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受贫下中农欢迎的社办中专

一所受贫下中农欢迎的社办中专

——黑龙江省肇州县茶棚公社办“五·七”中专的调查报告
黑龙江省革委会文教局 肇州县革委会文教科 茶棚公社革委会 《人民日报》记者联合调查组
1970年12月25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一九六八年九月,茶棚公社革命委员会根据贫下中农的迫切要求,创办了一所“五·七”中等专业学校。这所学校以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为指针,以“抗大”为榜样,以阶级斗争为主课,用啥学啥,缺啥补啥,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两年来为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贫下中农赞扬说:“这样办学真是好,学得快,用得上,管得着。”

在斗争中诞生

编辑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个公社有两万多人口,需要增加一批医务人员;畜牧业的大发展,要求大队有防疫站,生产队有防疫员,需要增加一批兽医和防疫人员;公社拖拉机站将有很大发展,驾驶维修约需一百七十六人。尽管领导上连年都给这个公社陆续派来了农业机械技术人员、医生、兽医人员,但仍然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公社革委会和广大贫下中农都认为:公社办个中等专业学校,是当务之急。 但是,社会上一小撮阶级敌人听说公社要办中专,就暗地造谣破坏。个别有保守思想的人也摇头说:“一无校舍,二无设备,三无教师,那有条件办中专。”公社革委会发动贫下中农揭露和批判了阶级敌人的破坏阴谋,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办学信心。他们遵照毛主席“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伟大教导,打破了旧中专“关门办学”的老框框,把“五·七”中专办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贫下中农豪迈地说:“革命的学校,要用革命的办法办。有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指方向,有广大贫下中农参加,各行各业支持,大家关心,一齐动手,学校一定可以办好。”

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办学

编辑

学生队来队去。由各大队贫下中农选拔政治思想好,有一定文化程度,并参加过一、二年劳动锻炼的青年入学。学生学什么专业,根据生产队的需要,由贫下中农讨论决定。学生毕业后,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教师从群众中选。学校聘请公社干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和苦大仇深、社会主义思想觉悟高的老贫农,任政治课的兼职教师;选拔有实践经验的农业机械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医生、兽医任专业课的兼职教师,按学校教学计划,采取定时、定点、定人的办法给学生上课。

专业设在生产第一线。农业机械专业设在公社拖拉机站,医疗卫生专业设在公社卫生院,畜牧兽医专业设在公社家畜防治院,农业技术专业设在公社良种场。学生和贫下中农一起,同学习毛主席著作,同劳动,同忆苦思甜,同批判资产阶级,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改造世界观。

自己编写新教材。他们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专业学习的需要,走访贫下中农,调查研究,编写“三史”、当地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适应工农业生产需要的专业知识作为教材。

教学和实际紧密结合。他们根据“学中干,干中学,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了集中与分散,上来与下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在一般情况下,政治学习和专业学习分散在所在单位学。学校根据形势的发展,学生的活思想,必要时把学生集中起来办学习班,听形势报告,开忆苦思甜会、讲用会、大批判会。

上来与下去相结合。学生有计划地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上学,然后带着学习收获和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回到教学基点进行讨论研究,交流经验,总结提高。

他们本着“用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实行边干边学。例如农业机械专业学生学习拖拉机构造原理,先由教师简要讲解,然后驾驶拖拉机作示范,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边作笔记。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跟班学习,进行实际操作,学生遇到问题随时请教,很快学会了拖拉机驾驶原理和操作技术。

学制长短根据需要确定。这个学校的学制非常灵活,除了有的专业需要办一至二年的长期班外,还举办了几个月乃至几天的短期班、训练班。例如举办了一个月的新接生法的短期班,七天的推广“九二○”农药的技术员训练班。

学校的革委会,由公社干部、各教学基点所在单位的负责人(不离职)、贫下中农代表(不脱产)和革命师生代表组成,由公社党委、革委会直接领导。校革委会主任由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担任,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日常工作由公社文教卫生组具体负责。此外,每季度召开一次大队贫下中农代表会,听取对办学的意见和要求。

社办中专好

编辑

两年来,这个学校办了一期长期班和四期短期班,为农村培养了各种技术人员二百五十八人。这些学生无限忠于毛主席,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他们在农村抓革命,促生产,作出了贡献。

学校不单独建校舍,不用专职教师,不购买教学设备,真正执行了勤俭办事的方针。学生一面学习,一面劳动,既炼红了思想,又创造了财富。

学校的一切活动,贫下中农看得见,管得着,落实了毛主席关于“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指示。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0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