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9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濟必潛行乎河之地下,而汨出於滎之地中,河、濟自

不相混,固無事於《味辨》。若其全派入河,河大濟小,不 知如何橫厲北南,而能不與河雜乎?則又安所施其 《味辨》也?此其理不難見也。然自此兩說者起,為之黯 暗,而凡水跡理俱泯泯矣。正使源委全不相入,而中 間曠絕至數千百里之遠,皆可合異為同。何也?其源 委不接者,可言伏流,而地里絕遠者,曰「水味可識也。」 此其為說,甚巧且密,可以杜絕議者,而實無其理也。 古今地理家以及佛老子之徒,方技外域之記,借此 兩說以出怪神者,多至無算,正可置之勿問而已。至 其施之濟沱潛黑水三江,則於《經》有礙,不容不辨。

圖書編

《濟河源流》

《禹貢》「濟河惟兗州。」又導沇水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 滎,東出于陶丘北,又東至于菏,又東北會于汶,又北 東入于海。《周禮》:兗州,其川河、濟是已。《水經注》及《山海 經》云:「濟水出河東垣縣王屋山,初名沇水,東出溫縣 西北,始名濟水。又東南流,當鞏縣之北,而南入河,與 河並流,過成皋,溢出為滎水,東流過陽武及封丘縣 北,又東過臨朐縣南至定陶縣南,又東北流與菏水 會,東至乘氏縣西,分而為二。」其一東北入鉅野澤,過 壽張西與汶水合,又北過穀城縣西,又東北過盧縣, 北經齊郡、東萊郡而入海也。唐李賢謂:「濟自鄭以東, 貫滑、曹、鄆、濟、青,以入于海。」宋樂史謂:「東平、濟南、淄川、 北海界中,有水流入海,謂之清河。」今按:濟水在漢時 伏流不見,惟汶水自泰安州出者,由故道東北流入 海。自元人引汶水入洸為運河。國朝因之,凡汶水入 海處,皆築堰壩以遏其流,而入海之道遂多湮塞。今 所謂大清河者,乃汶水出洸河者,復從張秋分流而 入,會齊東南諸山泉溝澤,北經長清、齊河,至歷城,會 濼水經濟陽、齊東、武定、青城、濱州、蒲臺、利津諸州縣 界入海,實濟河之故道也。所謂「小清河」者,即濼水發 源濟南,趵突諸泉流至城北之湖水出而合之。由華 不注山下,東流,會巨合水,又東經章丘,會淯河,又會 漯河,三水合流經鄒平、長山、新城,又會孝婦河,又東 經高苑入博興、樂安界,合於烏河,又北至馬車瀆入 海。或云古濼水自華不注山,東北入為大清河,自偽 齊劉豫導之東行,始為小清河云。又按:酈道元謂「濟 水在王莽時枯竭。」鄭樵《通志》亦曰:「濟水多涸竭。」自今 觀之,濟水勁疾,能穴地伏流,隱見無常,乃其本性,非 真涸竭也。濟水既伏流地中,則發地皆泉,又不特歷 下諸邑為然。是故一見為濟源,再見為滎水,三見為 山東諸泉水,而溢為大小清河,其實皆濟水也,又何 嘗見其枯竭耶?《淮南子》曰:「濟水通和,宜麥。」《周官》曰:「鸚 鵒不踰濟。」《風俗通》曰:「濟,齊也,齊其度量。」劉向《說苑》稱 「濟能蕩滌垢濁,通百川于海,蕩出雲雨。」則濟水之德, 又古今所並稱也。

濟水部藝文一

《祭濟文          》·魏文帝

維太和十九年,皇帝,遣太常寺守散騎常侍景昭告 於濟瀆之靈:「乾光資曜,坤載播液,惟瀆暢靈,協輝陰 辟。庶象憑和,升降芳瀝,蘊神包化,比土宣績,溫方涌 瑞,沇源導濟,引流通滄,實侔四體,作潤岱宗,含雲吐 醴,潤彼湛湛,川風瀰瀰。瞻洪律而懷德,乘長波而欽 智。汎龍儀之郁穆」,玉軒而浮被。沈璋璧之明物,冀 牲潔以歸寄。

濟川賦           同前

「臨濟川之層淮,覽洪波之容裔,濞騰揚以相薄,激長 風而亟逝,漫浩汗而難測,眇不睹其垠際」,於是龜龍 神嬉,鴻鸞群翔,鱗介霍驛,載止載行。俯唼菁藻,仰餐 若芳,永號長吟,延首相望,美玉昭晰以曜煇,明珠灼 灼而流光。於是遊覽既厭,日亦西傾,朱旗電耀,擊鼓 雷鳴,長驅風厲,悠爾北征。思魏都以偃息,託華屋而 遨遊。酌元清于《金罍》,騰羽觴以獻酬。

遊濟瀆記        唐達奚珣

軹縣西北數十里,濟水出焉。稽乎舊章,可得而道。自 河浮綠甲,帝命元夸,疏畎澮而正乾綱,鏟陵巒而通 委輸。所謂「四瀆資我,而成彼三川」者。或在幽僻,遠而 貌奇,伊何足貴?豈與夫體清淳之氣,據函夏之中,平 地開源,分空正綠,表裏皆淨,似若非深,舟楫既加,乃 知無底。沖和自挹,斯君子之德歟?從此而東,截河通 「汶,不以險阻斷其勢,不以清濁汨其流,終能獨運長 波,滔滔入海。沉潛克剛,斯君子之量歟。」意者洞幽明, 貫天壤,包荒萬類,出入無間,形與化游,得歸於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