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5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江寧府志》:「真宗天禧二年,范仲淹開長蘆西河,以避

江險。」

《永州府志》:「水中鼎,在道州西開元觀前江中。寇萊公 謫道州時,升郡譙望,水際騰騰有光,使人沒水求之, 云有鼎焉,兩耳可通人,百方取之不能舉。」

《宋史仁宗本紀》:「天聖六年秋七月壬子,江寧府、揚、真、 潤州江水溢,壞官民廬舍。」

《五行志》:「仁宗明道元年五月壬午,漢州江岸獲古鐘 一。」

景祐三年六月,虔、吉諸州久雨,江溢,壞城廬,人多溺 死。

《江南通志》:「慶曆間,知縣事許濬開武進之申港、澡子 港戚墅入江。」

《宋史仁宗本紀》:「嘉祐元年夏四月,大雨水,諸路言江 河決溢。」

《五行志》:「嘉祐二年,諸路江河決溢,河北尤甚,民多流 亡。」

《武進縣志》:「嘉祐六年,知常州陳襄浚運河,以太湖積 水橫遏,運河不得入江為民患,浚之,其患遂息。」 《東昌府志》:「李孝基字伯思,以進士高第,判閬、舒二州, 知隨州,所至以善斷聞。甫日中庭空。或問其術,曰:『無 他,省事耳』。」閬州江水齧城,孝基決注旁谷,城賴全。 《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八年夏四月壬午,湖南江水溢。 秋七月甲子,處州江水溢。

《五行志》:「熙寧八年四月,潭、衡、邵道諸路江水溢,壞官 私廬舍。」

《吉安府志》:「解禧字公和,一字宗魯,吉水人。初授郴縣 主簿,歷邵州推官,知豐城。邑地瀕江多水患,增築新 堤以防暴漲,水不為災,民至今賴之。」

《宋史五行志》:「神宗元豐元年,邕州佛像動搖。初像動, 夏人入寇;又動,以州大火。其後儂智高叛,復動,于是 知州錢師孟投其像于江中。」

《東坡志林》:僕以元豐三年二月一日至黃州,時家在 南都,獨與兒子邁來,郡中無一人舊識者。時時策杖 至江上,望雲濤渺然,亦不知有文甫兄弟在江南也。 居十餘日,有長髯者惠然見過,乃文甫之弟,留語半 日,云「迫寒食,且歸東湖。」僕送之江上,微風細雨,葉舟 橫江而去。

《宋史姚渙傳》:「渙字虛州,第進士,知峽州。大江漲溢,渙 前戒民徙儲積,遷高阜,及城沒,無溺者。因相地形,築 子城、埽臺,為木岸七十丈,繚以長隄,楗以薪石,厥後 江漲不為害,民德之。」

《謝麟傳》:「麟字應之,建州甌寧人。登第,調石首令。縣苦 江水為患,隄不可禦,麟疊石障之,自是人得安堵,號 謝公隄。」

《黃州府志》:「臨皋亭在縣南,瀕江,乃古之迴車院也。蘇 軾曾寓居,嘗曰:『亭下大江,半是峨眉雪水』。為築南堂 于此。」

《宋史毛漸傳》:「漸字正仲,衢州江山人。第進士,歷提點 江西刑獄,江東兩浙轉運副使。浙部水溢,詔賜緡錢 二百萬以賑之。漸言:數州被害即捐二百萬,儻仍歲 如之,將何以繼?」乃案錢氏有國時故事,起長安堰至 鹽官,徹清水浦入于海。開無錫蓮蓉河,武進廟堂港, 常熟疏涇、梅里入大江;又開崑山七耳、茜涇、下張諸 浦,東北道吳江,開大盈、顧,匯柘湖,下金山小官浦以 入海。自是小不為患。

《通志備遺》:「元符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東坡生日,置酒 赤壁下。酒酣,笛聲起于江上,使人問之,即進士李委, 聞坡生日作《鶴南飛曲》以獻。奏曲嘹唳,有穿雲裂石 之聲。」

《宋史河渠志》:「徽宗大觀二年七月,詔曰:蜀江之利,置 堰溉田,旱則引灌,澇則疏導,故無水旱。然歲討修堰 之費,敷調于民,工作之人,並緣為姦,濱江之民,困于 騷動。自今如敢妄有檢計,大為工費所剩,坐贓論入 己,準自盜法,許人告。」

《五行志》:「大觀三年七月,階州久雨,江溢。」

《徽宗本紀》:「大觀四年,夔州江水溢。」

《五行志》:「政和四年六月,沅陵縣江漲流出楠木二十 七,可為明堂梁柱,蔡京等拜表賀。」

《江寧府志》:「宣和六年,發運使盧宗原開靖安河八十 里,通于江,以避黃天蕩之險。六合、上元分治之。」 《武進縣志》:「施坰字林宗,以太學上舍登崇寧第。時方 創辟雍,自鄆州教授召為直學,遷太學博士。宣和末, 除江東提刑。朝命鑿銀林河通大江,調役繁興,坰慮 導江入浙,蘇、秀必受漂溺患,亟抗疏寢其役。」

《揚州府志》:「米元章詼譎好異。在真州,嘗謁蔡太保攸 于舟中,攸出所藏右軍帖示之,芾驚嘆,求以他畫換 易,攸意以為靳,芾曰:『公若不見從,某不復生,投此江 死矣』。因大呼,據舡舷欲墜,攸乃與之。言事者聞而論 之,朝廷亦傳以為笑。」

《江南通志》:「劉蒙政通判揚州。江淮水患,諸郡流移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