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10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舊曰置源城縣治此。白馬瀆又東南逕濮陽縣,散入

濮水,所在決會,更相通注,以成往復也。

河水自津東北逕涼城縣。河北有般祠。《孟氏記》云: 「祠在河中,積石為基,河水漲盛,恆與水齊。」戴氏《西征 記》曰:「今見祠在東岸,臨河,累石為壁,其屋宇容身而 已,殊似無靈,不如孟氏所記,將恐言之過也。」

河水又東北,逕伍子胥廟南。祠在北岸頓丘郡界, 臨側長河。廟前有碑,「魏青龍三年立。」

河水又東北,為長壽津。《述征記》曰:涼城到長壽津 六十里,河之故瀆出焉。《漢書溝洫志》曰:「河之為中國 害尤甚,故導河自積石歷龍門二渠以引河。一則漯 川,即今所流也;一則北瀆,王莽時空。」一作塞故世俗名 是瀆為「王莽河」也。

故瀆東北逕戚城西。《春秋·哀公二年》,晉趙鞅率師 納衛太子蒯瞶于戚,宵迷,陽虎曰:「右河而南必至焉。」 今頓丘衛國縣西戚亭是也,為衛之河上邑。漢高帝 十二年,封將軍李必為侯國矣。

故瀆又逕繁陽縣故城東。《史記》:「趙將廉頗伐魏繁 陽者也。」

北逕陰安縣故城西。漢武帝元朔五年,封衛不疑 為侯國。

故瀆又東北,逕昌樂縣故城東。《地理志》:「東郡之屬 縣也,漢宣帝封王稚君為侯國。」

故瀆又東北,逕平邑郭西。《竹書紀年》:「晉烈公四年, 趙城平邑。五年,田公子居思伐趙鄙,圍平邑。十年,齊 田汾及邯鄲、韓舉戰于平邑,邯鄲之師敗,遂獲韓舉, 取平邑、新城。」

又東北逕元城縣故縣西北,而至沙丘堰。《史記》曰: 「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故縣氏焉。」此出漢地志應劭注非史記也 疑定誤郭東有五鹿墟,墟之在左右,多陷城。《公羊》曰:「襲 邑也。」《說》曰:「襲陷矣。」《郡國志》曰:「五鹿墟,故沙鹿,有沙亭。 周穆王喪盛姬,東征,舍於五鹿,其女叔㛗屆此思哭, 是曰女㛗之丘」,為沙鹿之異名也。《春秋左傳》,僖公十 四年,沙鹿崩。晉史卜之曰:「陰為陽雄,土火相乘,故有 沙鹿崩。後六百四十五年,宜有聖女興其齊田乎!」後 王翁孺自齊徙元城,正直其地,日月當之。王氏為舜 後,土也,漢火也。王禁生政君,其母夢見月入懷。年十 八,詔入太子宮,生成帝,為元后,漢祚道沿。宋本作道污四 世稱制,故曰「火土相乘而為雄也。」及崩,大夫揚雄作 《誄》曰:「太陰之精,沙鹿之靈,作合於漢,配元生成者也。」 漢獻帝建安中,袁紹與曹操相襲於官渡,紹逼大司 農鄭元載病,隨軍屆此而卒。郡守已下,受業者衰,絰 赴者千餘人。元注五經讖緯、候歷天文,經通於世故。 范曄贊曰:「孔《書》遂明,漢章中輟矣。」縣北有沙丘堰者, 不遵其道曰「降」,亦曰「潰。堰」,障水也。

「至於大陸」,北播於九河。《風俗通》曰:河,播也,播為九 河,自此始也,《禹貢》兗州九河既道矣,謂徒駭、太史、馬 頰、覆釜、胡蘇、簡潔、勾盤、鬲津也。同為逆河。鄭元曰:下 尾合曰逆河,言相承受矣。蓋所潤下之勢,以通河海, 及齊桓霸世,塞廣田居,同為一河。尚書中候云齊桓之霸遏八流以自 廣故自堰以北,館陶、癭陶、貝丘、鬲般、廣光、信都、東光、 河間、樂成以東,城地並存,川瀆多亡。漢世河決金堤, 南北離其害,議者常欲求九河故跡而川之,未知其 所。是以班固云:「自茲距漢,北亡八枝」者也。

河之故瀆自沙丘堰南分,屯氏河出焉。河水故瀆東 北逕發干縣北城西,又屈逕其北。王莽之所謂《戢 楯》矣。漢武帝以大將軍衛青破左賢王功,封其子登 為侯國。

大河故瀆又東,逕貝丘縣故城南。應劭曰:「《左氏》『齊 襄公田于貝丘是也』。」余按,京相璠、杜預並言在博昌, 即司馬彪《郡國志》所謂「貝中聚」者也。應注於此,事近 違矣。

大河故瀆又東,逕甘陵縣故城南。《地理志》之所謂 厝也,王莽改曰厝治者也。漢安帝父孝德皇,以太子 被廢為王,薨於此,乃葬其地,尊陵曰甘陵。桓帝建和 元年,改曰甘陵縣,亦取名焉,是周之甘泉帀地也。陵 在瀆北,丘墳高巨,雖中經發壞,猶若層陵矣,世謂之 唐侯冢,城曰邑城,皆非也。昔南陽文叔良以建安中 為甘陵丞,夜宿水側,趙人蘭襄夢求改葬叔良,明循 水求棺,果於水側得棺半許落水。叔良顧親舊曰:「若 聞人傳此,吾必以為不然。」遂為移殯,醊而去之。大河 故瀆又東逕艾亭城南,又東逕平晉城南。今城中有 浮圖五層,上有金露盤,題云:「趙建武八年,比釋道龍 和上竺浮圖澄,樹德勸化」,與立神廟。浮圖以當作已壞 露盤尚存,煒煒有光明。大河故瀆又東北,逕靈縣故 城南,王莽之播亭也。河瀆於縣別出為鳴犢河。河水 故瀆又東,逕鄃縣故城東。呂后四年,以父嬰功,封子 佗龍為侯國,王莽更名之曰善陸。

大河故瀆又東逕平原縣故城西,而北絕屯氏三瀆, 北逕繹幕縣故城東北,西流,逕平原鬲縣故城西。 《地理志》曰:鬲津也。王莽名之曰「河平亭。」故有窮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