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语》序
《会语》序 作者:李元阳 明 万历三年年间 1575年 |
|
学者有所受于师,退而笔记之,惧忘也。积而汇之为帙,惧散也。帙而梓之,惧弗广也。
旴江近谿先生倡明道学于海内,四方想望风采有年矣。万历乙亥,奉天子命理屯政于我滇,一时负笈抠趋者不远千里。先生乃日分六时,以四治官事,以二讲学。诸生录其说,梓为二帙。其在五华书院说者,名为《五华会语》。其在双玉精舍说者,名《双玉会语》。从吾游二三子以帖视余,余既卒业,乃叹曰:圣人之精蕴在是矣。
然吾读《鲁论》,门人既记圣人之言,又以圣人之言笑、饮食、居处、容貌之细,皆谨书而备录之,所以寓仪型也。近溪先生胸中洒落,超然物表,短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奉身而施及茕婺,即其不茹膻荤,亦足为百世师矣。
夫饮食口腹,人之大欲存焉。一日再食,非肉不美。圣贤恶其多欲而忍也,故以君子远庖厨为戒。昔者孔子见山梁雌雉,叹曰:时哉!时哉!谓物之得时也。子路不喻,反以为拱。孔子三嗅而作,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也。且夫大道之世,乌兽鱼鳖咸若,今罻罗遍于山林,网罟盈于水泽。於戏!肉食之为祸,一至此哉!孟子曰:七十非肉不饱。然则未七十不得食也。
余闻之,古有宪老而无乞言。宪者,仪型其德在已。问而答焉,其次也。有讲焉,有听焉,又其次也。二三子于先生之言,记而汇之,梓而传之,可谓能服膺矣。然服膺其言,不若仪型其德之为善也。二三子亲炙先生,亦尝有惕于中而知所诫乎?于此不能,则所谓问答讲听者,抑末矣。孔子尝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二三子求先生于躬行,而后及其文,斯得之矣。遂述以为序。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