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8 (1700-1725).djvu/9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霄,漢武帝祀太乙於此。何景明云:「太華、終南,太白實

一山延亙不絕,各望其地,異號命爾。」

豹林谷,在終南山麓,近子午谷。宋种放隱此山之東 明峰。

太乙谷,在終南山下,有太乙祠,陸長源所謂「靈母」也。 亦曰炭谷。

少陵原,在西安府城南四十里,漢時名「鴻固原。」南接 終南,北至滻水,西長六十里。

潏水,在西安府城南二十里,一名「沈水。」發源南山石 壁谷,北流經昆明池入渭。

《終南山》,又在盩厔縣南三十里。

按《長安縣志山川》:終南山在縣城南五十里,《禹貢》「終 南惇物」,即此。唐人謂之南山。

太乙山,在城西南八十里。按《五經要義》,終南一名太 乙。太乙者,猶曰天下第一山也。《三秦記》曰:「太乙山,一 名地肺。」

秦嶺《三秦記》曰:「秦嶺東起商洛,西盡汧隴,綿亙千里, 經萬壑千谷,不能斷絕。蓋南山之脊,江河之水所由 分處,故嶺南皆謂江,嶺北皆謂河。」

細柳原在城西南三十二里昆明池南,即漢周亞夫 屯兵處。

高陽原,在縣西南二十里,接咸陽縣界。

石鱉谷在城南六十里,谷大,石如鱉,咸長,兩縣以此 分界。

子午谷,在城南一百里,道通梁漢。師古曰:「子,北方也; 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當,故謂之子午。」

豹林谷,在終南山麓,內有水北流三里,南會竹谷水, 東會子午谷水,並流入于「交水。」

澇水,出鄠縣南山谷,合渼陂水流至縣界入潏水。《山 海經》云:「澇水多飛魚,食之可已痔。」指此。

漕水出南山谷口。

冰井在城南八十里太乙玉案山。其井深數丈,水落 井中結冰,經暑不消。長安不藏冰,每夏於此井取冰, 謂之「冰井。」

按《盩厔縣志山川》:「南山龍自西來,形勢東拱極。西為 韋谷,俗訛為泥谷,在縣西南五十里。韋谷南五里為 澗坪寺,又南二十五里為掃箒嶺、朝陽庵。韋谷東二 里為尋羅溝,右為瓦廟溝,又東三里為安樂山、馬跑 泉。韋谷北七里為西溝,又北三里為倉谷東有文王 廟、玉女泉相傳與岐山文王廟水相消長。泉水出谷」, 灌田百餘畝。

底保谷,在韋谷東七里,今名車谷,去縣西南三十五 里。谷南十五里為翠峰,巔有唐仙姑祠,即俗呼「青山 娘娘廟」也。

強弩谷在車谷東三里,今名「強谷。」

稻谷,在《強谷》東五里,灌稻田十餘畝。

西駱谷在縣西南三十里稻谷東谷。南八十里為十 八盤,又南下十里至河底為故駱谷關。又南通洋縣 東二里為黑鳳山,山腰為清涼寺,寺東側有泉,下流 至滹沱寨,合嶺東時家山泉水入沙河。

新口谷在黑鳳山東三里,谷水正西流,經馮家山棗 林村,至人遠村,合沙河,至旗寨新軍寨,至縣二里尖 角村北入渭。

熨斗谷在新口谷東二里。谷水北流棗林村之東,馬 召村之北,入盧家河。

黑水谷在熨斗谷東五里,即芒谷。《水經注》曰:「芒水出 南山芒谷,經玉女房水側,山際有石室,又北經縣之 竹園中,分為二水,即今洞室。」則知芒水色黑,故俗呼 為黑河,因以芒谷為黑水谷。谷南三里為仙遊潭,今 呼為黑龍潭。潭南為仙遊寺,潭北為玉女泉,旁為羅 漢洞。東側有馬融讀書石室,前有臺,方一畝,為讀書 「臺。又南六十里為金井,又南一百二十里為秦嶺,又 南六十里為柴家關,又南一百五十里至洋縣界,谷 口內三里為韓谷」,谷水入黑河,口外東為黃谷,谷南 八里為玉皇閣,谷水入黑河,至紅崖頭分為盧家河。 西岸有五堰,灌紅崖頭:西姚村、馬家村、郭家寨、張野 狐寨、上下高村、祁家寨、崖頭地。東岸八里為一堰,灌 上下沙谷堆地,北流至高店子東北入渭。黑河東岸, 一堰,灌上下姚村東南北三清殿、周旗剛旗寨地,北 經泥河東司竹局、阿岔村、黑河灣,北入渭。河西岸至 沙谷堆,分為泥河,經紅花鋪之東,里黃寨之西北入 渭。

團標谷在黑水谷東四里。南五里為觀音堂。山腰有 泉,石竇僅尺許。知縣章泰禱雨有應,重修之。

馬岔谷在團標谷東五里。

「就谷」在馬岔谷東二里,西有五老洞。

飛昇谷在就谷東三里,西有延生觀。

西觀谷在飛昇谷東二里,西坡有筆帽園。東為大秦 寺,有佛塔,故俗呼為「塔兒谷。」

東觀谷在塔兒谷東二里。東為臥牛池,西為化女泉, 泉下有曬丹石。東一里為太微峰,傳云「老子傳道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