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5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三十卷目錄

 蓬萊山部彙考

  圖

  考

 蓬萊山部藝文一

  蓬萊閣記        宋朱處約

 蓬萊山部藝文二

  蓬萊閣下石壁千丈為海浪所戰時有碎裂淘

  灑歲久皆圓熟可愛土人謂此彈子渦也取數

  百枚以養石菖蒲且作詩遺垂慈堂老人

               宋蘇軾

  登蓬萊閣          趙抃

  前題          明黃克纘

  前題            蹇達

 蓬萊山部紀事

 蓬萊山部雜錄

 蓬萊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三十卷

蓬萊山部彙考

《海上三山》之蓬萊山。

蓬萊山名,起於《山海經》,詳於《列子》,浸淫於秦、漢諸書, 語多不經。從古至今,未有能至其地者,故府、縣志皆 不載。然《史》《漢》已詳言之。此後膾炙人口,後世以之名 縣,即古人所謂「蓬萊」,興否不可得而知。姑即子史及 雜書所述,俱收入此部,以俟後人更考。

蓬萊山圖

蓬萊山圖

按:《山海經海內北經》。海內西北陬以東者,蓬萊山在 海中。「上有仙人宮室,皆以金玉為之,鳥獸盡白,望 之如雲」,在渤海中也。釋義今登州海中有大小竹山及 田室諸島,且其屬邑曰「蓬萊」,即此。

按《列子·湯問》篇:「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 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 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 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 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 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 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 來者,不可數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 下往還,不得蹔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 四極,失群聖之居,乃命禺疆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 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龍伯之國 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 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岱輿、員嶠 二山,流於北極,沈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 按《史記封禪書》: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 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 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 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 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云。

按《海內十洲記》:蓬丘蓬萊山是也。對東海之東北岸, 周迴五千里外,別有圓海繞山。圓海水正黑,而謂之 冥海也。無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來。上有九老丈 人九天真王宮,蓋太上真人所居,惟飛仙有能到其 處耳。

按《拾遺記》:「蓬萊山亦名防丘,亦名雲來,高二萬里,廣 七萬里,水淺有細石如金玉,得之不加陶冶,自然光 淨,仙者服之。東有鬱夷國,時有金霧,諸仙說此上常 浮轉低昂,有如山。上架樓室,常向明以開戶牖,及霧 滅歇戶皆向北。其西有含明之國,綴鳥毛以為衣,承 露而飲,終天登高取水,亦以金銀蒼環、水精火藻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