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三國志
為甚麼沒有裴注的內容?Ivantalk 2010年4月18日 (日) 06:41 (UTC)
增加影印鏈接
编辑影印古籍资料·三国志--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1日 (四) 07:57 (UTC)
- 可參考三國志校對。 --Liouxiao 2018年2月2日 (四) 14:47 (UTC)
- 沒用,有些字沒顯示出來。--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4日 (日) 00:53 (UTC)
- 請舉幾個例子,謝謝!--Liouxiao 2018年2月4日 (四) 05:38 (UTC)
- 小小的人名問題:【《管寧傳》注:案庾氏谱:嶷字劭然,颍川人。子{雨倏}字玄默,晋尚书、阳翟子。】這“子【?】字玄默:的【?】字的編碼--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4日 (日) 08:20 (UTC)
- OK,看了它的源碼,居然是“子<imgsrc="。。/。。/imgs/11-5635。gif"alt="11-5635"/>字玄默”,原本估計是想用圖片顯示,不過處理時把連結里的點號都轉成全角句號、空格也丟了。不過,這個版本仍是我目前看到的校對最好的。--Liouxiao 2018年2月5日 (一) 02:59 (UTC)
- 幫忙從影印版校改那些空字了,非常感謝。--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5日 (一) 06:17 (UTC)
- OK,看了它的源碼,居然是“子<imgsrc="。。/。。/imgs/11-5635。gif"alt="11-5635"/>字玄默”,原本估計是想用圖片顯示,不過處理時把連結里的點號都轉成全角句號、空格也丟了。不過,這個版本仍是我目前看到的校對最好的。--Liouxiao 2018年2月5日 (一) 02:59 (UTC)
- 小小的人名問題:【《管寧傳》注:案庾氏谱:嶷字劭然,颍川人。子{雨倏}字玄默,晋尚书、阳翟子。】這“子【?】字玄默:的【?】字的編碼--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4日 (日) 08:20 (UTC)
- 請舉幾個例子,謝謝!--Liouxiao 2018年2月4日 (四) 05:38 (UTC)
- 沒用,有些字沒顯示出來。--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4日 (日) 00:53 (UTC)
再增加外部鏈接:【國學導航版:繁/简】(忘了簽名,這是昨天加的)--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6日 (二) 21:26 (UTC)
- 對了,這兩個版本都是校注版,能幫忙校補嗎?--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10日 (六) 10:42 (UTC)
另加獨立三《志》影印版:【魏志】【蜀志】【吳志】--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9日 (五) 15:30 (UTC)
修正小提議
编辑裴松之注的《魏書》為王沈著,《魏略》有《魏略輯本》條目。--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5日 (一) 06:54 (UTC)
- 還有《典略》也重定向《魏略》吧。--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7日 (三) 05:31 (UTC)
- 《魏略輯本》中稱「《魏略》一書名稱卷數,諸家互異」、「《舊唐志》『《典略》五十卷,《魏略》三十八卷』」、「《世說新語》、裴松之《三國志注》暨《初學記》、《北堂書鈔》皆《魏略》、《典略》互見。章宗源《隋志考證》以《魏略》、《典略》為二書,考其致誤之由,蓋出於唐以後」,則《魏略》、《典略》是否本一書,未有確論。不過清人張鵬一將其總括入《魏略輯本》,則《典略》可暫重定向《魏略輯本》。-- Liouxiao 2018年2月7日 (三) 05:41 (UTC)
對了,那些《某某傳》、《某紀》的要不要相應鏈接?--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6日 (二) 06:24 (UTC)
- 我認為可以鏈接到維基百科的相關頁面,例如:《武帝紀》可以鏈接至w:漢武帝,顯示效果為《武帝紀》。--Horizon Sunset(讨论) 2018年2月6日 (二) 23:48 (UTC)
- 那“自有傳”“別有傳”的呢?--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7日 (三) 05:14 (UTC)
- 《三國志》注里的《獻帝紀》是指《後漢書》所載嗎?袁宏的《漢紀》里也有,但在注中一般直接说明是「袁宏漢紀」;其餘各家《漢書》大多都有《獻帝紀》,不知孰是?還有「別傳」,文庫中有收錄清人湯球從《晉書》中蒐集的《晉諸公別傳》,但東漢、三國諸人的別傳則未見,似乎可以依例蒐集整理。-- Liouxiao 2018年2月7日 (三) 05:27 (UTC)
- 不是,是《劉表傳》注《傅子》:“巽弟子嘏,別有傳。”、《賀齊傳》注《會稽典錄》“景子邵,别有传。”和《鍾繇傳》“毓弟会,自有传。”的這種。--2018年2月7日 (三) 07:00 (UTC)
