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無北門之憂,都憲君之功也。明則有人,而謂幽不
賴於神之妙,運陰陽,參贊化育,以衛國庇民者,是誣 也。《傳》曰:「明有禮樂,幽有鬼神。」天理人心,其致一也。詎 不信歟廟而祀之,是豈特守土者之心?實則列聖禮 神事天之心也。合而言之,皆王政之大者,不容不文 其事于石。
《重修北岳廟碑銘》耿裕
恆山,北岳也,距大同渾源州南二十里,其巔有廟,刱 造不知其始。按《郡志》云:「有虞帝舜仲冬朔巡狩至大 茂山,阻雪,遙行望秩禮,忽廟旁飛一石墮帝前。又五 載巡守,其石飛於真定之曲陽,故石旁亦有廟。」距北 岳百餘里。自漢晉魏隋俱無碑志,唐宋元加有封號, 我太祖高皇帝悉革之,一從北岳本名。其超絕之典, 克享祇靈。然或稱殷禮,或告災祥,或起廢為新,凡齊 禮於他岳者,惟事曲陽,而渾源不預。其為國為民,極 誠敬以答神庥者,固不以地之高卑遠近有間也。廟 自唐開元以來,屢更廢興。至弘治乙酉,積歲彌久,風 雨浸激,圮壞殊甚。知府閻公鉦因集僚屬而告曰:「廟 廢不修,政缺於幽,人作神羞可乎?」郡謀皆協,遂請於 巡撫都憲侯公。公以為北岳名山,祀典攸係,慨然給 以本廟香錢,檄知州董錫總督其事,吏目趙克明分 理之。材取於山,力傭於民,甃臺以甎,覆瓦以瑠璃,伐 石以為闌檻,環列山景十有八,及祠宇道院有扁有 楹者,咸理維新。增構三亭:曰茶、曰碧雲、曰九華,以留 游息者。起工於是歲春,落成於癸丑秋。錫以事神,大 役不可泯。具狀繪圖,請予以紀其成。夫恆岳當冀方 北隅,於氣屬陰,於行屬水,於序屬冬,雖萬物伏藏之 所,而生意將萌,其道常久者山之名。其石骨土腴,縈 紆崇竦,上摩雲空,下盤地軸,令人足慄而神駭者,山 之勢。雲月交輝,動植攢美,晦明變態,絢然而娛目者, 山之「文。松濤澗漱,虎嘯龍吟,宏聲細籟,雜然而悅耳 者,山之音。」使騷人墨客,朝眺詠而夕忘歸,極其修遐 阻絕,懷抱不去者,皆山之勝概也。若夫山之所有,田 可稼,泉可圃,草木鳥獸、昆蟲寶藏,可以為居食器用, 靈之所應,善有祥,惡有殃;水旱疾疫者,陰有庇,氣之 所通。鍾而為賢,可以輔國家;蒸而為雨,可以澤天下。 山之庥大矣,天地無窮已,人之蒙其庥者,亦無已噫。 文人覽勝,猶久而不忘,況蒙無窮之庥者乎?此廟之 刱于古而修于今者,非瀆也,宜也。爰假碑言,微獨紀 事,且以告後之蒞斯土者,毋安廢墜,毋薄神庥,則庶 乎得事幽之理,亦所以昭靈貺於無窮矣。銘曰:「下盤 兮后土,上麗兮蒼蒼,通靈」兮上帝作鎮兮朔方。西有 廟兮元岳,東列宇兮《曲陽》。神之去兮曲之滸,駕長風 兮布靈雨,皇有使兮神宇。薦牲璧兮歌復舞,為吾 民兮祝遐嘏。神之來兮岳之巔,雲愔愔兮風恬恬。走 村翁兮廟左,祈時運兮豐年,萃孚顒兮精靈徹,爰奏 假兮靡有詞說。祚皇輿兮清夷,福元元兮不頗以竭。 趺有銘兮字不滅,告司牧兮秉幽節。廢則起兮食則 血,將焉求兮永元烈。
《重修北岳廟碑銘》吳寬
《舜典》所載有四岳,然于東岳特著岱宗,餘無所指。至 《周禮》始有五岳,《爾雅》指泰、華、霍、恆、崧而言。議者謂周 都豐鎬,《詩》之「崧高」,不得為中岳。堯都冀州,《禹貢》之太 岳,當為中岳。又謂秦以岍為西岳,漢武徙衡山之神 于霍山,而衡、霍俱為南岳。獨泰與恆無所議,而近世 復疑恆祭非其地者。予竊論之,四岳之名起于舜,舜 以一歲而巡四岳,使乘輿必至,其山勢能遍歷之乎? 雖所謂兵衛少而徵求寡,無亦不勝馳驅之勞乎?蓋 古之紀事者,言其大約而已。故天子入其地,特覲諸 侯於此;若山川之遠者,則望而祭之,故曰:「望秩于山 川。」其見于《書》者如此,又何必曲取不經之說以為記 耶?疑者又以其地之偏如前之說者,蓋五岳所峙有 定位,天子所居無定都,秦漢不必論也。如以堯、周所 居,以求岳之所在,必無能合者。恆山之神,自古祭于 曲陽。若山西渾源州之南二十里,有山特高大,世以 為恆山。山之東十里,有峰尤峭拔,其下有廟,蓋亦古 矣。或以曲陽之山不能大於渾源,遂疑之,不知山川 相距雖千百里,在天壤間,特咫尺之近耳。況其地皆 在河北,山於此而望祭于彼,又何較其區區彼此之 疆界乎?且世俗「東岳有廟遍天下」,亦可泥其跡而求 之乎?渾源在今大同境內,大同即古雲中,為國家北 邊雄鎮。比歲穀麥少登,馬災繼作。都御史河南劉公 宇奉命巡撫其地,以為己憂。而太監陸公誾、都督莊 公鑑,皆受閫外之寄者,相與竭誠禱于廟下,即獲響 應。踰年,倉廐既盈,戰守有僃,軍令大行,邊警寧息。適 禮官以釐正祀典事奏謂:「祀當仍曲陽之舊,而渾源 有山,靈氣磅礡,祀而修治其廟,於禮亦宜。」詔從之。公 行視廟西向僻陋,圖謀改作。俾參政畢孝、參議相樞、 副使陳寬、僉事王從鼎循山相度,得地于「中峰之麓。 平衍端直,諸山環擁,皆以為宜,而公不敢專也。」以疏 請,詔亦從之。顧山多木石可用,乃俾副使李惟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