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二百三十九卷目錄

 睢水部彙考

  考

 睢水部藝文

  睢水候舟        明吳國倫

 睢水部紀事

 睢水部雜錄

 溱水部彙考

  考

 溱水部選句

 溱水部紀事

山川典第二百三十九卷

睢水部彙考

《山海經》
之睢水

睢水源出今河南開封府陳留縣之蒗蕩渠,東北流 合小黃河。水東流逕杞縣南,又東逕睢州南,又東過 柘城縣,逕寧陵縣,又過歸德府城南,至虞城縣,又逕 夏邑縣,入江南徐州。又東至鳳陽府之虹縣合蘄水, 又至靈璧縣,又東至淮安府之睢寧縣小河口,入於 河。

按《山海經·中山經》:「景山,睢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江。其 中多丹粟,多文魚。」今睢水出新城魏昌縣,東南發 阿山,東南至南郡枝江縣入江也。

按:《漢書地理志》:「陳留郡浚儀。」故大梁魏惠王自安 邑徙此。睢水首受蒗蕩水,東至取慮入泗。

沛郡,芒。莽曰:「傳治。」應劭曰:「世祖更名臨睢,睢水出 焉。」

按:《淮南子地形訓》:「睢出荊山。」

按:《水經》,睢水出梁郡鄢縣。睢水出陳留縣西,蒗蕩 渠,東北流。《地理志》曰:「睢水首受陳留、浚儀、蒗蕩水也。 經言出鄢,非矣。又東逕高陽故亭北,俗謂之陳留北 城,非也。」蘇林曰:「高陽者,陳留北縣也。」按在留使鄉,聚 名也。有漢《廣野君廟碑》。延熹六年十二月,雍丘令董 生仰餘徽於千載,遵茂美於絕代,命縣人萇照為文, 用章不朽之德。其略云:「輟洗分餐,諮謀帝猷。陳、鄭有 涿鹿之功,海岱無牧野之戰。大康華夏,綏靜黎物。生 民以來,功盛莫崇。今故宇無聞,而單碑介立矣。」《陳留 風俗傳》曰:酈氏居於高陽。沛公攻陳留縣,酈食其有 功,封高陽侯。有酈峻,字文山,官至公府掾大將軍。商, 有功,食邑於涿,故自陳留縣有鉼亭、鉼鄉。建武二年, 世祖封王常為侯國也。睢水又東逕雍丘縣故城北, 縣舊杞國也。殷湯、周武以封夏后,繼禹之嗣。楚滅杞, 秦以為縣,圈稱曰縣,有五陵之名,故以氏縣矣。城內 有夏后祠,昔在二代,享祀不輟。秦始皇圍築其表,為 大城而以縣焉。睢水又東,水積成湖,俗謂之白羊陂, 陂方四十里,右則姦梁陂水注之。其水上承陂水,東 北逕雍丘城北,又東分為兩瀆,謂之雙溝,俱入白羊 陂。陂之東合洛架水口,水上承汳水,謂之洛架水,東 南流入於睢水。睢水又東,逕襄邑縣故城北,又東逕 雍丘城北。睢水又東,逕寧陵縣故城南,故葛伯國也, 王莽改曰康善矣。歷鄢縣北,二城南北相去五十里, 故《經》有出鄢之文。城東七里,水次有「單父令楊彥、尚 書郎楊禪字文節」兄弟二碑,漢光和中立也。

又東過睢陽縣南。睢水又東逕橫城北。《春秋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樂大心、豐愆華牼,禦華向於橫。」杜預 曰:「梁國睢陽縣南有橫亭,今在睢陽縣西南,世謂之 光城。」蓋「光」、「橫」聲相近,習傳之,非也。睢水又逕新城北, 即宋之新城亭也。《春秋左傳·文公十四年》,「公會宋公、 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晉趙盾,盟於新城」者也。睢 水又東,逕高鄉亭北,「又東逕亳城北,南亳也,即湯所 都矣。睢水又東逕睢陽縣故城南。周武王封微子啟 於宋,以嗣殷後,為宋都也。昔宋元君夢江使乘輜車, 被繡衣而謁於元君。元君感衛平之言,而求之于泉 陽男子,余且獻神龜於此矣。」秦始皇二十二年,以為 碭郡。漢高祖嘗以沛公為碭郡長,天下既定,五年,為 梁國。文帝十二年封少子武為梁王。太后之愛子,景 帝寵弟也。是以警衛貂侍,飾同天子,藏珍積寶,多擬 京師,招延豪傑,士咸歸之。長卿之徒,免官來遊。廣睢 陽城七十里,大治宮觀,臺苑屏榭,勢並皇居。其所經 構也,役夫流唱,必曰「《睢陽》創傳」,由此始也。城西門,即 寇先鼓琴處也。先好釣,居睢水傍,宋景公「『問道,不告, 殺之。後十年,止此門,鼓琴而去。宋人家家奉事之。南 門曰盧門也。《春秋》:華氏居盧門里叛』。杜預曰:『盧門,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