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1 (1700-1725).djvu/4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二百二十六卷。

河部藝文二

《黃河說          》明太祖洪武三年《祭河瀆文      》。同前「諭河南布政司及諸府州縣官吏 。」同前《河清頌           》,解縉《黃河賦           》,薛瑄《河清賦          》,楊士奇《河源辯           》,王鏊《論河患疏          》,徐恪《黃河賦》。《有序》:       《劉咸》。

《黃河賦           》,黃諫《治河論》上          ,邵寶《治河論》下          ,前人《理河疏           》,周用

《山川典》第二百二十六卷。

河部藝文二

《黃河說》
明·太祖

吳元年丁未十一月,遣大將軍率馬步被堅者二十 有五萬,渡江越淮,北入中原,首服齊魯。明年洪武初 夏四月,定河洛。秋八月,元君棄城遠遁沙漠。又東,轉 戰晉冀,撫有其地。關右望風送款,中原是平。嘗云:「君 天下非都中原不可。今中原既平,必躬親至,仰觀俯 察,擇地以居之。」遂于當年夏四月,率禁兵數萬往視 之,愬流河上,是月抵汴梁。當是時,機務浩繁,雖有山 川秀麗,古今人之事跡,一時不暇歌詠。至九年秋八 月祀社,齋于奉天門,夕坐道上,有儒臣待制李思迪 者侍其傍,皆當日同侍狩者,因言北狩,河水變遷,欲 為之說,未文。明日午漏,思迪以說來進。觀斯文意狀 水勢,說河源,文頗順序,朕因以為之說。元年夏四月, 敕有司清江淮水濱及河際故道。某日乘巨艘抵瓜 州。是時春水方既,潦水初興,江無洪濤,日無酷暑,時 在清和,師征且吉。舟入運河,舍半抵廣陵,三日至淮 陰。舟師入淮。是日巽上多風,揚帆飛幟,不二時而達。 河淮二水相合之處,見水分兩道,清濁如介,並流二 十餘里,方乃混流東注。既而越淮入河,方覺水土同 流,極濁而無清,至黃而無黑,更無他色。所以古今稱 「黃河」,宜其然也。舟行三旬晝夜,居斯水上,時刻聽觀, 其勢若萬馬奔馳,其狀若大地轟雷,其湍流之速,一 息莫視。其山迴石轉之處,則水繞勢盤旋如羊角,水 底玲瓏,因風激怒,濤飛潑天,則珠飛雨降。有時巨浪 如堤,倏然而湧,橫亙其河,使湍者緩,流者止,細浪者 無文。良久之間,眾流輻輳,其橫亙之水將消。忽然一 水周旋,則水底有聲,喑喑嗚嗚。又少時間,水中一穴 若數丈圍有如井狀,上通天氣,下至河底,俗呼「旋渦」 是也。其水為旋轉甚急,中有飛者上起,去渦丈餘,霏 霏臨岸,沸沸觸人。其流于兩山峽之處,或直而湍,或 曲而折,或繞石而旋,或復流以觸岸,或怒急而雪浪 成堆,或使山傾地陷,或舟覆而楫摧。或巨魚一尾之 間,雖呼吸之際,早十里之程,若胎龍美之而出戲。或 蜿之以一蜿,則淵深無底,四野成湖。若蜒之以一蜒, 則瞬目千里莫可止焉。斯水之急,乘利之物,則有若 是耶。《斯水人》云:「神水每患于中國,為民害者多矣。」朕 親遊斯土,觀斯水之勢,過兩山之間,河狹水急,宜其 然歟?至于平原曠野,則東蕩西坍,使桑田變遷,水勢 少慢,亦其宜歟?此堅柔之所由,孰謂有神者歟?若以 河之無神,卻乃有之。所以有之者,極濁而難澄。滔滔 東注,亙古今而不息,此久常者也。忽然而極清,人影 皆毫釐洞見,如此者或千百里,或數十里,斯可謂神 者矣。故上古人君,載在祀典,畏之祀之,為民祈福焉。 今朕得觀斯水,水狹直處,如經如弦,凡山迴石起之 處,則盤若羊腸,若河陰,以達于徐宿。地曠而原平則 不然,斯水汗汗漫漫,浩浩蕩蕩,有不可測焉。《禹貢》注 云:「三門未闢,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則未為當也。 必後人訛其文,相傳差矣。朕曩者既遊,今復思一以 為說耳。

《洪武三年祭河瀆文》
同前

源于崑崙,其行也曲屈,其激也有聲,浩浩蕩蕩,洶湧 莫測,自有天地則有之。古之人君,尊曰「河瀆之神」,未 嘗加號。於敬則誠,於禮則宜。自唐始加神之封號,歷 代相因至今。曩者元君失馭,海內鼎沸,予起布衣,承 上天后土之命,百神陰祐,削平暴亂,正位稱尊,當奉 天地,享鬼神,以統一人民,法宜式古。今。寰宇既清,特 修祀儀,因神有歷代之封號,予起寒微,詳之再三,畏 不敢效。蓋神與穹壤同始,其來不知歲月幾何。神之 所以靈,人莫能知其造化,必命于上天后土,為人君 者何敢預焉?予懼不敢加號,特以「西瀆大河」名其名, 依時祀神,惟神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