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多副 物尽其用

一主多副 物尽其用

——大连钢厂大搞综合利用的调查
旅大市革委会报道组 解放军某部报道组联合调查
1970年9月12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大连钢厂革委会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综合利用。他们利用废水、废气、废酸、废渣、废料、废热,建成了化工、发电、五金、金刚砂、汽化冷却等十一座小工厂,不仅为国家创造了财富,满足了本厂生产设备的配套需要,还大大促进了钢铁生产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以前,这个厂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的毒害下,借口“专业化”,只生产单一产品,浪费了大量的原材料。如:自己生产弹簧钢丝,但小弹簧却要外出订货;自己生产矽钢板,矽钢片却要到五金厂去买;厂内有废砂轮,金刚砂却要国家调拨。工人气愤地说:“这是守着宝山伸手要饭啊!” 革委会成立后,部分领导成员仍然认为搞综合利用是“不务正业,得不偿失”,怕“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完不成钢铁生产任务不好交代”。针对这些错误思想,厂革委会在军宣队的帮助下,发动群众对于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开展革命大批判。在批判会上,广大工人群众回忆了大搞余热利用的两条路线斗争。一九六三年,在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方针指引下,老工人姜连洪和工人们看到厂内加热炉用水冷却,每小时要白白流掉几千吨水,大量余热散失掉,便在锻钢车间的一个加热炉上搞成了汽化冷却的重大革新,节约了大量的水和燃料。但是,这项革新却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下被砍掉了。活生生的事实,使广大革命群众和干部受到一次两条路线斗争的教育。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综合利用,不仅是增产节约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重要方针。广大工人和干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就地取材,大搞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群众性的综合利用活动开展起来以后,又有人说:“综合利用好是好,可是生产任务重,人员少,缺材料,少设备,搞不了。”他们主张等各种条件都具备了再搞。广大工人群众却坚决地说:“我们不能坐等吃现成饭,没有条件要自己创造条件。”他们主张土法上马,自力更生搞综合利用。两种思想、两种主张,反映了两条路线的斗争。面对这种情况,革委会主要领导同志在驻厂军宣队的帮助下,及时深入到车间,组织干部和工人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并联系本厂实际,狠批“贪大求洋”、“爬行主义”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使人们认识到,这些都是背离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土法上马,坚持自力更生,才能使综合利用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航向向前发展。

干部和群众提高认识以后,都积极行动起来,发扬“穷棒子”精神,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既抓“西瓜”,也抓“芝麻”。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办起了几个小工厂。这个厂的小化肥厂,是工人从废钢堆里拣了两个旧铁桶砌了个炉灶,在露天地里办起来的。他们利用本厂的废酸水,用土法生产出了达到国家要求的二级化肥。一车间几名老工人领着厂办小学的几十名红小兵,在席棚里办起了一座钢耙加工厂,利用本厂的废白灰粉和木花,每个月能生产耙头八千多个,满足了炼钢生产的需要,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木材。

怎样使群众性的综合利用不断巩固和发展?开始,在个别单位曾经出现过“报捷时鞭炮齐鸣锣鼓敲,高潮过后就拉倒”的错误倾向。针对这种情况,厂革委会在驻厂军宣队的帮助下,组织各级领导成员和广大工人群众,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我们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的伟大教导,使大家认识到:那种“一阵风”的错误倾向,是半截子革命。要深入开展综合利用活动,就要树立不断革命、彻底革命的思想,就要有不断地“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精神。

为了使大搞综合利用的活动持续发展,厂革委会的领导成员都亲自参加生产,干在前头。这个厂利用“废”物建成的十一座小工厂,每座从开始筹建到投产,都有厂革委会领导成员参加,他们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这个厂从厂部到车间还建立了“三结合”的综合利用检查小组,督促全厂综合利用的小工厂建立一个就投产一个,保证正常生产。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0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