上,獨媿元虛作賦才。

又             《前人》:

明祠新構海山頭,碧翠憑虛俯十洲。剝落荒原秦石 在,漂搖煙靄漢槎浮。銜盃客坐席青草,捲浪沙灘舞 白鷗。更看臨流漁子意,釣竿堪向「此中投。」

又             《前人》:

問誰匯爾茫無邊,地軸潛移上際天。萬泒朝來曾漏 洩,三山列處總迴還。浮槎有路能通漢,驅石何人欲 著鞭。浩蕩元功成往事,似聞幻語變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