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名,漢武帝以封韓延年為侯國。汳水又東,龍門故瀆

出焉。瀆舊通睢水,故《西征記》曰:「龍門,水名也。門北有 土臺,高三丈餘,上方數十」步。汳水又東逕濟陽考城 縣故城南,為菑獲渠。考城縣,周之采邑也,於春秋為 戴國矣。《左傳隱公十年》「秋,宋、衛、蔡伐戴」是也。漢高帝 十一年秋,封彭祖為侯國。《陳留風俗傳》曰:秦之穀縣 也。後遭漢兵起,邑多災年,故改曰甾縣。王莽更名嘉 穀。漢章帝東巡,過縣,詔曰:「陳菑縣,其名不善。」高祖鄙 柏人之邑,世宗休聞喜而顯獲嘉應亨吉元符,嘉皇 靈之故。宋本作顧「賜越有光。列考武王,其改甾縣曰考城」, 是瀆蓋因縣以獲名矣。汳水又東,逕寧陵縣之沙陽 亭北,故沙隨國矣。《春秋左傳·成公十六年》秋,會於沙 隨,謀伐鄭也。杜預《釋地》曰:「在梁國寧陵縣北沙陽亭 是也。」世以為堂城,非也。汳水又東逕黃蒿塢北,《續述 征記》曰:「堂城至黃蒿二十里。」汳水又東逕斜城下,《續 述征記》曰:「黃蒿到斜城五里。《陳留風俗傳》曰:考城縣 有斜亭。汳水東逕周塢側,《續述征記》曰:『斜城東三里, 晉義熙中,劉公遣周超之自彭城緣汳故溝,斬樹穿 道七百餘里,以開水路,停薄於此,故茲塢流稱矣』。」汳 水又東逕葛城北,故葛伯之國也。《孟子》曰:「葛伯不祀。」 湯問曰:「何為不祀?」稱:「無以供祠祭,遺葛伯,葛伯又」不 祀。湯又問之,曰:「無以供犧牲。」湯又遺之,又不祀。湯又 問之,曰:「無以供粢盛。」湯使亳眾往為之耕,老弱饋食, 葛伯又率民奪之,不授者則殺之。湯乃伐葛,葛於六 國屬魏,魏襄王以封公子無咎,號信陵君。無忌魏昭王少子昭 王薨安釐王即位封信陵君此云魏襄王恐傳寫之譌其地葛鄉,即是城也,在 寧陵縣《四》一作西十里。汳水又東,逕神坈塢,又東逕夏 侯長塢。《續述征記》曰:「夏侯塢至周塢,各相距五里。」汳 水又東,逕梁國睢陽縣故城北,而東歷襄鄉塢南。《續 述征記》曰:「西去夏侯塢二十里,東一里即襄鄉浮圖 也。」汳水逕其南,漢熹平君所立。按熹平是漢靈帝年號此當云熹平某年 某君所立今有脫落死,因葬之。弟刻石樹碑,以進厥德。宋本作旌厥德 隧前有「師子天鹿」,塼作百樹,柱八所,荒蕪頹毀,凋落 略盡矣。

又東至梁郡蒙縣,為濉水餘波南入淮陽城中。汳 水又東逕貫城南,俗謂之薄城,非也。闞駰《十三州志》 以為貰城也,在蒙縣西北。《春秋·僖公二年》,齊侯、宋公、 江、黃盟於貫,杜預以為貰也。云「貰貫字相似,貫在齊, 謂貫澤也」,是以非此也。今於此地,更無他城在蒙西 北,唯是邑耳。考文準地,貰邑明矣,非亳可知。汳水又 東,逕違縣故城北,俗謂之小蒙城也。《西征記》:「城在」汳 水南十五六里,即莊周之本邑也,為蒙之漆園吏,郭 景純所謂「漆園有傲吏」者也。悼惠施之沒,杜門於此 邑矣。汳水自縣南出,今無復有水,唯睢陽城南側有 小水,南流入於睢。城南二里有漢太傅掾橋載墓碑。 載字元賓,梁國睢陽人也,睢陽公子,熹平五年立。城 東百步有石室,刊云「漢鴻臚橋仁」祠城北五里,有石 虎石柱,而無碑誌,不知何時建也。汳水又東,逕大蒙 城北,自古不聞有二蒙,疑即蒙、亳也,所謂「景薄」為此。 宋本作北亳矣。椒舉云:「商湯有景亳之命者也。」闞駰曰:「湯 都也。亳本帝嚳之墟,在《禹貢》豫州河洛之間,今河南 偃師城西二十里尸鄉亭是也。」皇甫謐以為考之事 實,學者失之。如孟子之言湯居亳,與葛為鄰,是即亳 與葛比也。湯地七十里,葛又伯耳,封域有限,而寧陂 去偃師八百里。寧陂據郡國志當作寧陵乃葛伯國也不得童子饋餉 而為之耕。今梁國自有二亳,南亳在穀熟,北亳在蒙, 非偃師也。古文《仲虺之誥》曰:「葛伯仇餉,征自葛始。」即 《孟子》之言是也。崔駰曰:「湯冢在濟陰薄縣北。」《皇覽》曰: 「薄城北郭東三里,平地有湯冢,冢四方,方各十步,高 七尺,上平也。」漢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史郤長卿按 行水災,因行湯冢。在漢屬扶風,今徵之迴渠亭有湯 地徵陌是也。然不經見,難得而詳。按《秦寧公本紀》云: 「二年伐湯,三年與亳戰,亳王奔戎,遂滅湯。」然則周穆 疑衍桓王時,自有亳王,號湯,為秦所滅,乃西戎之國,葬 於徵者也,非殷湯矣。劉向言殷湯無葬處為疑。杜預 曰:「梁國蒙縣北有薄伐城,城中有成湯冢,其西有箕 子冢。今城內有故冢方墳,疑即杜元凱之所謂湯冢 者也,而先謂之。」孫云當作世謂之王子喬冢,冢側有碑,題云 仙人王子喬碑曰:「王子喬者,蓋上世之真人,聞其仙, 不知興何代也。博聞道家,或言潁川,或言產蒙,初建 此城,則有斯丘,傳承先民,曰王氏墓。」暨於永和之元 年冬十二月,當臘之時,夜上有哭聲,其音甚哀。附居 者王伯怪之,明則祭。當作登而察焉。時天鴻雪下,無人 徑,有大鳥跡在祭祀處,左右咸以為神。其後有人著 大冠,絳單衣,杖竹立冢前,呼採薪孺子伊永昌曰:「我 王子喬也,勿得取吾墳上樹也。」忽然不見。時令太山 《萬喜》。當作熙稽故老之言,感精瑞之應,乃造靈廟,以休 厥神。於是好道之儔,自遠方集,或絃琴以歌《太一》,或 譚思以歷《丹思》。當作田知「至德之宅兆,實真人之祖先。 延熹八年秋八月,皇帝遣使者奉犧牲致禮祠濯之 敬。」一作致祀祇懼之敬肅如也。國相東萊王璋,字伯義,以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