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10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而清深肅潔。水中有立石,高十餘丈,廣二十許步,上

甚平整。緇素之士。多泛舟昇陟。取暢。山當作幽情。其水 東流南陽城西,石溜縈委,溯者五涉,故亦謂之五渡 水。東南流入潁水。潁水逕其縣故城南,昔舜禪禹,禹 避商均,伯益避啟,並于此也。亦周公以土圭測日景 處。漢成帝永始元年,封趙臨為侯國也。縣南對箕山, 山上有許由冢,堯所封也。故太史公曰:「余登箕山之 上,有許由墓焉。」山下有牽牛墟,側潁水有犢「泉是巢 父。」一作樊父還牛處也。石山犢跡存焉。又有《許由廟,碑》闕 尚存,是漢潁川太守朱寵所立。潁水逕其北,東與龍 淵水合。其水導源龍淵,東南流逕陽城北,又東南入 于潁。潁水又東,平洛,谿水注之。水發玉女臺下平洛 澗,世謂之平洛水。呂忱所謂「勺水出陽城山」,蓋斯水 也。又東南流,注于潁。潁水又東,出陽城關,歷康城南, 魏明帝封尚書右僕射衛臻為康鄉侯,此即臻封邑 也。

又東南過陽翟縣北。潁水東南流逕陽關聚,聚夾 水相對,俗謂之東西二土城也。潁水又逕上棘城西, 又屈逕其城南。《春秋左傳?襄公十八年》,楚師伐鄭,城 上棘以涉潁者也。縣西有故堰,堰石崩褫,頹基尚存, 舊遏潁水枝流所出也。其故瀆東南逕三封山北,今 無水,渠中又有泉流出焉,時人謂之嵎水。東逕三封 山東,東南歷大陵,西連山,亦曰啟筮亭,啟享神于大 陵之上,即鈞臺也。《春秋左傳》曰「夏啟有釣臺之饗」是 也。杜預曰:河南陽翟縣南有鈞臺,其水又東南流,水 積為陂,陂方十里,俗謂之臺陂。蓋陂指鈞臺取名也。 又西南流,逕夏亭城西,又屈而東南,為郟之靡陂。潁 水自堨東逕陽翟故城北,夏禹始封于此,為夏國。故 武王至周曰:「吾其有夏之居乎?」遂營洛邑。徐廣曰:河 南陽城陽翟,則夏地也。《春秋經書》,秋,鄭伯突入于櫟。 《左傳》曰:「桓公十五年,突殺檀伯而居之。」服虔曰:檀伯, 鄭守櫟大夫。櫟,鄭之大都。宋忠曰:今陽翟也。周末,韓 景侯自新鄭徙都之。王隱曰:翟本櫟也,故潁川郡治 也。城西有《郭奉孝碑》,水側有《九山祠碑》。叢柏「猶茂,北 枕川流」也。

又東南過潁陽縣西,又東南過潁陰縣西南。應劭 曰:「縣在潁水之陽,故邑氏之。」按《東觀漢記》,漢封車騎 將軍馬防為侯國,防城門校尉,位在九卿上,絕席。後漢 馬援次子馬防貴寵最盛與九卿絕席封潁陽侯潁水又南,逕潁鄉城西,潁 陰縣故城在東北,舊許昌典農都尉治也,後改為縣。 魏明帝封侍中辛毗為侯國也。潁水又東南,逕柏祠 曲,東歷罡臺北陂,陂水南流,積為江,陂,南逕慎城西 側城南,流入于潁。潁水又逕慎縣故城南,縣故楚邑, 白公所居以拒吳。《春秋左傳哀公十六年》,「吳人伐慎, 白公敗之。」王莽之慎治也。世祖建武中,封劉賜為侯 國。潁水又東南,逕蜩蟟郭東,俗謂之鄭城矣。又東南, 入于淮。《春秋?昭公十二年》,「楚子狩于州來,次于潁尾。」 蓋潁水之會淮也。自臺北陂以下原錯在東南臨潁縣注後今據宋本改正 又東南至慎縣,東南入于淮。潁水東南流,左合上 吳、百尺二水,俱承次塘細陂,南流注于潁。潁水又東 南流,陂水注之。水受大崇丘城南,故汾丘城也。《春秋 左傳襄公十八年》,「楚子庚治兵于汾。」司馬彪曰:「襄城 縣有汾丘。」杜預曰:「在襄城縣之東北也。」逕,繁昌故縣 北,曲蠡之繁陽亭也。《魏書國志》曰:「文帝以漢獻帝延 康元年,行至曲蠡,登禪,于是地」改元黃初。其年,以潁 陰之繁陽亭為繁昌縣。城內有三臺,時人謂之繁昌 臺。壇前有二碑,昔魏文帝禪于此,自壇而降曰:「舜、禹 之事吾知之矣。」故其石銘曰:「遂于繁昌築靈臺也。」于 後其碑六字生金,論者以為司馬金行,故曹氏六世 遷魏而事晉也。潁水又東南流,逕青陵亭城北,北對 青陵陂,陂縱廣二十里,潁水逕其北枝,入為陂,陂西 則《漷水》注之,水出褒城縣之邑城下,東流注于陂。陂 水又東入臨潁縣之狼陂,潁水又東南流而歷臨潁 縣也。

又東南過臨潁縣南。又東南過汝南㶏強縣北,洧水 從河南密縣東流注之。臨潁舊縣也。潁水自縣西, 小㶏水出。《爾雅》曰:「潁別為沙。」郭景純曰:「皆大水溢出, 別為小水之名也」,亦猶江別為沱也。潁水又東南,逕 澤城北,即古城皋亭矣。《春秋經》書「公及諸侯盟于皋 鼬」者也。皋、澤字相似,名與字乖耳。潁水又東,逕㶏陽 城南。《竹書紀年》曰:「孫何取㶏陽,㶏強城在東北,潁水 不得逕其北也。」潁水又東南,潩水入焉,非洧水也。 又東過西華縣北。王莽更名之曰華望縣也。有東, 故言西也。世祖光武皇帝建武中,封鄧晨為侯國。漢 濟北戴封字平仲,為西華令,遇天旱,慨治功無感,乃 積柴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暴至,遠近歎服。永 元十三年,徵太常也。縣北有習陽城,潁水逕其南也, 《經》所謂洧水流注之也。

又南過汝陽縣北。縣故城南有汝水枝流,故縣得 厥稱矣。闞駰曰:「本汝水別流,其後枯竭,號曰死汝水, 故其字無水。」余按「汝女」乃方俗之音,故字隨讀改,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