- 而《紀》則是《鮑勳傳》的“语在董卓传、武帝纪。”、《呂虔傳》注孫盛《雜語》“语在三少帝纪。”的。還有忘了細說,我說的《某某傳》是指類似《閻溫傳》注《魏略勇侠传》“其祝公道一人,已见贾逵传。”的這種。--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7日 (三) 07:06 (UTC)
- 額,還在嗎?以及這種“《魏略》純固傳以脂習、王脩、龐淯、文聘、成公英、郭憲、單固七人為一傳。其脩、淯、聘三人自各有傳,成公英別見張旣傳,單固見王淩傳,餘習、憲二人列於脩傳後也。”--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10日 (六) 10:25 (UTC)
- 《三國志》注里的《獻帝紀》是指《後漢書》所載嗎?袁宏的《漢紀》里也有,但在注中一般直接说明是「袁宏漢紀」;其餘各家《漢書》大多都有《獻帝紀》,不知孰是?還有「別傳」,文庫中有收錄清人湯球從《晉書》中蒐集的《晉諸公別傳》,但東漢、三國諸人的別傳則未見,似乎可以依例蒐集整理。-- Liouxiao 2018年2月7日 (三) 05:27 (UTC)
- 那“自有傳”“別有傳”的呢?--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7日 (三) 05:14 (UTC)
那些家譜如袁渙《袁氏世紀》、《庾氏譜》;荀彧、曹休、嵇康、盧諶、潘岳潘尼、孫惠、辛憲英等《別傳》、鏈接至《晉諸公別傳》吧--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10日 (六) 10:20 (UTC)
- 修正,沒有荀彧的,曹休有《曹志別傳》--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2月10日 (六) 10:36 (UTC)
《世語》→《魏晉世語》;《博物記》→《博物志》,還有其他在文庫的一會兒再補。--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3月13日 (二) 11:28 (UTC)
改標題和重定向
编辑內容中所標題的〈魏書〉〈蜀書〉〈吳書〉能不能改成原版的〈魏志〉〈蜀志〉〈吳志〉,因為裴松之的注引書籍有王沈《魏書》和韋昭《吳書》了;另外《後漢書》李賢注和胡三省《資治通鑑》音注的〈魏志〉〈蜀志〉〈吳志〉要不要重定向於此?--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3月3日 (六) 14:14 (UTC)
- 西晉陳壽修三國時期史書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重新整合成書。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据此,還是以〈魏書〉〈吳書〉〈蜀書〉的名稱為妥。--Liouxiao 2018年3月5日 (一) 02:06 (UTC)
- 但《華陽國志》卷十一有“而(陳)壽《魏志》有失(荀)勗意”,《新唐書·藝文志二》有“陳壽《魏國志》三十卷、《蜀國志》十五卷、《吳國志》二十一卷並裴松之註。”,元朝人胡三省音注《通鑑》又有“《蜀志》曰:居于繁縣。據《姜維傳》,則白虎文與治無戴二人也。又《魏志》,曹眞討破叛胡治元多,蓋諸胡有治姓也。”,所以要不要重定向?--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3月5日 (一) 09:01 (UTC)
其他三國影印書相關兼求補請求
编辑三国志注补、三国志考證、
三国志辨疑、三国志旁證、
三国职官表、三国艺文志,
大神收錄完成的話請附錄在三國志#其他條,非常感謝。--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3月9日 (五) 14:09 (UTC)
既然去掉了,附錄於此吧(維基文庫存留的):
註釋:《三國志文類 (四庫全書本)》 《三國志補註 (四庫全書本)》《三國史辨誤 (四庫全書本)》
《續後漢書》(兩人作此書以季漢為正統):【郝經版】【蕭常版(原版)】
《三國會要》,解決了陳壽沒法作《志》稿的問題
保存在這沒問題吧?--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3月10日 (六) 04:00 (UTC)
- 小更新:補上原版《蕭氏漢書》鏈接。--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3月14日 (三) 13:17 (UTC)
再加上《建康實錄》,首四卷為吳國紀。--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5月3日 (四) 07:55 (UTC)
關於【中華書局點校本】
编辑二十四史其他正史一些有【全文以中華書局、一九七一年十一月版《周書》為本校。】,上面的《國學導航版》是基於此校本為上傳的。有沒有相關人士存著?--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6月5日 (二) 11:22 (UTC)
《吳志》〈孫靜傳〉〈孫峻傳〉的【孫皓】已據〈虞翻傳〉裴注《吳書》改為【孫暠】,影印本〈孫靜傳〉〈孫峻傳〉亦同。--僅僅修補(讨论) 2018年9月3日 (一) 09:35 (UTC)
原文
编辑https://ctext.org/sanguozhi/zh Blahhmosh(留言) 2022年9月22日 (四) 01:3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