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石黏雲濕,寒巖帶蘚深。樹函懷古意,水印讀書心。
經濟神猶在,幽棲逕可尋。青氈吾舊物,稅駕臥山陰。
《前題》趙善堅
低帽白蕉衫,跨馬北巖路。為我撤炎歊,時有清風度。 杖策躡遊屐,捫蘿窮幽趣。怪石鳴瘦筇,狹徑窘危步。 雲間啟洞深,玲瓏天巧露。僧居羅上下,鐘聲答晨暮。 長笑排翠靄,圍碁驚振鷺。陶寫屏絲竹,恐為風景污。 拂蘇題蒼崖,縱橫醉中句。茲遊豈易得,載酒莫辭屢。
《前題》張嗣古
雨餘山石洗孱顏,臥虎蹲羊各自閒。杖履貪穿秋色 好,不知衣惹蘚痕斑。
其二 ,《前人》。
迢迢綠野送平流,喚得風光入小舟撐破蘆花波底 月淡煙衰草不勝秋。
其三 ,《前人》。
長松吹斷晚來風,水底輕溶落照紅。獨立黃昏無一 事,好山忽在暮雲中。
大庾嶺部彙考
江西、廣東之《梅嶺》。
大庾嶺,即梅嶺也。在今江西南安府城西南二十五 里,廣東南雄府城北九十里。一名「臺嶺」,一名「東嶠山」, 一名「涼熱山」,一名「塞上嶺」,東西連亙數百里。小庾嶺、 莊彭嶺、五里山、青龍岡,皆其支脈所分也。其嶺自古 為驛道,但險峻難行。唐張九齡開鑿,至今可通車馬 焉。
大庾嶺圖
考
按《史記註索隱》曰:「豫章三十里有梅嶺,在洪崖山,當 古驛道,相傳以梅將軍名。」《越絕書》云:「越王子孫姓梅 氏,秦并六國,越王踰零陵,往南海,越人梅鋗從至臺 嶺,家焉。而築城湞水上,奉王居之。鄉人因謂臺嶺為 梅嶺。」及統眾歸吳芮,留其將庾勝兄弟居守梅嶺,又 稱大庾嶺。
按《水經溱水注》:「連水出南康縣涼熱山,連谿山即大 庾嶺也,五嶺之最東矣,故曰東嶠山。」斯則改裝之次, 其下船路名漣谿,漣水南流注于東谿,謂之漣,庾仲 初謂之大庾嶠水也。
按《南康記》:「秦守五嶺,第一塞嶺即大庾也。通道交廣, 此其咽喉。」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江南名山大庾,在南安軍 大庾縣西南二十里,一名塞上嶺,即五嶺之一,五嶺 之最東者,亦曰東嶠。漢時呂嘉反,漢軍伐之,監軍姓 庾,城於此,故謂之大庾嶺。」《唐志》:「在虔州南康縣。高駢 繇大庾擊賊廣州。」〈註〉「南康」即「南安軍。」
按:《方輿勝覽》。江西路南安軍當五嶺之一。
按《江西通志·山川攷》:「大庾嶺在南安府城西南二十 五里,漢高祖時,梅鋗駐兵嶺下,因名梅嶺。破秦有功, 封臺侯,又名臺嶺。武帝時,庾勝築城于此,又名庾嶺, 為五嶺之第一也。」
按《南安府志山川攷》:「大庾嶺在府治南二十五里,漢 武帝時,庾勝築城于此。又漢高祖時,梅鋗駐兵嶺下, 因名梅嶺。破秦有功,封臺侯,又名臺嶺,為五嶺之第 一也。其山延袤二百里,螺轉九磴而至,頂極峻,人難 登之。唐開元中,詔內供奉張九齡鑿嶺巔為路,兩峽 夾道,嶺分南北,是曰梅關,即名橫浦關。舊有雲封寺」, 又名掛角寺,今為曲江祠。《春秋》祀文獻張公。宋淳熙 間,知軍管銳多植梅以實其名。咸寧間,知軍趙孟適 以嶺下官驛上皆梅,扁曰「梅花國。」明成化己亥,知府 張弼重修嶺路。
小梅嶺在便嶺稍西北,與庾嶺聯絡。唐開元以前所 入之路由此,故又名「小梅關。」
印山:在府治南二里許,舊名「七星」,與梅嶺祖龍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