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3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焚處也。澺水又東南,左迤為葛陂,陂方數十里,水物

含靈,多所苞育。昔費長房投杖于陂,而龍變所在也。 又劾東海君于是陂矣。神仙陳云壺公以一竹仗與費長房騎之到家以杖彙葛 陂中視之乃青龍耳後到東海值大旱三年謂請雨者曰東海神君前來淫葛陂夫人吾係之故久旱今 當赦之令其行雨即便大雨陂水東出為鮦水,俗謂之三丈陂,亦 曰三嚴水。水逕鮦陽縣故城南。應劭曰:「縣在鮦水之 陽。」漢明帝永平中,封衛尉陰興子慶為侯國也。縣有 葛陵城,建武十五年更名,封經侯。宋本作銍侯《銚丹》為侯 國。城之東北有楚武王冢,民謂之《楚王瑟城》。瑟城當作琴城 城北祝社里下,土中得銅鼎,銘云「楚武王。」是知武王 𡑞也。銅陂東注為富水,水積之處謂之陂塘,津渠交 絡,枝布川隰矣。澺水自葛陂東南逕新蔡縣故城東, 而東南流注于汝水。又東南逕下桑里,左迤為橫塘 陂,又東北為清陂者也。汝水又東南逕壺丘城北,故 陳也。《春秋左傳文公九年》,楚侵陳,剋壺丘,以其服于 晉,是也。汝水又東與清陂合,水上承慎水于慎陽縣 之上慎陂,右溝北注馬城陂,陂西有黃丘亭,陂水于 東逕新息亭北,又東為綢陂。一作綱陂陂水又東逕新息 縣,結為牆陂。陂水又東逕遂鄉東南而為壁陂,又東 為青陂,陂東對大呂亭。《春秋外傳》曰:「當成周時,南有 荊蠻。中呂,姜姓矣」,蔡平侯始封也。西南有小呂亭,故 此稱大也。側陂南有青陂廟,廟前有阪。漢靈帝建寧 三年,新蔡長河南緱氏李言上請修復青陂。司徒臣 訓、尚書臣襲奏可于洛陽宮青陂東塘南樹碑。碑稱 「青陂在縣坤地,源起桐柏淮川,別流入于潺湲逕新 息牆坡。」宋本作阪衍入褒信界,灌溉五百餘頃。陂水又東 分為二水,一水南入淮,一水東南逕白亭北,又東逕 吳城南。《史記》:楚惠王二年,子西召太子建之子勝于 吳,勝入居之,故曰「吳城」也。又東北屈逕壺丘東,而北 流注于汝水,世謂之「薄谿水。」汝水又東逕褒信縣故 城北,而東注矣。

又東至原鹿縣。汝水又東南,逕縣故城西。杜預所 《釋地》曰:「汝陰有原鹿縣也。」

南入于淮。所謂汝口側水有汝口戍,淮、汝之交會 也。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汝出汝州梁縣天息山,逕 潁州,入淮。」

按:《金史地理志》:「裕州舞陽。」有汝水。

汝州。《梁》。有汝水。

郟城。宋隸許州。有汝水。

息州,「真陽。」本隸蔡州,泰和八年來屬。有汝水。 潁州汝陰有汝水。

按:《續文獻通考》:「鳳陽府:汝水在潁州城南一百二十 里,源發汝州天息山,經新蔡縣朱皋鎮東流入于淮 水。」

按《河南通志》:「汝河源出伊陽縣天息山,東北流入汝 州境,南流逕寶豐縣,折而東逕葉縣,過汝寧府東入 江南界。」

按《伊陽縣志》,「縣城西有天息山,汝水出焉。東流過縣 城南門外,出文石。昔有馬家書房,綠柳掩映,芰荷繽 紛,為伊人遊賞之處。今則淪於河濱矣。明時河水繞 雲瑞山而行,去縣二里北崖濬渠一道,開堰寺兒灣 及鑼鼓莊,上下六七里,皆畝可種。頻年以來,山水暴 漲,衝決一空,河石磷磷,流沙瀰漫,城隍去河止數武」 矣。

按《汝州志》:「汝河在州城南五里,源出天息山,經伊陽 過州境,東流合扈澗水達于河。」

黃澗河在州城東三十里。一名「趙落河。」源出左村之 北,南流合于汝河。

燒車水,源出花山,下注澧河,東流入汝水。

按《寶豐縣志》,汝河在縣北二十里。《毛詩》「汝水出汝州 天息山,經蔡潁入淮」,是也。

淨腸河在城北門外,發源青條嶺,自城西環繞而東, 經流東南境上入汝。

浣河在縣東北十里。發源雙酒務金家泉,經流縣北 境上,而東入于汝。

石河,在縣北二十里。發源雙酒務觀音沼,經流縣北 境上入汝。

潤水河在縣北城外。自西而來,發源雙酒務龍潭,合 淨腸河入汝。

按《郟縣志》,汝水在縣南十里。《水經》所謂「又東南經潁 川郟縣南」者也。酈道元注:汝水所經有張磨泉水、西 東長湖水、扈澗水、養水、董溝水、傲水、柏水、藍水、白溝 水、龍山水,今惟藍水汨汨流入于汝。其橋以水名,土 人呼為長橋柏水俗猶謂之寡婦水。扈澗已久涸,故 道僅存,餘皆填閼堙塞。雖迥野彌望,高下不一,而川 寖遺蹟渺不可尋矣。

封家谿,在縣東南三十里。北入汝水。

長橋河即「藍橋」,在縣東四十里。源自鈞州,南流入汝 河。

陰山在縣東三十里,汝水經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