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縣民田。

八年八月,徐州清河漲丈七尺,溢出,塞州三面門以 禦之。

《神宗本紀》:「元豐二年六月甲寅,清汴成。」

《元史五行志》:「世祖至元二十年六月,衛輝路清河溢, 損稼。」

《河南通志》:「王昌齡字顯之,滄州人。世祖時守衛輝路。 衛自兵燹以來,民之耕植者多居郡東,而泉水自鄘 城而下,東流匯于淇水。每歲值秋潦,輒溢至金堤,田 禾為之一空。昌齡乃築堤黑蕩陂以禦之,其患遂息。」 又「清水出輝縣山陽鎮以入衛河,昌齡因度原隰,創 濬溝澮,溉田數百餘頃,衛人德之如戴父母。」

《元史五行志》:「成宗元貞元年六月,歷城縣大清河水 溢,壞民居。」

泰定帝泰定元年七月,大都路固安州清河溢。 二年三月,咸平府清、滱二河合流,失故道,隳堤堰。

湛水部彙考

《周禮》
荊州之湛水

湛水有二:一出今河南汝州馬跑泉,東南流,逕葉縣 城北,入於汝水,即《周禮》荊州浸之湛水也。一出山西 平陽府垣曲縣東逕河南懷慶府城東南流至舊平 陰縣東北,入于河,即《水經》出河內軹縣之湛水也。

按:《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南曰荊州,其浸潁湛。」訂義酈道 元注《水經》,湛水出犨縣北魚齒山西北,東南流,歷魚 齒山下為湛浦。《春秋》楚公子格與晉戰于湛阪是也。 湛水東入汝。《周禮》:「荊浸潁、湛。」康成云「未聞」,偶不照此, 酈氏之所考據也。案:今汝州魯山縣,漢犨縣,魚齒山 在龍興縣,連接梁縣界。是則周荊州界,自隨、包、唐、鄧, 東北至汝、潁,與豫分界,而荊牧治宛。宣王封申伯。易 氏曰:襄十六年,楚公子格帥師及晉師戰于湛阪。杜 氏謂:襄城昆陽縣北有湛水,東入汝。案《地志》,襄城即 今汝州之襄城縣,昆陽故城今在汝州之萊縣。已上 二者,皆古豫州之地。《經》以為荊州之浸,必有脫誤處 也。

按:《後漢書郡國志》,「潁川郡昆陽有湛水。」《左傳·襄公 十六年》:「楚公子格與晉戰于湛陂。」

按《水經》,「湛水出河內軹縣西北山。」湛水出軹縣南 源。湛谿,俗謂之湛水也。是蓋聲盡鄰,故字讀俱變,同 于三「豕」之誤耳。其水自谿之南流。

東過其縣北,又東過皮縣之北。湛水南逕向城東 而南注。

又東過母辟邑南。《源經》所注斯乃汨。舊本作淚川之所 由,非湛水之間關也,是《經》之誤證耳。湛水自向城東 南逕湛城東,時人謂之湛城,亦或謂之隰城矣。谿曰: 「隰澗,隰城在東」,言此非矣。《後漢郡國志》曰:「河陽縣有 湛城」,是也。

又東南,當平陰縣之東北,南入于河。湛水又東南 逕鄧,南流注于河,故河、濟有「鄧津」之名矣。

按《河南通志》:湛水源出汝州馬跑泉,東南流經葉縣 合汝水。《左傳》楚公子格與晉戰于湛阪,即此。

按《南陽府志》,葉縣湛河,在縣北三十里,源出犨縣北 魚齒山,東南逕蒲城。北京相璠曰:「昆陽北有蒲城,蒲 城北有湛水。」是也。

按《山西通志》,平陽府垣曲縣沇水河,在縣東半里許, 為濟河支流,其性見伏不常,南流入黃河,一名湛水。 《通志》云:「湛水出河內軹縣,舊名舜清河。董知縣鑿石 開渠,引入灌田。」

「城東渠」在縣東里許,即湛水,出河內軹縣,舊名「舜清 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