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1 (1700-1725).djvu/4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大孝》以安宗廟。水當潤下,河不溢流。屬累歲之無虞,

故患生於所忽。方其決也,本吏失其防而非天意;及 其復也,蓋天助有德而非人功。振古所無,普天同慶。 惟豐、沛之大澤,實汴、泗之所鍾。伊昔橫流,凜孤城之 若塊;迨茲平定,蔚秋稼以如雲。害既廣則利多。《憂獨 深》而喜倍。雖官守有限,不獲趨外庭以稱觴,而民意 所同,亦能抒下情而作頌。

河賦            吳淑

伊洪河之下流,出崑崙之絕域。究博望之遐蹤,考夏 王之遠跡。漢已亡其八枝,賈復言其《三策》。爾其觀濔 濔,悅洋洋,出蔥嶺,注蒲菖。後海既知于務本,一葦曾 稱于可杭。若夫傾竹箭之流,激桃花之水,泥既盈于 六斗,曲亦聞乎千里。黃帝之夢兩龍,漢武之歌瓠子, 簡潔鉤盤,胡蘇太史。至于激三門之險,號四瀆之精。 縈九折兮注海,歷千年兮一清。豈作楚昭之祟,但聞 王莽之名,識三州之負土,見五老之飛星,則有魚鱗 紫貝之居,元貉白狐之祭,或以作柏舟之矢,或以申 如帶之誓,仲尼適趙而迴車,方叔去魯而遐逝,晉侯 聽伯尊之言,軒皇聞風后之對,白馬既申于漢禱,黃 龍亦稱于舜瑞,亦聞經于張掖,導彼「隰川,灌于上嶺, 通于華山。秦名德水,漢起龍淵。非寸膠之可治,豈撮 壤之能填。」至若澹臺毀璧,申屠負石,武侯屈中流之 喜,晉人有汎舟之役。爾乃應于天漢,決彼金隄。起積 石而浮砥柱,過洛汭而至大伾。沮授臨流而屢嘆,甘 茂持楫而非宜。觀其「鑿彼龍門,分于鉅鹿,笑孟津之 捧土,識淇園之取竹。」周武之麾陽侯,嬴政之承玉牘。 或以灌四郡而為災,或以潤九里而蒙福。亦聞魚人 覿禹,馬圖授羲。慶榮光之四塞,嘆人壽之難期。識潛 流之隱伏,驚迅逝之逶迤。高並之言要妙,王景之識 精微。斯皆得《河渠》之至術,後世胡為而弗思。

黃河序         元柯九思

河源有志,自本朝始。前乎此,曷為未有志河源者。道 路遼阻,所傳聞者異辭,莫能究其源也。《山經》燉煌之 水,西流注於泑澤,出崑山之東。地陬實河源。而《水經》 載河出崑崙,經十載國乃至泑澤。《山經》又稱:「陽紆之 山,河出其中。凌門之山,河出其中。」《穆天子傳》亦云:「陽 紆之山,河伯馮夷所居。是為河宗。」《釋氏西域志》稱:「阿 耨達泰山上有大淵水」,即崑崙山也。《地理志》有稱崑 崙山在臨羌西,而《漢書》載河出兩源,或稱有,或稱無, 而河源所著異同。況世殊代異,地名亦異,終莫能有 究之者。我太祖二十一年春正月,征西夏,取甘肅等 城。秋,取西涼府,遂過沙陀,至黃河九渡下流,則崑崙 固已歸我職方氏矣。憲宗二年,命皇太子旭烈帥諸 部軍征西域,凡六年,闢封疆四萬里。於是河源及所 注枝出者,盡在封域之內。當時在行有能記其說者, 皆得於目擊,非放也。逮世祖功成治定,天下殷富,遂 命都實,置郡河源。故翰林侍讀學士潘公,得究其詳 實,搜源析派而作《志》。乃知經崑崙行一月,始窮河源。 於戲!當四海混一之「盛,聞廣見覈,數千載莫能究者, 俾後世有考而傳信焉。豈斯文之光,邦家無疆之休 也。」公之子詡,能不墜其先業,增光而潤色之。至順間, 以同知嘉定州事來告,予將刊是書行於世,九思敘 其篇端云。

河清頌有序       朱右

皇元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十有一月戊辰,黃河清七日,自平陸三門磧下至孟津,凡五百餘里。朝廷遣祕書少監程徐致祭,刻石志祥。自古嘉瑞靈應,未有若此之盛也。臣右謹按《易乾鑿度》曰:「天降嘉應,河水元清。」 《京房傳》曰:「河水清,天下平。」 王子年《拾遺記》:黃河一千年一清。皆至聖之君以為大瑞。春秋二百四十年,凡異屢書,未聞河清之紀。秦、漢以降,白麟、赤鴈、芝房、寶鼎,歌于郊廟;神雀、五鳳、甘露、黃龍,表為年紀,未聞河清之瑞也。宋元嘉中,河、濟清。北齊武成以大寧二年改河清。唐肅宗中興,河清四日至三十里,亦未嘗有七日之久,五百里之遠也。惟我國朝太宗皇帝丙子之歲黃河清,距今一百四十六年,「河水載清,迺至七日,帝王受命,符瑞未有若此之著者也。」 夫天一生水,為數之元氣,鍾于子,居方為北。皇朝起運,建國號元,得天一之數;肇造朔方,符水德之瑞。聖天子聖神文武,皇太子睿智仁孝,河之呈祥,實應于此。矧水之為物,清乃本性,河濁而清,又返本還元之徵也。臣右跧伏草野,竊聞盛事,「曠古所無,不勝忭躍之至,謹拜手稽首而獻」 《頌》曰:

「維河之靈,發源崑崙。下合蔥嶺,度越龍門。滔滔萬里, 沸騰駿奔。介江達海,嶽配川尊。經雍冀兗,爰奠中原。 流衝湍激,汨汨其渾。既渾何清,既激何溫。溫潤而清, 千載罕聞。聖神御極,握《乾》闡坤。河伯呈祥,坤后效禎。 肇自平陸,至于孟津。亙五百里,七日弗淪。其澄如淵, 其氣如餴。日光玉潔,風瀾澱沄。龍鱗結絡,虹彩繽紛。」 洌比甘醴,瑞同景雲。動由地脈,原本天根。上符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