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4 (1700-1725).djvu/5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江水東右得聶口。江浦也,「左對聶洲。」

江水左逕,百人山南。右「逕赤壁山」北。昔周瑜與黃 蓋詐魏武大軍所起也。

江水東逕大軍山南。山東有山屯,夏浦,江水左迤 也。江中有石浮出,謂之「節度石。」右則塗水注之,出《江 州武昌郡》武昌縣泰山,西北流逕汝南僑郡故城南。 咸和中,寇難南逼,戶口南渡,因置斯郡,治于塗口。塗 水歷縣西,又西北流注于江。

江水又東,逕小軍山南。臨側江津東有小軍浦。 江水又東,逕雞翅山北。《山東》即土城浦。

又東北至江夏沙羡縣西北,《沔水》從北來注之。沌 水,上承陽縣之白湖,東南流為沌水,逕陽縣南,注于 江,謂之沌口。有陽都尉治。晉永嘉六年,王敦以陶侃 為荊州,鎮此。明年,徙林鄣。

江水又東逕歎父,山南對歎州。亦曰「歎步」矣。江之 右岸當鸚鵡洲,南有江水右迤,謂之「驛渚。」三月以末, 水下通樊口水。

江水又東,逕魯山南。右翼際山也。《地說》曰:「漢與江 合於衡北翼際山傍者也。」山上有吳,江夏太守陸渙 所治城,蓋取二水之名。《地理志》曰:「夏水過郡入江夏 也。」舊治安陸,漢高帝六年置,吳乃徙此。城中有晉征 南將軍荊州刺史胡奮碑,又有平南將軍王世將刻 石,記征杜曾事,有劉琦墓及廟也。山左即沔水口矣。 沔左有卻月城,然亦曰「偃月壘」,戴監軍築,故曲陵縣 也,後乃沙羡縣治也。昔魏將黃祖所守,遣董襲、淩統 攻而禽之,禰衡亦遇害於此。衡恃才倜儻,肆狂狷於 無妄之世,保身不足,遇非其死,可謂咎悔之深矣。江 之右岸有船官浦,歷黃鵠磯西而南矣,直鸚鵡洲之 下尾。《江水溠》曰:當作回狀浦,是曰「黃軍浦。」昔吳將黃蓋, 軍師所屯,故浦得其名,亦商舟之所會矣。船官浦東 即黃鵠山,林澗甚美。譙郡戴仲若野服居之山下,謂 之黃鵠岸,岸下有灣,目之為「鵠灣。」鵠山東北對夏口 城,魏黃初二年孫權所築也。依山傍江,開勢明遠,憑 墉藉阻,高觀枕流,上則遊因流川,下則激浪崎嶇寔 舟人之所艱也。對岸則入沔津,故城以「夏口」為名。亦 沙羡縣治也。

江水左得湖口,水通大湖,又東合灄口。水上承沔水 於安陸縣,而東逕灄陽縣北,東南注於江。江水又東, 湖水自北南注,謂之「嘉吳江。」右岸頻得二夏浦,北對 東城洲,西浦側有雍伏戍,江之右岸。東會龍驤水,口 出北山蠻中,江之有。宋本作右《武口水》,上通安陸之延頭。 宋元嘉二年,衛將軍、荊州刺史謝晦阻兵上流,為 征北檀道濟所敗,走奔於此,為戍主光順之所執處 也。南至武城,俱入大江,南直武洲,洲南對楊桂水口, 江水南出也。「通金、女、大文、桃班三治」,吳舊地。宋本作屯所 在荊州界盡此。

江水東逕若城南。庾仲雍《江水記》曰:若城至武城 口三十里者也。南對郭口夏浦,而不常泛矣。東得苦 菜夏浦,浦東有苦菜夏江逕其北,故浦有苦菜之名 焉。山上有菜,苦可食。江水左得廣武口,江浦也,江之 右岸有李姥浦,浦中偏無蚊蚋之患矣。北對崢嶸洲, 冠軍將軍劉毅破桓元於此洲,元乃挾天子西走江 陵矣。

又東過邾縣南。江水東逕白虎磯北山,臨側江濆, 又東會赤溪、夏浦二口,江水右迤也。又東逕具宋本作貝 磯磯,此庾仲雍謂之「沛岸」矣。江右岸有秋口江浦也。 又東得烏石水,出烏石山,南流注於江。

江水右得黎磯北。亦曰黎岸也。山東有夏浦,又東 逕上磧,北山名也,仲雍謂之「大小竹磧」也。北岸烽火 洲,即舉洲也,北對舉口,仲雍作「莒」字,得其音而忘其 事,非也。舉水出龜頭山,西北流逕龍戍南,梁定州治 蠻田超秀為刺史。舉水又西流,左合垂山之水,水北 出垂山之陽,與戈陽疑作弋漢志汝南郡有弋陽縣淠水同發一山, 故是水合之。水之東有南口戍,又南逕方山戍西,西 流注於舉水。又西,道逕梁司、豫二州東,蠻田魯生為 刺史,治湖陂城,亦謂之「水城」也。舉水又西南,逕顏城 南,又西南逕齊安郡西,倒水注之。出黃武山南,逕白 沙戍西,又東南逕梁達城戍西,東南合舉水。舉水又 南,東歷赤亭下,又謂之赤亭水。又分為二水,南流注 于江,謂之舉洲,南對舉洲。《春秋左傳定公四年》:「吳、楚 陣於柏舉。京相璠曰:『漢東地矣』。」夏有洰水,或作舉,疑 即此也。左水東南流入于江滸,曰文方口。江之右岸 有鳳鳴口,江浦也。浦側有鳳鳴戍。

江水又東,逕邾縣故城南。楚宣王滅邾,徙居于此, 故曰邾也。漢高帝三年,項羽封吳芮為衡山王,都此。 晉咸和中,庾翼為西陽太守,分江夏立。四年,豫州刺 史毛寶、西陽太守樊俊共鎮之,為石虎將張格度所 陷,自爾丘墟焉。城南對蘆洲,舊吳時客舍於洲上方 便謂所止焉。亦謂之「羅洲」矣。

鄂縣北,江水右得樊口。庾仲雍《江水記》云:「谷里袁 口江津,南入歷樊山,上下三百里,通新興、馬頭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